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通知 > 正文

广州猜特诗 [像读诗一般读广州]

时间:2019-01-28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一   到了一个冬季最常下雨的时候,但写下这个题目时决不是因为夜晚敲响玻璃窗的雨,我甚至都有点被自己的这个发现吓倒。我问过几个朋友,对广州有什么感觉?他们最初的回应居然都是偏于厌恶。纸醉金迷,人多楼高,这大概是广州给他们的印象。
   我很长一段时间里满脑子想的是到江浙一带去,那些千百年来被文人墨客戴上诸多神秘面纱的城市,而从来没有仔细地发现广州,这座同样可以拥有诗情画意的城市。
   我第一次发现自己怀念广州是在这次返乡的车上。我一直觉得公车是一座城市的名片,这张名片上包括了司机、乘客,而他们的一举一动就是这座城市的现状。广州的公车一向是很挤的,但是人挤这回事很少会引起你的反感。即使彼此挨着碰着,即使互相不言语,但你可以感受到每个人都是彬彬有礼的。而故乡的公车,总给我一种乌烟瘴气的感觉。对广州这座城市的重新认识就是至此而始。
   一个我忘记姓名的哲学家曾说过,自工业化开始,人类文化就开始倒退,而从那时候起,你再也无法在文学上、哲学上发现一个真正的大家。他认为经济的发展与文化的发展是此消彼长的。与之印证的是从报刊上得到每一个上世纪遗留下来的大师逝世的消息时所带给我的悲痛,如季羡林先生等。曾有人说,中国国宝级的人物是走一个,少一个,不会再出现。这恐怕不是危言耸听。
   当时代给广州贴上经济的标签时,当人们看到这里的密集的高楼和匆匆的人流时,谁会想到广州所拥有的那些历史以及文化呢?谁敢相信,这座狂热的城市也有她安静、诗意的一面呢?
  二
   我不得不承认广州的诗意绝不是苏杭的诗意,她是略带粗犷的,但绝不是粗野。
   想到广州的同时我也想到了深圳,实际上这两座广东的名城在我们新生一代中是经常被提及、被比较的。同样是经济狂热的两个地方,出身却完全不一样。一个是农民暴发户,一个是侯门之后,这其间差距是很明显的。
   一个朋友曾直言说,深圳就是一个文化沙漠。我不敢轻易断言。我曾到深圳走过几回,那是一座被现代文明装饰得很好的城市:恢宏的高楼,整洁的街道,也没有广州那般透不过气的感觉。但只要你坐上公车,只要你走进了一些细小的地方,你会发现这里并没有表面上的那么整洁清爽。而在深圳长大的一些朋友也给我一种相类似的感觉。当然,请允许我唯我地作了这些比较。
   广州,我们有时还会谈到“老广州”。广州并非深圳那般在数十年间从一座小渔村塑造而成,她的历史可以回溯到周朝的任嚣城。在这几千年中,纵然它被称为南越之地,纵然自古以来她承受的是南蛮的称呼,只是她几度成为南越之国的国都,又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更是著名的港口城市,这样的南越之城又岂是文化苍白,不解风情的、冷漠拥挤的经济之城呢?
   广州是经过文化苦旅而成长的一座城市。从语言到建筑,你走在这座城市里,每走一步就会踢到历史的砂砾,就会遇上文化的奇葩。
   粤语是与国语抗衡的一大语种,而语言就是一个民族文化最精致的呈现。在广州最美妙的事不是在最繁华的地方吃着西餐,逛着名店,而是偶然间拐入一个胡同,或者偶遇上一个地道的广州人,他那一口纯正的粤语绝对会让你有心旷神怡的感受。粤语给我的感觉,不似国语柔弱,却刚劲中自带有一股斯文,或者说是礼貌而不卑的神气。
   除去语言,广州的吃文化那是不适宜在这个时候提的。广州的吃文化是相当的“奇”,但若说诗一般,便是暂且不提最宜。语言是音乐,而建筑是凝固的音乐。而广州的建筑在广东这个地方都可以说是标志性的文化。
   最令人难以忘记的就是西关大屋和骑楼建筑。这两者在如今都尚可以看得到。只是暂时无缘到真正的西关大屋里去看一眼。为了弥补这个遗憾,我常穿街走巷去寻找广州最古老的居所,去寻找老广州的踪影。只是这些地方过于零星,岭南印象园倒可说出来作为参考。这是我亲自走过的一个地方。
   小桥、流水、人家,这三者可不只苏杭才有。屋檐也有微翘若鹤之振翅的姿势,屋内大多有木板夹层。屋里通常是除了因天井采光而明亮外,内屋是相当阴暗的。而内屋通常有木楼梯通往夹层,夹层就连着天台。站在天台,你便可以俯观流水、石头铺成的道路。
   可惜这些地方已少了一股人味,而仅是模型一般。
   说起逛广州,倘若没有去过恩宁路、上下九、北京路这些地方,会不会就算是没逛过广州呢?
   广州的另一个建筑传统就是民国以来形成的商业街与居民楼的结合,这便是骑楼的形式。一楼通常是商业用途,二楼以上则是居民的住所。骑楼的造型也很奇特,中西结合,有中国建筑的精巧,也有西方建筑的恢宏。然而最令人赞叹的是那供买卖行走的人避雨避日的长廊。无论是烈日当空,还是暴雨倾盆。在骑楼形式的步行街上,你不会担心会被晒伤,也不用担心会被淋湿。
   你甚至在这古老的步行街上发现一些古老的文化,一间旧书店,或者一个装扮成鸡公形状的大叔在卖着鸡公榄,或者在街上被保护起来的历史遗址。
   当你在慢慢发现这一切的时候,又岂能不说这南越之地的经济大城也是一个诗一般的城市呢?
  三
   在公车上最怕见到的不是外来人,而是本地的初高中的学生。因为怕在他们身上看到传统的断裂。
   经济在冲击着文化,冲击着历史,冲击着那已经微弱的传统。当你发现一对对“乳臭未干”的恋人和一座座被强拆或事后翻新伪造的古建筑时,你是否有一种文化迷失感呢?
   恋爱向来是美好的,不会限定年龄。但是恋爱所表现的行为却是十分要紧的。同样的,建筑也是美好的,最重要的是传承,而不是如神一般供养起来,把形式做足。看着那些被翻新、被粉刷得油头粉面的骑楼旧屋,你会被经济时代对文化的理解方式迷惑得无法自我安慰。
   倘若那位哲人所说的是过于极端的,但是不可忽略的是,当经济如潮涌一般淹没人的身体灵魂的时候,我们不能不警惕。再悠久的历史没有传承就会失去。要是到了那个时候,我恐怕再也无法从这个经济狂热、人楼密集的广州去发现一首诗。
   其实何妨说一句:如写诗一般建设广州?
  责任编辑 朱继红

标签:广州 像读诗一般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