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计算机教育改革初探】浅谈计算机网络安全

时间:2019-01-14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一、课堂教学改革      要实现高中计算机教育的创新,必须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把课堂的主动权教给学生、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及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1、要注重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
  实践证明,让学生参与探索的教学策略,可以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有利于培养他们确立科学的态度和掌握科学的方法。我国当代的一些教育理论家也认为:“最有效的学习方法应是让学生在体验和创造的过程中学习”。目前,在计算机教学中,仍然存在教师过多地包办代替、过细地“搭桥”、铺垫,学生完全处于被动状态的现象。有些教学改革也只是立足在怎样为学生“搭桥”方法上的变化。计算机是实践性很强的一门科学。许多学生不清楚或不理解的问题,通过上机操作可迎刃而解。计算机具有很强的人机对话能力。从某个角度来说计算机是自学的一种工具,也是学生学习的老师。教师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在这种学习实践中,学生可以品尝学习的艰辛和乐趣,同时磨练意志,培养兴趣和能力。
  
  2、要注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决不能削弱教师的主导作用。那种大撒手让学生自己看书、打开机器,让学生随意操作的做法不可取的。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不仅不应削弱教师的主导作用,而是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从学生学出发,对学习做出得力的指导,比教师一厢情愿地教要难得多。这要求教师不仅对本学科知识结构清晰明了,并且有较宽的知识面,同时要掌握多种教学方法。在教学设计中,教师要树立课堂教学应成为师生共同参与、相互作用、创造性地实现教学目标的新观念,对教学内容的组织、教学方法的选择、教师共同活动的方式与过程等都应精心策划。否则。教师在教学中留下一点缺憾,都会给学生的学习带来影响。
  
  3、要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
  
  21世纪人才素质提出的重要内容是:“吸收、处理、创造信息和组织利用、规划资源的能力”,“善于适应环境,改造环境和开拓、进取的应变能力”,“既讲竞争,又善合作、协调共进的组织能力”等。但无论哪一种能力都要在青少年时期培养。能力的提高、素质的形成不是靠简单的说教就能奏效的,要经过耳濡目染,亲身体验与实践的过程。计算机是一种现代化的通用智力工具,计算机的运用是一种手、眼、脑高度配合的过程,是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方法。计算机学科教学应在培养学生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方面发挥其独特的优势。
  
  二、教材的改革
  
  在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一些计算机的教材比较陈旧,与时代发展很不适应。计算机学科的内容纷繁复杂,入门内容的选择对初学者尤为重要,内容安排得当,初学者容易接受,而且有利于学生对计算机学科兴趣的培养,便于以后进一步学习。那么如何科学合理地安排教材呢?
  
  1、计算机基础知识与基本操作内容
  基础知识的学习是打开计算机科学之门的钥匙。如计算机发展的历史,完整的计算机系统的设计概念,计算机软、硬件的知识,计算机是如何处理信息的,二进制与计算机中信息的表示,键盘与鼠标的使用,通过对这一系列的相关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操作的学习,有助于学生对计算机的认识与理解。如果学生理解了,那么以后的学习将相对容易些,否则,学生对计算机就感到神秘与困惑,不易接受以后的内容,甚至对学习变得毫无兴趣,不利于学生的学习。计算机的软、硬件技术发展异常迅速,硬件技术几乎每年要发生一次大的升级换代,软件更是不断地推陈出新。以前没有的,现在有了;以前不适合的,现在适合了。因此一方面在讲解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时,要注意计算机的型号及相应软件的版本。另一方面是重点掌握电脑这种电子设备的具体操作使用方法,计算机科学技术的研究成果怎样为我所用。因此在计算机的操作过程和软件的使用过程中,要教学生别害怕出错,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计算机的操作过程和软件的使用过程中一旦出了错就不知所措,不敢“轻举妄动”,有些学生由于害怕出错而不敢上机。出错固然会带来麻烦,但也带来了提高本领的机会。对于那些“电脑高手”,没有一个不是在出错一纠正错误的循环中前进的,每一次错误就是一次经验的积累。要帮助学生理解计算机这个由一堆晶体管零件组合而成的东西是怎么样为人类工作的,揭开了这层神秘面纱,当学生有了一定的基础知识和感性认识之后,就会对上机实际操作驾轻就熟,遇到问题也知道该如何解决处理了。
  
  2、操作系统的介绍与使用
  学会操作计算机,有利于学生更好地学习计算机、管理计算机、运用计算机。那么,用于学生操作训练的操作系统应如何选择呢?操作系统是计算机的灵魂,正是依靠它计算机才能够理解人类的“语言”,才能够完成我们交给它的各项任务。如前所述,现在操作系统浩如烟海,该如何取舍呢?目前个人电脑95%以上是Windows的操作系统,因此就方便和以后接触的情况而言可以考虑用Windows。尽管各个操作系统都有自己的特点,操作上也各有不同,但核心的原理上的东西是一样的,教材应该注重这些内容,让学生知道自己上机操作的接触到的不过是众多操作系统中的一种。只有理解了这些基础知识,才能以不变应万变。另外,还有命令行界面和图形界面的取舍问题。比如微软的操作系统而言,有DOS和Windows,有人认为Windows提供了方便的图形界面,学生容易操作,化大量的时间讲授单进程的DOS命令没有必要。也有人认为,DOS的学习有利于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计算机工作的原理,更准确地认识计算机,操作系统有许多,但DOS仍应是学生学习操作的首选内容。当然众说纷纭。这些都不是原则问题,因为最终计算机都是为人服务的,哪个能更方便的完成工作要求的任务,哪个就优秀。教材应该告诉学生区分比较二者的优劣,在实际任务需求的驱动下,通过上机实践和体会。
  
  3、应用软件以及计算机在社会中应用
  只有所学的知识能够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发挥作用,才能够激起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热情。采取任务驱动的方式组织教学,比如用办公软件Office系列写作文,做实验数据统计表,做小组讨论报告ppt,用Email或者论坛形式布置课外作业,让学生通过网络方式讨论问题,并以电子格式提交作业成果,或者提出问题,让学生通过搜索引擎或者网上电子图书馆等方式自己寻找答案;或者教学生如何把自己数码相机里的图片导入到电脑中并用图像处理软件处理、制作相册或者动画;再比如教学生把自己DV里的录像导入电脑中,只要在实际教学中勤于发现,把日常生活中可能用到计算机的问题加以阐释,每一个都是新鲜有趣的话题,都能够让学生快乐学习。另外,在教材的编纂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技术的飞速发展,知识的新旧更替。让他们切身感受到自己生活在一个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鼓励他们充实自己,触摸时代的脉搏。

标签:教育改革 初探 中学 计算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