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写作手法 > 正文

在时间之诗广阔的天空下 广阔的天空要大有所为的诗

时间:2019-02-18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一个综合的诗人   我读伟驰的诗每每会产生惊叹。我和其他一些诗人所深受的那重重禁忌,我们谨小慎微地举步之处,只见他大步疾驰,甚至纵身起飞(这恰合他的名字:伟驰)。我们学习了,受益、受限也受制于那些禁忌。伟驰却不一样,他同样接受了和我们一样的教育,但又能那么轻逸地穿梭于种种不可能,施展着让人惊异的点石成金的魔法――当他那能驱动一切、熔铸一切的创造力的炉火,把生活的泥沙冶炼成熠熠闪光的诗句时,他诗歌呈现出的丰富与斑斓,超出我的理解,我唯有赞叹。
  广阔、自由、充沛,这是伟驰诗歌给我印象最深之点。我们时代的诗人,几乎都是风格诗人,似乎也放弃了做综合诗人的抱负。每个人似乎都想着炼成自己那“奇异的剑术”,锤炼自己的偏门绝技。当今世道,独创何其艰难也,能有自己的偏门已实属难能。姜涛在给胡旭东诗集写的一篇序当中,非常深刻地指出了诗人在“发展自己的癖性”。这是对当代诗歌有普遍性意义的洞察。包括我自己,也只想在自己的才能与性情的限度之内,以写出合乎自己心愿的风格诗为满足;不敢逾越自己的限度,觊觎能集众美于一身。但是,伟驰不一样,他天生就是一位综合性诗人。但好像伟驰对自己身上的这一点并不是特别明确。实际上伟驰比一般诗人,对风格更敏感与自觉。这是我从他的诗集《回声》后记和他这么多年与我的交谈中感觉到的。但他偏偏不是个风格诗人。
  18年来,我对伟驰的诗可谓非常熟悉,但是当我读到他刚编成的总结性的诗集时,我还是感到震惊。他把自己的诗按时间顺序分成了五辑:近作,新世纪,北大时期,中大时期,少年时代,再加两首长诗:《追忆苍茫时刻》和《瞳孔》。这样可以很方便地看到伟驰的诗歌在时间的线性运行中的自我发展。
  
  两首长诗
  伟驰的两首长诗,《瞳孔》写成于1990年10月、《追忆苍茫时刻》写于1988年至 1991年间,也就是他19岁到22岁、在中山大学读本科时期。《追忆苍茫时刻》显然在时间的冲刷中更焕发出了美丽的光彩。这是一首抒情长诗,可以称之为“黄昏之歌”。这28曲黄昏之歌往还复沓,咏唱着白昼将逝、夜幕垂临时分内心的迷离、颤动、祈愿、回望与憧憬。长诗带着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浪漫主义的情怀,浪漫主义的优雅思绪,高华庄重的意象,东西方文化传统中的经典原型与神圣词汇。与同时代之作相比,它的情感非常饱满,语言与意味也复杂、精致、丰富多了。还有一点:它所选定的黄昏,天光高遁、大地沉陷的苍茫时刻,是诗歌恒久的主题了,王维,李商隐,荷尔德林,波德莱尔,无数诗人都写过。这确实是一天中伤感与唯美的时刻,脱离日常劳作而远望、沉思、歌咏的时刻,很匹配这首诗中年轻诗人的善感。这些诗句是如此的优美,带着历史文化的超越个人的普遍之美。这样的诗句与段落如此之多,甚至无法引证。
  而《瞳孔》和《追忆苍茫时刻》的宗教味的浪漫抒情不同,有很强的现代性和戏剧性。各种角色,各种声音,各种场景迅速地转换,又在旋转中汇成一体。世俗场景,内心活动的碎片,突然进入又“稍闪即逝”的外部物象,拼贴着,又统摄在一种艾略特式的略带嘲讽意味的语气中,和《追忆苍茫时刻》里面类似里尔克的那种肃穆、庄重、悲伤、宗教味、古代仪式中的祈祷、吟诵一样的抒情,完全的不同。这可以看出伟驰才华的幅度之大。特别是考虑到他同时期写的一些十四行诗,和《不愿当诗学教授的康德在哥尼斯堡林荫大道上散步》之类诗,这一点更形突出。现在20年过去了,这些诗看来还是那么的年轻,又非常的成熟。
  
  北大时期的诗
  伟驰北大六年的诗歌之间,差异非常明显。前三年的诗歌,仍然继续着中大时爱用的十四行体,主题也是情感抒发和哲学及哲学家沉思。因为南北地理空间的转换,多了一些思念家乡与恋情的优美诗歌。《羽毛十四行》,《病冬天》组诗中的一些诗,预兆了从《滑冰者》到《过双秀园》这一些极为柔美深情的抒情诗,这种美是伟驰诗中一个突出的品质。这一时期还有一点很明显,就是有一大批与基督教传统有关的诗。这与伟驰所学的宗教与神学专业有关。当时的诗歌风气,诗人们也爱用一些基督教词汇与意象。也有一些诗人信奉了基督教,真的以基督徒的身份写宗教意味的诗。去年伟驰专门著文探讨过这一问题。
  伟驰博士期间的诗与硕士期间的诗相比,语气一下子变得硬朗、质朴、丰富起来。诗歌主题也越出了校园生活与书本阅读激发的想象,非常开阔,甚至是狂放――他有过一首《剧场假相》。这时期写的《还乡人》,第一次出现了他后来延续多年的一个题材:还乡诗。这时期还写出了《剪枝》(1997年),一种极为舒缓、从容,包括观察、内省与行为的诗,那语气非常迷人,既像自言自语,又像对整个世界说话,非常自然又包含戏剧性,很平实朴素,又充满了暗示与象征意味。有点类似弗罗斯特,但没有弗罗斯特诗歌下面那么紧张,而有了东方诗歌的温和。这一风格的诗在后来的新世纪之作《蛇》、《锯橡树》也得到了延续。而《飞机猛地下沉时》和《电车总站》重续了他在《瞳孔》中展示过的现代派诗风对当代精神与生活的刻画。
  
  还乡诗
  伟驰诗中我个人特别喜欢的是一系列的“还乡诗”。这些诗从1995年北大时写的《望乡》、《还乡人》开始,到《街巴佬》,一直持续到2008年写的《奋斗》(这首诗有一句奇怪的附言:国庆有感仿拟。真难以想象这诗和国庆怎么连到一起的)。这种还乡诗和思乡诗是传统古诗之一类,我国所有的识字儿童似乎都能背诵“少小离家老大回”。这当然是根植于我们文化中的乡土情感的记忆怀想与归宿寄托。故乡一词,由地理、文化因素,人世的漂泊感,个人的成长史与精神的回望与寄托,编结一体。我们没有超然的天堂可以眺望,只能回顾童年的家乡。即使在基督教传统下的荷尔德林,也把家乡视作精神的根基。当代中国急剧变化的城乡面貌、社会结构、生活方式,让人有很强的失重感。这种旋涡般的现实在回乡之刻产生的时间断裂的茬口,让人置身恍惚之中,命运之感特别强烈。当代很多诗人都写过还乡诗,像席亚兵的《春归故里》。我有时想:我们这一代会不会是最后一代有安静的童年乡村记忆的人了,我们会不会是最后一代写还乡诗的诗人。
  与这些还乡诗相关的一些村镇人物诗,一些村镇今昔之变的诗,如《糊涂虫》、《骷髅》、《满先生》、《镇长》、《小城兴衰史》,都带着特有的时代的伤感。这是如高速列车般快得连车窗外的风景都看不清的时代,一些乘客回望的内心的风景。伟驰的这些诗,相对于其他诗人的同类诗,最大的特点是从容,开阔,能接受这种变化,把它视为世间和时间应有的演出,情感适度。不夸张,不抗议,但极深沉。这些命运感和时间感极强烈的诗,既是传统之题,更是我们一代的痛感。
  
  话
  伟驰一毕业,诗风就展现出一种大河入海一样的壮观风貌。对于诗人来说,迈出校园,步入承担社会责任的工作岗位是生活与身份的巨大转变。有些人似乎无法适应,有些人顿时开阔。伟驰的这种壮观的诗最鲜明地体现在《话》中。这首5行一节,20节共100行的诗,内容非常饱满充沛,或许有其他人也写类似的内容的诗,但毫无疑问,都没有如此充分。它几乎像汉代的大赋一样,铺排、渲染,推进,把主题的各种可能都穷尽到了极致。并且在这首《话》中,主题还不止一个,而是好几个穿插、编织在一起。
  这是一首散步诗。这散步的路线很清晰,时间也明确。内容包括两部分:一是内心连绵不绝的声音,一是外部纷至沓来的世界图景。内心的声音由我和话的争辩所代表,我代表着精神的自我,话代表着本能欲望的我。争论的是古老的问题,只是在新生命个体中焕发的新冲突。关键的是这一切,每一个方面,外部图景和内心活动,出现的如此自然、随意,又强烈而深刻,各个因素的组合转换、随来随去是如此的天衣无缝。这首诗在整体上如此统一,让谈论它的人苦恼,因为根本没法摘引一些例句或诗节做例子,因为美妙四处点缀散发,只能代表这一处,不能代表整首诗。且那些妙句妙就妙到它是不经意地出现,如:此时我们经过街道拐角,暮色愈浓,路灯排成飞碟悬空。/练燕子功的老太太们扑蝶,就在邓丽君搅起的薰风中。后一行的比喻让人读之忍俊不禁,但诗中并没突出,而是顺手点出。这样微妙的刻画全诗随处都是。还有那些精彩的对话语句,全都是有所本源,散发出悠久时间酿就的古老隽语的迷人酒色。这也体现出伟驰修养的广博与深厚。这样的话,几乎可以视为是那些苦修一生的圣哲遗留下来能同时震动人的智慧与情感的名句。
  伟驰充沛的才情与活力,使他常写一些规模很大的抒情诗,这样才能充分释放他的创造力量。他拥有一种强大的诗歌组织能力,有着缜密而又充沛的调动各种诗歌布景的超强能力,造就出类似好莱坞大片或汉赋一样壮观,惊人的场面。
  
  近作的变化
  2008年至2010年的这批近作中,我最喜欢的是几首写天空与星光的诗:《蜃景》,《观星》,《望星空的人》,《我的星座》。我一读到《蜃景》,就提出用它做伟驰、冷霜和我三个人的合集的题诗。我喜欢这些诗的从容,自由。这是一种让人觉得宛如做梦,宛如飞行一样的自由,古人称之行云流水。而诗歌就在这样春风拂面般的愉快中实现了其潜含的对世界与人生的喻指,毫不经意一样,实在是美妙。我困惑的是他的一些口语诗,像《家族相似》、《黄鹤楼》之类。而最引人注意的是他对时间与历史的关注。“四个世纪”真可谓是华丽,壮观。这种华丽在于词语、诗句的流利与丰富,这种壮观来自视野与认识。“四个世纪”总共357行。每行的幅度非常宽,节奏很自由,可以容纳下极为丰富复杂的内容。这些诗行好像是由一幅幅画面构成,并且各种画家也出现在其中,作为说话者“我”。整个诗的章节安排是何考虑?这些画面是怎么选取、连接的?诗里面的这些画家充当什么样的角色?整个组诗的总体构想与意图是什么?我读完之后,只感觉到奇异:这来路,这场面实在是见所未见。有种世界混同的味道?我又感到有些看不到边际――我想我可能还得过一段时间才能完全明了,也期待其他的诗人或诗评家能对此做一深入的评析。(原文较长,发表时有删节。)

标签:广阔 时间 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