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写事的作文 > 正文

“用工荒”报道中的细节与视角 用工荒

时间:2019-02-11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没有明确的考证,“用工荒”第一次出现在哪一年,但近年来这种现象正逐渐成为常态并在每年春节前后愈发凸显,而媒体对于这一问题的关注也成为常态并在春节期间达到一个高潮。   数以亿计的农民工在城市的各个角落,从事着城里人不愿干的各种脏活儿、累活儿、苦活儿,比如保姆、快递员、餐馆服务员、护工、建筑工等等,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而当他们像候鸟一样返乡过年时,我们才深刻感受到他们是如此重要。对编辑和记者而言,在一年一度的“用工荒”报道高峰期,如何找到与众不同的切入点,揭示其中正在发生的微妙变化,需要花费更多的思。
  作为长期关注农民工生存状况的中央媒体,《工人日报》在今年春节前后刊发的“用工荒”系列稿件抓住了一些亮点。
  发现露珠般的细节
  “用工荒”早已不新鲜,要找出新鲜的报道角度着实不易,《工人日报》2011年12月31日刊发的通讯《宁愿气走顾客也不敢得罪“端盘小妹”?》恰恰做到了。
  标题首先就让人眼前一亮,可以吸引读者去了解那个“?”背后的答案。而稿件开头用精炼的笔触所描述的老板宁愿气走顾客也不敢得罪服务员的一幕,是一个格外生动的“小切口”,以独特角度揭示出餐饮业留人之难,而这样的细节远比“缺工多少万”等生硬的数字更鲜活。
  稿件开头部分:
  农民巷,兰州著名的食街。这里有家砂锅店,以味美、实惠而远近闻名。12月28日中午高峰时间,许多顾客正排队等候就餐。突然,店中一阵骚乱,有顾客嫌服务不周与店员发生争执。此时,店主从柜台后面冲过来,意想不到的一幕发生了:店主上前夺走食客面前的砂锅,呵斥道:“你要吃就吃,不吃走人!”随即,在众人疑惑的目光中将餐费退还顾客……
  “对不起,现在招工难,我宁愿得罪顾客,也不能得罪端盘的‘小妹’。”店主在“恭送”顾客出门时叹息道。按常规,顾客与店员吵架,受罚的肯定是店员,但是在“用工荒”的大背景下,用工市场的行情悄悄变了。
  在餐馆里,原来是消费者得罪不起,现在是服务员得罪不起;在招聘会上,原来是应聘者处于弱势“看人脸色”,现在是招聘者急吼吼的“等米下锅”。类似用工行情的逆转折射出招工难正向深层次发展。
  本稿并未停留于反映现状,而是通过对相关政府部门及专家的采访,指出在城市服务业已经形成了一种依靠甚至依赖农村劳动力的模式,这种用工定式是用工荒和就业难并存的症结之一。并对人们早已熟视无睹的一个现象发问:“为什么端盘子就必须是农村小妹而不是社区大嫂?”于是,在标题和开头给予读者短暂的视觉冲击之后,整个稿件也给人们开启了一定的思考空间。
  稿件最后指出:“政府和企业必须全面改善劳动者的就业环境,一方面要落实法定的福利待遇,另一方面要从精神层面和制度层面逐步推进就业公平,提高进城劳动者的社会地位。”这也是缓解包括服务业在内的诸多行业“用工荒”的良方。
  眼下,服务业和制造业是缺工现象最为严重的两大行业,很多80后90后的外来务工人员不愿当服务员,不仅因为怕吃苦,往往也因为“不愿受气”。如今,在“用工荒”的倒逼之下,人们原本习以为常的用工模式、就业观念、对待服务员态的态度,都将一一改变。
  “用工荒”仍将持续,它对社会生活、经济发展带来的变化将像涟漪般不断漾开,要适应这些变化的是每一个人。企业要给农民工们更多走进去的理由,政府要提供给他们更多足以留下来的保障,社会则应以更多善意和公平对待他们,农民工们也要不断提升技能拓展自己的发展空间。在此过程中,媒体要善于发现那些露珠般的细节,进而由表象走向深层,透视其折射出的七彩光辉。
  发掘不一样的视角
  《工人日报》2012年1月20日刊发的《不回家过年的大学生服务员成了香饽饽》,报道很多大学生利用寒假打工,为服务行业补缺,虽然这些临时服务员服务水平可能有所欠缺,但素质好,有礼貌,颇受企业欢迎。而此稿同时提醒大学生们即便打短工也要签订合同,这也显示出该报注重维护职工权益的报道特色。
  2012年2月8日刊发的《“居家就业”意外走红兰州》则是记者从一个冷场的招聘会上挖到的新闻。春节后备地的招聘会大多是岗位供大于求,这个招聘会也不例外,而记者发现“居家就业”项目格外火爆,因为该项目不仅圆了就业困难人员的梦想,也化解了用工企业的招工难题,可谓一举两得。
  2012年2月17日刊发的《万名男缝纫工顶起即墨服装业“半边天”》则报道了又一个打破常规的现象:长期以来,缝纫行业一直由女工“一统天下”,而“女工荒”促使男工干起了针头线脑的活儿,并且有些比女工还干得好。这个题材反映了“用工荒”中的就业新趋势,挺抓人。
  其实,去年两会期间,笔者曾经写过一篇通讯:《“劝留”成了我的一项工作――纺织女工陶海霞代表眼中的“用工荒”》(引题:厂里小姑娘越来越少一线年轻工人日渐难招),说的就是纺织厂女工难招的事儿。彼时的难题,此时找到了解法,也算从事采编工作中一件有意思的事儿。
  上述稿件提出的解决之道也许只能暂时或部分地缓解缺工现象,但从新闻角度来看,也算开掘了一些不太一样的视角。当然,长期来看,逐步完善农民工们的住房、医疗、教育、养老等社会保障问题,才是解决“用工荒”的关键,这也是需要媒体持久关注和推动解决的问题。
  在报道像“用工荒”这样被社会长期广泛关注的话题时,要想独辟蹊径避免同质化,既需要一双慧眼发现独特的细节和角度,也需要一颗慧心去揭示其新闻价值和社会意义。(作者是工人日报社经济新闻部编辑)
  编辑 吴长伟

标签:用工 视角 道中 细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