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说说大全 > 正文

高职汽车类实训基地运行机制创新研究:校长在高职院实训基地的讲话

时间:2019-01-09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 要: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决定了实训基地在高职人才培养中的地位和作用。校企共建实训基地,是实现产学结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途径。通过构建“经职元通汽车技术服务中心”,创新汽车实训基地运行机制,在优化人才培养模式,拓展社会服务功能等方面形成“共赢互动,有效激励”的长效机制。
   关键词:高职教育;实训基地;运行机制;创新
   作者简介:陈立旦(1968-),男,浙江慈溪人,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硕士,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专业室主任,汽车维修高级技师,汽车维修高级考评员,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实践教学;陈开考(1964-),男,浙江宁海人,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汽车研究所所长,硕士,教授级高工,浙江省教学名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骆美富(1966-),男,浙江金华人,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汽车技术学院院长助理,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7518(2012)06-0083-03
  
   浙江是经济大省,汽车保有量一直居全国前列。据浙江省车辆管理部门公布,2009年浙江省汽车保有量近410万辆,2010浙江省汽车保有量将达540万辆,但汽车维修行业现有维修人员的文化素质和技术水平处在较低的水平,高素质技术人员和维修人员所占的比例十分低。汽车维修业从事技术管理的有26.2%文化程度为初中以下,一线工人中有38.5%文化程度为初中以下。浙江省共有25所高职院校开设该类专业,年毕业生3600人左右,远远不能满足供求要求,急需培养出更多具有汽车故障判断与分析能力的高素质高技能型维修技术人才[1]。
   汽车实训基地是高职院校对学生实施职业技能训练和职业素质培养的主要场所,也是培养汽车类高技能人才的重要条件。通过探索和实践校企互利互惠的实训基地运行机制及新型的实训基地运行模式,可以整合校企各方资源,实现学校高技能人才培养和深化社会服务及地方辐射功能的有机融合,保障实训基地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为培养高技能、高素质人才奠定坚实基础。
   一、国内外实训基地运行机制现状
   (一)国外实训基地运行机制现状
   1.德国的跨企业职业培训中心。德国的职业技术教育是由两个各自独立的教育承担者――具有相应培训机构的企业和职业学校,全部资金的资助分别由联邦科学教育部、经济部、劳动部、各州主管部以及区和地方的行会来承担。此外大企业集团也提供资金或设备援助跨企业培训中心[2]。
   2.新加坡“教学工厂”。“教学工厂”是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借鉴德国“双元制”而提出的新的教学模式,是一种将先进的教学设备、真实的企业环境引入学校,与教学有效融合,形成学校、实训中心、企业三位一体的综合性教学模式[3]。
   3.澳大利亚TAFE学院实训基地。建立了“学校―工作―再学校―再工作”的多循环的终身教育模式,真正从以传授知识为中心转到了以培养实际工作能力为中心。行业通过帮助学校建设实训基地,由企业根据本身实际需要和培训要求为每个学生制订培训计划[4]。
   (二)国内实训基地运行机制现状
   通过对国内及浙江省培养汽车后服务高技能人才实训基地的研究,汽车实训基地主要有以下几种常见模式:
   1.以校内实训条件仿照企业生产模式建立的实践基地。这类实训基地在建设过程中按“一般性、仿真性和生产性”三类实训基地建设,一般性主要强调原理演示和常规技能的训练;仿真性主要用于学生处理问题思路培养和训练,利用计算机技术对部分技能进行模拟训练;生产性主要是仿照企业的实际作业条件和职场条件建设实训室,但该类实训基地投资大,设备更新快,设备维护费用高,对一般的高职院校和民办高职院校而言,在后续运行过程中存在着较大的困难[5]。
   2.“企业配合”实践基地。这类实训基地人才培养目标和计划主要由学校提出和制定,并承担大部分培养任务。企业只是根据学校提出的要求,提供相应的条件或协助完成部分(主要是实践教学环节)的培养任务。企业主要采取提供教育资源的方式,例如投入设备和资金帮助学校建立校内实训基地,利用企业资源建立校外实训基地,企业专家兼任学校教师,设立奖学金等。此类实训基地的缺点是企业承担的只有义务,企业缺乏动力,难以长期合作和发展[6]。
   3.“校企联合培养”实践基地。这类实训基地企业不仅参与研究和制定培养目标、教学计划、教学内容和培养方式,而且参与实施与产业部门结合的那部分培养任务。此类实训基地的缺点是在企业处于需要大量人才阶段时,企业有较高的积极性,其它阶段企业积极性较低。校企合作的紧密性和持续性不稳定[7]。
   二、构建“经职元通汽车技术服务中心”,创新汽车实训基地运行机制
   (一)校企以股份制形式共建“经职元通汽车技术服务中心”
   自2006年以来,我院已与浙江物产元通机电集团以股份制形式成立了“汽车快修中心”(校中企),目前运行状况良好。在此成功经验基础上,校企双方再次深度合作,吸纳行业协会与骨干企业参与共建“经职元通汽车技术服务中心”董事会,下设汽车教学培训部、汽车技术研发部、汽车技术服务部和汽车技术专家委员会,由浙江物产集团投入保障资金1200万元,集聚行内权威技术专家、高技术服务装备,搭建汽车高素质、高技能人才实训平台,为高档新型车辆维修技术培训、技术设备研发、专业标准建设提供权威平台。
   通过校企共建“经职元通汽车技术服务中心”, 创新了“校企一体化”的汽车实训基地运行机制,不但可以有效地实现产学研一体化,更重要的是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提供有效实施条件,同时也为企业适应汽车产业转型升级、不断提升产业水平,提供应用性人才支撑,并为业务流程创新与再造等技术提供研发平台。
   1.“经职元通汽车技术服务中心”组织机构。 “经职元通汽车技术服务中心”将设立汽车技术专家委员会、教学培训部、汽车技术研发部、汽车技术服务部。为保证经职元通汽车技术服务中心正常运作,学院和集团双方以股份制形式进行合作、成立董事会下的中心主任负责制,通过制订相关制度保障技术专家、专兼教师在“经职元通汽车技术服务中心”工作的责、权、利;在“中心”成立初期,双方投入一定经费,保证双方派出人员的工作时间,在完成初期建设后,“中心”具备自主运行造血功能,经费投入可以相应减少。
   通过“经职元通汽车技术服务中心”,整合现有双方人力资源、设备资源,技术优势、达成双赢局面。
   2.“经职元通汽车技术服务中心”主要功能。
   (1)形成有效服务集团与专业群的汽车技术专家委员会。中国汽车流通协会、浙江省汽车流通协会、浙江省汽车维修行业协会、汽车后服务龙头企业的技术专家与技术骨干、学校汽车专业带头人为主要成员的汽车技术专家委员会,紧跟汽车发展前沿技术与行业信息,为集团的发展提供决策建议,为学院汽车后服务专业群建设与发展提供合理化建议。
   (2)为企业员工技术水平提升提供培训平台。汽车后服务企业的竞争主要是企业员工的总体素质竞争,尤其是员工的技术水平,由此企业需要对员工在专业理论和实践操作技能等方面进行培训,校企合作可以解决目前员工培训过分依赖整车制造厂家的局面,并为企业员工岗位技术等级的考核认定创造条件。
   (3)为企业提供高端技术服务,提高企业的竞争力。目前,汽车4S店的汽车诊断与维修技术主要存在的问题是技术的单一性和过分依赖于换件、整车制造厂家的支持,缺少解决少数疑难故障或其他车辆维修的技术和装备。由于解决疑难故障的所需的高端检测诊断、专项维修设备的投入成本高、费用大,使用效率不高,企业配置相关的设备有一定的难度,从而造成企业对一些故障无法快速有效解决,影响了顾客满意度。“经职元通汽车技术服务中心”的建立,可以有效整合人力资源、设备资源、技术优势,为集团下属4S店提技术支持,并通过财政的专项建设为企业提供故障诊断所需的高端设备,吸引集团公司投入配套设备,提升技术水平,提高元通机电集团在汽车后服行业内的整体竞争力。
   (4)建立可持续发展的“校企一体化”实习基地,为学生就业创造条件。通过“中心”这一服务平台,学院与集团下属汽车4S店建立紧密合作关系,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为学生实习、就业创造了良好条件。
   (5)形成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提升专兼教师的整体水平。汽车技术服务中心在运作过程中,由集团和学校双方互派人员组成;通过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保证企业技术骨干和专任教师定期到“中心”工作,形成稳定的兼职教师队伍;专兼教师通过技术服务、教学培训、项目研发不断提升能力水平。
   (二)健全“经职元通汽车技术服务中心”运行机制
   “经职元通汽车技术服务中心”是产学研一体化的管理平台,设立汽车技术专家委员会、技术服务部、教学培训部、技术研发部,主要采取股份制和市场化。
   1.“中心”具有三重功能――服务学校、企业、社会,具有教学培训、生产、和研发功能。
   2.“中心”实行中心主任负责制,按公司法进行组建、注册,按市场规律进行经营管理和运作,规避了学校直接经营企业的风险。
   3.汽车技术专家委员会指导“中心”工作、为学校专业建设、集团生产服务提供咨询,下属各部负责生产经营、实习培训、项目研发。其业务、技术人员主要从集团人员、校内教师选拔和社会招聘,一律采取聘任制,严格实行合同管理。
   4.“中心”下设的技术服务部可以按各种股份制方式筹建实体化公司。如“元通快修”的资金来源有二个方面:元通机电集团出资,学校根据专业建设购买的设备。应用性技术公司―杭州开景汽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主要专业骨干教师出资(出资形式货币、技术及其他无形资产),学校提供场地。
   5.“中心”的教学培训部主要负责集团人员、社会人员培训与技能鉴定,学生实习实训安排调度。
   6.“中心”在处理学校利益、集团利益和“中心”自身利益时严格按照相关章程和市场法则进行,学校、集团和“中心”在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上达成一个统一。中心为学校提供教学服务、为集团提供生产、培训服务也是获利的途径之一。“中心”分别与学校、集团,通过签订实习实训就业合同、生产培训服务合同等方法达成利益共享,合同中明确学生实习实训的质量标准和应支付的费用、员工培训服务质量标准和应支付的费用。
   为保证中心正常化运作,分别出台《经职元通汽车技术服务中心章程》、《经职元通技术服务中心任职人员管理办法》、《经职元通汽车技术服务中心项目管理实施办法》、《经职元通技术服务中心考核奖励实施办法》、《学生顶岗实习管理办法》、《弹性教学计划实施细则》等相关制度。
   四、创新汽车实训基地运行机制的成效
   (一)优化了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依托“中心”平台,引入国家职业标准、行业水平标准和企业岗位标准,优化汽车产业转型升级所需的汽车后服务专业群的三个专业标准框架。依据专业标准和汽车维修企业工作特点,实施职业岗位任务与项目驱动的系统化综合实践教学模式,弹性组织教学,确保学生在企业实践32周时,双证书通过率达100%;构建12门优质核心课程网络资源。
   (二)创建“产学研一体化”专兼教学团队
   依托“中心”运行机制,实施《校企岗位互换交流实施细则》等制度、通过校企共同承担教学培训任务、完成汽车技术服务和技术研发等“产学研一体化”项目,形成一支学校教师和企业技术专家互聘共用的“产学研一体化”专兼教学团队。
   (三)凭借“中心”平台优势,拓展社会服务功能
   利用“中心”资源优势,开展自动变速器与共轨柴油机专修等技术服务;开展“汽车电控故障诊断实时在线教学系统”等教学技术项目研发;面向社会开展汽车高技能与新技术培训与汽车职业技能鉴定。
   利用“中心”资源优势,开办中职师资培训班、高职师资专业教学研讨班,拓展专业辐射,为区域内职业院校培训师资,形成区域内汽车后服务方面的人才培训基地。
  
  参考文献:
  [1]廖泉军.我国汽车业人才现状及对策研究[J].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2):63-65.
  [2]徐涵.德国的跨企业职业培训中心[J].教育与职业,1994(04).
  [3]白彦婷.新加坡“教学工厂”的经验与启示[J].职业教育研究,2007(12).
  [4]王纪安,吕一中,李滨孙.管窥澳大利亚TAFE的师资队伍、实训基地建设[J].教育与职业,2003(08).
  [5]张建平.“工学结合”模式下高职汽车类专业实训基地建设之策略[J].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9(11).
  [6]吴云溪.高职汽车专业实训基地建设模式探索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09(08).
  [7]应智国.商科类高职院校实训基地的战略构建[J].中国高教研究,2008(08).
  责任编辑 吴学仕

标签:高职 机制创新 运行 实训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