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四年级作文 > 正文

【任务型教学理论与课堂教学实践】 双因素激励理论

时间:2019-01-14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一、任务型教学理论的内涵      任务型教学(Task?based Learning,简称TBL)是20世纪80年代外语教学研究者经过大   量的研究和实践提出的一个具有重大影响的语言教学模式,它把语言运用的基本理念转化为具有实践意义的课堂教学方式。它提倡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进行自主学习,并且主动地用所学语言去做事情,在做事情的过程中自然地使用所学语言,在使用所学语言做事情的过程中发展语言能力,从而感受成功的心理体验,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在课堂教学中,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设计任务为载体,以完成具体的任务为动力,把知识和技能融为一体,通过听、说、读、写等活动,小组讨论、合作探究等活动,去提高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其实,任务型教学的途径,是“以应用为动力,以应用为目的,以应用为核心”的教学途径,也就是“为用而学,在用中学,学以致用”。
  
  二、任务型教学的任务设计原则
  
  任务型教学途径运用于教学中,能大大推动英语课堂教学的改革。而在实施任务型教学途径中,关键在于任务设计,所以教师应该根据课程的总体目标,并结合教学内容,创造性地设计贴近学生生活和学习实际的教学活动,吸引和组织学生积极参与,使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更加自动化和自主化。因此,在任务型教学中,任务设计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1.任务设计要具有趣味性,真实性,能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老师,学生的学习兴趣直接影响到学习效果和教学效果。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设计任务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兴趣为出发点,要使学生在一种自然、真实或模拟真实的情景中体会和学习语言。
  下面以SEFC Book2A Unit9 Saving the earth的Reading一课为例,说说我的一些做法。教师在讲授新课前对学生作适当的引导,在讲授较难理解的课文前,先向学生介绍一下有关背景知识并提出教学要求,为学生的理解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师主要做好引导工作,扫清学习新知识的障碍,为学习新课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如在进行本课教学之前,我运用多媒体播放配有动画的三幅图片:Polluted water; Polluted air; Cut down trees,让学生欣赏,然后我提出以下问题:
  1) What is the biggest problem facing the earth? Why do you think so?
  2) What causes the problem?
  3) What can we do to solve the problem?
  4) What new words do you think will be useful when you talk about saving the earth?
  这些直观生动的图片,贴近生活实际,迅速激活了课堂,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了主动求知欲。
  2.任务设计时要具有层次性、可操作性,要面向全体学生
  设计任务越容易,可操作性就越强,获得成功体验的人就越多,学习的积极性就越来越高。因此,设计任务应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层层深入,环环相扣,形成由初级任务到高级任务,这样学生就会显得跃跃欲试。起点不同的学生,可以参加不同的任务,突出了以学生为主体,注重个体差异,努力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在新授课伊始,教师要根据学生心理、生理上的特点,制定切实可行的、学生容易达到的“阶梯式”的教学目标,然后向学生提出本课的学习目标,明确自学的方法和要求后,由学生个人自学,让其自己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探寻知识,为小组讨论做好准备。例如,我为学生定下这一课的学习目标和自学要求:
  1) Learn useful expressions:summarize, content, introduction, take notes, take action, wipe out, put an end to, advise sb.(not) to do sth.
  2) Have a deep understanding of the text.
  3) Help students learn how to find out the problems facing the earth, and use their own words to express how to solve the problems.
  3.任务设计更具有互动性、多样性、能培养素质能力
  互动性是指语言交际方式是双向性。在任务型课堂教学中,运用最广泛的活动形式是pair work 和group work 。这是一个交流、合作、互动的学习过程,应该设计多种形式的智能任务。因此,在教学中,以学生为中心,以发展学生个性为目标,去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探究能力,合作能力,实践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在学生自学、初步感知的基础上,开始小组讨论。小组一般由程度各异的学生组成,一般控制在15分钟左右。各小组的成员用英语汇报自己的预习情况,主要回答本课的学习目标和自学目标。组内成员采用轮流提问题的形式。小组长把各组成员在自学中遇到的问题总结起来让大家一起思考、讨论;最后各小组长把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归纳起来,以便在组际交流时能解决这些问题。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其主导作用,通过巡视和参与。我发现大多数学生通过自学能较好地理解课文内容,基本上能正确回答问题,但是也有一部分学生回答不够完整,这时,教师不能讲解、包办过多,要相信学生,让他们自己设问、答疑。当学生有困难时,教师不要轻易地给他(她)“标准答案”,而是设法引导,让他(她)自己做出正确或接近正确的答案。 通过学生自学,在此基础上进行讨论,组内同学相互学习,团结协助,共同达到学习的目标 。
  在小组讨论后,进行组际交流,也就是全班同学一起交流。教师先让讨论得比较成熟的小组代表发言,汇报该组对知识的理解程度。其他各组作出补充、质疑和评价,再由各组提出本组的疑难问题,组际之间进行讨论、解答。经过一阵激烈的讨论后,学生对课文的内容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做好调控,让学生的讨论始终围绕课文中心和话题,突出关键问题;最后,教师不失时机地进行引导,师生共同对所学内容进行归纳,形成一致意见。这样,不仅使每一位学生都可以在课堂上大胆地、尽情地交换各自的看法,使学生能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提高他们的自学能力和分析、判断、推理等多种思维能力;而且在不知不觉中,学生们的语言技能也得到提高,学习潜能和创造力得到发挥;更重要是培养了学生团结合作的精神,克服了自我中心、胆怯等不良心理品质。 如在进行组际交流中,有的组提出:Why are conferences like the Earth Summit important?看到学生余兴未尽,我赶紧在屏幕上呈现一组“黄埔江水污染”的画面,让学生自设话题,并讨论。学生情绪很高,纷纷提出问题,我把其中两个较典型的问题板书在黑板上:
  1) Suppose you were the mayor of the Shanghai City, what would you like to do to stop the river from being polluted?
  2) As a citizen, what should you do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还特意用红色和大号字体来呈现两个问号,这些触目惊心的事实和符号语言不仅引发了学生对当今世界的污染问题的深入思考,而且打开了他们的思路,学生讨论2分钟后,各组代表发言:
  代表1:If I were the mayor, I would further look into the problem and take immediate actions.
  代表2:Everyone is responsible for this matter. It?s our duty to protect the environment.
  代表3:Everyone should be educated to have a good sense.
  代表4:We mustn?t throw anything anywhere, but throw it into the dustbin.
  这些问题与学生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所以他们讨论得很热烈,很深入,内容也丰富多彩,充分表现了当代青少年关心时事、爱护环境的纯真情感。有些学生甚至把环境与去年的“SARS”病毒联系起来,给这堂课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我的这一步倡议、引导了学生将获取知识、运用知识的能力向课外延伸,向社会延伸,充分体现了英语的实用性、交际性原则。
  
  三、对任务型教学的反思
  
  在实施任务型教学过程中,笔者深深体会到:
  1.任务型教学是行之有效的。从实践课堂中看,课堂气氛热闹,学生思维活跃,勇于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课堂参与性高,口语表达能力强。合作意识较强。
  2.以学生为本,以学定教,关注学习过程,丰富学习体验,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3.课堂呈开放式,注重情景创设,重视任务设计,以运用语言为核心,以交际的互动为目标。
  4.任务完成的结果为学生提供自我评价标准,使其产生成就感和转化为后续学习的动力。
  在任务型教学过程中,笔者还发现不足之处:
  1.因学生起点低,要完成一大堆任务,需要大量时间,不好操作,容易出现冷场。
  2.任务的系统性和延续难以把握。比如,任务的难易程度,任务之间的衔接等问题。

标签:教学实践 课堂 理论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