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谈判技巧 > 正文

傅山的医术是跟谁学的_从《庄子批》看傅山的治学思想

时间:2019-01-27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 要:傅山是明末清初重要的思想家,在思想史和明清学术史上占有较为重要的地位,他特别偏爱老庄道家思想,曾手批《庄子》一书,从《庄子批》中可以窥知傅山的学术思想,即倡导“道本无封,言本无常”,提倡以疑古精神来读书,反对墨守成规、固守前人的训释,并对道学之士的“性理”之学提出了尖锐的批判。
  关键词:庄子 傅山 《庄子批》 性理
  
  傅山(1607―1684),字青主,明末清初重要的思想家,他一生历经明代万历、泰昌、天启、崇祯四朝及清代的顺治、康熙二朝,正处于中国社会发生巨大变革的时期。梁启超把他与顾炎武、黄宗羲、王夫之、李?、颜元等并称为“清初六大师”,可见他在思想史上的重要地位。他特别偏爱老庄道家思想,曾手批《庄子》一书,至今山西省文物局仍藏有傅山《庄子批》的过录本,今人吴尹有整理稿。傅山十分推崇庄子的“道本无封、言本无常”的思想,以批注的形式对《庄子》一书进行了选择性的阐释,表达了自己的学术观念和治学理念,“道本无封,言本无常”正是傅山学术思想的核心,本文将就这一论题做进一步探讨。
  一、傅山《庄子批》的思想内核
  “道本无封,言本无常”的观点见于《庄子?齐物论第二》:“夫道未始有封。言未始有常,为是而有畛也。”傅山在旁批中注明:“此‘言’,是道言也,非漫然之言。”又眉批:“道本无封,言本无常,而畛何从生?只为一个是而存畛,盖物各自而遂,彼我之界斩矣。‘言未始有常’五句千古立言之妙,文章之士安足知之!微文章之士,道学之士益发不知!”
  《庄子》提出:在“是”与“非”彰显之前,有另一个世界存在,这个世界的根本和枢纽是“道”。而真正的“道”是没有绝对的界限的,言论也不曾有过固定的标准。所以下文说:“故分也者,有不分也;辩也者,有不辩也。曰:何也?圣人怀之,众人辩之以相示也。故曰辩也者有不见也。”“言未始有常”一句深得傅山赞赏,他的《庄子批》称其“为千古立言之妙”。“道本无封,言本无常”是庄子认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庄子认为“道”是“先天地生”、“自本自根”、“无所有在”,“道未始有封”即先天之“道”本无界限、无差别;“言未始有常”,即言论原本就没有固定的法则,傅山批评“文章之士”与道学之士根本就不懂这一“千古立言之妙”。
  二、傅山在《庄子批》中提出的治学思想
  (一)倡导以疑古精神来读书
  傅山极力赞赏“言未始有常”,认为言论本身并没有固定的标准。就读书治学而言,就是提倡以怀疑的精神来治学,他极力反对死守所谓圣人经典、批判固守前人章句的行为,他鄙视南宋以来由朱熹删定的“四书”“五经”及其注疏,认为“今所行五经四书注,一代之王制,非千古之道统也”。其意思很明白:现今所使用的“四书”“五经”和注疏训释,都是一朝一代为了实施所谓“王道”而采用的一种统治思想的手段,非千古之道统。既然圣人的言论本来就没有一个绝对的阐释标准,更何况后人穿凿附会,强加曲解,岂不是更为“去圣久远”。
  傅山他在晚年的《哭子诗》中提到自己批点典籍的经验:“取舍不随波,各各具手眼。”在对《庄子》一书的批注中,傅山多次批评郭象所作的注解,屡次作出“可笑”、“奴人奴见”、“难好”的评语,如:
  郭注:“二虫,谓鹏蜩也。”傅山眉批道:“明明白白二虫是蜩与莺鸠,而谓鹏蜩,奴人奴见乃至此。”郭注:“各以得性为至,自尽为极也”。傅山眉批:“明白说著小大之辩,还要说鹏蜩一般邪!”
  郭注:“夫尧之无用天下为,亦犹越人之无用章甫耳。”傅山旁批:“说是如此说得好听,与本义却别。”
  郭注:“……皆逍遥也。”傅山旁批:“总是不知看文法。然解庄义而不知审庄文,难好。”
  怀疑前人的权威注疏,对其深入思索、予以辨证,这种怀疑精神贯穿于傅山的全部学术著作,这种思想源于《庄子》,在著名寓言“轮扁凿轮”中,轮扁对齐桓公说:“古之人与其不可传也死矣,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粕也夫!”斯人早已作古,言说尚存,心画心声,观文犹观其心,默守他人的章句训释,又怎么能理解圣人所言说的大道呢?所以说“学文不如体道”,傅山正是深谙《庄子》此道,所作的批语才能够深得《庄子》思想之真谛。
  国人治学往往遵循“述而不作”的古训,缺乏存疑精神,傅吾康在《剑桥中国明代史》中指出:“在16世纪中叶以前,历史作者通常不去对各种历史文献和来源可疑的记事甚至留言加以甄别。他们更不愿过问官方档案的可靠性,这种态度在正式著作、杂著和历史注释中都很明显。”(第十二章《明代的历史著述》)从这一点来看,傅山主张打破蒙昧、提倡变革的思想,无疑具有启蒙主义的色彩,给17世纪以后的学者以极大的影响。有人甚至认为:“山西学风,因他而为之一变。”
  (二)批评文章之士不懂“言未始有常”,自称“道人之诗”
  傅山认为文章之士之所以受到桎梏,是因为他们不懂“言未始有常”这一哲理,只是一味死读书强作文。他在《霜红龛集》中提出一种说法:“率性之道”。所谓率性,即随心而为,由着自我的本性自由发展,也就是道家的“自然”思想。既然先天而存的“道”都没有界限,思想就应该在这片天空中自由的翱翔,怎么能固守成规,让其受到束缚呢?文章之士墨守成规,怎么写得出自然率性如天籁般的作品呢?不仅弃俗入道,傅山还把自己的诗文归结为“道人之诗”,提出:“道人之诗,道之性也,支离率易,不衷于法。”(《霜红龛集》卷四十)这种率性文字,正是道家“自然”思想的体现,同时也是晚明社会呼吁个性解放思潮的一种表现。
  从1607年到1684年,傅山正好生活在一个自由思潮较为盛行的时期,儒道的价值和圣人的权威不断遭到质疑和挑战,程朱理学一再遭到批判,离经叛道者与时俱生。傅山在思想上赞同李贽,提倡社会变革,在哲学上偏爱道家,他公开宣称:“老夫学老庄者也,于此间诸仁义事实羞道之,即强言之,亦不能工。”(《霜红龛集》卷十七)。他直言不讳地批驳盛行于世间的仁义之学、性理文章,宣称自己不屑于写那样的文章。
  (三)针对道学之士的“性理”之学提出了尖锐的批判。
  在批评“文章之士”同时,傅山对道学之士进行了更为严厉的批判,矛头直指理学的“性理”二字。原始儒教发展到明代,被进一步改造为理学,明代以理学治国。宣德之世盛行讲学之风,理学在思想领域占有绝对的权威,到了明代末期,面对国家和民族的双重危机,越来越多的有志之士对这一思想产生怀疑,并形成一股批判浪潮,其中,傅山等“博雅”之士最为显著。
  傅山在《庄子批》一文中多次使用“不见性理二字,好文章”、“无理字情字”等批语,表明他的学术观与理学思想针锋相对,水火不容:
  《逍遥游第一》旁批:“一千四百六十三字。”又眉批道:“不见理字性字,好文章。”
  《庄子?养生主第三》旁批:“共五百六十八字。无理字情字。”
  《人间世第四》眉批一:“共二千七百四十八字。静读《人间世》,三复而稽首曰:命之矣。执古之道,御今之有。通篇无性字、理字。”
  《德充符第五》旁批:“共一千八百六十五字。通篇无理字性字。”
  《大宗师第六》旁批:“通篇无理字性字。共二千九百九十三字。”
  《应帝王第七》旁批:“共一千八十八个字。内篇浅语。通篇无理性字。”又眉批:“……故腐儒区区欲复三代之道,亦已陋矣。而又往往以其道与时亢。”
  由上述批语可以看出傅山对理学家所主张的“存天理,灭人欲”是极为反对的,“性”和“理”是理学家所主张的重要观点。傅山不屑于儒家的“仁义”,“思以其学救其时”;强调经世济用,以“异端”自命。他公开反对理学,批判道学家为“奴儒”、“风痹死尸”,认为他们研究学问的方法只是“只在注脚中讨分晓,此之谓钻故纸,此之谓蠹鱼”(《霜红龛集》卷四十)。这种反对理学对思想的禁锢,倡导思想自由,与他之前的李贽一样,李贽最痛恨的就是“万口一词,不可破也,千年一律,不自知也”。
  三、结语
  评点、批注是中国古代文论的一种常见形式,傅山对《庄子》进行批注,对庄子思想进行有目的的解释和选择性的阐发,也就是今天所说的“扬弃”。他在评点中表达了自己的学术理念和哲学思想,对今天研究庄子和晚明学术思潮,都具有重要的意义。而且,正如海德格尔所说的那样:“思想将如明星朗照在世界的天空。”傅山留给我们的不仅是他的著作,更为重要的是他的治学思想,“道本无封,言本无常”,这一点,对今天的读书治学,同样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参考文献:
  [1] 尹协理,徐练锋.论傅山的审美情趣[J].复旦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86(1):91-94.
  [2] 降大任.傅山的反常之论[J].晋阳学刊,2007(2):29-30.
  [3] 丁东风.傅山对道家思想的继承和发展[J].广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7(3):93-98.
  [4] 李世英.论傅山反奴性的文学思想[J].省略

标签:治学 庄子 思想 看傅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