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文明礼仪 > 正文

【培养中学生课堂教学中自主性学习化学能力的研究】

时间:2019-01-13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实行,我国的教育事业发生了很大的改变。可是在改革过程中,由于认识上的局限,多数人仍从“教”的角度出发设计课堂教学,还是“顺着教师的思路教学”,结果课堂教学效果仍然不够理想,教师忽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的个性和自我表现欲常受到压抑,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高。本课题着眼化学课堂教学中的自主性学习,关注学生学习方式、思维能力、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及个性发展等方面的变化;思考、总结教师教育理念、教学方式、自身素质的更新和提高;摸索中学化学课堂教学中自主学习的操作程序、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为新课程理念下的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借鉴。
  【关键词】化学课堂教学;自主性学习 ;能力培养
  长期以来,在中学化学教学中普遍采用的是“灌输式”的课堂教学,学生一直处于被动地、机械地接收知识的情境中。这样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失去了自主学习的条件,丧失了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遏制了学生主体性的发挥。针对这种化学教学现象,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有必要加强学生自主性的学习。自主性学习,实际上指的是在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让学生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的一种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能在最大程度上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以及创造性,能培养学生自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诱发学生潜在的创造性,从而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使学生学会学习,养成终身学习的习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那么,在化学教学中,我们教师应怎样做才能转变“满堂灌”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从而增强其自主学习的能力呢?下面笔者就自身的教学经验略作一些总结。
  一、激发学习兴趣,增强学习动力
  兴趣是学生学习动机最活跃的表现形式,也是学生能够完成学习任务的重要心理品质。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让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形成稳定的兴趣是非常重要的。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 充分利用化学实验。我们都知道,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中各种新奇的变化和现象,会大大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充分利用这一优势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例如,学习“钠”这一节时,讲钠跟水的反应,先做演示实验:向滴有酚酞试液的水中投入一小块金属钠,学生可以观察到以下实验现象:钠浮在水面上,熔化成闪亮的小球,小球不停地游动,发出嘶嘶的响声,同时溶液由无色变成红色。观察到有趣的实验现象,学生的探究兴趣油然而生。
  2、 密切联系日常生活实际。化学与社会生活实际有着密切联系,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联系有关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有力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讲乙酸乙酯时,可以先问学生为什么做鱼时加点醋和酒可以闻到一股香味呢?讲乙烯用途时,可以问为什么我们把没熟的香蕉和熟苹果密封在一个塑料袋中,几天后香蕉就熟了?……然后再让学生围绕这些问题阅读、分析教材内容并展开讨论。结果学生兴趣浓厚,情绪高涨,学习效果自然就好了。
  3、 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使教学内容更形象、直观。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可使一些抽象的化学理论简单化、形象化,同时还可起到课堂气氛调味剂的作用。适时的通过多媒体、投影仪等现代化教学工具把所讲内容形象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例如讲晶体结构这节,将NaCl? CsCl?金刚石等的结构通过多媒体展示给学生,这样不仅使学生容易接受而且也乐意接受新知识,同时还可节省很多宝贵的课堂时间,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学起来轻松愉快产生学习兴趣。
  二、创设问题情境,诱发探究欲望
  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看,人的活动都是由一定的动机引起的,学生的学习和研究也是如此。在教学情景中,一定要有推动个人去达到认识目的的动机,也就是掌握一定知识与技能的动机。传统的以传授知识为目的的教学方式只能够让学生死板的接受知识,无法使学生产生积极自主探索的求知欲,反而会使学生感到知识灌输的乏味,产生厌学情绪。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若能紧密结合教学内容,提出一些学生欲答不能而又迫切想了解的化学问题,积极创设开放的教学情境,将会诱发学生的探索欲望,从而调动学生积极地参与教学。在化学课堂教学中,笔者注重创设问题情境,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起他们强烈的探究欲望。
  例如:笔者在上《化学能与电能》一节时,首先让学生明确电力在当今社会的重要性,通过分析火力发电的原理、利与弊以及燃烧的氧化还原本质及其体系能量的变化,引导学生建立新思路,进而提出新的探究任务:能否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怎样才能实现这个转变?要想使氧化还原反应释放的能量不通过热能而直接转变为电能,要设计怎样的装置?(以锌与稀硫酸反应为例)围绕这个问题,先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1.反应中哪种物质失去电子,哪种物质得到电子?
  2.锌是通过什么途径将电子转移给溶液中的氢离子的?
  3.想什么办法使锌与氢离子分开,不让氢离子直接在锌表面得电子?
  4.如果用导线将锌片和铜片连接,再平行插入同一盛有稀硫酸的烧杯中,推测氢离子到哪里得电子?导线中有无电流?如何知道导线中有电流?
  针对笔者提出的问题,学生各抒己见,热烈讨论,大胆地推测、猜想,讨论和交流,并画出自己设计的实验装置图,进而动手进行实验,通过创设问题情境,实现了从“化学能→热能→机械能→电能”的思维模式向“将化学能直接转化为电能”的新思维模式的转换,同时形成了高效利用燃料,不浪费能源,积极开发高能清洁燃料的意识,激发了学生自主探究的兴趣。
  三、教师引导,合作协商
  在新课改下,学习的主体是学生,而引导者则是我们教师。在自主合作的学习过程中,教师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创设若干符合学生认知规律的子问题,以引导学生讨论,促进会话;关注学生的交流过程,及时捕捉学生交流合作获取知识过程中的思维暴露、思维碰撞,并因势利导、恰如其分地启发、调控讨论过程;将零碎的知识系统化,由部分向整体深化,最终达到使每个学习者的思维成果成为整个学习集体的共享,也达到了释疑解惑的目的。在这样的过程中最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及团队意识。
  四、适度批判,激发自主学习热情
  传统教育一直在培养“乖孩子”、“听话的孩子”、“会做题的孩子”。这样的学生把教师说的、课本上写的奉为“圣旨”,他们迷信权威,崇信书本,缺乏主动性、独立性,面临选择时束手无策,难置可否,结果放弃思考,人云亦云,窒息创造。“疑而启思,疑而生变”,化学教师应注意培养学生批判性地吸收化学科学的精华。化学科学中的许多规律的认识过程总是由简单到复杂、甚至由错误到科学,教师不应是简简单单的传授,而是可以引导学生再来一次“创造”,让学生有成就感,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热情。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寻幽探微,穷根究底,最终才能有所发现与创造。例如在学习苯的分子结构时,笔者先让学生正确地去理解凯库勒式的积极意义,又要让学生通过性质的学习认识到它的局限性,以激发学生更强的求知欲――苯的分子结构到底是怎样的?有没有比我们现有的课本上更科学的解释?这样,学生的自主性就被吊起来了。
  自主学习要求学生掌握一定的学习策略,做到“会学”。衡量学生是否自主能动地学习,不仅要看学生是不是在积极主动地学习,而且要看他们是不是富有成效地学习。在化学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从教学实际出发,有目的、有计划地全面培养和多角度训练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传授知识、训练技能与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得到有机地结合,以更好地完成新课改所提出的教学目标。

标签:中学生 自主性 课堂教学中 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