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提纲写郁孤台【郁孤台下写新篇】

时间:2019-02-14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赣州,古称虔州,位于江西南部,千里赣江之首。城北有山名“贺兰”,上有郁孤台,辛弃疾在此作有名篇《菩萨蛮?登江西造口壁》。   1956年12月,本文主人公张秀峰即生长在赣州这块土地上,他先后当过知青、军人,在党政机关工作多年,现为赣南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他参与策划并撰稿的电视专题片《来自赣南的报道》获1992年全国对外宣传电视“金桥奖”一等奖。张秀峰著有诗集《向往崇高》,以真情见长,豪迈大气,这缘于他“为历史注上自己激情的标点”的赤子之心。
  ――题记
  艾龙(以下简称“艾”):你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接触诗歌的?
  张秀峰(以下简称“张”):从初中开始,当时课本上有郭小川、贺敬之的诗歌。从那时起,对诗歌的热爱就没有中断过。但诗歌毕竟是一门艺术,而且是文学艺术“皇冠上的明珠”,我觉得热爱和自己的实际创作还是有分别的。但每个人都要面对时代的变迁,人生的波折,我愿意把}j已的感悟用诗歌的形式宣泄m来。
  我从来没有为写诗而写诗,尽管在学生时代有过“诗人梦”。我从发表第一首诗开始,就没有功利心。当我面对我们的国家、民族以前没有体验过的东西,面对变革的时代,确实有一种写作的冲动。
  艾:你的创作受哪些诗人或作品的影响?
  张:前面说了,刚开始写作,接触到课本上介绍的一些现当代诗人。后来对中国古典的东西兴趣-很浓,像李白、杜甫、自居易等人的作品,都是反复看的。我看重李贺、李白诗歌中奇特的想象,杜甫、自居易对社稷苍生的关怀等等。
  我对诗歌形式的考虑,或者说我个人作品的特点,至今未变。那就是都离不开比兴、对仗、排比性,谴求韵律感,这些东西在我的理念中比较牢固。从理论层面上讲,有两个支撑点,一个是闻一多先生的新格律体,戴着镣铐跳舞,可能有些局限,但这种形式上的美被我接受。另一个就是诗歌探索尽管有多种可能性,但还是应该选择容易打动你、让你自己激动的形式来表达。
  要说受影响,还可以追溯到歌德、普希金、雪莱、马雅可夫斯基等诗人。可能年轻的诗人朋友觉得不好理解,但这与个人的经历有很大关系,还是前面那句话,让你自己激动的东西对你就是最好的。
  艾:还是中国古典诗词对你的影响大。
  张:是奠基性的。从最开始的兴趣到有意识的创造,都带有这种痕迹。也可以这么说,能激励我到现在还在搞创作,就是这种东西在起作用,这是融入血液、在骨子里流淌的,抹不去,挥不走,正是它;使我感到(写作)能有一种意义。
  艾:听说你年轻的时候对绘画也很感兴趣?
  张:我喜欢看中国画,觉得很过瘾。中国画讲究含蓄,像“蛙声十里出山泉”、“踏花归来马蹄香”等等。当然,中国画还有很多特点。我在诗歌里面也有所借鉴。
  艾:从你的工作性质看,联系到你前面所说的杜甫、白居易对社稷苍生的关怀,可以更好地理解你的诗歌中的“大我”形象。现在也有不少的诗歌沉溺于之得失。我觉得诗人也应该关心其他的人,诗歌也有这种能力。
  张:“关心”这个字眼用得很准确。诗人主观层面上做到的也只是关心、关注。诗歌不能解决某个具体的问题,但一个民族的强盛与否,与这种情怀是联系在一起的。你不能从功利的角度去看,写几首关于下岗工人的诗,能解决就业问题吗?但有这样的诗,总能起到一些精神上的安抚和激励作用。从长远角度上讲,一个民族在挫折面前还能向前看,就不能认为诗歌没有力量。而且我自己也受到了激励。
  诗歌从本质上起慰藉人们心灵的作用,无非表现形式、艺术手法不一样而已。然而不同诗人的成长经历、接受的教育、环境都不~样,但我想,各种各样的诗歌,是不是存在一个殊途同归的问题?
  我开始写作的时候,诗歌环境比较单一,后来在部队、组织部、宣传部工作,我是真的希望把自己融进去。以国家、社会为大。我写个人的东西很少。
  艾:写诗影响你的工作吗?
  张:我这人兴趣很广,除了诗歌,还喜欢下棋、打乒乓球、排球、游泳、拉手风琴什么的,也做过运动员的梦。但后来走上作岗位,发现精力毕竟有限,诸多爱好怎么摆?最后选择了诗歌。到后来发现诗歌对工作也很有帮助,工作也需要诗歌。比如说,我们搞个活动,需要安排诗歌朗诵,不会写怎么行?至少选择时就没有好的眼光。《实验区咏叹调》就是这样写出来的。
  当然,我自始至终都是把工作放在首位,而把诗歌放在业余爱好之首。我也怕遇到不理解的情况,以为是不务正业,但在岗位上总是能碰到很好的领导并得到支持和鼓励。我很容易被一些事情感动,因此写起来不觉得辛苦,而是一种享受。感动萦绕心头,有时构思出那么几行,灵感再来时就能一气呵成。有一次乘火车,感觉来了,我就存车厢写,乘务员感到很惊奇。
  但工作忙,写诗的时间肯定就少了。也有个宿命的成分吧。如果从事一种直接的经济工作,那可能就不写了。
  艾:你对主旋律诗歌怎么看?
  张:我是觉得太需要这种诗歌了。因为主旋律诗歌代表着时代精神,反映着社会主流和历史趋势。像赵恺的诗歌,写工业题材的聂鑫森的诗歌,张新泉那首《听总理作报告》等等,我都喜欢看。主流意识形态要求的东西,体现出对国家、民族、对社稷苍生的关怀,也是时代的要求。当然,既然诗歌是一门独特样式的艺术,就不能是标语口号,不能硬贴上去,不能没有诗意。对这种应景之作,我一直都很反感。我觉得应该要有艺术含量,有自己的感受,有深度,而不是报纸上怎么说就怎么写。
  艾:对。要有自己的感受。不是说非要写、每个人都去写.而是确实打动了你。
  张:原来报纸上登了一个孕妇救溺水者、她的钱包反被偷走的真实事情,我就觉得应该赞美好的、善的,鞭挞坏的、恶的,所以我写了《不该你下水呀》。……这些题材,处理起来也不是那么容易,要有艺术元素。主旋律没有要求板起面孔呀!
  艾:是的,这些诗并不是别人强迫你去写的。谁 写诗不是这样呢?都应该注重自己的感受。艾略特的 《荒原》,现在看来也可以叫作那个时代的主旋律, 为什么不可以呢?但如果他没有处身那个时代,没有 那些经历,他就不可能写得出。换个角度,每个写作 者何尝没有一些看重的写作主题?有的人写春天,有 的人写秋天,陶渊明写田园,李白写饮酒,不都相得 益彰吗?
  张:应该是这样。当然,有人做得更好。
  艾:你是什么时候开始发表作品的?
  张:七十年代写了很多,八十年代早期才开始发 表。
  艾:赣南这块红土地养育了你。这里也是千里赣 江的源头。
  张:对家乡的情结一直萦绕心头。我觉得它非常 值得去挖掘,去发现。我总是说,这里的一草一木碰 到的可能都是流血的故事,或者厚重的文化。这里的 生态环境又非常好,森林覆盖率达到百分之七十多。 加上客家文化这一块……有很多东西值得去表达。 这几方面,我都写过一些作品,拍过记录片。……
  艾:你认为一个人最可贵的品质是什么?
  张:尊重他人,关心他人。
  艾:如果用一句话概括对诗歌的看法,你会怎么 说?
  张:对诗歌的热爱,就是对人生的热爱。
  2003 5 12
  张秀峰诗一首
   送你一个中国结
  有友人出国留学,吾以中国结相送--
  送你一个中国结
  她是家乡的蝴蝶
  不论走到天涯海角
  为你扑扇出温馨熟稔的田野
  送你一个中国结
  她是哥们的请帖
  那永远相碰的杯盏
  举着我们不眠的长夜
  送你一个中国结
  她是亲人的笑靥
  牵肠挂肚的思绪
  绕成凝固的心血
  送你一个中国结
  她是民族的默契
  异国他乡的陌生故人
  将有无数亲情采撷
  送你一个中国结
  她有母亲的喜悦
  火红的生机与蓬勃
  储备下一份恒久的慰藉
  中国结其实是个心结
  所有的语言表白都难以贴切
  只要将她珍藏在心你
  就不会与祖国分别

标签:台下 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