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校园作文 > 正文

[浅析内部控制审核标准的建设] 2018内部控制最新案例

时间:2019-01-29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内部控制的目的在于保护企业的财产安全,检查其会计资料是否准确可靠,从而促进企业经营方针和战略计划的贯彻与执行。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审核是会计师事务所的一项基本职能,内部控制审核标准则是其发表审核意见的依据。目前,国内内部控制审核的评价标准的体系还不是很完善,本文对此作了简要的分析并提出了自己的一些意见,希望能对当前我国内部控制审核标准的建设起到一定的帮助作用。
  关键词:内部控制审核 评价标准 战略计划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企业所处的竞争环境越来越激烈。内部控制作为企业中枢神经系统中的关键环节,对企业生产经营过程中的自我调控起着重要作用,不断加强企业自身的内部控制建设是增强企业抵御市场风险能力的重要保证。但是,在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审核的过程当中,由于评价标准体系的不完善,企业往往不能得到关于自身内部控制是否有效的准确信息,从而不能对目前的内部控制系统进行改进,导致企业经营管理效率得不到有效提升。
  相对于西方发达国家而言,我国的内部控制理论发展起步较晚,还没有达到成熟阶段,尤其是上市公司实行内部控制的时间较短,导致我国在建设内部控制审核标准的问题上还有许多需要改进和完善的地方。继续加强和完善我国内部控制审核评价标准体系的建设不仅对各行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同时也有利于会计师事务所审核业务的开展。
  
   一、内部控制审核评价标准体系的定义
  内部控制审核评价标准体系是这样一个整体,它包括与内部控制审核评价标准有关的所有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我们可以从企业管理与控制目标两个方面来理解内部控制审核评价标准,也可以从内部控制要素入手。而以上三个角度我们又都可以分为两个部分:一般标准和具体标准。
  (一)内部控制审核评价的一般标准
  内部控制审核的一般标准是指内部控制制度在企业中运行时应遵循的一般原则和要达到的主要目标。会计师事务所在开始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审核之前,应该抱有明确的目标,这一目标不仅应该是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完整性、合理性、有效性的综合性意见,更应该是有利于该企业了解其过去决策的科学性、资源利用的有效性以及项目投资的可行性等。
  1、完整性,在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旧的的经营模式和经营理念已经很难满足企业发展的新的需要,甚至在某些时候会阻碍企业的发展。许多企业在实施内部控制机制时还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例如,对内部控制的目标及含义的理解不够彻底、企业的产权关系不明等。会计师事务所在进行内部控制审核时首先要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完整性做出判断。完整性标准主要关注企业内部两大系统的运行,即资源利用和经营环节,并对这两大系统的运行效果进行审核和评价。由于企业经营规模和发展程度的不同会对企业内部控制的效果产生影响,因此在评价企业内部控制的完整性时,应该将这两点要素考虑进去。在一般情况下,对企业内部控制完整性的要求是与企业经营规模大小和业务复杂程度成正比的。
  2、合理性,我们一般从内部控制机制的设计和执行的实用性和经济性两个方面来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合理性进行审核。由于所处行业背景和自身经营及发展程度的不同,企业在制定内部控制制度时一定要根据实际情况,充分考虑自身特点,不可盲目模仿和抄袭其他企业的内部控制制度,这样才能找到适合自身的内部控制制度,真正意义上节约企业资源、提高经济效益,实现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所以说,在对企业内部控制的合理性进行审核时,实用性是重点,但是这一重点是以经济性为前提的。
  3、有效性,企业内部控制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保证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降低企业的经营风险,促进企业经营效率的提高,从这一点来看,有效性是内部控制的精髓所在。对于内部控制的有效性,我们也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企业的内部控制措施和政策没有违背相关的法律法规,二是企业的内部控制在设计完成后能够得到贯彻执行并发挥作用,有效地提高企业的经营效率和效果。
  (二)内部控制审核评价的具体标准
  内部控制审核评价的具体标准是指企业实行内部控制制度应遵循的具体原则和要达到的具体目标。会计师事务所在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审核与评价时,只有先对与具体的、操作性较强的标准相关的内容进行审核,在对具体的内部控制的设计与运行情况有了一定了解的基础之上,才能对企业内部控制的一般标准从整体上做出更加科学、准确的判断。
  内部控制审核的具体标准包括以下两个方面:内部控制要素审核标准和内部控制作业层级审核标准。公司制企业在进行职能部门的设置时,往往会受到信息交流、技术特征、战略规划、管理模式、规模特征和环境变化这六个因素的不同程度的影响。由于所处行业的不同,以及其他自身条件的差别,这六个方面的因素对企业的影响程度是不同的,会计师事务所在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审核时应该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具体分析。内部控制的作业层级审核标准是对内部控制活动要素的进一步细化。在进行作业层级审核标准的建设时,可以按控制目标、控制点、控制措施这样的层级来设置。控制目标是实施内部控制的最终目的,也是评价内部控制的最高标准,各控制目标又必须以相应的控制因素为基础才能得以实现。控制因素要想发挥作用,又必须依赖于某些特殊的环节(即控制点),在这些特殊的环节进行有针对性的控制。不同控制点所包含的内容以及要达到的最终目标也是不一样的,因此,针对不同的控制点需要制定和采取不同的控制措施,这样才能预防和发现不同环节存在的问题。
  
   二、内部控制审核标准的建设途径
  (一)完善企业内部控制体系
  目前我国针对企业尤其是上市公司的内部控制规范体系的建立还显得十分不足,有必要加大对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内部控制的规范力度。
  (二)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审核评价标准的建设
  我国应加强企业内部控制审核评价标准的建设,使企业和相关部门在对企业内部控制进行审核和评价时有章可循。目前这方面标准的建立还是以政府部门制定规章制度和法律法规为主导,不符合企业内部控制是一项涉及众多部门的综合性管理活动这一特点。因此,企业内部控制审核评价标准的建设需要财政部、证监会、审计署等各部门的协调。
  
  参考文献:
  [1]刘蟠虹.试论现代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之一般标准[J].财经界,2008(8)
  [2]李新华.企业内部控制评价体系的构建探讨[J].现代企业教育,2009(12)
  [3]马琳英.论内部控制审核标准的建设[J].生产力研究,2004(3)

标签:浅析 内部控制 审核 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