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说明文 > 正文

浅谈我对中国画创新的认识_浅谈对中国画的认识

时间:2019-02-11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 要 绘画艺术的创新要建立在我们优良的传统之上来体现时代的特色,绘画艺术具有民族性,其本身就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离开了本民族的文化,绘画就失去了艺术灵魂与艺术价值,中国画若离开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也就是失去了中国画存在的意义。
  关键词 中国画创新;民族文化
  一个时期以来,“创新”、突破”一直是中国艺术界的热门话题,一时间,“创新”、“突破”,成为中国当代艺术的时尚,唯“新”是好,唯“突破”为时髦,风靡中国画坛。
  “艺术贵在创新”,不应是一种抽象的教条,而应是内在的情感所驱使的,是内心的某种情愫,及某种独特新颖的体验。所以,创新的目的不在于取代前人。更何况,判别艺术的标准是情操,而不是思想观念,“新”能使人感兴趣,只有“经典”才能镇服于人。
  如果要对数千年的悠悠岁月中奔涌的中国文化大河所孕育的绘画作个概括的话,他是具有理性、和谐、表意、线韵精神的绘画。随着时代的发展,不同事物都有不同的发展状况,当然绘画艺术也不例外,他也要有所发展、创新。更何况早在清代,大画家石涛就有“笔墨当随时代”的论断,高剑父也曾这样说过,“我们要改革文人画,文人画是好画,八大的画是好画,东坡的画是好画,好就好在他们有自己的目的,好就好在反映了他们的时代精神,搞艺术的就怕附庸风雅,自欺欺人,抄袭成风,食古不化,那样下去艺术就要灭亡。”但这里的创新是要建立在我们优良的传统之上,毕竟“笔墨”代表的是中国传统的文化。中国画正是因为有中国画的“笔墨”所以才形成中国画艺术的特色。从历史上看,每当中国画发展到一个新的时期,都会产生新的艺术表现与新的画风。如隋唐以前,中国画的艺术表现均以线为主;宋元以后,随着禅宗思想的影响,产生了写意的艺术风格。此后历代又不同程度的反映了本时代的人文思想和艺术特色。综合起来看,这些变化包括有技法风格的变化 ,题材的变化,人文精神的变化,以及绢本和纸本的变化等。这些变化无不体现一个时代的特色,也正是因为有这种代表时代变化的艺术特点,其作品才得以传世,并且成为代表一个时代风貌的艺术珍品。千百年来,中国古代画家在对待“笔墨”发展问题及“随时代”问题时,从未脱离过中国传统文化的滋养,以及自身的艺术修养,更重要得是,他们对中国传统文化与时代的深刻理解,因而创作出了具有代表一个时代的传世佳作。例如《韩熙载夜宴图》既表现出唐代流行的线描技法,同时又体现出了时代的背景和生活气息;《清明上河图》不仅表现出了宋代的山水技法,同时又体现出宋人的市井风俗与时代特色。绘画的创新除了能给人带来全新的感官刺激外,其艺术内涵要与观赏者心灵沟通,达到震撼人心的效果。如今现代化进程的加快,中西文化的碰撞结合,新鲜事物给我们带来的刺激,使得一些作画技法层出不穷,水拓、揉纸、粘贴,已不是什么新鲜玩意儿,但这些只能成为附和中国画的意境,韵味的一些小佐料。不能为了寻找一些所谓的创新,而失去我们传统的笔墨意境,使得画面没有深刻的内涵。乍一看,炫耀夺目,再一看,索然无味,如一流工匠的工艺品,所以在画中应体现出自身对传统文化深厚的造诣,及其“随时代”的艺术风格。
  正如了那句话:一种文化就如一个人,是一种或多或少一贯的思想和行动的模式。这种模式是历史形成的。然而他又是在历史的淘选中,为特定文化整体自身目的所决定和规范,经过肯定、舍弃、改造、嬗变才形成,而且始终与文化整体一道处在运动变化的过程中。当其他文化背景和文化结构中的绘画样式传入中国时,由于其中所体现的行为模式,价值系统以及文化心态的差异,每每引起两种文化的碰撞,在经历了心灵的震撼和视觉的某种适应后,外来绘画的一些视觉艺术观念和创造手法也会给中国画坛带来局部的变化,却从未能改变中国绘画。在历史上西洋的明暗法曾几度来到我们国家,使我们从中吸取了不少好处。例如魏晋时期中原画家吸收西域画法,而成“凹凸法”。明代肖像画家曾鲸吸取西洋明暗法的一些造型因素而成“波臣画风”。这是只得借鉴的。清初朗世宁来中国,但是皇帝却一定要让他按中国的风格作画,于是出现了一种有着类似中国工笔勾勒的用线而缺少笔墨韵味的特殊画种。不管皇帝如何赏识,等到朗世宁本人一死,这种特殊的画种也就不再中国的土地上出现了。
  所以说,不研究中国画的笔墨技巧,传统文化,而只作表面的勾勒法的模仿,这在艺术技巧上走向失败是必然的。虽然有着皇帝的支持,但而后仍然没有人去模仿继承,这是值得深思的。绘画作为文化现象的生发,在思想意识上决不是单一的,他的复杂性还在于社会横向的联系,甚至是产生相互的渗透。譬如说,中国山水画的意境,为什么与某些山水诗歌那么默契;中国画的某些表现,为什么与京剧是那么相一致,尤其是在抽象化的概括上;甚至中国画的某些画理,居然与中医的某些医理相通等。
  我们正处在一个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在这个万事万物都飞速发展的变化的新时代,中国画家也必然会产生出新的思维,新的意识,其中包括对文化的新认识,对艺术的新感悟,对生活的新体验,以及思维形式的新变化。然而绘画是属于社会科学,绘画艺术具有民族性,其本身就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离开了本民族的文化,绘画就失去了艺术灵魂与艺术价值,中国画若离开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也就是失去了中国画存在的意义。
  
  参考文献:
  [1]《现代水墨艺术――焦虑与突围》徐恩存 吉林美术出版社出版 1999年
  [2]《文化模式》 本尼迪克特 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 1987年
  [3]《中国绘画与中国文化》 章立国 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
  [4]《中国画向何处去》 范瑞华 国际文化出版社 2002年

标签:我对 中国画 浅谈 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