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谈判技巧 > 正文

【布洛赫的希望哲学及其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承与创新】国外马克思主义 排名

时间:2019-01-30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   布洛赫的希望哲学是从人的需要出发,以“尚未存在的存在论”为基础,让人们在乌托邦精神的指导下去摆脱困境,追求美好生活。马克思主义是乌托邦,但它不是抽象的乌托邦主义,而是积极地参与社会改造的历史过程,是一种具体的乌托邦的实践;布洛赫对马克思主义进行理论探讨和反思,根据历史经验对这一理论进行解读,希望哲学坚定了人们的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和发展,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
  关键词: 布洛赫;希望哲学;尚未存在;具体的乌托邦
  
  恩斯特•布洛赫(Ernst Bloch,1885―1977)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德国最有独创性的西方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他还被称为“希望哲学家”, 布洛赫的希望哲学是一门博大的哲学人类学,也是对马克思主义的重新审视和解读,本文将探讨布洛赫的希望哲学思想,并进一步分析其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
  一、“尚未”与超越――布洛赫的希望哲学?
  希望哲学研究开始于布洛赫1918年的成名作《乌托邦精神》,他在另一部鸿篇巨著《希望的原理》中明确提出了希望哲学命题。布洛赫的希望哲学是一门新的形而上学学说,之所以称其为新的形而上学学说,是因为传统的形而上学把万事万物的本质看做是“存在”,并不断追问存在到底是什么,布洛赫的希望哲学与传统形而上学的存在论不同,不是追问世界的本原存在是什么,而是探究未来的存在是什么,是在物质运动过程中,动态地考究未来人的生活状态,其立论基础即是“尚未存在的存在论”。?
  “尚未”并不是绝对的“无”,而是指目前尚未存在或尚未生成,未来正在生成,或应该存在的东西。历史是面向未来,在发展的进程中呈现出多样性的形式,正是在各种可能性中,我们才有了希望。究竟何为希望?“在布洛赫那里,广义上,希望是指人的意识特性,是指内在于客观现实总体中的根本结构。狭义上,希望是辩证地已知的希望,即尚未意识到的、尚未到来的真正的家乡。”??[1](P.34)?希望哲学不是建立在不着边际的妄想和猜测之中,而是植根于尚未实现的未来,并内在于客观的存在,正是对这个未完成的实在的不满,开始对未来进行勾画和猜想,布洛赫称之为“一个更美好生活的梦”、“希望的原理”。?
  人的需要是布洛赫希望哲学的出发点。“人的生存总是受各种各样的需要所驱动和影响。人的需要也是有规律可循的,呈现出从低级需要到高级需要搭建的梯级架构。事物的内在倾向性及人的需要不断驱动人超越现存,向着未来的理想目的地迈进。”??[2]?布洛赫认为,人的需要有不同层次和种类,这种由低级到高级的框架之基就是饥饿。布洛赫就是以人的饥饿冲动为契机,从而发现人存在的内在驱动力来源于人的需求。人们从满足饥饿的愿望中产生出希望,而希望又决定着个人、社会和整个人类的历史存在的原则。人类在这种内在需要的推动下,不断地实现更高的希望,推动着历史不断地向更高的需要去?发展。??
  布洛赫指出“具体的乌托邦”使希望成为可能,马克思主义是“具体的乌托邦的实践”。“当尚未意识成为意识和知识之后,希望就不再仅仅作为心理情感,而是以有意识、有知识的方式,作为乌托邦功能出现。”??[3](P.233)?希望虽然是一种情绪情感,但同时也是使思想变为现实的推动力量。只有唤醒希望,激活人们心中的指向未来的这种情感,才能使希望成为可能。“具体的乌托邦”与“抽象的乌托邦”相对立,布洛赫认为,马克思主义既是一种关于未来理想社会的理论,又是一种使之得到实现的社会实践。马克思的“具体乌托邦”的特征就在于,它不包含有关于未来社会的任何精确预言,但是却用积极地、有意识地参加对社会进行革命改造的内在历史过程来同旧的幻想相对立。??[4](P.247- 248)?马克思主义是乌托邦,但它不是抽象的乌托邦主义,而是积极地参与社会改造的历史过程,是一种具体的乌托邦的实践。在乌托邦精神的指引下,人们怀着对未来美好世界的追求,去冲破现有社会形态和价值原则的桎梏,最终能够实现理想的美好现实,达到理论与实践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二、传承与创新――希望哲学与马克思主义?
  从布洛赫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评价来看,布洛赫的哲学从1918年的成名作《乌托邦精神》时期到《希望的原理》时期,其理论有了明晰的马克思主义倾向。他在许多作品中所提出的哲学问题都是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视域内得出的结论。?
  布洛赫对物质范畴的解读来自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肯定了物质是一个辩证过程,标志一种 “乌托邦―物质之弓”,自身包含了形式的多样性和进一步发展的永恒可能性。“通过回溯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把物质与辩证法联系起来,用辩证法要素扩充物质概念。通过重塑思辨唯物主义的物质概念,把物质与乌托邦联系起来,用预先推定要素扩充物质概念。”??[5](P.40)?布洛赫的物质观没有离开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结合,只是联结了他所认为是推动世界发展的乌托邦理念。?
  布洛赫同传统马克思主义哲学还有很大差异,其中较突出的是唯心论问题、基督教神秘主义、社会主义理论。我们不能把布洛赫简单归结为传统马克思主义,但也不应把他的哲学纳入“非马克思主义哲学”,他的哲学思想有很多是对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和超越。按照W.迈霍费尔的分析,布洛赫超越了当代精神世界的四重对立:第一,超越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对立;第二,超越了无神论与基督教的对立;第三,超越了无阶级社会的社会乌托邦与世界公民共同体的天赋人权的对立;第四,超越了社会主义与民主的对立。??[6](P.114)??
  传统的马克思主义把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看做是泾渭分明,不可调和的对立关系。布洛赫则认为,一味地批判唯心主义的缺陷,否认其在哲学发展中的作用是错误的。纵观人类历史长河,哲学思想上的进步都离不开唯心主义的理论贡献,尤其是以黑格尔为代表的德国古典哲学的辩证法思想更是璀璨的思想财富;布洛赫摆脱传统的马克思主义无神论和基督教是绝对对立的观点,提出“只有一个无神论者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基督徒,只有一个基督徒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无神论者。”??[7](P.24)?他认为圣经不是上帝启示录,而是无神论启示录,圣经是末世论视域中人的理想的显现;布洛赫一生致力于对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尤其是质疑了“无产阶级专政”和人权问题。在布洛赫看来,马克思把无产阶级专政宣布为过渡时期的国家形式,这在理论和实践都是不正确的,产生了一系列不良后果。另外,“天赋人权”理应成为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而不应成为马克思主义批判资本主义的出气筒。布洛赫认为,民主本应和社会主义联系在一起,割裂了这种关系,就没有民主,也就没有社会主义。??[8](P.15)?布洛赫希望哲学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传承和解读,创新和超越,他是一位创造性的马克思主义者。?
  三、布洛赫希望哲学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布洛赫的思想曾一度遭到冷遇,不是只因为他的作品文字晦涩,而是他抛开理性主义,走内在道路的思维方式被人误解。当人们抛开表面形式和已有的偏见去认真体会他的思想就会发现,布洛赫哲学对基督教所作的解释是重在批判地继承宗教文化遗产,布洛赫的希望哲学让人们的心灵燃起希望之光,去寻求那美好的,尚未到来的美好世界,其哲学宗旨是为了人的彻底解放。20世纪的西方发达国家,理想主义逐渐没落,价值标准扭曲,人们绝望地陷入了人类生存意义危机。与听天由命的悲观态度和虚无主义相反,布洛赫希望哲学是一种面向未来世界,积极迎接挑战的思想,让人们认识到目前所处的困境,并且召唤人们要寻回摆脱困境追求美好生活的梦想,是给予我们激励的救赎哲学。?
  马克思主义是个开放的体系,只有和不同的世界观和价值体系相互碰撞,立足现实,博采众长,才能摆脱困境。布洛赫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独特的解读,根据历史经验对这一理论进行创新和超越,在坚持唯物主义物质观和实践观的同时,以人的解放与拯救为立足点,并指出了 “无产阶级专政”、“民主”和“专政”等社会主义学说的理论缺陷,向我们展示了希望哲学的非凡魅力,也使我们更加坚定了马克思主义信仰。?
  布洛赫希望哲学对于解决当代现实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当今时代,国际上,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之间矛盾激荡,和平与发展问题仍然是待解的难题。在我国,建立一个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协调发展的和谐社会也是一项艰巨任务。实现众人期许中的和谐社会,全世界的和平与发展,都需要具有主体性的人的参与,布洛赫希望哲学正是为了重建希望的主体,并最终建立主体交互的共同体,实现多元文化的共存共荣。希望哲学为人们提供了未来理想社会的美好蓝图,极大地调动人的激情,使其发挥出最大的力量,为人类迈进幸福的家园提供了巨大的精神支持,在批评和超越中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梦海.一个更美好生活的梦――论恩斯特•布洛赫的未来希望哲学思想[J].求是学刊,2006,(5).?
  [2]雷信来.从布洛赫希望哲学的视角诠释和谐社会理念[J].商场现代化,2009,(24).?
  [3]夏凡.乌托邦困境中的希望:布洛赫早中期哲学的文本学解读[M].北京:中央编译出版社,2008.?
  [4]徐崇温.西方马克思主义[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82.?
  [5]金寿铁.只有创造性的马克思主义才能领会我们的时代――恩斯特•布洛赫与马克思主义传统的创新[J].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3).?
  [6]Wemer Maillofer,?Ernst Blochs Evolution des Marxismus?[M].In: Ueber Emst Bloch,Suhrkamp Verlag,Frankfurt a.M.1965.?
  [7]Bloch,E.,?Atheismus im Christentum?[M].SuhrkampVerlag,Frankfurt a.M.1968.?
  [8]梦海.布洛赫的希望哲学与马克思主义[J].哲学动态,2005,(12).?
  [责任编辑:杜红艳]
  
  收稿日期:2012-01-15?
  作者简介:冯引(1979-),女,安徽人,哈尔滨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讲师,研究方向:高校道德教育;宋阔(1975-),女,哈尔滨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研部副教授,研究方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标签:布洛赫 马克思主义 传承 其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