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写景的作文 > 正文

【提高大学生心智成熟度,培养大学生健全人格】 心智成熟度测试

时间:2019-02-03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笔者多年从事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对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和健康人格的养成比较关注,对在大学阶段青年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心智不够成熟的问题感触颇深。本文将试图结合本人工作实际,对在大学教育中向大学生提供良好的人格教育,培养大学生成熟的心智形成了自己的浅见,试述如下。
  所谓心智,是指人们对已知事物的沉淀和储存,通过生物反应而实现动因的一种能力总和。它涵盖了哲学、生物学、心理学、社会学、伦理学等学科的多重意义,具有内涵丰富、复杂多样的特点。心智模式是人们的思想方法、思维习惯、思维风格和心理素质的反映。一个人的心智模式的形成是经历了漫长的时间过程,伴随着从小到大在各样经历的环境中积累了许许多多的所见所闻,包括书本、老师、家长、朋友们讲的故事,都会在脑海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和一幅幅特色各异的图像,并据此推论而得到各种不同的假设。正是这些图像、故事和假设,促使人们对待同一件事情会有不同想法、说法和采取各异的行为方式,因为每个人的心智模式与成长环境密切相关,而每一个人的成长环境不一样,心智模式也不一样。
  个人的“心智”是各项思维能力的总和,用以感受、观察、理解、判断、选择、记忆、想像、假设、推理,而后据以指导其行为。根据著名心理学家乔治。博瑞博士(Dr.C.George Boeree)的定义:心智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能力:1)获得知识;2)应用知识;3)抽象推理。博瑞博士认为,一个人生的幸福与他的心智直接相关。
  大学生多数处于18―25岁这个年龄段,他们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逐步成型的关键时期。因为人生阅历和家庭、学校教育背景所限,他们对世界的把握,对自身的认知尚处于探索和发现阶段。这一时期的大学生正处于心理断乳期,心智尚不健全。心理断乳,意味着个体开始离开父母家庭的监护,完善独立人格,建立带有自我色彩的心理世界。这个时期的成长历程,是大学生人生轨迹形成的重要步骤,如能善加引导,对将来大学生成才将具有重要意义。
  一、大学生心智不成熟的表现形式
  大学生从小到大接触的是相对封闭的学校教育,在这种教育环境下,学生所接受的教育具有体系化、单一化的特点。这些特点使得学生能够由浅入深地接受到系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的训练,为他们将来进入社会提供扎实的专业素养,较好地适应社会工作的各种需要,但其单一化的特点使得学生对专业知识之外的其他技能产生隔膜,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教育有所偏废。进入大学后,学习环境和学习方式的变化让有些学生产生了无所适从之感。其心智不成熟主要表现为:
  第一,任性,自我中心。相信从事过大学教育的人都遇到过这种学生。他们往往做事不计后果,率性而为,自私偏狭,缺乏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对父母索取无度,不懂感恩。
  第二,孤僻,逃避现实。这种学生也比较常见。这部分学生因为家教背景、个体性格等因素,自我封闭,不合群,独来独往,不愿参加集体活动,对人对事自私冷漠,存在交际障碍,缺乏对生活的热情。
  第三,脆弱,无法面对挫折。此类学生因为成长环境较为顺利,顺境时积极乐观,一遇逆境,灰心失意,不知道从挫折中总结教训,长时间被失败的负面情绪困扰,无法自拔,甚至走向自暴自弃。
  第四,无法适应环境变化,学习困难。大学生活和中小学有很大不同,在大学更强调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学习能力,但部分学生自制力较差,学习难以集中精力,沉迷于上网,不思进取,随波逐流。
  第五,强烈的独立意识与浓重的依赖心理矛盾交织。大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独立意识在不断增长甚至走向叛逆,但长期以来由于教育导向的弊端,学生普遍缺乏生活自理能力和心理准备,当生活、学习、感情上碰到问题、遇到挫折时,多年来备受呵护的成长环境让他们首先想到的是家庭和学校,表现出较大的心理依赖性。
  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多数源于其心智的不成熟。成熟的心智才能造就健康的人格。幼稚的心智让大学生在面对纷繁复杂的社会和无数的选择的可能性时,难以进行理性的思考,做出理智的判断,表现在现实生活中就是言行失范,文明素养欠缺,对大学生的生活学习造成极大困扰。
  二、培养大学生成熟的心智,锻造大学生健康人格
  如今的大学生思想活跃,精力旺盛,反应敏捷,好奇心强,有较强的自我表现欲,敢于标新立异,极具探索精神。但他们毕竟缺乏社会实践的磨练。思想有时脱离实际,表现出一定的偏激和盲目。这个时候,大学教育应该适时介入,帮助大学生发扬优点,弥补不足,使他们在心智上逐步走向成熟,促使大学生成为人格健全,品德优良的真正意义上的社会栋梁。
  首先,重视心理教育,让大学生具有健康向上,积极乐观的心态。大学生血气方刚,热情敏感,对负面情绪的感受力较强,有时还会放大负面情绪的影响,同时在陷入负面情绪之后调整周期较长。大学生的负面情绪来源多数是课业压力、感情纠葛、经济压力、人际交往障碍等等,作为一个准社会人,在校大学生的社会视野尚难以支持其成为名合格的社会人,其相对脆弱的心理需要一定的调适,这个时候就需要大学心理教育的适时介入。当前大学教育对大学生的心理辅导越来越重视,这是一个良好的发展势头,但我们仍需要在大学心理教育的体系化、科学化、日常化上多下功夫,及时发现大学生心理问题,调整大学生心理状态,让大学生能够形成健康、积极、乐观的人格。
  其次,重视班级和宿舍文化建设,培养大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大学生在数年的大学生活过程中,会逐步形成一个以宿舍、班级为中心的生活圈子,在此范围内,他们的生活、学习及工作习惯会逐步被同化,所以要让大学生所在的集体形成健康向上的良好氛围,增强集体凝聚力,让每个大学生个体自觉自愿地融入其中,和集体形成良性互动,同时在这个互动过程中锻炼大学生做人、做事能力,养成重视团队合作的良好习惯。
  第三,作为大学生直接管理者的辅导员,要注意深入了解大学生心理状态,因材施教。大学辅导员和班主任在大学教育中是非常关键的一环,积累了许多成功经验。但因为每位辅导员面对的学生较多,有的辅导员工作难以深入,加之个别辅导员自身素质所限,难以对学生的生活、学习、心理上出现的问题予以及时有效的引导。所以要加强辅导员队伍建设,让更多具有一定的政治素质、心理素质、修养水平和责任感的老师进入辅导员队伍,只有这样,才能让大学教育避免成为单纯的专业知识灌输机器而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育人机构。
  此外,大学校园要成为具有浓郁学术氛围,洋溢着健康积极和快乐的乐园。大学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已为越来越多的有识之士所重视。哈佛、牛津、剑桥的几乎所有课程都放在网上能够免费供人查阅、观看,但为什么不见有多少人能够达到这些名校毕业生的水准呢?这就从一个侧面反映出一所大学的校园氛围对人才养成的关键作用。我们的大学应该明确自己的育人职责,更为纯粹一些,让学术氛围浓厚起来,让健康乐观的空气流动起来,使大学生能够充分享受大学校园的欢乐。
  大学教育是一个人成才的关键阶段,大学生在这里不但要得到将来赖以安身立命的专业知识,还要学会认知,学会做人,学会与人相处,形成成熟的心智和健全的人格,这样的大学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才是不负社会期待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
  让我们每位大学教育工作者一起努力,建设一个和谐的、符合科学发展的、以人为本的大学校园,让每位大学生在其中收获成长的幸福,享受成长的欢乐。

标签:大学生 成熟度 心智 健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