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说课稿 > 正文

[浅谈语文教师备课策略]语文教师行动策略

时间:2019-01-15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面对新课程标准提出的要求,语文教师应研究学生,探究教法,反思教学,让语文课堂焕发朝气、充满活力。这样,才能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先从备好语文课开始。
  一、 充分了解学生,力求“以学定教”
  新课程标准提倡语文课堂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充分体现了“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这就要求语文教师运用好这种教学方式,激活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好奇心,求知欲;培养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求索以及善于迅速捕捉新信息的能力,并把这种能力的培养定为语文课堂教学的终极目的。为此,语文教师要仔细研究教育心理学,准确把握自己任教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特点,积极探究有利于激发兴趣、激活思维的课堂教学方法。学生是教师课堂教学中平等的对话者,也是教师教学完成教学任务的合作者。教师教学中要做到民主、客观地对待每位学生,更要在备课中把学生放在心上。教学的成功与否,直接由学生学习发展的情况决定的,语文教师备课必须做到“以学定教。”这就要求语文教师必须了解学生学习语文的状况,学习语文的兴趣,学习语文的知识储备,甚至学生的课外生活、课余学习等情况。既要面向包括全体学生,也要关注个体的发展,了解学生学习语文的“现在发展区”,“最近发展区”。这样才能在备课中从学生的角度分析认识可能出现的问题,准备利用学生的思维深入研究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二、 拓展课程资源,利用网络媒体
  “语文教师应高度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创造性地开展各类活动,增强学生在各种场合学习能力,用语文的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这是语文新课标对语文老师的明确要求。可以这样说,教师不仅仅是传统意义上的传道、授业、解惑者,而且也是课程资源的积极开发实践者。要实现语文新课标这一要求,让学生对语文学习做到学以致用,语文教师就应在备课时充分重视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传统意义上的课程资源就是课本、教学参考书,学生练习册等。而新课标界定的课程资源拓展到了课堂外的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等方面,甚至还包括学生所处的生活社区、家庭等环境。语文教师不能依赖一枝粉笔、一本语文书打天下,需要放眼未来,更新观念,努力营造“大语文”的学习环境,积极拓展学生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需要的教学空间,创设有利于学生与周围进行多层面交互作用的情境。
  信息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现实生活中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各种信息交流、沟通,是很普遍的。随着语文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要求充满新鲜活力的语文课堂不仅要有教学模式的根本转变,学生思维的发展与训练,更要有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学习,掌握一定的语文知识并获取叩开知识大门金钥匙的课堂教学效果。这是新课标对语文课程的基本要求。语文教师备课能用网络资源制作出符合语文教学情境的高效雅美的课件,也是现代语文教师必须具备的现代教学技能。语文教师科学地有效地使用课件,恰到好处地改变教学模式,能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兴趣,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语文教师在备课中,随时随地把自己收集的课程资源做成课件,让新鲜的生活化的语文素材灵动地引进到课堂教学中来,从而使语文课堂生动起来,教师教学灵活起来,学生学习轻松起来。为此,语文老师要充分发挥网络的作用,搜集语文教学资料,假以时日,形成自我教学风格。
  三、 全方位驾驭教材,设计好教学思路
  新课标下的语文教材,多采用模块式的编写结构,常常是某个单元围绕一个主题来选择内容,通过这种方式来体现编写意图。如人民教育出版九年级的上册第二单元,编者选编了梁启超的《敬业与乐业》、雨果的《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傅雷的《傅雷家书两则》、苏霍姆林斯基的《致女儿的信》5篇文章。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选择的专题是演讲:微笑面对生活。细读这5篇课文,教师不难发现:在人类的精神世界里,无数先哲呼唤自由与正义,倾诉对艺术的深切感悟,诠释亲情、爱情的本质……虽然他们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国度里分别述说着各自的事件,言辞或激烈,或平和,但是对人类的关注却是相同的。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看,学生学习这一单元,在感受人类精英活跃的思路、丰富的情感、闪光的思想的同时,体会口语和书面语的差异,品味不同场合、不同背景下的口语运用技巧。写作•口语交流•综合性学习中的演讲活动,则是学生自主发展的空间。只有在备课时,充分领悟了教材的编写意图,才能在教学中灵活地运用教材,而不为教材所左右。
  首先要理清教材结构,设计教学思路,是备课中的重要一环。每位语文教师对课文的理解可能不尽相同,甚至教学方法也千差万别,但基本教学思路应是相同的。
  其次要披情入文,引导学生与文本对话;以读为主线,打开学生情感的闸门。注重情感体验是阅读教学的基本要求,语文的重要特点是“情”字的变化。因此,语文教学应注重熏陶感染,以情动人。语文课堂在教师全情感染下,在师生共同营造的氛围中,学生切已体察、感同身受地与文本对话,让师生的心灵在对文本的感悟交流中得到共鸣。这时,学生就会从文本中去挖掘,去内化,去接收,徜徉其间,在感悟中自然而然地深入理解文本,品味出字里行间独特的思想情感。语文教学设计最不能忘记的一个环节是:朗读吟诵。书声琅琅声情并茂的课堂,才是充满生机与活力的语文圣殿。语文教师,在教学设计中不能以讲解代替朗读,而这一点常常被忽略。叶圣陶先生在《精读指导举隅》一书的前言中有这样一段精辟的文字:“吟诵就是心、眼、口、耳并用的一种学习方法。从前人读书,多数不注重内容与理法的讨究,单在吟诵上用工夫,这自然不是好办法。现在国文教学,在内容与理法的讨究上比从前注重多了;可是学生吟诵的工夫太少,多数只是看看而己。这又是偏向了一面,丢开了一面。惟有不忽略讨究,也不忽略吟诵,那才全而不偏。吟诵的时候,对于讨究所得的不仅理智地了解,而且亲切地体会,不知不觉之间,内容与理法化而为读者自己的东西了,这是最可贵的一种境界。学习语文学科,必须达到这种境界,才会终身受用不尽。”
  (俞修好 安徽省合肥市第六十六中学 230022)

标签:备课 浅谈 语文教师 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