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日记大全 > 小学生日记 > 正文

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的表现与调适|大学生就业心理调适

时间:2019-01-10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当今的社会,正处于“人才大爆炸”时期,高校扩招,导致毕业生数量急剧增长。大学毕业生面临严峻的就业压力与挑战。大学生在就业问题上极易产生各种心理问题,本文着重分析就业心理问题的各种表现,并找出相应的调适方法,以帮助大学生克服心理困扰,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成功走向社会。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表现;调适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曾经的“天之骄子”时代已经过去,高校毕业生单向选择的局面已经被打破,“供需见面,双向选择”已成为当代大学生就业、择业的基本途径。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政策为今天的大学生提供了更多的机会,同时也使他们承受比过去更多的心理压力。能否正确认识就业形势,调整好就业心态,是当今高校毕业生亟待解决的一个重要难题。
  一、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及其表现
  要弄清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就必须首先明确大学生就业心理的概念。一般认为大学生的就业心理是指大学生在考虑就业问题,为获得职业做准备及在寻求职业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心理现象,可以从认知心理、情绪心理、社会心理三个层面进行分析。我们认为大学生就业心理可以看作是大学生这一特殊社会群体,在准备就业、择业过程中所产生的各种心理现象。根据上述定义,我们可以将大学生就业心理问题理解为:大学生在就业过程中所产生的涵盖认知、情绪、社会心理等方面的各种不良心理现象。
  大学生群体是一个由青年期向成年期发展的特殊群体。心理健康水平在个体的发展历程中,处于较低水平,属于心理疾患高发群体。面对就业的巨大压力很容易出现心理问题,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好高骛远、急功近利
  择业功利心理,是指从择业的趋利避害出发,片面扩大自我利益的追求而缺乏对就业环境的客观评价。相当多的大学生仍存在期望值过高的现象,主要表现在薪酬、地域、个人发展机会和要求专业对口等个人功利取向方面。其中,在就业地区的选择方面,大学生“重东部,轻西部”、“重大城市,轻中小城市和农村”,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成为他们的首选。由此,可以清楚地看到大学生求职择业时的功利心理。
  (二)自卑
  这种心理表现在对自己的评价过低,不能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缺点。部分大学生由于在面试过程中屡屡受挫,对自身能力产生了怀疑,面对竞争对手时过度紧张,表现欠佳,不能充分向用人单位展示自己的才华。或由于所学专业较冷门,对自己的前途持消极态度。这些自卑心理,对于大学生推销自我,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
  (三)焦虑
  大学毕业生既希望谋求到理想的职业,又担心被用人单位拒之门外,担心自己在择业上的失误会造成终身遗憾,并对未来的职业生活感到心中没底,因此在就业过程中存在一定焦虑,过分担心找不到工作,造成精神上紧张、忧心忡忡、烦躁不安、意志消沉,甚至产生失眠现象,行为上也表现得反应迟钝、手忙脚乱、无所适从,影响用人单位对其做出正确评价。
  (四)依赖
  大学毕业生在面对就业问题时,不能主动争取就业机会,依赖学校、依赖家长的心理突出。一部分毕业生甚至把自己的就业看作是家长、学校理所应当的“义务”,一旦需要自己找工作,就会牢骚满腹。这部分学生通常自立意识不强,缺乏独立承担责任,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上列举的几种心理现象都是大学生求职择业过程中需要排除的心理误区和必须克服的心理障碍。克服这些心理误区和障碍更多地要依赖于学生的自我调节。
  二、大学生就业心理调适
  就业本身就是大学生认识和适应社会的必须经历的一个过程,在就业中遇到某种心理冲突和困惑,产生一些不良情绪也是正常的,关键要学会调节自己的心态,使自己能从容、冷静地面对就业这一人生重大课题,并做出正确、理智的选择。
  (一)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每个毕业生都希望找到一份自己感兴趣、能发挥个人特长的职业。但在就业问题上并不能过分理想化,这就必然促使大学生要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具体来说,就是要求学生在择业时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适应市场,合理定位。以社会需求为出发点,让毕业生个人意愿与社会需要相结合,以便能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
  2.实事求是,认清自己。不少毕业生缺乏对自身素养和能力的客观评价,或者因估计过高而盲目自信,或者因估计过低而信息不足,结果都容易导致在择业就业过程中受挫,毕业生要对自己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和客观公正的评价。
  3.分清主次,综合考虑。在就业过程中,工资待遇、工作环境、单位性质等不可能样样如意。所以,就业应分清主次需要,从能否发挥自己的潜能等主要方面出发,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切不可一味求全。
  (二)培养良好的就业心态
  1.参加一些有针对性的就业心理辅导,走出就业心理误区,建立正确的认知模式,以便能够正确地认识、客观地评价自我。择业定位不要过高,应立足现实而又放眼未来。要正确看待改革开放过程中的问题和矛盾,既要抵制不公平竞争,又不能以偏概全,以冷眼看世界,把一切都看得暗淡无光,以致悲观失望。
  2.培养健康完善的职业心理。所谓职业心理,指的是人们在选择职业,就业、失业及再就业过程中,对周围环境的一种认识、情感和态度。良好的职业心理并非一朝一夕形成的,需要生活的积累、意志的锻炼、品质的塑造、文化的熏陶,要在生活中逐步培养。
  3.加强抗挫折能力锻炼。目前,就业竞争异常激烈,参与竞争就难免会遇到挫折,因此,要提高自己的抗挫折能力。一是要学会正确分析挫折产生的原因;二是要树立信心,培养顽强意志;三是要学会宣泄,采用合适的方式发泄受挫后的痛苦和不满;四是要悦纳自己,关注自己的特长,提高自己的竞争能力,培养竞争意识;五是增加受挫体验,保持良好的心态。
  (三)提高就业意识
  1.要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念。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先生存,再发展”的就业观念;树立“发展优先”的就业观念;树立“多渠道就业”的就业观念。有些学生不能正确评价自身的素质和条件,过高估价自己的知识和能力水平,眼高手低,而给用人单位留下浮躁、不踏实的印象,造成就业困难。有些学生一心追求大城市、高报酬、条件好的用人单位,对普通用人单位不肯“屈就”结果就是机会错过,难以就业。
  2.要研究择业规律,提高择业能力。强化择业中的公关意识、认真学习政策,主动掌握就业行情、认真,写好求职简历、掌握面试技巧,做好临场准备。学生要克服自卑、胆怯的心理,要正确自我评价,树立自信心,充分相信自己的实力,敢于通过竞争达到理想的目标。仅仅敢于竞争还不够,还必须善于竞争,在求职与择业的竞争中,要保持良好的心理素质、实力和竞技状态,确立正确的个人目标,对自身进行合适的定位。
  3.创业。创业首先是一种就业,不仅为创业者本人,同时也是为他人创造就业机会。创业也是一种观念,是一种在自我意识的推动下,实现自我、超越自我的观念。更为重要的是,创业更是一种志向,是创业者对创业的一种锲而不舍的追求。创业成功将为社会创造更多的职业效益和社会财富。
  
  作者简介:尚航(1979-),女,辽宁葫芦岛人,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助教,在读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

标签:调适 心理问题 大学生就业 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