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说明文 > 正文

唾液的说明文

时间:2017-04-13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一:说明文题目(徐)

线 :号考:名姓订 :级班 :校学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18小题。(10分)

奇妙的唾液

①唾液,俗称口水、口涎,它是口腔内各种腺体所分泌的黏稠状液体。大的唾液腺有三对:腮腺、颌下腺、舌下腺;小的有唇腺、舌腺、颊腺、腭腺等。唾液腺虽小,却是个很勤快的器官,一个成年人,一昼夜间可以分泌出1000-1500毫升唾液。唾液实际上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之一。

②唾液的作用很多,我们的口腔里假如没有唾液,咽不下食物是不必说的,就连嘴巴恐怕也张不开。因为我们的舌头之所以能在口腔里“运转自如”,完全是因为有唾液在里面起“润滑油”的作用。而这种“润滑油”一旦失去的话,舌头就会和上颚或者下颚的表皮粘在一起,于是我们口腔内的一整套“机械”也就只好“束之高阁”了。

③唾液具有抗菌和凝血的作用,所以口腔里的伤口往往比其他地方好得快。拔牙或牙龈手术后很少发生感染,主要原因就在于唾液中的溶菌酶有杀菌的能力,可阻止口腔内细菌大量繁殖。美国科学家发现,唾液中有一种特殊的化学特质——唾液生长因子,它能显著地缩短伤口的愈合时间,井可以止血。

④近年来,医学家们发现唾液对污染食物中的致癌物具有消毒作用。日本生物化学专家研究发现,唾液中有很多免疫球蛋白,对食物中的异常蛋白质有极高的凝聚力,可增强人体的防卫功能。唾液中所含的溶菌酶时强烈致癌的黄曲霉素、苯并芘、亚硝胺有很好的解毒作用。也就是说,唾液相当于一种天然防癌剂,具有令致癌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的功能。它将发霉食物中的致癌物质黄曲霉素与自己混合,再作用于动物体内细胞,使原来具有较强致癌作用的毒性物质几乎全部消失。

⑤古代中医说:“白玉齿边有玉泉,涓涓育我度长年。”意思是说,常咽唾液可以健康长寿。医学专家研究发现,唾液中还含有一种能使人保持年轻的激素,这种激素是由三大唾液腺之一的腮腺分泌的,被称为“腮腺激素”。它之所以能使人年轻,是因为它能强化肌肉、血管、结缔组织、骨骼及软骨、牙齿的活力,尤其能增强血管的弹性和结缔组织的活力,只要腮腺激素充盈,血管和皮下组织(疏松结缔组织)的作用就会加强,皮肤的弹性就会得到保持。唾液的特殊功能触发了化妆品制造商的灵感,他们开发出“唾淀化妆品”——抗皱霜、洗面奶等。 1.唾液有哪些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③段划线句子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第④段“使原来具有较强致癌作用的毒性物质几乎全部消失”句中加点词“几乎”能否删去?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你还知道,大自然中有哪些奇妙的现象?请举出两例。(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下面选文,完成 15~18 题。

①设计者和匠师们因地制宜,自出心裁,修建成功的园林当然各各不同。可是苏州各个 园林在不同之中有个共同点,似乎设计者和匠师们—致追求的是:务必使游览者无论站在哪 个点上,眼前总是一幅完美的图画。为了达到这个目的,他们讲究亭台轩榭的布局,讲究假 山池沼的配合,讲究花草树木的映衬,讲究近景远景的层次。总之,—切都要为构成完美的 图画而存在,决不容许有欠美伤美的败笔,他们惟愿游览者得到“如在画图中”的实感,而他 们的成绩实现了他们的愿望,游览者来到因里,没有一个不心里想着口头说若“如在画 图中”的。

②我国的建筑,从古代的宫殿到近代的—般住房,绝大部分是对称的,左边怎么样,右边也怎么样。苏州园林可绝不讲究对称,好像故意避免似的。东边有了一个亭子或者一道回 廊,西边决不会来一个同样的亭子或者一道同样的回廊。这是为什么?我想,用图画来比方, 对称的建筑是图案画,不是美术画,而园林是美术画,美术画要求自然之趣,是不讲究对称 的。

③苏州园林里都有假山和池沼.假山的堆叠,可以说是一项艺术而不仅是技术.或者是 重峦叠峰,或者是几座小山配合着竹子花木,全在乎设计者和匠师们生平多阅历,胸中有丘 壑,才能使游览者攀登的时候忘却苏州城市,只觉得身在山闻,至于池沼,大多引用活水, 有些园林池’沼宽畅,就把池沼作为全因的中心,其他景物配合着布置.水面假如成河道模 样,往往安排桥梁,假如安排两座以上的桥梁,那就一座一个样,决不雷同.池沼或河道的 边沿很少砌齐整的石岸,总是高低屈曲任其自然.还在那几布置几块玲珑的石头,或者种些 花草:这也是为了取得从各个角度看都成一幅画的效果,池沼里养着金鱼或备色鲤鱼,夏秋 季节荷花或睡莲开放.游览者看“鱼戏莲叶问”,又是入画的一景,

④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也着眼在画意.高树与低树俯仰生姿.落叶树与常绿树相 闻,花时不同的多种花树相问,这就一年四季不感到寂寞.没有修剪得像宝塔那样的松柏, 没有阅兵式似的道旁树:因为依据中国画的审美观点看,这是不足取的.有几个因里有古老 的藤萝,盘曲嶙峋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开花的时候满眼的珠光宝气,使游览者感到无限的 繁华和欢悦,可是没法说出来. 5、简要说明第①段在文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第②段除了用举例子和打比方的说明方法外,还用了哪种说明方法?这种方法在文中的 作用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设计者和匠师们讲究假山堆叠的艺术性、追求池沼布局的自然之趣,这样做的目的是什 么?(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苏州园林栽种和修剪树木的画意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简要概括. (2 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唾液的说明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海洋垃圾(14分)

①日本“3·11”9级大地震引发强烈海啸,导致大量的房屋、汽车和各种残骸卷入太平洋,形成了一个长约111公里的“垃圾岛”。研究人员估计,这个漂浮在海上的“垃圾岛”两年内会漂至夏威夷,3年后漂到美国西岸。②其实,在日本地震和海啸导致大量垃圾卷入海洋之前,人们生活的这个星球中的海洋上就已经漂浮着大量的海上垃圾。2007年,美国科学家发现,太平洋上漂浮着一个巨大的“太平洋垃圾岛”,其面积有两个得克萨斯州那么大。虽然后来有人认为其面积被过分夸大了,但其存在却是不争的事实。③海洋垃圾不仅影响海洋景观,还可能威胁航行安全。但更可怕的是,会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健康产生致命的影响,进而对海洋经济产生负面效应。海洋垃圾已引起全球的高度重视,新加坡等发达国家正采取措施,尝试处理这一问题。④由于海上垃圾大部分是塑料,所以处理海上垃圾的首选办法是焚烧发电。不过海洋垃圾的焚烧发电有几个问题需要解决。除了打捞、运输、搁置脱水外,还会遇到二恶英的排放问题。由于塑料焚烧可产生大量的二恶英,会危及环境和生态,需要有特别能控制二恶英排放的高级焚化炉。

⑤海洋垃圾的另一个处理办法是建造人工岛屿。1998年,新加坡政府在两个离岸的小岛实马高和西康之间建造了1公里长的岩石长堤,并分出了11个相互连接的海湾单元;将单元里的海水抽干,排放好一层厚厚的塑料膜;然后将垃圾灰烬倾倒在这些单元里进行密封,以防止泄漏。至于垃圾中那些不能燃烧和回收的材料,比如石棉,也被塑料密封并掩埋在泥土中。此后,每个月都要对单元周围的海水取样检测,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发现任何单元有泄漏和污染海水的情况。每当一个单元的垃圾填到二三米高时,就进行铺沙种草,接着继续埋置垃圾。如此反复,垃圾最高可埋置到30米。最后在上面栽种植物,不再堆放垃圾。 【相关链接】

材料一目前,我国垃圾堆存量已达60亿吨,占用耕地5亿平方米。全国660个主要城市中,有200个城市陷入垃圾包围之中。以城市人口6亿为例,如每人每年产生440公斤垃圾,年产生垃圾量为2.64亿吨。

材料二英国的垃圾填埋率为90%,意大利为74%,美国为67%,法国为45%,德国为46%。瑞士的垃圾焚烧率为74%,日本为72%,丹麦为70%。美国的废纸利用率为60%,铁罐头盒回收率为25%,玻璃回收率为20%。

9、文章第①节,从日本大地震产生的垃圾岛写起有何用意?(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结合上下文,分别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线部分的作用。(4分) (1)到现在为止,还没有发现任何单元有泄漏和污染海水的情况。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太平洋上漂浮着一个巨大的“太平洋垃圾岛”,其面积有两个得克萨斯州那么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请用简洁的语言说明第⑤节中新加坡建造人工岛屿的具体步骤。(限60字以内)(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根据文章内容和链接材料,就垃圾问题进行探究,写出你的两点发现。(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相信“2012末世论”吗?

①目前有一种“2012末世论”的观点,说的是2012年12月21日是人类这个物种的终结,没有人能够看到第二天的太阳。

②“近年来地震频发”,是持“2012末世论”的有力证据。但这种观点只对了一半,地震频发是事实,但这并不是近年来才发生的。实际上,从统计学意义上来讲,全球每年发生约500万次地震,平均每天有1万多次,只不过绝大多数不被人所察觉,只能被地震仪记录下来;而因为人口在地表分布得极端不均,只有少数带来巨大损失的地震会让我们记忆深刻。2001年11月14日发生在青海昆仑的8.1级地震,是中国近半个世纪来震级最高的一次,但是因为它发生的地点和带来的损失都不够引人注目,所以很少被大众提及。

③地震的发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绝大多数地震都发生在板块边界,A其中全球地震的70%分布在环太平洋地震带,15%分布在欧亚地震带,还有5%在大洋中脊,其他的10%则分布在板块内部。但是,B这种统计学上的规律并不能确定地震在何时何地发生,有什么样的强度,因为人们至今也没有清晰地了解地震产生的机制和原理。从这个意义上讲,地震又是随机的。

④从数据统计来看,最近几年的地震也验证了这种随机性。2010年美国地质勘探局曾经发布数据:C自1900年以来,全球平均每年发生16次7级以上的大地震。有的年份,如1986年至1989年只有6次,而1943年则高达32次。因此,2010年以来,地震算不上频繁。

⑤??13.选文第④语段中加点的“这种随机性”指代选文中加曲线的A、B、C中的________句(只填字母),其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 14.第④语段中加点的句子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有何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5.综合全文信息,结合你的思考,在下面横线上为选文补写一段议论性文字,作为文章的第⑤语段,要求先明确表述观点,然后进行简要阐述(80字左右)(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放射性同位素——核辐射的主角

①同位素就是一种元素存在着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几种原子。由于质子数相同,所以它们的核电荷和核外电子数都是相同的,并具有相同核外电子排布。由于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因此原子核的某些物理性质也有所不同,例如放射性,并不是所以同位素都具有放射性,有放射性的同位素称为“放射性同位素”,没有放射性的则成为“稳定同位素”。大多数的天然元素都是由几种同位素组成,目前已知的稳定同位素约300多种,而放射性同位素竟达1500种以上。

②一般来说,原子质量很大金属,像鈈、铀、镭等,都具有较强的放射性,在化学元素周期表中,锕系元素和镧系元素以及铀元素全部带有放射性。另外某些原子质量小的同位素也带有放射性,如碳14、钴60。

③放射性同位素的原子核很不稳定,全不间断地,自发地放射出射线,直至变成另一种稳定同位素,这就是所谓“衰变”,放射性同位素在进行衰变的时候,可放射α射线、β射线、γ射线对人体危害不大,而γ射线对人体有较大的伤害,会诱发人体基因突变。

④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时所需要的时间,叫半衰期。换言之,半衰期是指某个样品中一半的原子核发生衰变所需的时间,不同放射性同位素的半衰期差异很大,短的只有几天、几个小时、几分钟,甚至不到1秒钟,长的却达几千年、几万年,甚至是几亿年,几十亿年,例如,日本“3.11”地震及海啸引发的核辐射中的碘131的半衰期约为8天,铯137为30年,鈈239为24000年,铀238则为44.7亿年。半衰期越短,其原子越不稳定。

⑤经过连接的几个半衰期后,放射性同位素的活度会因衰变而减至初始活度的1/2、1/4、1/8,等等。这意味着我们可以预测任何时候的剩余活度。随着放射性同位素数量的减少,所发出的辐射也相应的减少。

⑥放射性同位素释放的放射性能够破坏活的细胞,对人体造成巨大的伤害,但在医疗上,可以用来杀菌消灭微生物,并且可以用来杀灭癌细胞等。放射线也具有很强的贯穿能力,它可以用来观察固体内部的目标,就像x射线那样用于病灶的检查。在工业上,放射性也很多应用,例如用β射线来测量纸的厚度,用γ射线照片来检查机器内部结构等。

⑦当然,如果应用不当,核辐射也会造成难以估计的损失。

16选文说明了哪几个方面的问题?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7选文主要运用了哪几种说明方法?请选择一种举例说明其作用。(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第一段画线句中的“大多数”“目前”两个词语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下面表述和推断与原文意思相符的一项是( )(3分)

B.原子质量大和原子质量小的金属都可能带有放射性,一般来说原子量大的金属放射性更强。

C.医学上,可以用放射性同位素释放的放射线来杀灭癌细胞,但不会对人体造成其他方面的伤害。

D.某些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虽然很长,但由于它的活度越来越小,所以它对人类与自然的影响不大。

20.2011年3月22日,日本发生9.0级大地震。大地震摧毁了日本福岛部分核反应堆,导致核辐射,造成了难以估计的损失,也引发了人们是否继续开发利用核能的争议。对此,你有怎样的看法?(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自给自足的人体生物能发电

①随着煤炭、石油等资源的日趋枯竭,环境恶化日趋严重,一些科学家为了开发更多的新能源,已把研究课题转向人类自身的生物能这一领域,利用人体生物能发电现已初见成效。

②人体中存在着一些化学物质,它们之间在发生反应时会产生化学能量。像新陈代谢过程中,葡萄糖和氧分子的反应就有能量释放出来。若稍加利用,这种能量就可以转化为电能。根据这一原理,科学家开始了人体生物电池的研究。

③据专家介绍,人体生物电池的电极是由两根长2厘米、直径约1/7000纳米的碳纤维制成,在每根碳纤维的外层还涂有一种聚合物,此外还有一种作为催化剂的葡萄糖氧化酶。聚合物的作用是将碳纤维与葡萄糖氧化酶连接成一个电路,而葡萄糖氧化酶则是用来加速葡萄糖与氧分子的化学反应。这种人体生物电池在37℃、pH为7.2的环境下工作,这很接近人体血液的温度和酸碱度。它产生的动力可以驱动一个监控糖尿病的小型传感器。

④人体生物能发电还有其他形式。当一个人坐着或站立时,就会持续产生重力势能。此时,若能采用特制的重力转换器就能将这种能转换成电能。美国有一家公司将发电装置埋在行人拥挤的公共场所,外面是一排踏板。当行人从踏板上走过时,体重压在踏板上,使与踏板相连的摇杆向另一个方向运动,从而带动中心轴旋转,启动与之相连的发电机。

⑤除此以外,人体生物能中的热能也可被利用。人每天都要散发大量的热能,而且是通过辐射传播出去。一般一个50千克重的成年人一昼夜所散发的热量约为2500千卡。利用人体的热能制成的温差电池,可以将人体的热能转换成电能。这种温差电池做得很精致,只要放在衣服口袋里就能工作。它可以起到电源的作用,给助听器、袖珍电视机、微型发电机等供电,可谓是自己发电自己使用。

⑥人体能源可以说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而且没有污染。如此神奇的能源是我们每个人都具有的,充分利用它,便会为我们的社会节约更多的能源,希望这种新型的能源会越来越多地造福于人类。

21.用“‖”在下面段落番号间划分这篇文章的结构。(2分)

22.选文介绍了利用人体生物能发电的形式依次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分) 23.研制人体生物电池依据的科学原理是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4.第④段使用了怎样的说明方法,有何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

据专家介绍,人体生物电池的电极是由两根长2厘米、直径约1/7000纳米的碳纤维制成,在每根碳纤维的外层还涂有一种作为催化剂的葡萄糖氧化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八、地震与海啸的关系

①2011年3月11日下午日本东北地区发生强烈地震后,印尼气象部门随即发出海啸警报,中国国家海洋预报台也表示,这次地震可能会在震中周围数百公里范围内引发区域海啸。历史上环太平洋地区的大地震往往都能引发大小不一的海啸。因此每当这个地区出现地震时,各国气象部门都会对海面情况进行严密监测,以确定是否发布海啸警报。但地震是否一定引起海啸?地震震级越高海啸的破坏力也越大吗?

②海啸是一种具有极强破坏力的海浪。海水剧烈的起伏形成强大的波浪,向前推进。有时浪高可达数十米。这种“水墙”内含极大能量,它以极快的速度运动,冲上陆地后会造成巨大破坏。1960年智利大海啸形成的波涛,就冲击了整个太平洋。海啸通常由风暴潮、火山喷发、水下坍塌滑坡和海底地震等引发。其中,海底地震是海啸发生的最主要原因,历史记录显示,特大海啸基本上都是海底地震所引起的。 ③大多数海底地震发生在太平洋边缘地带,称为“亚延地带”。海底地震发生后,使边缘地带出现裂缝。这时部分海底会突然上升或下降。海水会发生严重颠簸,犹如往水中抛入一块石头一样会产生“圆形波纹”,故而引发海啸。

④此外,地震海啸的产生还会受海底地震震源断层、震源区水深条件、震级、震源深度等条件影响。比如,震源位于深水区比浅水区更易产生海啸。当震源断层表现为错动时,不会产生海啸,而如果震源断层表现为倾滑,就可能引起海啸。 ⑤不过,海底地震未必一定就会引发大海啸。中国地震局提供的统计资料显示,在1.5万次海底构造地震中,大约只有100次引起海啸。一些专家则认为,引发海啸的地震震级一般在里氏6.5级以上,震源深度在25公里以内。 ⑥但即便是强烈地震也不一定就会导致海啸。如2005年印尼苏门答腊岛附近海域发生8.5级强烈地震,就没有引发大海啸。专家解释说,这是因为此次地震的震源成海啸。

⑦除了与地震震级等相关外,部分专家还表示,海啸的发生与全球气候变化也有关系。2004年的南亚大海啸发生后,中国国家气候中心有关专家进行相关分析后指出,这场由海底地震引起的大海啸与全球气候变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等因素密切相关。

26.选方第①段文字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请根据选文第②段内容,简要概括什么是“海啸”?(1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28.选文第⑤段“中国地震局提供的统计资料显示,在1.5万次海底构造地震中,大约只有100次引起海啸。”句中加点词语“大约”能否删去?为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9、选文第⑥段中画线句使用的说明方法是哪两种?有什么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0、结合全文内容,简要归纳引起海啸发生的因素。(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常见词语: 大约、左右、可能、几乎----表估计 很、十分、非常、急剧----表程度 之一、以上、大部分----表范围 大量、少数、许多----表数量 在当时、日前、今后----表时间

经常、往往、有时、常常、时常----表频率 据透露、据记载、据说----表来源

说明文开头的作用:①引出说明对象;②引出说明的内容;③提出说明的问题;④(引用警句、名言、诗句或俗语、谚语等,)吸引读者,激发读者阅读兴趣。 说明文结尾的作用:①总结全文;②提出一些希望、展望、预测等;③与开头呼应; ④深化中心

说明语句、段落的作用: (1) 结构方面:承接上文、引起下文、承上启下,有时在文章开头,还起着引出说明对象或说明事理的作用。 (2) 内容方面:总领全段(全文)、总结全段(全文)。

(3) 主题方面:揭示(点明、深化、升华、突出)主题(中心), 卒章显志、画龙点睛。

篇二:说明文病菌

《细菌的启示》

备课人:李玲 使用人:使用时间:学习目标:

1、复习旧知 说明文的知识。

2、了解细菌的有关知识和有害细菌对人类的危害及其防治。

3、把握本文的主题。说明文常识

1、说明文是以说明为主要表达方式的一种文体,或介绍事物的状态、性质、功能;或阐

事理,目的是给人以知识。

2、对象:介绍事物、阐明事理

3、特征:区别于其它事物的本质东西

4、说明方法:举例子、列数字、分类别、作比较、打比方、引资料、下定义、作诠释、

图表、摹状貌等

5、说明顺序:时间、空间、逻辑

6、说明语言:准确、简明

7、说明文的分类:

从对象上:事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 从语言上:生动性说明文、平实性说明文

8、说明文的结构:

总分 分总 总分总

一、自主学习

1、读课文说说细菌有哪些性质和特征?分别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试举例说明) 特征一:“生物界元老”列数字,作比较。特征二:“无所不在”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特征三:“发挥重要作用”举例子。特征四:“不可毁灭性”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 特征五:“寄生”打比方,举例子,列数字。

2、课文讲了哪两部分内容?细菌对人类进步观的挑战主要表现在哪两方面?第一部分:认识细菌;

第二部分:细菌对人类进步观的挑战。细菌对人类进步观的挑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人类的进步与细菌的简单化、退化;

是人类所谓的没有美感、不舒服、没有尊严、恶心的寄生却是生物世界中重要的生存策

略之

一。

二、合作探究,展示点评

1、举例说明,作者列数字时有何特点?(请举出具体语句说明) 其一,数字间形成比较关系;其二,举出极端或典型数字;其三,数字与日常生活联系,

人事实确凿、深刻形象的印象。

2、本文是一篇精彩的演讲,充分展现了口语交际的特点,请找出相应的句子进行品析。

解作者是如何将抽象、陌生的科学知识化为明白易懂的感性说明的?

3、本篇演讲的语言表达有何特点?(至少概括三点)

(1)大量的通俗口语表达,包括通篇为简洁明快的语言、使用为数不少的传神的口语词

和明快的口语短句。

(2)使用听众熟悉的、典雅、贴切乃至传神的书面词汇。

(3)因大词小用和事物间的巧妙联系等产生风趣幽默感。

(4)由于简短、明快、风趣、设问、感叹等,使其充满对话、交流的语气。

三、拓展提升

1、课文题目是“细菌的启示”,那么你从细菌身上获得了什么“启示”呢?

2、演讲结束语说:“我愿意 以危机时刻讨论无用之学的执著和从容,达到与同学们在精

和意志上的相互砥砺。“结合课文中的语句具体谈谈你的理解。

四、小结主题:

本文通过介绍细菌的性质与特征,以及生物界中的寄生生存策略,告诉人们对待社会生

活中

的寄生行为,不要过于激动烦恼,要以坚持不懈,持之以恒的态度,心平气和的与这些

不良

行为作漫长的斗争篇二:说明文阅读 说明文阅读专项训练

细菌发电前景广阔

①生物学家预言,21世纪将是细菌发电造福人类的时代。 ②说起细菌发电,可以追溯到1910年。英国植物学家利用铂作为电极放入大肠杆菌的培

养液中, 成功地制造出了世界上第一个细菌电池。1984年,美国科学家设计出太空飞船使

用的细菌电池,其电极的活性物质是宇航员的尿液和活细菌。到了80年代末,细菌发电有了

重大突破,英国科学家让细菌在电池组里分解分子,释放电子向阳极运动,从而产生电能。

操作时还在糖液中添加某些芳香化合物作为稀释物,来提高生物系统输送电的能力。与此同

时,还要往电池里不断充入空气 ,用以搅拌细菌培养液和氧化物质的混合物。据计算,利用

这种细菌电池发电,其效率可达40%,远远高于现在使用的电池的效率。即使这样,还有10%

的潜力 可挖掘。

③利用细菌发电原理,可以建立较大规模的细菌发电站。计算表明,一个功率为1000

千瓦的细菌发电站,仅需要10立方米体积的细菌培养液,每小时消耗200千克糖即可维持其

运转发电。这是一种不会污染环境的“绿色”电站,而且技术发展后,完全可以用诸如锯末、

秸杆、落叶等废有机物的水解物来代替糖液。因此细菌发电的前景十分诱人。④现在,每个发达国家各显神通,在细菌发电研究方面取得了新的进展。美国设计出一

种综合细菌电池,里面的单细胞藻类可以利用太阳光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糖,然后再让细

菌利用这些糖来发电。日本科学家同时将两种细菌放入电池的特种糖液中,让其中的一种细

菌吞食糖浆产生醋酸和有机酸,而让另一种细菌将这些酸类转化成氢气,由氢气进入磷酸燃

料电池发电。

⑤人们还惊奇地发现,细菌还具有捕捉太阳能并把它直接转化成电能的特异功能。最近

美国科学家在死海和大盐湖里找到一种嗜盐杆菌,它们含有一种紫色素,在把所接受的大约

10%的阳光转化成化学物质时,即可产生电荷。科学家们利用它们制造出一个小型实验性太阳

能细菌电池,结果证明是可以用嗜盐杆菌来发电的,而盐代替糖,其成本就大大降低了。由

此可见,让细菌为人类供电已经不再遥远,不久的将来即可成为现实。

⑤人们还惊奇地发现,细菌还具有捕捉太阳能并把它直接转化成电能的特异功能。最近

美国科学家在死海和大盐湖里找到一种嗜盐杆菌,它们含有一种紫色素,在把所接受的大约

10%的阳光转化成化学物质时,即可产生电荷。科学家们利用它们制造出一个小型实验性太阳

能细菌电池,结果证明是可以用嗜盐杆菌来发电的,而盐代替糖,其成本就大大降低了。由

此可见,让细菌为人类供电已经不再遥远,不久的将来即可成为现实。

13.“细菌发电”共有三点优势,请结合全文,分别用三个字概括其中两点优势。(4分)效率高————

14.第④段划线句子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2分) 答:

15.结合全文揣摩,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第②段划线句说明细菌发电的历史较长。 b.本文的说明顺序是按时间先后顺序予以说明的。 c.细菌 发电的原理很复杂,但都要细菌参与,并与其他物质发生转化。d.第②段说明细菌发电的过程很简单,只需要加入糖类就可以了。

16.结合第④⑤段思考,你认为第⑤段的“还”在结构起什么作用?并请写出“惊奇发

现”的两点内容。(3分)

答:为什么下雨天睡觉特别香①明明是勤勉上进的有为青年,为何总在雨天犯困?是你的自制力太差,还是这其中另

有缘由?以下内容,或许可以解答你的疑惑。 1②白噪声是天然的安眠曲。白噪声是指功率谱密度在整个频域内均匀分 布的噪声。不同于其他噪音,白噪声会使人感到平静,更易入睡。 人在特别安 静与特别嘈杂的环境下都会睡不着,但是在相对舒缓、有规律的声音环境下会很吝易入睡,比如雨声、落叶声、转动的电扇声,还有老教授讲课的声音。一些神经衰弱的失眠症患者还会去购买专门的白噪声发生器,以帮助入眠。 ③雨天气压低,交感神经不给力。交感神经与兴奋有关。当天气晴朗时,空气的含氧量高,能够为人体充分补充能量,人的交感神经兴 奋,活动意向更 积极;而到了阴雨天,气压降低,空气的含氧量减 少,交感神经处于低落状态, 人就会出现在雨天犯困的情 况。 ④褪黑素也参与了捣乱。人体在光线昏暗的情景下会 增加褪黑素的分泌,其作用就是让人产生倦意;反之,光线明亮则褪黑素分泌减少。下雨天,天色暗沉,光照 时间不足,会使人的褪黑素分泌增加,人困马乏也就不足为奇了。 ⑤可能与进化有关。人类的许多行为都与早期进化有关。比如,人类对 草丛“沙沙”的声音特别警觉,这是源自对蛇类的天生恐惧。男子在挑选配偶时以白为美,是因为肤色白的女子更显年轻,也更可能具有较高的社会地位。 ⑥同样,雨天好眠也可能与进化有关。远古时代,人类一般住在山洞或 茅草屋里面,晚上睡觉时会非常担心野兽来袭。而在下雨天,野兽一般不会出现, 人们也会放松警惕,获得短暂的安全感。经过几千万年的进化,人们沿袭了这种习惯,两天在他们的潜意识里意味着“安全”,人们可以在这样的天气里放下戒 备,让紧张的神经舒缓下来,做一个甜美的梦。 ⑦看到这儿,你是否想起了童年的某个雨天,自己慵懒地躺在床上听雨 声呢?

(选自《读者》2013年第19期)

14.选文从哪几方面说明了下雨天睡觉特别香? (2分)答:

15.选文第②段中,画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有什么作用? (2分) 答:

16.选文第⑤段中,加点词“可能”能否删去?为什么? ( 2分) 答:

17.常言说:“春困、秋乏、夏打盹儿。”这是关于人在不同季节精神状况的三种说法,请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选择一种说法,分析其中的原因。 (2 分)

答:海中变色龙

?说起变色龙,谁都知道那是描述蜥蜴(爬行动物,体长约30厘米,能改变皮 肤颜色)。可是许多人并不知道,海里也有变色龙,它就是大名鼎鼎的章鱼。?章鱼挺着个圈圈的大肚子,长在头上的8条腕足在水中随波摇曳,翩翩起舞,远远看去,像一朵花在海里翻动,非常美丽。章鱼其实不是鱼,它属于软体动 物。

?章鱼和蜥蜴一样,皮肤下布满了各种色素细胞,红橙黄绿,样样齐备。它可以利用细胞的伸缩来改变自己身体的颜色,以便和周围环境的颜色保持一致。 ?章鱼遇上敌人,会先施展“变色术”,一会儿变成白色,一会儿变成红色,几 种颜色不停地变换,以此来吓唬敌人。如果这招不行,它才会动用自己肚子里的墨囊,急剧收缩身体,喷出墨汁状的“烟雾弹”,把周围的海水染成一片漆黑, 趁进攻的鱼儿晕头转向、不知所措之机,逃之夭夭。?当章鱼见到猎物的时候,全身会变成令人恐怖的鲜红色;它用腕足抓住猎物,送到嘴边。章鱼的唾液腺能分泌出高效麻醉液,很快将猎物麻醉,然后就可以慢慢享用美餐了。有些海洋公园利用章鱼给游客表演。只见它忽而萎缩成一团,忽而伸展开来,8条腕足不断摆动,摆出各种姿势,同时还不停地变换体色,让人 们欣赏它那绝妙的变色术。

?章鱼非常警觉,即便在洞中或礁石下栖息时,也会留两条腕足在外面轻轻摇动。 一旦有什么情况,章鱼会立刻警觉起来,或躲避得更深,或用腕足牢牢缠住对方, 2把它缠死或毒死。

?雌章鱼可以称得上是海洋动物中的慈母,一产卵后,便不吃不喝,精心孵化小宝宝。在此期间,它不准其他任何动物靠近,即使章鱼爸爸不小心进入,也会被毫不留情地咬死。平时,章鱼妈妈会用腕足轻轻翻动孵粒,并从肚子里的“口袋” 中喷出水来逐个给孵粒冲洗,使它们获得充足的氧气,并保持清洁。当小宝宝出世后,章鱼妈妈一般会因饥饿和劳累,辛苦地死在子女身旁。 ?章鱼中的“巨人”大王章鱼,其腕足可长达18米,是异常凶猛且好战的动物, 在海中称王称霸。它不仅四处追逐鱼虾,而且经常自相残杀,甚至时常偷袭渔船, 或将船拦腰斩断,或用大大的腕足冲上渔船抓住人,吞入口中,然后迅速消失。因而.渔民们称它为“海底恶魔”。

18.为什么说章鱼是“海中变色龙”?它有哪些特征?(4分)

19.“章鱼妈妈一般会因饥饿和劳累,辛苦地死在子女身旁”中的“一般”能否 去掉,为什么?(3分)

20.文中第?段中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请你选择其中的一种并说说它的作用。

(4分)

21.文章第?段从那几个方面来体现雌章鱼“慈母”的特点的?请分条概括。(4分)马航客机为何会失联

?马来西亚航空公司mh370航班失联事件,以及由此引发的全球大搜索行动举世瞩目,牵动人心。在现代科技条件下,一架先进的客机为什么会发 生突然失去 联系的情况?要了解个中缘由,那就先要从飞机是如何与地面保持联系的说起。?正常情况下,飞机会通过多种无线电通信系统与地面保持联系。以波音777为例,这种先进的客机上有3种独立运作的无线电通信系 统与地面保持联系。 其中高频通信系统是远距离通信系统,通信距离可达数千千米。近距离的甚高频通信系统最为常用,在高度为 300米时作用距离为74千米。因为起飞和降落期 间是飞机和地面联系最频繁的时间,也是飞行中最容易发生事故的时间,所以为了保证甚高频通信系统的高度可靠,民航飞机上一般都装有一套以上的无线电通信系统。

?地面管制雷达也是管制人员获取飞机位臵信息的途径之一。管制雷达分为一次监视雷达与二次监视雷达。一次监视雷达通过扫描获得回波,屏幕上显示的一个个小光点就是空中的飞机。二次监视雷达将向空中的飞机发射询问脉冲,机载应答机接收到询问脉冲后,将应答机代码及高度、速度等信息编成应答脉冲,发回地面。二次雷达所获取的信息与一次雷达获得的飞机位臵信息结合在一起,组成了最终在地面管制人员终端上所显示的综合信息,并通过该信息 与飞机保持联 系。

?飞机除了通过无线电通信系统、地面管制雷达这两种途径与地面保持联系外,还会通过acars系统与地面保持联系。acars系统是地面监控飞机飞行状态最重 要的手段,地面控制中心可以随时了解飞机的引擎、高度、航向等数据。3?如果一架飞机甚高频无线电呼叫不到,一次雷达扫描不到,二次雷达问询不回答,甚至acars系统也被关闭,那么这架飞机便与地面管制系统彻底失联了。 ?从技术角度来看,马航客机失联事件与现有主要依靠地面雷达的空管技术难以掌握飞机实际位臵有很大关系。而被誉为下一代空管技术的 ads-b航空管制技 术其实早在10多年前便已研发出来,迟迟未能推广开来并不是因为技术原因, 而是由于需要对目前所有航空管制系统的地面和空中设备进行更新,所有航空管制员和飞行员都需要重新培训,难度可想而知。不知此次马航失联事件,可否成为新一代空管技术走上前台的助推剂。

29.选文第?段有什么作用?(3分)

30.第?段划线句子“以波音777为例,这种先进的客机上有3种独立运作的无 线电通信系统与地面保持联系。”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作用是什么?(4分)

31.第?段加点词语“之一”能否删掉?为什么?(3分)

32.阅读选文第?段,找出飞机与地面保持联系的三种途径。 (3分)

33.请结合选文第?段内容,说说此次马航失联事件,可否成为新一代空管技术 走上前台的助推剂?(2分)《凶手wifi》

①近日,一群来自丹麦的女学生用水芹种子进行实验,得出了惊人的发现:wifi信号可能会损害健康。

②由于学校没有监测大脑活动的设备,女孩们选择了水芹种子作为研究对象。她

篇三:说明文阅读

2015学年度第一学期八年级语文科讲学稿()

【考点聚焦】

1.了解说明的内容,把握说明对象的特征。

2. 理清说明的条理,明确说明顺序。

3.了解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4. 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一、对说明对象及说明内容的考查。

常考题型:

1.本文说明的对象及特征是什么?

2.概括某段的说明内容。

3.文章从哪几方面进行说明的?

试题链接:

1、《中国石拱桥》中的说明对象是什么?它具有哪些特征?

2、请概括下面选段的说明内容。

组织有效的复习也是加深记忆的主要途径。根据“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律,学习半个小时之后,遗忘率就会达到40%左右。因此,保证良好的记忆需要及时的复习。另外,分散复习比集中复习要好,也就是每天三次花费10分钟复习的效果比每天花费30分钟复习一次的效果要好。

(选自《百科知识》2015年第 5期,有改动)

3、阅读下面选段,说说如何鉴别“毒胶囊“。

当然,既然发现了问题,我们就需要知道如何鉴别毒胶囊。 首先,药用明胶和食用明胶一般为无色或淡黄色,而工业明胶颜色深,厂家会多加着色剂以掩饰杂质,所以颜色越鲜艳的胶囊越有可能是工业明胶制成的;其次,一般工业明胶杂质多,可能含有淀粉等非明胶成分,所以胶囊一捏易碎;再次,用工业明胶做的胶囊质量和工艺相对较差、胶囊口比较松,容易拧开。

方法突破:

1、 看题目。2、抓段首句或中心句。3、根据文章内容总结归纳。

注 意:①用完整的句子表述,不能只挑句中的几个词语。②要找全面,特别要注意文章最后的“此外”“还有”之类的词。 ③紧扣表秩序的词语,如“首先”“其次”“还有”等词语。

二、对说明顺序的考查。

常考题型:

1.判断说明文的说明顺序。

2.段落语句顺序能否调换?

3. 文章这样安排顺序有何好处?

试题链接:

1、请说出下列文段的说明顺序。 春秋战国时期,砖雕工艺初露端倪,出现了模印铺地花砖,纹饰有米字纹、绳纹、回纹等。秦代的砖雕更加精细,咸阳秦都遗址出土的龙凤纹空心砖,形态矫健、生动,呼之欲出。至汉代,流行陵墓画像砖、画像石,尤以东汉为盛。(选自《科学之友》)

注意:1、首先判断是时间顺序、

空间顺序、逻辑顺序中的哪一种。2、结合材料具体分析,文章中是怎样体现了这种说明顺序的。如空间顺序中是从上到下,从左到右,从远到近等中间的哪种,方位词是其标志;时间顺序说明事物发展,演变的过程,表示时间的词语(如朝代、年份)是其主要标志;逻辑顺序主要有从现象到本质(《落日的幻觉》)

、从主要到次要(《大自然的语言》中决定物候现象来临的因素)、由因到果、由浅入深、从个别到一般、整体到局部。

4、《奇妙的克隆》中“克隆鲫鱼出世前后”一节采取了怎样的说明顺序?为什么不以时间的先后来写“克隆试验”呢?文中这种安排有什么好处?

三、对说明方法及作用的考查。

答题格式为:本句运用了生动形象、具体真切、条理清晰 地说明了(说明对象) 的 特征 。

注 意:(1)答题时尽量用原文的句子;(2)规律性词语要用准。

常用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1)举例子:举什么例子,具体、形象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什么特点。增强文章说服力.

(2)分类别:对什么进行分类说明,条理清楚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什么特点。

(3)列数字:列举具体数字,科学、准确、具体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什么特点。

(4)作比较:把什么和什么进行比较,突出了说明对象的什么特点。

(5)打比方:把什么比作什么,生动形象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什么特点。

(6)引资料:更具体、更充实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什么特点。

(7)摹状貌:形象、具体地说明了说明对象的什么特点。

(8)列图表:直观清楚的说明了说明对象的什么特点,一目了然,给人留下清晰的印象。

(9)下定义:给什么下定义,科学、准确地揭示了说明对象的内涵。(1.判断句“××× 是×××2.有中心词3.揭示事物本质属性和特征。例如:食物就是一种能够构成躯体和供应能量的物质。)

注意:

(1)莫将相近的说明方法混淆。如举例子与打比方。

(2)不要把说明方法与修辞等概念相混淆。

(3)不要写错别字。如举列子、例数字。

(4)注意一句中综合运用几种说明方法的情况。

(5)有些数字,不起到说明事物的作用,就不是列数字。比如某些年代。

(6)分类别必须遵循一个统一的标准来划分。而其须区别于逻辑解释中的主次罗列。

(7)下定义与作诠释的区别主要看是否符合公式,是否可以替换。

(8)摹状貌实际上就是描写。

试题链接:

说说下列选段的说明方法和作用。

1、植物的“舌”功能选择性非常强,如果吃了自己不喜欢吃的矿物就会长成奇形怪状。例如蒿在一般土壤中长得相当高大,但如果“吃”了土壤中的硼就会变成“矮老头”。

2、当蚊子在空中被击中并采用“不抵抗”策略时,它受到的冲击力就减小为其体重的1/50至1/300,此时,这雨滴就像一根极细小的羽毛压在了蚊子身上——这是蚊子能够承受的。

3、什么是动商?为什么提出动商理念?动商,就是一个人的运动商数。

4、这些太阳能电池直接平铺在巨大的机翼上,每一块电池板的厚度是135微米,仅相当于人类发丝的宽度,由其储存的电量可供“阳光动力2号”昼夜飞行,不需要一滴燃料。

5、中国快递协会常务副会长李惠德说,目前出现的一些智能快递柜,代表着未来中国快递业的发展方向——智能快递,即通过引入信息化、大数据等现代化手段,融合预测等方式,以更加便捷的智能设施(如智能快递柜)和手段满足高密度、高成本、高人力的现代快递工作,通过建设社区的“智能快递站”为消费者服务。

6、根据下列文段,给“鲸落”下定义。

在地表之上,万物生长靠太阳。但哪怕最清澈的海水,在200米以下也几乎是漆黑一片。没有阳光,驱动生物界运行的最主要的能量来源断绝,但是并非没有其他途径。深海海底的生物可以依靠化学能合成和海面输送来的物质生存。热泉口是它们的城市,洋流是它们的道路,从海面缓慢飘下来的食物碎屑(“海洋雪”)是它们的天降甘霖,而偶然落下的巨大身躯,则是它们在大洋荒漠之中的孤岛和绿洲。这些躯体是鲸鱼的尸体,被称为“鲸落”。

当一头鲸鱼死在大海中央时,它的庞大尸体会一直下沉到数千米的深海海底,然后在这里形成一个新的生态系统。 四、对说明文语言特点的考查。

说明性语言的特点:准确、简明、生动。

考察语言准确性:要注意表示修饰限制作用的词语。

常见题型

1、XX词语能否去掉/删除/删掉/删去?为什么?

2、XX词语有何表达效果?

3、XX词语能否换成XX词语?

常考词语

表程度:比较、几乎、相当、略微??

表估计:大约、可能、左右、可算??

表范围:主要、大多数、总、仅仅、基本上、全都??

表时间:当时、曾经??

表频率:时时、常常、往往、总??

方法突破:

(一)XX词语能否去掉/删除/删掉/删去?为什么?

1、表态:不能删;

2、解词:解释这个词或带词解释句子;

(这个词表限定、猜测估计、强调)

3、若删去,句子意思成了…不符合实际(太绝对了);

4、XX词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表态+解词+带词解句+去词解句+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示例1:题目:“剩下的6000多种语言,绝大多数从未有过文字记载”一句中“绝大多数”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

答案:不能去掉。(表态)“绝大多数”从范围上限制,(解词)(大部分没有文字记载)表明还有少数是有文字记载的,(带词解句)去掉后太绝对,与事实不符合,(去词解句)用它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3分)

示例2:文段⑦中“只有部分银行宣布暂时不收取跨行转账手续费”加点词语“暂时”能否去掉?请说明理由。(2分)

答案:不能去掉(1分),(表态) “暂时”限定时间,(解词)表示部分银行短时间内不会收取“超级网银”跨行转账手续费,以后就不一定了(带词解句)。去掉后太绝对与事实不符合,(去词解句),这个词语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1分)

试题链接:题目1:“以色列科学家发现,包含DNA的血液和唾液样本,都可伪造,DNA证据并不完全可靠”中加点词语“完全”能否去掉,为什么?(3分) 题目2:“中国古代建筑的特点之一是最敢于使用色彩也最善于使用色彩。”句中的“之一”能否删掉,为什么? 题目3: 塑料问世后,即被人们广泛运用到几乎所有领域。(可否删除“几乎”一词?) 附:“据说”表推测;“据文献记载”说明有确凿依据;“据科学家计算”说明有科学依据。 示例:

1、据说,这种豆芽有强身健体的功效。“据说”能否去掉?

据说,表示推测,表明豆芽有可能有强身健体的功效。去掉后就变成“一定有功效”,与事实不符合,用它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2、据科学家计算,龙卷风气压差产生的功率可与10座巨大电站相当。作者为什么要强调“据科学家计算”?

“据科学家计算” 强调来说明“龙卷风气压差产生的功率可与10座巨大电站相当。”这个结论是有确凿依据,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带词解句的方法:1. 用同义词带入原句中。 2.把隐含的信息用对应词解释出来。

如: “剩下的6000多种语言,绝大多数从未有过文字记载”在答题中就可以答成“ 剩下的6000多种语言,大部分从未有过文字记载, 表明还有少数是有文字记载的。”

对应词:“大多数”对应“少数”,“大部分”对应“少部分”,“主要”对应“次要”,“经

标签:的说 唾液 明文 奇妙的唾液 唾液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