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慰问信 > 正文

[高校如何建立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制度]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意义

时间:2019-01-27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 在网络信息时代,网络环境已经明显的成为改进、创新思想教育的重要途径。高校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要建立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制度,更新观念,发展和完善思想政治工作内容,创新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制度。
   关键词: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思想政治工作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方兴未艾,各类信息传播和人际沟通的技术形式日新月异。匿名表达、平等参与、虚拟情景、复杂互动、瞬间扩散等信息交流特征形成了一种全新的思想交流方式和文化环境。大学生在接受信息的方式、思想活动的过程、个性心理、行为方式乃至网上话语的形态等都出现了不同以往的新情况和新规律。网络环境已经明显的成为改进、创新思想教育的重要途径。因此,数学科学系特下发关于建立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制度的通知,望各教学班级遵照执行。
   一、了解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全面遵循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规律
   1.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功能;
   2.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功能;
   3.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沟通互动功能;
   4.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覆盖渗透功能;
   5.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预测预防功能;
   6.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营造虚拟环境的功能。
   二、转变观念,实践中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平等意识和服务意识
   在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践中要做到:
   1.在网站的栏目设计和内容选择上力求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运用学生乐于接受的方式、方法开展教育,为学生成才服务。
   2.在网站建设中突出学生建、学生管、学生用的理念,在教师指导下,让学生自己制作和维护思想政治教育的网站,这样,既活跃了学生思维,丰富了知识,锻炼了动手能力,同时学生自身的政治素质也得到了提高。
   三、加强建设与管理,实践中实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各项功能
   1.通过网络开展多渠道沟通,实现思政网络的沟通互动功能。比如说利用网络的互动特点,通过信箱交流、网上对话、QQ聊天等功能,开拓校方与学生平等对话的渠道;通过精心策划、开展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的网上校园文化活动,增强大学生对网站的认可与参与度;通过开设网上论坛,对重要事件、热点问题进行讨论,并加以正确引导;通过利用重大节日、重要事件等契机,在上开展富有冲击力的思想教育活动等等,来实现思想政治网络的沟通互动功能。
   1)通过营造健康向上的网络文化氛围,实现思政网络的虚拟环境功能。
   2)通过加强三支队伍的建设,实现思想政治网络的预防预测功能。
   第一、网络信息员队伍建设。
   培养一支既具有较高的政治理论水平又熟悉网络文化特点的学生党团员干部队伍,加强对网上信息的收集、分析、管理。对于有益的信息,要采取措施,扩大影响,使更多的学生从中受益;对于不同的声音,要进行分析,加以正确的引导;对于有害的信息,要坚决予以删除,绝不允许其再向上流传、泛滥;从而建立起人文防火墙
   第二、建立网络技术研发队伍,并将其与大学生科技创新相结合。
   第三、网上辅导员队伍建设。建立一支思想政治过硬、掌握教育规律及网络技术娴熟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队伍,来承担网站的策划与建设指导、过滤和筛选网上复杂信息、进行网上交流与沟通的任务。辅导员可以定期或者不定期的在网上开展“在线交流”“电子信箱”“心理咨询”“热线服务”等,使网络成为师生之间袒露心怀、倾诉苦乐、交流思想的一个重要场所。要善于利用网络,创造机会接触学生的内心,了解学生的真实思想,懂得学生观察思考问题的特点,掌握学生所关注的焦点,从而充分实现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预防预测功能。
   2.通过加强网络道德教育和制度规范,实现思想政治网络的育人和导向功能。积极开展大学生网络文明素质、网络道德教育;通过网上签约、网上讨论、网络问卷调查、网络文明征文形式开展广泛的教育活动。
   3.利用网络帮助大学生解决心理问题。辅导员和各班学生信息员可以通过开展网络心理沙龙、开辟网络心理论坛、举办网上心理健康征文活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指导和质询。还可以针对个别大学生的心理问题,通过电子信箱等为其提供单独的心理指导和服务帮助。充分利用网络的辐射力、吸引力、渗透力,发挥教育功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和改变大学生的心理状态,提高大学生的心理素质。
   4.加强网络管理的建章立制。这是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进网络的制度保障。建立对各网站及其链接的审查制度,落实实名注册登记制,建立版主负责制度,实行谁主管谁负责,有针对性的积极引导学生主动地参与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建立日常工作制度,保证网页内容的采集、审核、发布等环节的畅通;建立网络监控制度等,保证网络内容的正确、积极、健康向上。从而实现思政网络的育人和导向功能。
  
   参考文献:
   [1]焦成举.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及其价值体现[J].西南大学学报,2003(1).
   [2]杜华.高师教育应对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策略[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1).
   [3]王双怀.高校教师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J].当代教师教育,2008(2).
  
   (作者简介:王 套(1989.10-),河南确山人,黄淮学院数学科学系10级小学教育1001班;侯扬扬(1994.7-),女,河南驻马店人,黄淮学院国际学院网络营销1001班学生。)

标签:思想政治教育 建立 高校 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