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谈判技巧 > 正文

精心设计数学作业,变“要我做”为“我要做” 精心设计作业

时间:2019-01-18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课程改革以来,课堂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学生的地位得到了充分提高,“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的理念深入人心。但在作业设计上,教师的观念依然陈旧,认为作业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学生的作业存在着形式单一、内容机械、重复、枯燥,不但不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反而加重学生的学业负担,令学生望“业”生畏,苦不堪言。鉴于此,在数学作业设计中我积极实施多样化的数学作业形式,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主体意识,为学生提供自我表现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变“布置作业”为“设计作业”,变“要我做”为“我要做”,让学生成为作业的主人,学习的主人,进而逐步改善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
  在新课堂背景下,除了完成课本中的基本练习以外,我还根据知识本身的特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及年龄特征等设计形式多样的作业。
  一、精心选材,设计趣味性作业
  苏霍姆林斯基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依赖于兴趣。”教学实践也证明,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数学课程标准》指出:“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与童话世界出发,选择学生身边感兴趣的事物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动机……”所以在作业设计时,要从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出发,设计具有童趣性作业,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在学习了小数加减法后,可安排下面的游戏:
  每人做几个纸团,每个纸团里面写一个比10小的1位或2位小数,玩法如下:
  (1)2人一组,将准备好的纸团放在一起。
  (2)每人每次从中摸出1个纸团,摸出较大数的人算两数的差;摸出小数的人,算两数的和,并各自把得数记在纸上。
  (3)摸出相同的次数后,再把自己记录的得数相加,总数大的一方获胜。
  二、走进生活,设计现实性作业
  数学,源于生活,用于生活,尤其是小学数学,几乎都能在生活中找到“原型”。叶圣陶曾经说:“学习一定要跟实践结合起来,实践越多就知道得越多。”教育心理学研究表明:当学习的材料与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相联系时,才能激发学生学习和解决数学问题的兴趣,教师要结合鲜活的生活素材,使那些“僵硬的知识”“死的知识”变成“活的知识”,“有生命力的知识”让学生感到数学题不总是板着面孔出现的。
  例如:学习百分数应用题讲到银行存款、利息等知识,不妨给学生留如下实践性作业:
  A.银行的功能是什么?
  B.我们市区有哪几家银行?
  C.本金、利息、年利息、利息税等词是什么意思?
  D.从银行分别拿一张存款单和取款单
  当正式讲这部分知识时,不用老师讲,同学们会争先恐后的汇报,学习情绪高涨,兴趣盎然,对知识理解的非常透彻,每个人脸上都露出了成功的答案。学完后,都大胆设想要存款、取款的数目,认真填写了存款单、取款单,算出利息和应取的本金等。
  再如,学习了时间的简单计算后,出示中央电视台的部分节目表,从中设问编题,加强与学生生活的实际联系。
  星期六 06∶50 大风车
  星期六 09∶00 动漫动画
  星期六 11∶00 中国动画
  星期六 12∶45 异想天开
  星期六 13∶35 第二起跑线
  星期六 15∶20 东方儿童
  星期六 18∶15 新闻袋袋裤
  星期六 19∶30 智慧村
  然后布置问题:
  (1)小红吃早饭时,他爸爸正在看《大风车》,小明吃早饭大约几点?
  (2)8∶20小红开始做作业,他想看《动漫动画》,他还能做多少分钟作业?
  (3)《第二起跑线》到《东方儿童》节目有几分钟?
  (4)请你编一张星期六的活动表。
  数学源于生活,每一道题总可以在生活中找到它的蓝本,在设计时一旦把习题与生活实际情况联系起来,就可以大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去银行取款、存款、计算时间……这些都是学生生活中经常可以看到、听到和经历的实际情况,学生身临现实情境,与其说是解答题目,还不如说是在做身边的一件事情,学生不是为了解题而解答,而是尝试用数学思维方式去观察生活,这就是作业生活化带来的变化。
  三、因材实施,设计弹性作业,让学生自主选择
  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我们的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要让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每个学生由于知识水平、思维方式、生活经验、解题技能等诸多方面不同。因此,在设计作业时,设计弹性作业供学生自主选择,以满足各层次学生学习的需要。
  1.提出不同的作业要求,供学生自主选择
  根据班级学生实际情况,可提出不同的作业要求,以供学生自主选择。比如:小学数学第三册教材要求学生在学习表内乘法(一)后,能背出2~6的乘法口诀,在初背口诀阶段,提出了三种不同的作业要求:(1)能够比较迅速地背出乘法口诀。(2)能够流利地背出乘法口诀。(3)在熟练的背口诀的基础上,能够分析口诀中蕴涵的规律,这样,让学生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自主选择作业,体现了作业要求的自主性。
  2.提供不同的作业内容,供学生自主选择
  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知识结构和学生掌握知识实际情况,设计或选择一组有层次的课外作业、习题,让学生任选其中的几道题解答,如教学乘法分配律后,设计如下作业,要求学生任选6道以上:
  (1)76×68+76×32 (2)57×39+43×39
  (3)201×73 (4)25×401
  (5)125×88 (6)97×101
  (7)327×99+327 (8)58×102-58×2
  (9)987×98 (10)69×301-69
  (11)88×117+88×8 (12)4896×24
  这样的作业,既针对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又体现了明显的自主意识,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
  四、培养技能,设计丰富多彩的作业形式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课程“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环境,从学生的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归纳、类比、猜测、交流、反思等活动,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技能,进一步发展思维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学好数学的信心”。这一理念告诉我们,在设计数学作业时,要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和现实世界作为学生学习的重要资源,要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规律,选择学生乐于接受的有价值的数学题材,设计丰富多彩的作业形式。
  1.说说
  如四年级上册学习了“角的度量”,我们可以让学生回家后看着时钟跟父母说说或者考考父母。
  1(或2)时整,时针和分针各组成了什么角,是多少度?
  3(或9)时整,时针和分针各组成了什么角,是多少度?
  4(或5)时整,时针和分针各组成了什么角,是多少度?
  6时整,时针和分针各组成了什么角,是多少度
  12时整,时针和分针各组成了什么角,是多少度?
  这样的作业,学生虽然不动笔墨,也没有死记硬背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和圆角的特点,但是学生在观察钟面时间的过程中,掌握了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和周角的特征。
  再如,学习了“倍数和因数”,我让学生选择一个自己喜爱的数,用上“倍数和因数”的知识说一句话,看谁说得多?学生兴趣盎然。有的学生选择“2”来说话:
  2是偶数。
  2是最小的素数。
  2是所有偶数的因数。
  2的因数有1和2。
  所有的偶数都是2的倍数。
  2的最小倍数是它本身。
  2的最大因数是它本身。
  2的倍数有无数个。
  2的倍数是双数。
  所有素数的因数都只有2个,即1和它本身。
  在说说的过程中,学生综合运用了这一单元的知识并且举一反三。
  计算能力是学生学习数学过程中的一项重要基本技能。但教师布置的大量计算往往让学生感觉枯燥繁杂,这就需要教师设计一些学生喜爱的作业形式或有挑战性的作业。
  如学了“两位数乘两位数”后,在设计课外时,我来个换位出题,让学生自己找朋友,你出题我来做。放学前,大家相互出4~5道计算题,然后各自回家计算。第二天,出题的学生就当小老师批阅好朋友的作业。在伙伴相互出题、计算、检查和汇报的过程中,学生既学会了相互合作,又学会了独立思考,还同时体验了学生和老师的角色。
  2.画画
  如学习了“轴对称图形、平移、旋转”这些知识后,我充分发挥学生爱玩的特点,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自由自主地设计自己喜爱的图案。学生兴致勃勃,一幅幅漂亮的图案跃然纸上:4个头顶着头的“机器人对对碰”让大家感受到机器人的力大超群;一个个三角形、正方形等图形在经过多次平移、旋转后形成的“花边大荟萃”呈现出了排列组合之美;“小松树卫队”、“小风车”……带领大家进入到一个个神奇的童话场景中。在相互欣赏、赞叹图案世界的美妙过程中,学生学会了赏析同伴,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得到很好的培养。
  五、学科整合,设计日记、小报型作业,让学生求异创新
  数学日记是学生真实记录数学学习的情况、反应学习过程中的新发现、新思路,表达对数的独特理解。它是积累数学知识的一种途径,是学生成长的一种见证,是学生自主学习的一种载体,是课堂作业的一个补充。我提倡学生写数学日记,目的是减少其他机械性作业,以数学日记代替课外作业,激发每一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写数学日记一开始对学生来说是一件新鲜事,但也是一面“双刃剑”,开展不好会流于形式。因此,教师的适当指导尤为重要。首先,针对学生无从下手,不知道该写些什么这一状况,教师要有选择的提供范例,让学生试着模仿;其次,还可以根据课堂内容,列出提纲,让学生按提纲去写。久而久之,学生的数学日记能从短短的三言两语写到洋洋洒洒的几百字时。教师再布置命题日记,选择专题,如:教你一招,名题介绍,还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素材等。
  在一个单元的学习结束时或利用单元里的综合应用,还可以设计这样的作业:组织学生编辑数学手抄报。这样的作业,开阔了学生的视野,丰富了学生的学识,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意识,锻炼了学生搜集信息、运用信息、组织信息的能力,陶冶了学生的情操。
  六、活学活用,设计综合型作业
  现代心理学告诉我们,学生只有将所学知识形成一个系统,沟通各部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并且通过综合应用,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他们才算从深层次上掌握了知识。一般在一个单元或一个学期结束后,教师可以将有关知识进行综合,设计一些需要综合运用几个方面的数学知识才能解决的问题,以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比如:光明罐头厂要做一种圆柱形的铁皮罐头盒,底面直径10厘米,高8厘米,至少要用多少平方厘米的铁皮?它的容积是多少?罐外要贴商标纸,纸的接缝处重叠1厘米,商标纸的面积是多大?
  再如:一个长方体的木块,它的所有棱长之和为108厘米,它的长宽高之比为4∶3∶2,.现在要将这个长方体削成一个体积最大的圆柱体,这个圆柱体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以上综合型习题能使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系统回顾,从而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住一条线,抓住一大串,这容易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发展能力。
  七、培养能力,设计拓展性作业
  所谓拓展性作业,是指学生在已经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基础上,将所学知识进行必要的延伸和发展而设计的课内外作业。其主要目的是为了提升学生的观察、比较、综合和推理等数学思维能力。它是面向学有余力的部分学生而设计的,下面两道题需要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才能解决。
  1.有12个1立方分米的正方体商品,请你为它设计一个长方体包装箱,当包装箱的长宽高分别是几分米时,最节省包装纸,至少需要包装纸多少平方米?
  2.一个养牛场,有黄牛40只,奶牛的只数和黄牛的只数比是8∶9,这个养牛场一共有多少头牛?
  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是改善学生学习方式,而积极探索并实施多样化的数学作业形式是一个重要的切入口,逐步将“作业布置”转向“作业设计”在作业内容与形式上改革和创新,才能逐步实现小学数学作业方式的多样化,让更多现实的、有趣的、探索性的数学学习活动成为数学学习的主要形式。
  总之,作业设计是个永恒的话题,只要我们真诚的投入,真正确立以学生为本的思想,相信我们终将欣赏到一路山花的艳丽,享受到一路花开的芳馨。

标签:作业 要我 要做 精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