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写景的作文 > 正文

新思特【我生故我思 我思故我新】

时间:2019-01-14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反思性教学实践是促进教师素质提高的核心因素。只有经过反思,教师的有效经验才能上升到一定的理论高度,才会对后续的教学行为产生积极的影响。      一、 体现教学实践“以人为本”的理念――教学前的反思
  
  教学前反思,即在教学前了解学生的知识基础和认知水平,认真研读教材和课程标准,准确把握教学目的和重难点,恰当地处理教学内容,设计教学方式、选择或设计最佳方案,使新课程理念在教学中生根发芽。教学前反思,不仅是教师对自己教学设计的再次查漏补缺、吸收和内化的过程,更是教师关注学生,体现教学“以人为本”这一理念的过程。在教学前我通常会反思以下几个环节:
  1. 反思课前的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是教学目标落实到教学中的具体设想,是选择教学策略、完成教学任务的依据。因此,反思教学计划的制定和实施,从一节课、一个单元、一个学期的教学计划着手,看是否切合学生的实际,是否体现因材施教的原则,以及怎样具落实计划等等。例如,《灰椋鸟》一文教学计划,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现代学生对灰椋鸟归林时、归林后的理解,反思后发现学生虽然读了文章中的语言文字,但是很难理解那种壮观场面,更不能读出作者对灰椋鸟的喜爱之情。于是在确定教学计划时,就进行了优化,考虑如何帮助学生充分理解作者的特殊感情,让学生从心灵深处去体验作者,在感悟中解决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2. 反思课前制定的教学目标
  语文教学的目标必须体现新的时代要求,必须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笔者认为,制定课前的教学目标要科学,要以“学生的全域发展”作为标准对“知识与能力”(目标1)、“过程与方法”(目标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3)三维目标进行分解,使学生在三维目标的引领下,不仅解决了“学到什么”和“怎样学习”的问题,还使形成的目标群按一定的层次与梯度进行有序化处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真正具有自主选择最符合自身发展需要的学习目标。
  3. 反思课前的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的实践活动前反思主要在备课阶段进行。根据调研,发现目前教师备课的现状,主要存在两种不良的倾向:一是照搬现成的教案,以“他思”取代“我思”,不考虑自己所教班级学生的实际。二是一些有经验的老教师在备课时,过分依赖多年积累起来的教学经验,不注重反思,凭原有的经验设计教学方案。针对这些问题,本人与同教研组的教师一起开展探索研究,在备课时先对过去的经验进行反思,使新的教学设计建立在对以往经验与教训进行思考的基础上。例如: 自己或他人以前在教授这一教学内容(或相关内容)时,曾遇到哪些问题?是采用什么策略和方法解决的?效果如何? 根据自己所教班级学生的实际,预测学生在学习这一教学内容时,可能会遇到哪些新问题?针对这些新问题,可采取哪些策略和方法?
  教师在反思过去经验与教训的基础上,再设计方案。实践表明,教学实践活动前的反思,一是可以增强教学设计的针对性;二是可以逐步培养教师良好的反思习惯。
  
  二、 促进教学实践灵活高效地进行――教学过程中的反思
  
  教学实践中的反思。就是要反思课堂教学的调控能力,评估处置的效果。这种反思具有监控性、同步性、能促进教学灵活有效地进行,让课堂充满活力。具体包括对教学过程中的诸要素、诸行为进行反思。
  1. 反思学习内容是否得到充分的展示,还需要在哪方面进行补充,师生在课堂上的交流对话和作是否充分。课堂活跃不等于教学设计合理。有的教师设计活动一个接一个,学生积极踊跃地参加,课堂上热闹非凡,一派繁荣景象。但要问每个活动景象,每个活动要达到的教学目的,有的教师竟语焉不祥,存在为活动而活动的倾向。因此,教师必须围绕教学目的进行教学。
  2. 反思教学中学生的学习过程。新课程改革强调教育是“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和谐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在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的同时,观察并反思学生的学习过程,检查、审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学到了什么,形成了怎样的能力,解决了什么学习问题。通过这种反思,可及时调整教师的教学节奏。在讲授《月光启蒙》一课时,我们要求找出月光下母亲教我唱的童谣和歌谣,这时,师生一问一答,课堂气氛表面上很热烈,但教学效果却不理想。这是因为教师在课堂上机智发挥不足而形式有余,照搬教案,忽视了学生的主动发展。课堂上的问答也只是限于几个学生,对全体学生参与的教学理念理解得不透。反思后,再让学生分组进行情景表演,有的学生朗诵,有的学生表演动作,有的学生摆设小道具,有的学生参与评价等等,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学生既体验了语文学习的快乐,又学习了语文知识。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3. 反思自己对知识的准备和课前的教学设计方案是否合理。特别在导入新课时,要设法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然后再将他们的思考引向深入。学生只有经过了思考,学习内容才能进入他们的头脑。这些问题可能涉及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① 学生在学习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时出现了哪些意想不到的障碍?你如何机智地处理这些问题?
  ② 师生之间、学生之间出现争论时,你如何处理?
  ③ 当提问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该生不能按时间回答问题时,你如何调整原先的教学设计?
  ④ 学生在课堂上讨论某一问题时,思维异常活跃,如果让学生继续讨论下去,就难以完成预定的教学任务。针对这种情况,你如何进行有效的调控?
  
  三、 提高教学实践创新能力――教学后的反思
  
  教学实践活动后的反思,具有批判性和总结性,能使教学经验理论化,并有助于提高今后教学水平和能力。教学后的反思是课后教师对整个课堂教学行为过程进行思考性回忆,它包括对教师的教学观念、教学行为、学生的表现,以及教学的成功与失败进行理性的分析等。教学后反思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介入:
  1. 思效,写目标的达成。
  ――我今天要教给学生什么?学生学会了吗?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学生的学习效果是教师最关注的问题,进行课后反思要做到“当堂思效”。即上完课后要对本课的教学效果作一个自我评价,分析学生哪些内容掌握得好,哪些部分有困难,哪些学生学得成功,还有多少学生需要指导等。反思型教师不仅是完成教学目标而且追求更好地完成,不仅要知道自己的教学效果,而且要对效果及其有关原因进行“为什么”的思考,无止境地追求教学实践的合理性。
  2. 思得,写成功之处。
  ――这堂课学生学会了什么?在哪些方面是成功的?
  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会因为一些偶发的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
  同时,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总会有“创新的火花”在闪烁,使课堂的教与学达成高潮,学生独到的见解是对课堂教学的补充与完善,可以拓宽教师的教学思路。学生的新奇表现、精彩问答,应及时记录下来,作为第一手素材。一节课结束后,回顾教学过程,了解学生学习的成功之处,教师一定能从中受到启发,如能及时记录,可作为日后教学工作的借鉴,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
  3. 思失,写不足之处。
  ――这堂课哪些盲点?教学设计与实际教学行为有哪些差距?课上是如何处理这些差距的?处理的方法是否恰当?
  成长总是伴随着一个充满痛苦和自我否定的学习过程,正如珍珠的形成,蚌柔嫩的肌体不得不承受着沙粒的磨砺。因此,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学生的性格各异,知识水平和理解能力参差不齐,教师的教学设计与实际教学过程总会有不相适应的地方。通过思失,写不足之处,记录摸索出了哪些教学规律;教法上有哪些创新;知识点上有什么发现;组织教学方面有何新招;解题的诸多误区有无突破;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等,对它们进行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系统的回顾、梳理,必能“失而复得”。
  4. 思改,写“再教设计”。
  ――明天该怎么教?我以后需要关注什么?
  存在问题―整改、发现问题―深思、找到经验―升华,教学反思的真谛就在于教师要敢于怀疑自己,善于突破并超越自我,不断地向高层次迈进。 “思”的最终目的是“改”,通过对各个教学环节得失的客观分析,找出问题的症结,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对策。
  一节课下来,静心沉思,及时记下这些得失、取舍,考虑一下再教这部分内容时应该如何完善,写出“再教设计”,或是把“课后反思”作为专题内容加以记录,为教材的使用提供建设性的意见,使教师、教材和学生成为课程中和谐的统一体。这样可以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标签:故我 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