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谈判技巧 > 正文

[毛泽东统一战线政权思想及其当代价值] 统一战线是什么

时间:2019-01-29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毛泽东统一战线政权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中国长期革命实践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本文揭示了毛泽东统一战线政权思想的基本内涵,概括了毛泽东统一战线政权思想的主要观点,阐述了毛泽东统一战线政权思想的具体发展历程,指明了毛泽东统一战线政权思想的当代价值。
  关键词:毛泽东;统一战线政权思想;当代价值
  中图分类号:A8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6269(2012)02-0005-04
  
  一、毛泽东统一战线政权思想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众所周知,毛泽东思想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把中国长期革命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进行理论概括而形成适合中国国情的科学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思想具有多方面的内容,它在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关于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关于政策和策略、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关于党的建设以及关于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等方面,以独创性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过去,我们对这些方面研究得比较多,而对毛泽东统一战线政权思想研究得比较少。截止目前,我们根据中国知网的搜索,还没有发现关于毛泽东统一战线政权思想的专题论著。
  何谓统一战线政权?1940年7月,毛泽东在《团结到底》中强调指出:“在政权问题上,我们主张统一战线政权,既不赞成别的党派的一党专政,也不主张共产党的一党专政,而主张各党、各派、各界、各军的联合专政,这就是统一战线政权。”[1] 由此可见,“统一战线政权是一些不同社会政治力量联合专政”[2]。
  我们认为,毛泽东统一战线政权思想是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统一战线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基本原理,把中国长期统一战线政权建设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进行理论概括而形成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政权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政权理论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关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政权实践经验的正确总结,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关于统一战线政权的集体智慧结晶,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建立、巩固和发展统一战线政权,夺取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胜利的重要思想武器。我们党许多卓越领导人对毛泽东统一战线政权思想的形成和发展都作出了重要贡献,毛泽东的科学著作是它的集中概括。
  毛泽东统一战线政权思想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它包括的基本观点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关于主张统一战线政权的观点;关于国事是国家的公事,不是一党一派的私事的观点;关于共产党员只有对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的义务,而无排斥别人、垄断一切的权利的观点;关于共产党同党外人士实行民主合作的原则是固定不移、永远不变的观点;关于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区实行“三三制”政权的观点;关于联合政府是统一战线政权的具体形式的观点;关于统一战线政权以既能保证共产党领导、又能养成民主精神为原则的观点;关于统一战线发展成为人民民主专政的观点;关于人民民主专政是统一战线政权的观点;关于人民代表大会制的政府仍是统一战线的政府,它对全国人民都有利的观点;关于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应当继续保持政权的统一战线性的观点;关于共产党和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观点;关于使党外民主人士在工作岗位上有职有权的观点;关于必须保证共产党员在政权中占领导地位的观点等。这些独创性的理论观点,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政权理论,为我们党领导人民建立、巩固和发展人民民主专政的统一战线政权,夺取革命、建设、改革事业胜利提供了强大的科学思想武器。
  二、毛泽东统一战线政权思想是在中国长期革命实践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一)毛泽东统一战线政权思想在大革命时期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逐步形成。大革命时期,国共第一次合作已经建立,孙中山在革命的失败和困境中将旧三民主义发展成为“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新三民主义。中国革命形势和任务的艰巨让年轻的中国共产党从建党之初“只维护无产阶级的利益,不同其他党派建立任何联系”[3]转变到“邀请国民党等革命的民主派……建立一个民主主义的联合战线”[3]45-46。在广东等革命根据地建立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民主联合战线政权,为毛泽东统一战线政权思想初步形成提供了重要条件。
  1925年,毛泽东对中国革命的性质进行了一番分析,指出:“现代殖民地半殖民地的革命,乃小资产阶级、半无产阶级、无产阶级这三个阶级合作的革命,大资产阶级是附属于帝国主义成了反革命势力,中产阶级是介于革命与反革命之间动摇不定,实际革命的乃小资产、半无产、无产这三个革命阶级成立一个革命的联合。其对象是国际帝国主义;其目的是建设一个革命民众合作统治的国家”[4]。以此分析为标志,毛泽东统一战线政权思想已经初步形成。
  大革命失败后,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工农革命军在井冈山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并在边界各县逐步建立起县、区、乡各级工农民主政权。在毛泽东看来,“工人、农民、士兵和其他贫民,都有参与政治的权利” [5]。 1931年,“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即“工农共和国”在江西瑞金成立,并在宪法大纲中规定了它的性质是“工人和农民的民主专政的国家”[6]。
  从“九一八”事变到华北事变,中华民族的民族危机日趋严重,中国共产党于1935年8月发表了《八一宣言》,号召全民族团结抗战,并提出建立“国防政府”的口号。在此期间,毛泽东思考了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权问题,并提出了建立“人民共和国”的口号,指出:“如果说,我们过去的政府是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联盟的政府,那末,从现在起,应当改变为除了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外,还要加上一切其他阶级中愿意参加民族革命的分子。”[7] 针对让这些人参加人民共和国政府危险的疑问,他指出:“工农基本群众的代表在人民共和国政府中占了大多数,共产党在这个政府中的领导和活动,都保证了他们进来不危险。”[7]1601936年3月,中国共产党明确提出了建立“统一战线的政权”[8]问题,同年9月作出了建立“民主共和国”的决议[8]105。1937年5月,毛泽东指出:“中国真正的坚实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及其任务的完成,没有民主是不行的”[7]256,必须“将政治制度上国民党一党派一阶级的反动独裁政体,改变为各党派各阶级合作的民主政体”[7]256-257,建立“新的民主共和国”,“新的民主共和国所包括的成分是……无产阶级、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资产阶级及一切国内同意民族和民主革命的分子,它是这些阶级的民族和民主革命的联盟” [7]260。至此,毛泽东统一战线政权思想形成。
  (二)毛泽东统一战线政权思想在抗日战争时期达到成熟。抗战初期,毛泽东就提出要国民党改革政治机构,“容纳各党各派和人民领袖共同管理国事”[1]347,成立“国防政府”并实现“民主集中制”[1]355, 为动员一切力量争取抗战胜利而斗争。
  抗战进入相持阶段以后,毛泽东指出:“在抗日战争中,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各个抗日根据地内建立起来的抗日民主政权,乃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权,它既不是资产阶级一个阶级的专政,也不是无产阶级一个阶级的专政,而是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几个革命阶级联合起来的专政。”[1]648在他谈到新民主主义政治时指出,我们所要建立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只能是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一切反帝反封建的人们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1]675。为了“推动全国建立统一战线政权”[1]741,毛泽东提出了在抗日根据地建立“三三制”政权,即“在人员分配上,应规定为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非党的左派进步分子占三分之一,不左不右的中间派占三分之一”[1]742。“三三制”政权的提出和实践,不仅发展了进步势力,争取了中间势力,孤立了顽固势力,为取得抗战胜利创造了有利条件,而且为新中国政权建设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
  抗战后期,毛泽东提出了“联合政府”[9]的主张,强调“召集各党派代表会,成立联合政府,共同抗日将来建国”[9]640。此主张后来由林伯渠在国民参政会三届三次会议上正式提出,受到包括各民主党派在内的国统区广大人民的热烈欢迎。毛泽东在党的七大上作了《论联合政府》的书面政治报告,强调“走团结和民主的道路,打败侵略者,建设新中国”[10]。在毛泽东看来,联合政府是“统一战线政权的具体形式”[11],而周恩来则认为 “联合政府就是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在政权上的最高形式”[12]。提出联合政府的主张,为反对国民党一党专政,建立解放区和全国人民民主专政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政权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
  (三)毛泽东统一战线政权思想在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以后继续发展。抗战胜利以后,中国共产党根据联合政府的基本思想,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团结合作,同国民党进行不懈斗争,在1946年初重庆召开的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政府组织案、国民大会案、和平建国案、军事问题案、宪法草案案等五项协议,其中《和平建国纲领》规定政府委员会为最高国务机关,并拥有用人权,政府委员名额的一半由国民党以外的人士充任,而所有涉及施政纲领之变更者须有出席委员三分之二赞成始得议决[9]698,这就从根本上否定了国民党一党专政。随着国民党蒋介石撕毁政协协议和发动全面内战,中国共产党提出在全国范围内成立联合政府的内容必然随之发生改变。1947年10月,毛泽东在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起草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宣言》中首次发出“联合工农兵学商各被压迫阶级、各人民团体、各民主党派、各少数民族、各地华侨和其他爱国分子,组成民族统一战线,打倒蒋介石独裁政府,成立民主联合政府”[13]。此时的联合政府已经具有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内容。
  1949年6月,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系统地论述了人民民主专政理论,指出中国人民已经取得的一条基本经验就是“团结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在工人阶级领导之下,结成国内的统一战线,并由此发展到建立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13]1472,强调“对人民内部的民主方面和对反动派的专政方面,互相结合起来,就是人民民主专政”[13]1475,认为“人民民主专政的基础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的联盟,而主要是工人和农民的联盟”[13]1478,“人民民主专政需要工人阶级的领导”[13]1479,包括民族资产阶级但“不能充当革命的领导者,也不应当在国家政权中占主要的地位”[13]1479。这就阐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统一战线政权性质。
  随着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我们党领导的统一战线政权由“革命根据地的人民民主专政……变成了全国的人民民主专政”[14]。人民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规定:“中国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及其他爱国民主分子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政权,而以工农联盟为基础,以工人阶级为领导。”[15]正如周恩来所指出的,“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是共产党领导下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政权”[16]。在《共同纲领》原则指导下组建的中央人民政府及其下属机构都有相当数量的党外人士担任重要领导职务,“体现了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的统一战线的联合政府的性质”[17]。毛泽东对此高度评价说:“这次政府的名单中,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还是一半一半好”[18]。
  针对召开全国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以后是否保持国家政权的统一战线性质问题,毛泽东在1953年1月《关于召开全国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问题的讲话》中指出:“人民代表大会制的政府,仍将是全国各民族、各民主阶级、各民主党派和各人民团体统一战线的政府”[19]。同年12月19日,《中共中央关于目前政权性质问题的指示》指出:“现在的政权的统一战线的组成并没有妨碍共产党和工人阶级的领导,相反地是有利于这一领导的……因此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应当继续保持政权的统一战线性”[20]。
  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毛泽东在1956年4月《论十大关系》中提出了共产党和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八个字方针,在同年9月党的八大开幕词中指出:“在我们的各个国家机关和各项社会事业中,大量的工作要依靠党外的人员来作。如果我们不善于依靠人民群众,不善于同党外的人员合作,那就无法把工作做好。”[21]这就为社会主义时期我国国家政权保持统一战线性质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三、毛泽东统一战线政权思想的当代价值
  (一)价值之一:巩固和壮大爱国统一战线政权。民主革命时期,我们党重视统一战线政权建设,把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区建成了“民主中国的模 型”[10]1045,新中国成立初期建立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政权也给人们留下了不可磨灭的良好印象,至今还为之津津乐道。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社会阶级状况的根本变化,我国的革命统一战线已经发展成为爱国统一战线,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政权已经发展成为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政权。“爱国主义统一战线政权,就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爱国者的人民民主专政。”[22]
  坚定不移地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必须巩固和壮大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爱国统一战线政权。我们不能设想,共产党领导的统一战线政权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就终结了发展历史,就变成了无产阶级一个阶级、共产党一个政党的政权,在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中没有统一战线的重要法宝,从而在实际上取消了新时期我国国家政权中的多党合作这种特殊形式的统一战线,为国内外敌对势力攻击我国“一党专政”、“独裁统治”提供口实。
  (二)价值之二:充分发挥党外人士在国家政权中的作用。毛泽东非常重视发挥党外人士在国家政权中的作用,认为共产党员在政权机关中不能太多,应吸收广大党外人士参加政权,“切忌我党包办一 切”[1]766,主张在抗日根据地“三三制”政权中共产党员占三分之一、党外人士占三分之二,解放区“各界代表会议或人民代表大会,党员均不要太多……党员及可靠左翼分子,略为超过二分之一即够”[23],强调“在代表名额中,共产党员不能太多,‘多则无力,不多不少则力量大’”[24]。新中国成立初期,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统一战线政权中,民主党派成员和无党派人士占有相当比例,发挥了党外人士的参政作用,实现了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及其爱国民主分子的广泛团结,不仅在国内外继续树立了“民主中国模型”的良好形象,而且巩固了新生的人民民主政权,迅速恢复和发展了国民经济,顺利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令人遗憾的是1957年以后,“左”的错误逐步发展,直至“文化大革命”走到极端,党外人士在国家政权中的人数不断减少、比例不断降低,以至几乎丧失殆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爱国统一战线政权的建立、巩固和发展,党外人士担任各级人大代表越来越多,担任各级政府和司法机关领导职务越来越多,在国家政权中的参政作用越来越大。然而,要充分发挥党外人士在国家政权中的参政作用,仍然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政策措施,解决爱国统一战线政权存在“共产党员太多、党外人士太少”的突出问题[25]。
  (三)价值之三:加强和改进党对爱国统一战线政权的领导。在阐述抗日根据地“三三制”政权问题时,毛泽东就科学地阐明了共产党在统一战线政权中的领导地位、领导条件和领导内涵,强调指出:“必须保证共产党员在政权中占领导地位,因此,必须使占三分之一的共产党员在质量上具有优越的条件。只要有了这个条件,就可以保证党的领导权,不必有更多的人数。所谓领导权,不是要一天到晚当作口号去高喊,也不是盛气凌人地要人家服从我们,而是以党的正确政策和自己的模范工作,说服和教育党外人士,使他们愿意接受我们的建议。”[1]742在他看来,共产党对统一战线政权的领导是政治领导,它依靠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思想政治工作以及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是口号式、命令式的领导,也不是以更多的共产党员人数实行包办代替式的领导。毫无疑问,中国共产党是“领导无产阶级专政的核心力量”[23], “我们必须坚持共产党的领导”[23]169,“没有共产党的领导就不可能有社会主义革命,不可能有无产阶级专政,不可能有社会主义建设”[23]169。在爱国统一战线政权中,坚持党的领导必须努力改善党的领导,即实现 “党的政治领导”[23]340,要“保证能够培养、选拔和选举优秀人才,不管是党员非党员,凡是能干的人就要使他们能充分发挥作用”[23]271,纠正“党去包办一切、干预一切”[23]142的僵化思想,只有这样才能实现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的创新发展,也才能保证党的长期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
  总之,毛泽东统一战线政权思想不仅对我们党领导人民建立、巩固和发展革命统一战线政权、夺取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胜利发挥了巨大的历史作用,而且对巩固和壮大爱国统一战线政权、坚定不移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夺取中国改革和发展事业胜利具有巨大的指引力。它像一个标杆,既证明了辉煌的过去,又指引了当下与未来的道路。
  
  参考文献:
  [1] 毛泽东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760.
  [2] 罗振建.论中国共产党统一战线政权理论[J].重庆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0,(3):5.
  [3] 中共中央文件选集:第1册[M].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1982:8.
  [4] 毛泽东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25.
  [5]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1卷(上册)[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2:257.
  [6]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G]//厦门大学法律系,福建省档案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法律文件选编.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4:10.
  [7] 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56.
  [8] 张闻天选集[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5:87.
  [9]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历史:第1卷(下册)[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02:640.
  [10] 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030.
  [11] 毛泽东文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275.
  [12] 周恩来选集:上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0:190.
  [13] 毛泽东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237.
  [14] 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6册[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1992:141.
  [15]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节选)(1949年9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通过)[G]//中共中央统战部研究室,金陵之声广播电台编辑部.统一战线工作手册.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86:23.
  [16] 中共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 周恩来统一战线文选[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4:174.

标签:战线 政权 当代 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