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写作技巧 > 正文

论论语中的信及其现代意义 《论语》之“信”在现代公共关系中的应用

时间:2019-01-24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作者简介:刘成君:1976.7,河南省开封市杞县人,现焦作大学文学院讲师,文学硕士,主要研究方向是文秘职业教育。          摘 要:本文从现代公共关系的视角,对《论语》中的传统思想“信”进行解读,总结了中国儒家“信”思想在现代公共关系活动中的重要指导作用;并通过一些成功的范例分析探讨了以信立业的思想对现代公共关系的启示。
   关键词:论语;信;现代公共关系
   《论语》中提到“信”字35处,包含了丰富的内容。诚信之德不仅是“立人之本’,而且也是“立政之本”。正所谓“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①(P38)
   一、《论语》之“信”
   孔子及其弟子,将“信”应用范畴确定在社会功用上。具体总结如下
   (一)行“信”者能畅行天下
   孔子把“信”作为人的五种美德之一,他认为,能将“恭、宽、信、敏、惠”这五种美德施行于天下的便是仁人。孔子强调信德是一个人必备的品质,是一个人事业成败的基础, “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还说,“恭、宽、信、敏、惠。恭则不辱,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孔子认为行忠信可以畅行于天下,不信则步履唯艰。《论语?卫灵公》载,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貂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他教导弟子“弟子,入则孝,出则第,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孔子认为,不仅在人与人交往上应当诚实守信用,“于朋友交,言而有信”,就是在研究学问方面,也应当以诚信出之,知道的就说知道,不知道的就说不知道。不容有虚假的成分存乎其间。
   (二)“信”是修身之基础
   夫子设教,其目的就在于使人成其为人。“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修身所以重信义,因为信义乃立身立本。”、“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论语?为政》),孔子认为古之学者目的在完成自己的人格,兢兢于务本进德,其结果终至于治国平天下,而这一切的完成首在“成其为人”,而成人最重要达到问题在于“立身”,而立身必诚信。 “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论语?卫灵公》),相反,如果一个人不讲信用,是根本将是寸步难行,哪怕是在本乡本土也难以行通。
   (三)“信”是立国之基础
   在孔子看来,诚信对国家的管理者而言尤为重要。他说“,宽则得众,信则民任焉”(《论语?尧曰》),统治者只有对百姓宽容、讲诚信,才可能得到百姓的拥护与信任。这样才能顺利地管理国家,统治民众。“君子信,后劳其民;未信,则以为厉己也”(《论语?子张》);相反,民众会认为统治者有意虐待他们,从而遭到民众的反抗。不仅如此,孔子还看到了统治者的思想言行以及是否讲信用对于广大民众的影响,曾言“上好礼,则民莫敢不敬,上好义,则民莫敢不服,上好信,则民莫敢不用情”(《论语?子路》)。子贡就如何治理国家之事向孔子请教,子曰“:足食,足兵,民信之矣。”又曰:“去食。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论语?颜渊》)在孔子看来,治国的关键在于:充足的粮食,强大的军队以及百姓与统治者之间的信任关系。然而他又把诚信视为高于且优先于经济发展和武力强大的首要的社会治理目标。
   二、现代公共关系之“信”思想
   现代公共关系作为一种管理职能,同样强调社会组织在管理各项事务的过程中,必须奉行真诚守信的原则。无论是内部管理,还是对外传播;无论是承诺售后服务,还是处理公关危机,都必须认真负责,诚实守信。要以真诚守信为信条,使全体员工都形成诚实守信的公关意识。
   诚实守信是《论语》思想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孔子视其为重要的道德标准之一,现代公关思想也把真诚守信定为其核心内容之一,在这一点上,两者是相融相通的,现代公关诚信是对《论语》诚信之继承和发展。
   三、“信”在现代公关中的应用
   北京同仁堂至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仍享有盛誉,只因它恪守“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等理念。 1986年,张瑞敏带头砸毁了有缺陷的76台冰箱而让诚信铭记于每个员工的心中,才有如今的世界著名品牌――“海尔电器”。 然而,“三聚氰胺”事件使曾经家喻户晓的乳制品企业三鹿集团轰然倒下,几十年来树立的优秀品牌资源瞬间土崩瓦解;2011年“3?15”晚会上揭露双汇集团收购含有“瘦肉精”猪肉的事件,不仅让“双汇”的品牌蒙尘,更给集团带来了不可估量的损失。不诚信给企业带来的是一笔无法估算的损失。
   诚实守信是《论语》思想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孔子视其为重要的道德标准之一,现代公关思想也以“以真诚守信为信条”,在这一点上,两者相融相通。人无信不立,企业无诚不兴。重视信誉,靠诚信经营也许不会给企业带来立竿见影之效,但从长远来看,却能为企业树立良好的信誉和口碑,从而在激烈竞争中赢得客户,赢得市场。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诚信已超越传统美德的本性而成为一种竞争力,一种无形资产,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根基。可见现代公共关系学中的“诚信”是《论语》中“诚信”思想的一种继承和发展。
   (一)树立契约意识,塑造“诚信为本”的组织形象
   人无信则不立,商无信也不立。企业绝不可见利忘义,言而无信,甚至背信弃义。信立,则业立;信毁,则业毁。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一般都通过合同的方式在法律上确定下来,具有法律效力。认真履行合同是企业以诚信为本的最低要求,不信守合同,不履行合同义务的企业是不诚实、不讲信用的企业,长此以往,定是自毁形象、自走绝路。
   香港大企业家李嘉诚说:“一个企业的开始意味着一个良好信誉的开始,有了信誉,自然就会有财路,这是必须具备的商业道德。就像做人一样,忠诚,有义气,对于自已说出的每一句话,作出的每一个承诺,一定要牢牢记在心里,并且要能够做到。”
   如果企业把诚信营销作为支撑品牌和制度的一个基础来构建,一定会改变在公众中的形象。比如我国著名企业娃哈哈集团现在为中国最大全球第五的食品饮料生产企业, 2010年,全国民企500强排名第8位。集团总裁宗庆后认为,使娃哈哈在这个世界上得以安身立命的第一个价值观就是诚信,在激烈变幻的转型时期,一切的营销理念和模式都会被改变,但有一条不会,那就是对信用的承诺。
   (二)确立公共关系理念,维护“至诚守信”的组织信誉
   《论语》的“信”包含两个层次:一是强调管理单位内部各成员之间应该互相信任;二是强调管理单位内部各成员自身必须诚实。
   整体的组织是由单个的员工组成的,良好的组织信誉必须是由个体的“员工信誉”来累积而成。这就要求上自管理层――领导,下至最基层员工都要诚实守信,同时,“以人为本”的管理也有义务引导员工守信。一方面,领导者要能得到公司上下员工的充分信任。做到言出必行,真正实践领导对员工的“承诺”。另一方面,领导者要给员工充分的信任和自由正确的引导员工守信,全员守信,组织信誉自然而立。 企业成员要通过自律、自省、自觉,从思想上消除“机会主义动机”,减少“道德风险”。不弄虚作假,不瞒上欺下,不歪曲事实,不偏听偏信。只有诚信不欺、重约守信,自觉维护公平竞争的市场秩序,维护社会公共利益,才能维护企业的信誉和形象。 --!>
   四、小结
   “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论语?为政》)。现代企业已经充分认识到经营企业犹如经营人生,可以把经营人生中的诚信原则移植到企业经营中来,逐步塑造坚实的企业文化基础。随着中国市场经济竞争规则的公正、透明,讲诚信、立信用已成为必须遵循的游戏规并且正逐步成为全社会的广泛共识。(作者单位:焦作大学文学院)
  
  注释
  ① 朱熹?四书集注〔M〕?北京:北京古籍出版社, 2000。
  
  参考文献
  [1] 杨伯峻. 论语译注[M] .中华书局.1980.5
  [3] 汪秀英. 公共关系学.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2007

标签:论语 公共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