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心得体会 > 正文

【评价理论与语篇中的意识形态】2018意识形态工作总结

时间:2019-01-07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 要: 本文综述马丁的评价理论,以及马丁对语篇中的意识形态与语言学家的社会责任的看法,并分析评价理论在语篇分析中的实际应用,探讨如何分析语言与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这一问题。
  关键词: 评价理论 意识形态 话语分析
  
  1.评价理论
  Halliday[1]在他创立的系统功能语言学中,把语言的纯理功能分成:概念功能、人际功能和语篇功能。Thompson[2]指出人际功能是人们用语言进行社会交际,用语言来影响他人的行为,表达自己对事物的主观判断和评价,试探或改变他人的观点,等等。评价理论是系统功能语言学在对人际意义的研究中发展起来的新词汇语法框架,James R.Martin[3]将其定义为:“评价理论是关于评价的――即语篇中所协商的各种态度、所涉及到的情感的强度,以及表明价值和联盟读者的各种方式。” 评价理论根植于系统功能语言学,丰富和发展了系统功能语言学的人际元功能,关注语言的赋值语义。评价理论的中心是“系统”,焦点是“评价”,语言是“手段”[4]。
  评价理论把评价性资源依语义分为态度、介入和级差三个次系统。本文所讨论的态度系统指的是人们参照情感反应或文化制约下的价值体系对参与者和过程进行主体间性评价的意义资源,即Martin[5]所说的“情感表现、加强和反应,道德判断和美学评价的选择资源”。因此态度又可分为情感、评判和鉴赏,分别属于心理、伦理和美学范畴。
  情感系统是用来表达语言使用者对事件或现象的情感反应,并从情感的角度对其进行评价。情感通常由心理过程或修饰性关系过程来实现。评判系统指的是根据一系列制度化的规范对人们的行为做出肯定或否定的评价意义。与评判系统不同,鉴赏系统是评价产品和过程的系统,是对现象、物体及过程的评价,其评价标准主要属于美学范畴,同时也关注“社会评价”这一非美学范畴的现象,比如重要的、有害的等;还评价一些抽象的方面,比如计划、规则等。
  2.评价理论在话语分析中的应用
  评价理论在话语分析中的最早应用见于怀特的博士论文,他对报刊话语中的评价系统作了分析,但现在已不再局限于报刊的分析。随着评价理论的发展,他在话语分析中的应用逐渐变得广泛。例如,在第28届系统功能语言学大会上,马丁在题为《高度赞扬:流行文化中的集体狂热》的发言中运用评价理论分析了“热烈的评论”的语言,其语料是某网站对有关流行音乐的书籍和音像作品的评论。马丁分析了唱片上的介绍文字,发现其中充满了极为肯定的鉴别,如legendary,even more dramtic,bit brighter,more present,incendiary,contemplative,jazz-fueled complexity,等等,这种“热烈的评论”旨在说服访问那个网站的顾客购买该歌手的首张唱片。
  虽然每个语篇都有意识形态,但相对而言,意识形态在具有争议的事件中表现得最明显,其原因是与这些事件有关的人通常都会以某种方式表明自己的态度。人们看问题的方法不同,对意识形态的界定也就不同。马丁认为,对意识形态既可以作“概要式的”解释,把他看做是一种与一群特定的语言使用者有关的“语言品种”(lect),又可以作“动态的”解释,把它看做是一种依赖于语言使用的语言变体。这就是说意识形态不仅存在于各种地理变体,即方言中,而且存在于各种功能变体即语域之中。忽视任何一种变体中的意识形态都是不可取的。
  马丁不仅在理论层面上对语篇中的意识形态与语言学家的社会责任提出了自己的观点,而且身体力行,把这些观点应用到具体的语篇分析之中。在分析政治类语篇时,马丁分析了这些语篇中的意识形态如何通过各种语言手段和语言以外的手段得到体现,以及语言学家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他希望语言学家以积极的姿态对待这些涉及的敏感事件,不仅揭露历史和现实中的种种不公平,而且努力寻求解除矛盾和解决分歧以达到和解的途径。
  在马丁分析的语篇中,有的是关于曼德拉的自传(Martin&Rose,2003),有的是关于香港流行杂志在9.11事件十天后刊登的有关公众反应的报道文章(Martin,2004),由此我们可以看到评价理论在挖掘语篇的意识形态方面有独到的视角。以马丁为代表的韩礼德学派认为,功能语法的理论如评价理论等不仅可以用于批判,而且可以用于建设,即进行肯定的话语分析(PDA-Positive Discourse Analysis)。2005年7月在悉尼召开的第32届国际功能语言学大会的主旨是“希望的话语:和平、和解、学习和改变”,目的是使批判性思考更多地朝着肯定的话语分析方向进行,即更着力研究如何使我们的世界变得更美好,以及系统功能语言学者如何为此作出贡献,从这个主旨我们可以看出马丁等人对于评价理论的应用不仅抱有和批判性话语分析相同的社会关怀,更多地着眼于建设性的改变。
  在应用评价理论进行话语分析时,分析者常会把评价的资源看成是说话人或者作者做出个人化评价的评语的手段,特别是该理论中的“态度”范畴容易使人理解为评价者自身的话语态度。其实,评价首先是话语人际意义的实现方式,即评价可以被看做说话人和作者建立与他们读者/听众之间的团结的“人际的”工具。因此平价理论框架的人际意义要求我们在解读态度意义时考虑读者定位的作用。
  从读者的角度来看,如果他们不认同或不愿意认同作者的观点,以及语篇潜在的意识形态,就需要有意识地和语篇保持距离。如汤普森和亨斯顿(2000:8)指出,评价是特别难被挑战的,因此用评价来操纵读者是特别有效的,尤其是当评价不是小句的主旨时。读者不能决定是否同意这些评价,相反作者却假设读者是接受这些评价的。因此,评价在小句中的位置越不明显,就能越成功地操纵读者。
  3.结语
  语言与意识形态之间的关系对系统功能语言学来说是一个重要的课题。马丁所做的理论研究和具体的语篇分析告诉我们两点,一是研究语篇分析特别是政治类的语篇需要有科学的研究方法;二是语言学家需要以积极的态度对待各种社会问题,担负起义不容辞的责任。
  
  参考文献:
  [1]Halliday,M.A.K.A n Introduction to Functional Grammar(2nded.)[M].Beijing: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2]黄国文.语篇分析的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3]胡壮麟,朱永生,张德禄,李战子.系统功能语法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4]李战子.话语的人际意义研究[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5]Martin,J.R.,D.Rose.Working with Discourse: Meaning beyond the Clause[M]. London: Continuum,2003:22.
  [6]Martin,J.R.,White P.R.R.The Language of Evaluation: Appraisal in English[M].New York:Palgrave Macmilan,2005:35-36.
  [7]Thompson,G.Itroducing Functional Grammar[M].Beijing: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and Research Press,2000.

标签:意识形态 评价 理论 语篇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