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数学与初中数学学习衔接的研究_

时间:2019-01-12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初中学习无论是从学习内容还是学习方法上看都与小学学习有很大的区别,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成熟程度更是有很大的变化。而初中三年的重要性更是我们不容忽视的,它是向高中过渡的关键时期,是学生形成独立学习风格的最佳时期。所以,我们有必要在小学六年级的时候让学生做好充分的准备,为他们打造一个上“更高台阶”的“缓坡”,能够从容自在地完成小学和初中的过渡。
  一、小学与初中数学学习差异对比
  1 学习内容由数学知识向代数知识过渡
  小学阶段的数学知识分为三个体系: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到了中学知识体系更为深化,分成了数学、几何两部分。空间与图形划归到几何学科,数学学科则从对数的研究过渡到了对代数的研究,也就是我们小学说的比例和方程,而相对于数的学习也扩展到负数、实数和虚数等。
  在小学阶段每一个体系学习都是皮毛,进入中学后就会从直观的、感性的、零碎的知识点变成了更为完整、系统的知识体系。教师的教学也越来越注重传授知识的严密性和注重学生的思维方法、思维能力的培养,除了要求学生识记大量的定义、原理等知识点外,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2 学习中的自主能力对数学学习越来越重要
  进入初中以后学生在学习上的独立性逐步增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比较注重启发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课堂教学外,学生需要自觉地独立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因此,自学能力强弱对学习成绩的影响明显增强,学习依赖性强的学生成绩往往每况愈下。
  3 学习习惯在不断摇摆,形成稳定的学习习惯是数学学习的基础
  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在学校里依赖老师的安排,老师可以说是无所不包,无所不管;在家里也大都是在家长的督促下完成学习任务。所以小学阶段的学生带着明显的依赖性和被动性,一旦离开家长不少学生就变得茫然不知所措,无法自觉地安排学习活动。
  而进入中学以后,学生并没有因为年龄的增长就会变得有目的性,反而会受到更多的外界的影响,若家长和老师管理稍有松弛就会无法自制,将学习抛诸脑后。但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学生会在不同的感悟中逐步形成稳定的目标和自制力。显而易见,学生能够更早地明确学习的目标,使自觉性和主动性得以巩固,对学生的发展有至关重要的影响。
  二、从数学课堂教学入手,做好小学到初中的过渡
  1 改变数学课堂的讲授方式
  (1)建立完整的知识网络,培养学生整理和归纳知识的能力
  应该说,到了六年级数学知识的传授已经接近尾声,章节少、内容少。但是这并不是说六年级的数学学习就可以掉以轻心,反而更要格外留心,因为整个小学阶段的知识要在这一年里把它完整地串成知识网络。
  这种网络的建立是从小学数学的三大体系为最初目录开始的,学完一部分就将这一部分的知识进行小范围的汇总,当所有知识全部学完的时候一张知识点“罗列图”就完成了。进入总复习阶段后,要改变以往的回顾知识、实际应用的老方法,着重指导学生通过实际题目的解决寻找知识点之间的横向和纵向的联系,运用分层、合并等整理方式建立起知识的“网络”,从而将大量的知识汇总成一张简单的、重在知识之间联系的“网络图”。
  这种建立网络的方法对学生进入中学的学习有很大的益处。学生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就能逐渐建立知识的逻辑关系,边学边思边整理,时刻在头脑中形成知识的网络关系,取一牵百,层层递进,事半功倍。
  (2)培养系统的做题技巧,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建立知识网络的根本目的是会用、能用。有知识网络,但到了解决实际问题时不会用、不能用,那就没有任何意义了。很多学生做题喜欢东想想,西想想,一道有些难度的题目,即使他做出来了,也自己感觉没底,觉得是蒙出来的,下次看到同样的问题也没有把握能够做出来,练习题做了一座小山,头脑中也没有系统的做题技巧,把自己变成了做题的机器。
  课堂上每出一道题我就引导学生想求什么(运用知识网络图寻找相应知识点),再想怎样求(在知识点后建立的解决相应知识点的方法);综合的题要讲清怎样求的具体步骤,接着想还可以怎样求(不同的解题方法),最后想哪些题和此类题相同相似,可以改变条件不改变问题或不改变条件改变问题,引导学生举一反三,从一道题入手深入思考建立完整的思维过程进而达到系统解题技巧的培养。
  2 改变数学课堂的管理方式
  (1)将数学学习的目标和动力还给学生
  前面提到小学阶段学生的学习大多是在教师和家长的监督下完成的,在自己的内驱力和目标性驱使下学习的学生少之又少。这样的学生进入中学后是不能够适应初中的管理方式的,改变首先要从这里开始。
  每节数学课开始的时候都要用各种方式提醒学生学习是自己的事,是为自己负责的行为。课堂结束后要给5分钟时间回顾:自己学会了什么?没听懂什么?不会的要:自己主动问同学、问老师,及早解决,不欠账,不断努力,持之以恒。对于不懂的问题坚持培养学生提问的习惯,你不问我不解答,这种训练会经历了一个艰难的过程。开始的时候学生会出现不敢问、不会问的障碍,通过传纸条,交给提问的方法等训练,学生逐步开放,不再羞于问,懒得问,达到了提高学习自觉性的目的。
  (2)养成刻苦钻研的习惯
  小学阶段有些学生做数学题时习惯用眼一扫,会做的2-3分钟就做完了。要是看一会儿找不到门路就会扔到一边,认为自己做不出来,等着老师讲答案是最多的学生选择。这样的习惯如果带到中学,一遇到困难就放弃,会严重影响数学知识的学习,因为上面谈到,初中的学习以自主学习为主了。
  针对这种情况,我在课堂上首先教给学生多种解决问题的手段,如,从问题入手层层推进法、从条件入手归纳整理法、从题型人手举一反三等法。针对学生遇到问题不思考的问题,我要求学生向我求助之前必须要把自己的想法先说一说,没有自己的想法就来问老师的,我常常采用提醒的方法,即点到为止,等到他有了自己的想法后再针对他的思路进行点拨。应该说这种方法一定程度上帮助学生养成了思考的习惯,再遇到困难时总会先自己思考一段时间,往往这种思考就帮助他们解决了问题。
  3 建立学数学的方法体系
  教师教的最终目的是让学生学会独立学习的方法,到了中学这种独立学习的能力将会深刻影响着学生的学习状态。如果能够早早的将学习方法体系形成习惯更会使数学学习变得轻松有成效。结合学生现有学习习惯和心理年龄特点,我给学生制定了一套学习数学的方法体系,其构成要素包括制定计划、课前学习、专心上课、及时复习、独立作业、解决疑难、系统小结、课外学习。这一方法体系是总纲,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习惯适当地调换顺序,但其中的关键就是带着问题学习,任何一个环节的学习都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标签:衔接 初中数学 小学六年级 数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