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写事的作文 > 正文

试论王安石人格:王安石的诗

时间:2019-02-09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对于王安石的人格,历来褒贬不一,毁誉参半,对有关王安石的史料略作探析,认为王安石的品行人格鲜有人及,应尊为楷模。故将王安石的人格概括为:刚直不阿,以天下为己任;躬行节俭,视富贵为浮云;扶危济困,关心百姓疾苦;好学深思,治学勤奋严谨;事亲至孝,友爱兄弟姐妹等几方面,以期凸显其人格魅力。
  [关键词]王安石 人格
  王安石(公元1021―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福州临川(今江西抚州人),在政治、文学、教育、哲学等领域都取得了重要成就。尤其是他主持了一场轰轰轰烈的变法革新运动,对当时宋王朝的兴衰以致以后的中国历史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招来了身前身后的是是非非,特别是对他人格的评价,可谓毁誉参半,褒贬不一。但综合各种史料,王安石的品德操守不仅在当时少有人及,即使今人在许多方面也应尊为楷模。下面就从五个方面对王安石的人格略作剖析。
  一、刚直不阿,以天下为己任
  在王安石的天赋秉性中,看不到半点奴颜媚骨。他刚直不阿,风骨秀爽,完全凭着自己的才学实力,一步步登上了权力的高峰。他视功名利禄为浮云流水,从来不跑官买官。在他执政期间,也没有留下卖官鬻爵,贪污受贿,徇私舞弊的劣迹。
  王安石性格刚直,在他的政治生涯中招致了不少敌人。但他始终坚持自己的理想。因为他心怀社稷,始终以天下为己任。王安石从小便有大志,“少以意气自许”。十八岁即以社稷自许:“才疏命贱不自揣,欲与稷、契遐相希”。这当中纵然有千难万阻也永不退缩,而王安石在这方面可堪称为世人树立了好榜样。
  二、躬行节俭,视富贵为浮云
  王安石生活朴素,躬行节俭,不讲究吃穿,不好修饰。王安石罢相后,以散职归金陵(今南京),居中山之下,诵读不辍,过着像山林隐士和田园老翁一样的清淡生活,他的这种与僧侣无异的清教徒生活,在封建官僚中实属罕见。
  王安石不重物质享受,还体现在他视富贵为浮云。张祥浩先生说:“他之踏入仕途,不是图个人优厚的地位,而是以道为己任”。在宋代,史馆、集贤院、秘书省等馆阁之职具有清望,且凡担任这类职事者,身居朝中,为跻身高级官员最方便的途径,所以凡有机会可任这类职事几乎无不趋之若鹜。对这等美差,王安石却屡辞,不可不谓轻富贵。就连宋神宗都夸他,“安石轻富贵,何吝也?”。
  三、扶危济困。关心百姓疾苦
  王安石出生下级官僚家庭,毋庸置疑属于地主阶级,但他心肠慈悲,乐于行善,总是博施济众,对下层百姓有着深刻的同情。他居金陵期间,每遇寒士,便慷慨解囊,赠以衣食。临安(今杭州)一薛姓穷秀才来金陵拜谒王安石,在书房座谈至夜晚,秀才衣服单薄而发冷,王安石即派人去家中取被褥。夫人吴氏对丈夫经常救济贫困者的行为,感到供不应求,遂推辞不给。王安石生气地将朝廷赐予他的“狨坐”拿来给薛秀才,后薛秀才登第显贵,官拜门下侍郎,“祀公(安石)于家”。
  而且王安石“欲富天下则资之天地”的理财主张,其实也是其同情下层百姓的有力证据,因为他要富足的天下,既包括国家,也包括了全国的民户在内。
  四、好学深思,治学勤奋严谨
  王安石一生好学,对读书如痴如迷,特别是历代儒家经典,总是读而思之,从不迷信盲从。流传后世的许多读后感,精彩超卓。他主张博览群书,开阔自己的知识面,他曾说过:“某自百家诸子之书,至于《难经》、《素问》、《本草》,诸小说无所不读。农夫女工,无所不问”。其见识当远在俗儒之上。王安石有时为解一字,往往踌躇徘徊终日,甚至冥思苦想而咬破手指不知疼痛,其专心致志可见一斑。他晚年居金陵时时常骑驴出入,出时“未尝无书,或乘而诵之,或憩而诵之”王安石的这种求学精神,不仅在精力旺盛的年轻时有,而且至晚年亦保持着。王安石有一部重要著作《字说》,虽因传说中苏轼曾对之进行过著名的挖苦讽刺,而且一直是毁大于誉,但王安石当时确实是以一个学者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来认真著这部书的。宋人郑景璧的《蒙斋笔谈》说:“王荆公作《字说》时,用意良苦,置石莲百许枚于几案,咀嚼以运其思。遇尽未及益,即齿其指,至流血不觉。”可见王安石是下过一番功夫的。王安石不仅好学,而且不落窠臼,治学相当严谨,力求至臻。王安石有首《咏菊》诗,其中“黄昏风雨过园林,残菊飘零满地金”一句,苏轼以为秋菊在秋风冷雨中不落花瓣,乃作诗讥讽道:“秋花不比春花落,为报诗人仔细吟。”后苏轼谪居黄州,见黄州菊花落瓣,遂折服王安石的多闻广见,不落流俗。
  五、事亲至孝,友爱兄弟姐妹
  王安石是个至孝之人,履行孝道,有着孝敬长辈,友爱兄弟,恩慈子息的细腻感情,是个至性的人,与骨肉相处,情好甚笃。王安石兄弟七人,姐妹二人,实为大家庭,他虽非老大,却担当起团结大任。关爱同胞弟妹,尊敬异母兄长(王安石的两个哥哥是异母所生)。在其辞官的奏折中常提及“弟妹当嫁”。在诗中也常抒发对他们的思念之情。如在《寄虔州江阴二妹》中说:“我行二水间,无日不思尔”。王安石虽然亲人较多,但他从不厚此薄彼,而是见甲思乙,互相关爱。王安石送弟王安礼赴京任尚书左丞。一直送到江边,眼望东风草绿,烟雨凄迷,他情不自禁地想起当年在此地送女儿过江时的情景,睹物思人,真是柔肠百结。如果说王安石有办事干练和凌厉的一面,那么此时此刻则是王安石眷眷亲情的自然流露。
  总之,王安石无论在政治上还是在生活中,都可以说是一位品行高尚的人。但金无足赤,人无完人。王安石人格上的被扭曲和事业上的受挫折,主要是出自他性格上的执拗。王安石怀着救世主的使命感,却不够圆滑,无法与任何人相处,以致在他的政治生涯中,四处树敌,但是他的个人品行几乎是无懈可击的。即使是对王安石变法攻击最凶的人,也不敢说他阿媚曲从、贪赃枉法、不学无术、淡泊亲人等人格品行低劣。周辉在《清波杂志》中写道:“盖当时士大夫,到金陵,未有不上荆公坟者”。若非人格上的非凡魅力,何以身后奠者如此之众!
  参考文献:
  [1]丁传靖.宋人轶事汇编.中华书局,1980.
  [2]江少虞.宋朝事实类苑.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3]脱脱,等.宋史.中华书局,1985.
  [4]邓广铭.王安石.人民出版社,1997.
  [5]张祥浩.王安石评传.广西教育出版社,1997.
  [6]王安石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7]王安石诗文选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0.

标签:试论 人格 王安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