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出国留学 > 托福 > 正文

[浅议新形势下会计教学模式的改进] 讲练结合教学模式的反馈与改进

时间:2019-03-01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 本文旨在探讨新形势下,如何改进我国高等学校会计教学观念、教学模式,培养出更高水平的新时代会计人才。   [关键词] 会计教学教学模式   2006年2月15日,我国财政部发布了包括1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在内的新的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不仅会使我国的企业会计核算与国际会计惯例进一步趋同,从而提高会计核算信息质量,而且对我国高等学校会计学科教学也将带来巨大的变革与震撼。能否快速适应当前企业内部、外部会计环境的变化,强化会计核算与监督的职能,提高会计信息质量,高等学校会计教学模式的研究与改进是一个重要因素。
  
  一、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研究
  
  完善后的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由1项基本准则、38项具体准则和应用指南构成,可理解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次为基本准则,第二层次为具体会计准则,第三层次为具体会计准则的应用指南。基本准则在整个准则体系中起统驭作用,主要规范会计目标、会计基本假定、会计基本原则、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等。具体会计准则又分为一般业务准则、特殊行业的特定业务准则和报告准则三类。而具体会计准则的应用指南则类似于《企业会计制度》,主要对会计科目的设置、会计分录的编制和报表的填报等操作层面的内容予以做出示范性指导。
  一般业务准则主要规范各类企业普遍适用的一般经济业务的确认和计量,如存货、固定资产、长期股权投资、无形资产、资产减值、借款费用、收入、外币折算等准则。
  特殊行业的特定业务准则主要规范特殊行业中特定业务的确认和计量,如石油天然气、生物资产、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及保险合同等准则。
  报告准则主要规范普遍适用于各类企业通用的报告类的准则,如财务报告的列报、现金流量表、合并财务报表、中期财务报告、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分部报告、金融工具列报等准则。
  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最终选择于2007年1月1日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主要是由于公司治理结构的正在逐步建立和完善,总体基础较好、对准则已有了近十年的执行经验。相对严谨的外部监管体系能保证其顺利的实施,通过上市公司的运行,总结经验,为扩大实施范围奠定基础。
  
  二、高等学校会计教育的现状及缺陷
  
  1.高校教学模式现状是以教师为中心,以教科书为依据。在这种模式下,教师按部就班地一部分、一部分地讲授课本知识,等到课程结束时学生也不一定能够形成对该门课的一个总体认识。会计专业学生(本科、甚至包括部分研究生)完成专业学习后,竟不能系统地回答什么是会计,对会计的职能和目标的理解更是模糊。
  2.以教会学生理论知识为根本目的,忽视了会计专业学生的动手能力。在现行的会计教育模式下,学生也许学会了怎样编制分录、怎样编制报表,但在如何利用这些生成的信息帮助解决日益复杂的企业与会计问题方面则显得不足。会计实践环节存在着极大的弊端,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教学过程中设置的会计实验等课程,资源严重不足,与会计实践中的情形相差过大,所谓的实验课只是学生在微机上流览性地熟悉一些财会软件;二是学生实习有名无实、流于形式,实习的学生只能说是见到了真实的凭证、账簿和报表,根本没有机会真正从事会计实务的操作。这些情况导致现行会计教育模式下培养出来的会计专业学生仍属于“高分低能”型。
  3.侧重于教育国内会计制度,忽视了现代企业向全球性发展的趋势。在大多数高校的会计专业课程里,对其他国家的会计制度进行介绍或研究的课程所占比例很小,即使开设一门《国际会计》、《会计理论前沿》类的课程,也是出于满足课程体系的要求,在课时量和师资配置上严重不足,显然不能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要求。
  4.现行的会计教育各课程之间各自为政,忽视了彼此之间的关系,包括课程数量、授课内容等方面。如《财务管理》和《管理会计》两门课,在授课内容上有很多重复之处,而在课时上却按完全独立的两门课安排,导致本已有限的教育资源的浪费。教授不同课程的教师之间在这方面往往也交流不够。
  5.高校会计专业知识课程比重畸高,相关专业领域比重过低。现行高校会计教育会计课程的课时数占总课时的比重通常在60%左右,其他课程不但课时数少,而且经常是相对固定不变的。
  
  三、 高等学校会计教学模式改革的措施
  
  1.适当加大相关基础课程的课时数,比如《基础会计》、《管理学原理》、《宏微观经济学》、《税收基础理论》等,拓展学生的知识层面。同时应根据会计结构的新变化、会计新的发展领域,全面设置相关课程,加强会计战略与策略的研究、经营风险与会计风险的研究、加强信息技术知识的应用。
  2.充分利用现代网络技术,选择优秀的会计模拟实验软件,建立高校会计教育及学习中真正意义上的“会计实验”环节,让学生能相对真实的面对企业实际业务的模拟事件,进行真实的核算、决策、咨询,让学生的学习变成一种主动的、自发的、愉快的过程,进行发现式、探索性的学习,而不是原模式下的机械的、乏味的、被动接受的纯课堂教授式的学习过程。
  3.利用多种渠道增加学生的实习机会。高校应改变现行模式下的(以本科生为例)课堂连续授课三年半,最后半年实习的模式,改为边学习边实习的模式。在具体操作上可以由学校出面联系会计核算比较规范、健全的企业,于每学期后半期到企业中进行真正的实习。同时,鼓励学生各施其能,利用节假日外出实习。这样就将学生置于了一个边学习、边实践的动态会计学习过程中,学到的由易到难的理论知识逐步的消化在了不间断的实习过程中,让学生真正的学懂、学会,而不是一知半解、似懂非懂。同时,这种方式还有一个很大的好处在于,学生在实习过程中遇到问题后,会带着问题回到课堂上学习后面的课程,主动的去寻求理论上的解决方法,将理论知识与会计实践行为紧密结合在一起。
  4.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要完成上述几方面的设想,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不可或缺的,建议高校在加强本校会计专业教师的再教育的同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聘请企业会计人员或会计师事务所的从业人员为学生做长期授课或短期的、临时性的面授,方式上可采用专题讲座、报告、参观学习、咨询、模拟决策等多样灵活的方式。
  总之,会计准则为我们的会计操作指明了方向,而高校会计教育如何适应新的形势,改变现行教学模式,培养出更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是值得我们深入探讨的问题。

标签:新形势下 教学模式 改进 会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