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说明文 > 正文

政史综合学科复习之我见_

时间:2019-02-18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政史综合学科复习采用“重点专题选讲,“综合训练”相结合的办法进行复习。具有主动性、综合性、深刻性、针对性等特点。复习分为确定专题,开展研究,检测调控等环节。教师培养学生学习热情,指导学生确定专题,加强辅导,指导思维程序,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复习;主动性;综合性;深刻性;针对性;专题研究
  
  政史综合学科中考由闭卷到开卷,给教师带来许多新问题,教学工作增加了难度。复习过程中,以往老师习惯于将复习分成三个步骤进行:第一轮,单元复习,整理课本内容,透彻解析知识点,巩固基础知识,训练基本技能;第二轮,重点专题选讲;第三轮,综合训练。此时,再用“老师讲、学生记”的方法已不能适应学生发展的需要,如果把后两轮并为复习的“后阶段",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根据大纲的体系、课本的内容、考试的要求,将复习内容转换成探究专题,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和解决问题,这样,两项任务交叉完成,复习效果将大大提高。
  一、复习的特点
  l、具有主动性。在政史前阶段复习中,教师一直把握着方向。什么时候该复习什么内容,哪些知识详讲,哪些知识可以一带而过,教师说了算,学生的主要任务是跟上教师的步伐,学习的主动性很少得到体现。而在复习的后阶段,运用这种方法复习,学生可以自己设计复习方案,策划整个复习,学习的主动性大大增强,学生有了施展个性特长的广阔空间。
  2、具有综合性。运用这种方法复习不是单纯地用政史知识去解决某一或一些问题,而需要综合运用多学科知识分析解决问题。一个问题需要多角度多侧面多方法地观察分析评价,根据问题的面貌与自身逻辑,把各学科知识有机地联系起来,全方位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其结论体现了知识的内在联系和相互作用,能够全面展示学生的思维品质和综合文化素质。
  3、具有深刻性。对政史知识的深刻理解,不能仅依赖教师的课堂教学,思维不是学来的,而是悟出来的。要超越模仿阶段,必须依靠学生自己。
  4、具有针对性。在知识梳理阶段即单元复习阶段,面临的问题基本上是共性的。但在复习的后阶段,学生的差异更加明显,一份综合试题可能有几十甚至百分的差距。在这种复习中,学生可以根据各自特点确定专题,制订目标,研究手法更是个性化特点。因而,每个学生都可以在自己的层次上有所进步。
  二、怎样进行复习
  复习分为确定专题、开展研究、检测调控等环节。研究专题的确定,一是取决于考试的需要,二是取决于学生答对知识了解的状况,三是取决于学生对自身的认识。总之是为完善学生自身的知识、能力服务。例如,笔者曾确定了“用人恰当与否与国家兴衰的关系”这样一个专题,经过七、八年级两年的学习,学生对历代用人选官制度等知识内容(如科举制)有了初步了解,这部分知识内容既属于历史考试的范畴,又与现实(知识经济时代需要人才、重视人才)联系极为密切,学生们通过研究,得出了最基本的结论:用人得当则国家兴旺,反之则国家衰败。对这部分知识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在专题研究过程中,整个研究过程应以学生独立探讨为主,通过在教材、政史专题、平时训练题等材料中搜集素材,进行对比、联想、总结、提炼,逐步形成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在探讨过程中,有必要开展师生双边活动,同时引导学生之间进行沟通、交流,诱发思维碰撞。
  对研究结果的检测可以通过讨论、宣讲来实现,而更重要的是在实践中进行检验,即在综合练习中看自己的想法能否体现出来,对尚未达到效果的,可以修改后继续探究,对已达到目的的,可以再深入一点,从原有专题中再衍生更深刻或更广泛性的专题供自己研究。
  三、教师在复习中的作用
  这种复习是“学生带着书本走向老师”,但教师不能被动地等待,更不能当可有可无的旁观者。教师的指导、督促、检查对复习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l、培养学生学习的热情。一开始,教师应强调学习活动本身的意义和价值,并对学生的努力加以肯定,而不是一味强调谁做得更好。学习热情不是与生俱来的,教师必须通过一对一的心理疏导,培养师生感情。
  2、指导学生确定专题。一般情况下,并不是每个学生都能把自己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拿出来,教师可根据以往的教学经验和自己的教学进度,提出一些指令性专题或选择性专题并对一些大而不当的专题进行修改。
  3、加强辅导。一般说来,知识类专题学生易于解决,暂时解决不了,还有参考书等工具,通过对比、分析、综合,逐步形成历史思维。探索过程中,教师应提供经验性目标。毕竟,教师要比第一次复习迎考的学生经验丰富,有些问题不必等学生自己碰壁之后再发现。
  4、指导思维程序。多数学生根本不知自己是怎样思考问题的,解题往往依赖灵机一动,具有很大偶然性。教师必须教会学生思维的方法,即合理的实质,促成问题的必然解决。例如:“用人恰当与否与国家兴衰的关系”这个研究专题的子专题――“用人恰当与否对唐朝兴衰的影响”,学生的分析往往只局限于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等皇帝如何用人方面。而笔者先引导学生概括唐朝用人恰当的情况:(1)当时多位皇帝能唯才是举;(2)科举制度的保证;(3)用人范围广(有汉族地主阶级知识分子、少数民族首领甚至外国人做官);(4)用人方法得当,展其所长,如“房谋杜断”。然后指导学生通过分析归纳总结这样用人有如下好处:(1)可防止皇帝犯错误;(2)可使唐朝政治清明,经济繁荣;(3)可调和民族关系,安定边境;(4)可引进外国人才,促进中外经济文化交流;(5)故此出现“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兴衰局面。最后让学生考虑,假如不这样用人,用昏官、用奸臣,则可出现政治黑暗、统治腐败,从而引起安史之乱,唐朝由盛转衰。
  

标签:我见 学科 复习 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