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说明文 > 正文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时间:2019-01-18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教学确实是一门高深的艺术,而教师的教学艺术是准确的把握教学精神,恰当的创造性的运用教材,灵活地启发学生思维,使学生主动的学习,切实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从过去到现在乃至将来都在不断总结经验,探讨方法,思路是多向的,方法是不同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
  关键词:数学教学;学习积极性;教学氛围;发散性思维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1578(2012)02-0154-02
  
  数学知识的学习是枯燥无味的,如何让学生乐于学习,调动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这是每位数学教师都必须思考的问题。通过几年的教学,以及在素质教育的启发下,我逐渐摸索了一些经验,现总结归纳如下:
  1.建立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是前提
  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生存需要和安全需要得到基本满足后,爱的需要和爱的尊重就会突出出来,成为主要的需要,满足人的爱和受尊重的需要,人就感觉到自己在世界上有价值、有用处、有实力、有能力从而积极投入到学习、劳动中去。教师慈祥的目光,和蔼的笑脸,亲切的语言,无时不在体现着对学生的爱。学生只有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支持、理解,才无拘无束地发现问题、探讨问题和解决问题,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热情。不管学生提出的问题是否正确,老师都要耐心给予正确的引导,以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学习情绪,开阔学生的思维,在愉快活跃的氛围中,共同找到答案。
  我在授课过程中,采取学生答题自由发言的方法.谁想答谁就站起来说,不必举手。尊重每名学生的发言.尤其对学习较差,不爱发言的学生,更是热情鼓励,只要他认真动脑,就给予肯定。如我班有一名同学.课上不爱回答问题,一次,当她欲言又止,想答又不敢答的时候,我及时向她投去信任的目光,点点头,使她鼓足勇气,大胆发言。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这名同学课上总是抢着回答问题,有不会做或不懂的题追着老师问,学习成绩有了很大提高。心与心相通,心与心相容,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创造良好的条件。
  2.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学生缺乏独立思考的空间,对知识的学习处于被动状态,从而导致难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也就不可能积极思维。教师认识到只有想尽一切办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提高学生的兴趣,勇于探索,是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关键。
  如:在教学“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时,我说:“今天同学们可以考考我,不论你们说一个多大的数,我都能很快地说出它能不能被2或5整除,不信试试看。”这时同学们的热情高涨,争着说数,就连平时最胆小不爱回答问题的学生也抢着说。我一一做答,并让几个同学验证。当同学们惊奇而佩服地看着我时,我说:“老师为什么能很快知道你们说的数能不能被25整除,是因为老师有窍门。下面同学们自己找找这条窍门是什么。”接着用幻灯出示一些数。如12、18、21、24、27、32、39、58、90、108、276、309等一些简单的数,让学生口算.看一看哪些数能被2整除,然后讨论能被2整除的数的特征。整个教学过程,在教师引导下开阔学生思维,积极讨论发言,诱导学生把抽象难学的内容变为具体易懂的知识。从而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发现、解决问题的能力,学生得到了创新的满足。
  3.运用发散性思维的方法
  所谓发散性思维,就是从不同的角度考虑,展开想象,运用不同的解题方法,都能得到相同的答案。一题多解,即是发散性思维训练的常见方法,如教学应用题:
  一列火车从甲站开往乙站,6÷小时行驶500千米,行了全程的5/8样计算,再行多少小时到达乙站?
  解题之前,我要求学生认真理解题意,分析数量关系,挖掘“隐蔽”条件,通过多种途径,实现一题多解:
  解法一:先求出全程和火车的速度,然后再求再行多少小时到达乙站:500÷5/8÷500÷6/1/4-6/1/4
  解法二:先求一共用多长时间走完全程,再求再行多少小时到达乙站:6/4/1÷5/8-6/4/1
  解法三:把全程看作单位“1”,剩下全程的3/8,求再行多少小时到达乙站。
  500÷5×(1一5/8)÷(500÷6/4/1)
  解法四:把全程所用时间看作单位“1”,求再行多少小时到达乙站:6/4/1÷5/8×(1-5/8)
  解法五:按比例分配做,全程是8份,走了5份,剩下3份,求再行多少小时到达乙站:500÷5×(8-5)×(500÷6/1/4
  解法六:按比例分配做,全程所用的时间是8份,走了5份,剩下3份,求再行多少小时到达乙站:6/1/4÷5×(8-5)
  通过一题多解的发散性思维的训练,调动了学生求新、求异的好奇心,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4.灵活运用数学教材
  如何把看上去枯燥乏味的数学知识教活,使学生学活,用活,也就是进行愉快教学,切实提高课堂效率的保证。我就活用教材的实践,针对本班的实际谈几点粗浅的体会:
  4.1 从知识结构的整体出发,将教材用活。教材是课堂教学的依据,是教师教学的材料。课堂教学过程就是将教材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认知结构的过程,因此教师必须从知识结构的整体出发,明确所教内容在整个知识中的地位和作用。例如,我在教学“分数除法的意义”时,根据教学分数乘法意义的经验,学毕容易对不同式子所表示的含意混淆,于是我便采取一种新措施。不按照课本上的课时进行教学,根据本班学生情况把两种意义和计算法则(一个数除以分数、分数除以整数)融合在一起讲授,刚讲授完之后,我叫三名差生做口答练习,效果非常不错,那节课我感觉很成功。我认为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知识的联系点和系统性灵活掌握,认真研究教法,才能使教学质量的提高有根本保证。
  4.2 把握新旧知识的连接点,将知识教活。教学知识前后联系紧密,逻辑性强。根据这一特性。在旧知识中找出新知识的连接点,做到旧中孕新,使学生学有悬念。不断探求新知,新中带旧,使学生温故知新,把“散装的知识纳入原有的知识系统中去,从而完善自己的认知结构。”例如,我在教学“四则混合运算”时,就让他们先复习通分,找公分母的方法,这样就能为四则混合运算打下坚实的基础。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教材只能作为教课得的依据,要教得好,使学生受到实益,还考老师的善于运用。”因此,教学确实是一门高深的艺术,而教师的教学艺术是准确的把握教学精神,恰当的创造性的运用教材,灵活地启发学生思维,使学生主动的学习,切实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从过去到现在乃至将来都在不断总结经验,探讨方法,思路是多向的,方法是不同的,途径是多种多样的。要在长期的教学经验中,不断更新观念,用活教材,找到最适合自己的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
  

标签:激发学生 学习积极性 小学数学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