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心得体会 > 正文

[浅论小说的开放型阅读] 中国改革开放40年变化

时间:2019-01-07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阅读能力生成是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之一,也是终身学习的基础。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阅读教学价值观相应从对文本的“一元解读”转变为“多元解读”,“多元解读”要建立在学生个性化阅读的基础上。《语文课程标准》、《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并强调注重个性化阅读。建构主义学习观也认为,在接受新的学习任务时,每一名学生所带到新的学习环境来的原有知识、技能、态度和信念都是不同的,而学习过程是学习者依据其原有知识、技能、态度而接受的过程。现代心理学认为,阅读过程是动态的,是读者与作者之间的主动而有意义的交流。
  一、开放性阅读的特征
  开放性阅读应是一个动态过程,有它自身的特点。
  1.民主性。
  开放性阅读首先是一种民主的阅读。在民主的氛围中,学生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积极思考,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提问,自主发表自己的观点,才会达到一个又一个的阅读新境界,让学生体验阅读的乐趣。
  2.探究性。
  开放性阅读为学生的探究提供了平台,教师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不断调整教学策略,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究,不但能满足学生的探究心理,还能使课堂更具有生气,又使学生更有成就感。
  3.个性化。
  开放是动态的、多元的、生成的,也就是指主体思维善于从不同角度考虑问题。教师在教学中,完全可以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及渗透中开阔学生的视野,产生更多的感受,使课堂百花齐放。
  二、开放性阅读的养成策略
  1.为学生提供一个开放的学习环境,满足学生开放性阅读的需要。
  阅读教学的文本不仅仅是作为教材的课文,还应有课外的文章,在教材基础上大量阅读相关课外读物是开放性阅读的有效补充与延伸。
  2.在情境中设置问题,诱导学生积极思考。
  在开放性阅读中,学生借助语言材料在头脑中建立图像,并对图像进行选择加工,不断扩展思维的范围,对记忆系统中的信息进行重新组合、加工。教师应引导学生进入情境,根据文本的语言材料设置疑点,对课文内容进行再造想象,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独创性,鼓励学生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进行思考。
  3.以任务为驱动,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
  在开放性阅读中,运用任务驱动进行教学,让学生在教师设计的任务下展开学习,往往能达到“凡能力总要在实践中得到锻炼”的效果。驱动教学是引导学生紧紧围绕一个共同的任务活动,在强烈的问题动机驱动下,通过对学习资源的主动应用,进行自主探索,并在完成既定任务的过程中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任务设计要体现层次性,在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中获得创新思维的发展。以任务驱动进行开放性阅读。
  三、小说的阅读如何实现高度的开放性
  读者对小说的阅读也有着广泛的自由度和各自的侧重点。所谓“有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对大多数的中学生而言,根据他们有限的阅读经历和阅读体验,以及特殊的阅读兴趣,小说的阅读教学应该立足于将小说还原为“说小”而展开。这里的“小”字包括了以下几个角度:其一,将深厚的主题还原为“小”故事――复述(说一说)。其二,将归纳技法还原为捕捉微妙的细节――品位神来之笔(想一想)。其三,将提炼语言风格还原为提炼字句――推敲精彩之笔,建立“小说字典”(写一写)。
  在这三个步骤中,第一个步骤其实是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作品的基本内容,也就是明白作品是在“说什么”;而后面的步骤则是帮助学生准确理解作品的内容,也就是明白作品是在“怎么说”。针对不同的小说可以采用以下形式进行开放型阅读。
  1.多角度切入的复述课。
  将传统教学中通过让学生找出作品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来熟悉作品的方式改为立足于作品的不同角色从多个角度复述作品。如在《林黛玉进贾府》的教学中,让学生分成四组,分别从“林黛玉”、“贾宝玉”、“王熙凤”三个角度复述作品。这样操作有两个效果:一方面学生能熟悉小说的情节,另一方面用一种潜移默化的方式让学生在复述的准备和操作过程中去认真思考并尽可能准确地展现不同人物的性格特征。复述结束后,可以让学生就不同的复述角度的合理性展开讨论,想想作者的角度是否是最佳的,唯一的。
  2.回归感性的细节欣赏课。
  有一种流行的说法:再好的文章只要一进入语文课本就一无可观之处了。小说试图显示整体,然而,当我们描述时,只能一点一滴地进行,我们要使林冲这个形象鲜活起来,必须借助于在草场的种种细节,在这里,人物的性格、精神,就是出自这一个一个的细节,那些美妙的思想与境界,也是出自这一个一个的细节。如:(1)补白与画外音式的细节捕捉:对节选性小说相关删节片段的捕捉。例如《套中人》中,华连卡的主要描写片段;小说结尾处中学教师布尔金的感慨议论片段。(2)利用多媒体教学,将原著改编影视作品与原著相关内容进行比较,体会细节处理的优劣,从而了解作品的匠心独运之处。(3)将以思想性著称的作家作品还原到细腻的细节中,化可敬为可亲。例如,鲁迅作品的教学,鲁迅正是以他的炉火纯青的艺术使他的文字具有恒久不衰的魅力的。如《药》的教学中,将作品的主题分析潜藏于对一系列的细节的品味之中。
  3.推敲字句的语言欣赏课。
  小说家在写下一个字、一句话的时候总有许多言外之意,动笔推敲一二比空谈语言风格要贴近得多。《祝福》中写到“我”与“四叔”的相见有这样一句:“但是谈话总是不投机的了,于是不多久,我便一个人剩在书房里。”对句中的“剩”字,汪曾祺先生如此注解:“剩是余下的意思。有一种说不出来的孤寂无聊之感,仿佛被这世界所遗弃,孑然地存在着了。而且连四叔何时离去的,也都未察觉,可见四叔既不以鲁迅为意,鲁迅也对四叔并不挽留,确实是不投机的了。四叔似乎已经走了一会了,鲁迅方发现只有自己一个人剩在那里。这不是鲁迅的世界,鲁迅只有走。”可依据这个例子,引导学生对文章中的一些特殊字句,作出“批注”,体会小说的语言之精妙。
  以上的三个课型,主要是以“因小见大”为出发点的,主要立足于一篇课文的教学之中,一篇小说的完整的阅读,还应在此基础上“小题大做”,即拓展阅读,可以是同一作家同类作品的拓展阅读,例如《套中人》之与《醋栗》的互补阅读。也可以是不同作家的同类作品的拓展阅读,例如《边诚》与汪曾祺的《受戒》的互补阅读。

标签:开放型 阅读 小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