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想象作文 > 正文

【高考心理问题的成因和解决策略】 心理问题的成因

时间:2019-01-15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考生心理问题可以说是多种因素造成的结果,有学校、家庭、社会的因素,也有学生自身的因素。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   一是社会因素。当今社会是经济科技高速发展的年代,知识经济也初见端倪,人才资源成了国家发展的关键之一。在我国的教育体制中,高考是国家选拔人才最重要、最关键、影响面最广的方式。在高考中考出理想成绩,考上自己心目中的理想大学,是广大考生梦寐以求的事,也被考生认为是实现自己人生价值关键的一步。考生对高考既盼又怕,盼参加高考实现自己奋斗了十多年的理想,怕高考失败十多年的努力付诸东流。正是这种矛盾心理给考生增加了无形的压力。
  二是家庭因素。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我国家庭消费结构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对子女的教育投资成了家庭支出最重要的一块。家长们“望子成龙,望女成凤”,都希望自己的子女能成为有用之才,因而在教育投资方面,家长是宁愿苦自己,也不愿苦孩子。有些比较贫困的农村家庭,家长们也拍胸脯向子女保证:“只要会读书,能考上大学,砸锅买铁,也送!”家长在学习生活方面尽量满足子女要求的同时,也把对子女十多年的期待一点一点的积累下来,最后落脚在高考之上。考生在高考期间能更加感受到父母这种关爱,这种爱仿佛无所不在,无处不在,有人感叹,考试时甚至能感觉到父母注视的目光。考生觉得要是高考考砸,则无颜见“江东父老”,高考也因凝注了父母太多的期望而变得沉重起来,这也是考生的一块心病。
  三是学校因素。虽国家提出在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方针,但有些学校仍以高考为“指挥棒”,推行应试教育,只注重学生的成绩,不关心学生的心理问题,对于教育部颁发的《关于加强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若干意见》和《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不贯彻,不实施,没有将学生心理健康作为教师的评价标准,没有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心理问题无专人负责,无人研究,无人去解决,导致学生心理问题越来越严重。
  四是学生自身因素。学生自身的性格特征、学习状况、身体状况等导致心理问题的产生,主要有以下几个因素:对学习活动不适应而产生的学习适应性心理问题,特别是临近高考而产生的考试焦虑、学习困难、注意力不集中、复习手忙脚乱等问题;对不良情绪的放任而产生的影响学生正常生活、学习与健康的情绪问题,这些情绪是学生在学习、生活中产生,都是负性情绪,如抑郁、狂躁、焦虑、恐惧、内疚、自责;对心理异常现象缺乏心理调节能力而形成的躯体症状和反应,如神经衰弱、失眠、强迫症、恐惧症。
  针对上述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可采取以下解决对策:
  
  一、学会缓解学业焦虑
  
  学业焦虑主要表现为考试焦虑和学习动力不足。只有减轻心理负担与学习负担,才能减轻学习上和精神上的压力,才能健康愉快地成长。为了缓解和消除考试焦虑,可以尝试以下几个策略:
  1 选择适合自己的目标动机水平,过强或过弱的动机水平都容易使自己产生失败体验而导致心理压力。未来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一个未知数,不要过多地担忧将来的事情,而应将自己的精力和时间投入到现实的生活和学习中去。
  2 考前作好知识准备以及应付考试突发事件的对策和心理准备,有备才能无患。不妨采用“极限思维法”,想像你所焦虑的事件可能的最坏结果。你就会发现现状还是值得乐观的。
  3 学习动力不足(即学习动机问题)也常常令学生苦恼。一方面学生都有提高成绩的需要,而另一方面,又容易产生浮躁、厌烦情绪,导致学习无动力或动力不足。学习动机分内在(具有持久性)和外在(具有短暂性)两种,学习者只有“知学”、“好学”并且“乐学”,从价值上给自己的学习以较高的评价,才会产生持久的学习动机。当然,学习的外在动机也是必要的,只有二者和谐作用,才会相辅相成,相得益彰。
  
  二、正确看待信心问题
  
  一些同学由于付出的努力短时间内看不到效果,就对自己的能力产生怀疑,出现这种情况是由于没有树立正确的归因理念。精神分析者阿德勒在《超越自卑》一书中说;“事实上,每一个人都是自卑的,只是程度不同而已。因为我们发现我们所处的现状都是可以进一步改善的。”从这个意义上说,自卑也可成为一个人进步的动力,人生正是在对自卑的不断超越中而渐入佳境的。
  
  三、家长应支持理解孩子
  
  高三学生大多数是独生子女。父母望子成龙,都期望自己的孩子能考上大学,考上好大学。这样一来,免不了经常唠叨,有意无意地给孩子造成了压力,使学生感到家庭压力大,烦躁苦恼。家长们希望孩子能上大学,能成才,这种心情是可以理解的,但教导要得法。父母既要关心孩子的学习和生活,也要关心孩子的心理健康。
  
  四、克服精力分散
  
  中学生在学习中常常会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精力分散,“走神儿”现象。造成注意力分散的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因单调刺激而引起的厌倦感,如学习材料重复、枯燥;否定注意对象的价值导致意志努力失败或放弃努力;还有一种情况是由于精神疲劳而引起的疲劳效应。
  可以尝试以下克服注意力分散的三步控制法:第一步,当出现某种滞涩情绪时,学习者应敏感地意识到,并提醒自己不能成为情绪的俘虏。第二步,尽快着手按已定的复习计划学习。第三步,继续学习,直到完成。明白了上述道理,学习者就应该克服在一个学习单元时间内注意力分散的不良习惯,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
  
  五、改善人际沟通
  
  有许多学生因在生活、学习中存在与父母、与老师、与同学沟通困难而感到苦恼,究其根源在于人与人之间彼此立场、观点的差异。为了改善这种状况,不妨学会“换位思维法”,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将心比心”,毕竟人与人之间需要相互理解。当然,最好还要有一些沟通的技巧,它会进一步改善你的人际关系。

标签:高考 成因 心理问题 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