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大学生 > 心理 > 正文

个体心理辅导又

时间:2017-05-21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一:个体心理辅导记录

一名心理障碍儿童的个案辅导

一、乐乐(化名)小朋友及其家庭简要情况

乐乐 女 五岁( 2007 年 2 月 20 日 )

乐乐父母文化程度皆为大学本科毕业,身体健康。怀孕期间有先兆流产现象,分娩时足月、剖腹产。乐乐于 2012 年 4 月来宜童心理行为训练中心接受一对一的个案训练。

二、乐乐来中心后的观察印象

(一)外观:体形一般,健康,较喜欢笑,但有哭闹情绪问题出现后会满头大汗。

(二)行为:听到刺激或突发性的声音会表现出惊慌,大声哭闹,不停的说怕声音,手心及浑身会出汗,精神处于高度紧张状态。有攻击性行为,会在 家长或 老师不注意下抓老师的眼镜。

(三)注意力涣散、目光对视时间较短,在游戏的时候注意力是放在提问题上,而且提问时不与人目光对视,只有在提示下才有短时间目光对视。

(四)语言能力:语言表达能力较好,但由于嗓音的原因发音不太清晰。主动语言较少。

(五)情绪不稳定,脾气急躁,着急时会大声喊叫并哭闹。

(六)动作方面:大运动较好,精细动作较差,不会正确握笔的姿势,剪刀随意剪较差,手指灵活度差。

(七)认知方面 : 认知水平较高,可以完成 20 以内加减法,可认字并读简单的书。

(八)社会性:不与小朋友交流,不听老师指令。

三、分析与诊断

个人原因:由于感觉统合失调,导致孩子情绪行为问题较严重,安全感缺失,存在交流、沟通和社会交往障碍,不会用正确的方式表达自己感受和意愿。

家庭原因:乐乐自出生由奶奶带大,从小自己独立睡在小床上,缺少抚触及安全感,有溺爱的现象。父母对孩子较高。

社会因素:由于不能正确表达自己的意愿和感受,有过攻击小朋友的现象,得不到老师和同学的理解,所以不能够正常的上幼儿园。

四、训练措施

(一)稳定情绪

乐乐总是在听到滑板的声音时发生情绪问题,开始时紧张,继而就会出现大声哭闹,开始时我会采用抱着她、安慰她的方式,可是效果并不明显。后来我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来转移他的注意力,让她尽量将注意力集中在听故事上,而不是将注意力集中到周围声音上,并通过故事里的一些内容,让她增加勇气,以及一些调解情绪的方法,如深呼吸。

然后给她做系统脱敏,她怕滑板的声音,我先让她知道是别的小朋友在做滑板,并告诉她滑板并没有什么可怕的,然后带她去看别的小朋友做,开始的时候她会转头向楼上跑,经过我对她的鼓励,没有两天她就完全可以看着别的小朋友玩滑板了。她较喜欢手偶,于是我让她给她喜欢的手偶做滑板,她完全可以做到,并没有出现紧张的症状,于是我鼓励她让她尝试着去做滑板,开始时我只给她做一个,她是有些紧张,但起来后没有什么大的反应,还

比较不错,于是我就对她进行强化,表扬她勇敢,她也比较开心。之后我每天给她加一个,也没出现紧张的现象及害怕滑板声音的现象。

(二)肢体动作训练

1、手指灵活性训练

乐乐比较喜欢唱歌,也喜欢儿歌,于是我每天教她唱“手指谣”,边做手部动作,边说歌谣。经过两三天的练习,她可以将一首歌谣独立做动作,并唱出来。

2、感觉统和训练

(1)每天做滑板 15 分钟,刺激其前庭。开始时不敢做,每天只能做 5 个,于是我每天给她加 1 个,最后能坚持做满 15 分钟。

(2)吊缆每天前后荡并推球 100 个。开始时她根本不敢做吊缆,先是我拉着她的手每天做 100 下,并和她不停的对话以转移她的注意力,减少她的恐惧感。这样训练了将近半个月的时间,我逐渐将手松开,然后让她趴在吊缆上并推球。最后她可以完全坚持做完这个项目。

(3)平衡木每天 20 圈,她的平衡力差,开始时总是从平衡木上掉下来,而且眼睛不盯着平衡木走,于是我就单手夫着她走,逐渐将手松开,后来可独立往返 20 圈并不掉下来。

(三)发展主动语言,会正确的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

乐乐经常出现哭闹的行为和她不会主动表达自己的情绪有一定的关系。于是我通过给她讲《情绪故事书》,来让她理解在高兴的时候应该怎样表达自己的情绪,在悲伤的时候如何表达自己的情绪以及在生气的时候如何表达等等。经过反复地讲故事,以及用故事里的人物,让她理解怎样做是对的,怎样做是错的。并教她如何跟人表达。后来,家长反映孩子比以前的话多了,而且主动地问问题,还和父母表达一些心里的想法,和父母讲故事的内容,而且性格也比以前开朗了许多。社会性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可以主动找小朋友说话,并且在和小朋友玩的时候,征询小朋友的同意。

(四)专注力及耐性训练

乐乐耐性极差,不会等待,只要做不好的时候,或者在等不及的时候会有较严重的情绪行为问题出现,我通过绘画、按规定串珠等一些精细的手部动作来对她进行训练。开始时不要求她做过多或时间过长,这样她就会对自己产生信心,然后逐渐给她加长时间及难度,在她做不好,快要起情绪时及时给她鼓励,增强其信心。

小 结

通过以上两个月左右的训练,乐乐取得了非常明显的进步:

一、身体协调性较以前有了很大的提高。

二、情绪方面,可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哭闹的现象较以前有了明显的减少,而且哭闹的时间较以前缩短了,可以通过讲道理来平缓情绪。怕声音的现象几乎也没有了。

三、语言方面,来的时候主动语言较少,主要以询问语言为主,而且大多是重复提问。现在可以表达自己的心情,主动和父母讲一些在中心的训练内容以及一些同伴的事情。这样不仅能表达自己的身心需求,还关心周围的人和事,并表明自己的看法和态度。

四、积极主动地参与集体活动

乐乐刚来中心时,不太喜欢和别的小朋友一起玩,现在可以在集体课中与小朋友合作,并且遵守游戏的规则,知道与小朋友协商合作。上课可以遵守课堂秩序,并举手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写字也比以前有了很大的进步,耐性也提高了很多。

作为乐乐的辅导老师,我为乐乐能有今天的进步而感到高兴,祝福乐乐健康成长,祝福乐乐拥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选择性缄默症儿童的心理辅导个案分析

案例描述:

熙熙(化名) 性别:女,年龄: 8 岁。

开学的第一天,熙熙的表现就有明显的异常:当所有孩子兴奋地进教室找座位的时候,她几乎是挣扎着被母亲推进教室。见到新的老师、新的同学,眼里没有其他孩子那样的幸福和好奇,她拒绝 向 老师、同学问好,拒绝自我介绍,坐在位子上皱紧眉头,抓紧双手,全身一动不动,含着眼泪、四处乱晃的眼睛里充满了胆怯、不安。

本以为这是孩子刚进入新环境的应激反应,但一个星期过去了,熙熙的表现让人担忧。通过观察和在学生中的调查,老师发现熙熙一进入校门就闭紧嘴巴、一言不发,充满了警惕和不安,走路老是蹭着墙;不和任何人来往,拒绝用口头、肢体语言和任何人进行交流,每当老师试图亲近她,她总会反射性地往后退,眼神里有恐惧感;群体活动时,她一动不动、不知所措:排队时不和别的孩子牵手、做操时站在原地一动不动,甚至敬礼时也不张口、弯腰??这一个星期中,谁也没有听到过她说一句话。

事情引起了家长及班主任老师的重视, 班主任老师建议家长和我们宜童心理行为诊疗中心取得联系,以找寻原因,帮助解决问题。在和家长的咨询交谈中,当熙熙妈妈得知女儿在学校的异常感应后,总是出乎意料的平静,只是淡淡地称:熙熙从小就很胆小,适应环境能力不强,时间长了,自然而然就好了。当询问熙熙在家的情况时,熙熙妈妈均称除了有时候见生人会胆小一点,其余一切正常。

半个多月后,熙熙的情况基本没有变化,只是默默地熟悉着小学生活。由于她的沉默,班里没有孩子主动与其做朋友。

熙熙的问题属于较典型的缄默症问题,如果不及时了解并妥善处理熙熙的问题,将会严重影响这个孩子的心理健康,甚至影响终身。于是,我和熙熙妈妈再次进行了面谈。在我分析熙熙现状并列举儿童社交功能异常,会引起的严重后果,并说明不管孩子有什么样的问题,我们都不会放弃孩子,而是采取有效措施及时帮助孩子后,熙熙妈妈沉默了。过了一会儿,熙熙妈妈讲述了熙熙的具体情况:

熙熙从小性格开朗,爱说爱笑,特别喜欢讲故事。上幼儿园后,熙熙父母感情出现问题,常常争吵,并由于夫妻关系不和,熙熙爸爸移居外地,长期不回家,熙熙随母亲生活。懂事的熙熙经常安慰妈妈、提醒妈妈吃药、加衣服,只是性格比以前稍稍暴躁,心情不好时会不大愿意讲话。

快 6 岁时,熙熙进入了某学前班学习,由于性格开朗,经常在课堂上讲话,并经常不接受老师的提醒和批评,学前班老师为此很头疼。一次,熙熙又在课堂上讲话,授课老师一怒之下,撕了熙熙的课本,罚熙熙站到教室后面,并阻止全班小朋友与她交往,不许熙熙在教室说一句话。之后,熙熙在学前班的表现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从爱讲话变得很少讲话,到后来,不和任何人交流,且全班学生称其为“哑巴”,学前班老师对于这一现象也未曾加以干涉。

从那时起,熙熙只是在家讲话,家里来了客人或者出了门,都变得少言寡语,情绪不安;就是在家,只要一遇到批评,就低着头一言不发。更严重的是,每次快走到学前班所在学校的大门时,就会哭闹、挣扎,不愿进去,甚至全身战栗。这让熙熙妈妈很是无奈,但因为工作忙,没有过多对孩子进行引导,也没有与学前班老师进行具体交流。熙熙就在一直被别人叫做“哑巴”的学前班学习生活了大半年,直到小学。

当熙熙得知上小学就不用去学前班了,高兴了好长一段时间。熙熙妈妈本以为进入小学,换了环境,一切都会好了。但没想到女儿问题并未改善,甚至对母亲说:“班上的小朋友都不喜欢我,我也不喜欢他们。”

另外,熙熙善于画画,但画的内容往往都是单个的动物和人物,姿势也大多是手放在胸前。

还有几次,当妈妈和熙熙交流不说话的问题,熙熙竟然一边哭一边敲打自己的脑袋说:“妈妈,我怎么那么笨啊!为什么到了学校我就说不出话来啊??”

这些情况,是前几次交流中熙熙妈妈有所隐瞒的,原因就是担心如果学校老师知道了孩子的“不正常”,会不会反感、放弃。通过这次交流,熙熙妈妈完全放下了顾虑。我知道,我们的合作真正开始了。

在之后的时间里,我们进一步地对熙熙进行观察,我们发现:熙熙完全具备正常孩子的学习能力;当必要的时候,她也能用点头、摇头的方式表达意见;开心时,她会和小朋友一起游戏,但常常会有打人、扔人书包、撕人本子等攻击行为。

案例分析:

我们治疗小组查阅了很多资料,把熙熙的情况也一起进行了个案分析和讨论。通过研究,我们发现熙熙异常的表现不能简单地被归结为不爱说话、内向,她可能患有一种被称为“选择性缄默症”的心理疾病。

选择性缄默症是一种精神障碍,患者在某些特定场合因为焦虑或极度害羞,即使能够说话也不敢开口说话。

而儿童选择性缄默指是以患儿在某些需要言语交流的场合(如学校,有陌生人或人多的环境等)持久地“拒绝”说话,而在其他场合言语正常为特征的一种临床综合征。患儿在家中往往能正常主动说话,但在学校“拒绝”同老师或同学说话,是一种“以拒绝说话作为巧妙应对外界环境的惯常反应。

这类患儿主要有以下表现:在某些场合和人多的地方不爱讲话,特别是在不熟悉的环境中和陌生人面前几乎是不开口说话,仅有手势动作来交流,如摇手、点头等简单的反应。但他们并非生理性损伤或智力低下所致因为他们在家里和熟悉的人面前仍然说说笑笑,言语自如。再则是性格方面大多比较孤僻、敏感、害羞、胆怯、感情脆弱,受哭闹、易动怒;不愿参加集体活动,即使参加也是被动的;由于在家中被溺爱、娇养,帮平时依赖性强,独立生活能力差,常用消极的攻击性行为来控制他人。

《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把选择性缄默症描述为儿童的罕见心理失调。有此症的儿童说话和理解语言能力完全正常,但在某些需要说话的社交场合却说不出话来。他们其他行为和学习能力都正常,尽管他们会显得非常退缩,不愿意进行团体活动。譬如一个小孩在学校里完全静默,在家中却自由说话,不过如有陌生人在场可能又令小孩静默。

一般选择性缄默症的主要是由某些刺激因素如受惊、恐惧、忧郁、压抑、孤独而造成精神紧张所引起的,究其发生原因,主要来自心理与家庭环境因素:许多心理专家发现选择性缄默症儿童的母亲非常焦虑,在家庭处于支配地位,对孩子过度保护,孩子与其他人特别是与成年人建立关系的努力受到阻碍,以后则以选择性缄默作为处理人际关系的策略。许多儿童有早年感情创伤经历,如家庭矛盾冲突、教育简单粗暴、父母关系不和、父母离异等,有的孩子是在家庭环境变迁或一次明显的精神刺激后发病。

熙熙具有选择性缄默症的基本特点,病因主要是:

1、幼年时父母不和引起家庭的矛盾,家庭结构不稳定,母亲又因工作忙很少顾及孩子的心理状况,这使孩子长期处于缺乏安全感的焦虑状态。

2、学前班老师粗暴的教育方式和同伴的孤立,让孩子内心受到严重的感情创伤,长期处于惊吓、恐惧和压抑、孤独的环境中,从被剥夺说话的权利,发展到选择缄默以带来安全感;并对学校、老师、同学产生了应激性的排斥和阻抗。

3、孩子在发病初期未得到及时的关注和引导,到引起重视时,已延误近一年,错过了最好的治疗时间,增加了治疗的难度。故即使孩子有改变自己的愿望和条件,都会影响治疗

篇二:心理健康个体辅导案例

心理健康个体辅导案例

第八小学 王新忠

一、个案基本情况

吴君威,男,今年8岁,三年级学生。个性特点:性格内向、学习基础较差,学习积极性不高,课间时间比较好玩。

二、主要问题概述

该生学习成绩不好,兴趣不大、平时上课时注意力不够集中,好动贪玩、有较多不良的行为习惯。老师表扬,就很积极,特别喜欢和同学打闹。通过家访与家长多次沟通后了解到:该生在家学习也很不专心,很调皮,写作业时注意力不集中。

三、评估与诊断

根据心理学的有关知识可以判断这位学生的这种行为属于心理学中的行为障碍。主要包括不良习惯、多动症、依赖行为、退缩行为、攻击行为、品德行为等。

四、心理健康辅导方案及措施

针对这位学生的这种不良行为,我在辅导过程中,采取了很多方法其中一个重要的方法就是与家庭密切配合,对其进行教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采取的措施如下:

1、适时引导、平等沟通。

抽一点儿时间,蹲下来看学生,多跟他谈谈心,能知道他的心里正在想些什么,一开始他还不愿意说,在我的鼓励和劝导下,他还是

告诉了我一些情况。

2、规范作息时间吗、养成爱看书的好习惯。

要想保证孩子在校能精力充沛地从事各项活动,必须让他得到充分的休息和睡眠。我向家长特别强调:不能让他长时间地看电视,因为看电视时,要制定合理的作息时间。

3、坚强应对、树立自信。

平时,我用信任的眼光看待他,用真诚的言语激励他,及时了解他的想法,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又常常给他讲些中外科学家刻苦研究,忘我工作,为人类文明和进步事业做出重大贡献的事例,使他逐渐明白应该从小学好本领,还给他讲述有许多中外闻名的名人,在小时候的学习成绩也是不理想,但经过努力最终成为世界名人的故事,同时告诉他:人的潜力是无穷的,只要充满信心,努力奋斗,胸怀宽广,能接受他人意见的人才能成就伟大的事业。把注意力引到学习上,启发、诱导他走出错误的心理误区,从而形成健康向上的个性心理品质。

篇三:心理辅导班主任个体心理辅导在班级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班主任个体心理辅导在班级管理中的

重 要 作 用

姓名:郭俊马

考试时间:2011年元月15日

摘要:班级管理是一门技术,更是一门艺术,班主任要想干好这个工作,就必须有耐心够真诚、善交流、勤学习、而不应该总把自己与学生定位在两个高低不同的台阶上,主动和学生进行真诚的交流,会在班级管理中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师生双方都受益。

关键词:初中班级管理;班主任;情感交流;掌握技巧,充实自我

一、定位准确、真诚交流

传统习惯上,班主任容易把自己定位高于学生一等,从这个立场上出发,就不可能平等地对待学生,不可能真诚地和学生交流。我们习惯于“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说法,更相信“严师出高徒,不打不成才。”既然老师如父,那么就可以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一样,想打就打,既然不打不成才,那就狠狠地打吧。前一段时间我们在各种媒体上见到各种老师对学生的施暴事件,有当全班同学面脱掉学生裤子的,有暴打学生致残的,有污辱学生,使学生离家出走的,我们知道的和不知道的此类事件,层出不穷。

关心教育的人不禁要问,我们的教育究竟是怎么了?难道教育学生非要出此下策吗?我们还当学生是我们的教育对象吗?

笔者认为,出现此类不良教育事件原因很多,但师生之间没有进行真诚的交流却是其中较大的原因之一。目前的教育形式与以前有很大的不同,我们不能仅考虑自己的教法,还要考虑学生的感受,他们不是一个只会接收的容器,而是一个活生生的有血有肉的人,他们正处于青春期,渴望独立、渴望被人理解和尊重,这时班主任如果能主动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主动和学生进行真诚的交流,一旦学生感到班主任理解尊重他,他就会愿意接受班主任的管理,从而使班级管理中很多棘手的问题迎刃而解。

笔者在数年的班主任工作中也遇到过很多问题,但最终都是用师生面对面真诚交流的方法使事情得到圆满的解决。笔者所带班级中曾经有一个学生小王,个头不大,但和同学打起架来却很能下手。作为班主任笔者曾经在班级公开批评他数次都不见效果,而且他变本加厉,打架的次数增加,后果也越来越严重。一天下午在办公室,我和他进行了一场深入的谈话,谈家人、谈学习、谈将来、谈师生关系、谈同学关系,谈话中真正说到打架的话题很少。第二天下午小王又主动到我办公室,这次他主动向我承认了错误,并保证下次再也不打了。从

他的叙述中我了解到,小王的父母很早就外出到宁波打工,而且长年不回家,他主要和爷爷奶奶生活在一起。年迈的爷爷奶奶根本无法有效地与他进行交流,小王提出的各种要求要么给予满足,要么给予训斥,长此以往,养成了他简单粗暴的待人接物方式。了解情况后,为防止小王同学旧病复发,我安排他做班里的生活委员,每天都向班主任汇报工作,借此机会,我和他进行了多次真诚交流,同时在班里公开表扬他的进步,又电话向小王的父母介绍他的近况,他的父母很是高兴。这样双管齐下,使小王同学生活在家人和老师的理解和尊重中,让他找回了自信,于是进步越来越大。在班主任结婚请假的一个星期,他协助班长把班级治理得井井有条,没有发生任何不良事件。

虽然因为成绩太差,在中考时他没能考上高中,但在学校受到的教育使他敢于面对生活。教师节小王给我打来电话,说他现在已经是无锡一家大酒店的领班,工作干得有声有色。这个事例又一次向人们说明,只要工作讲方法,学生是可以教育好的。

目前,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深入,班主任的工作也变得千头万绪。要想使工作处于主动状态,就必须放下班主任对学生的那种俯视姿态,真诚地面对学生,与学生进行真诚的情感交流,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这样才能在工作中有的放矢,真正地从根本上教育学生,使每个学生都能成人成才。在实际班级管理中,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小A和小B是笔者所带班级中成绩较棒的两个同学,七年级、八年级的时候,他们都能把心思放在学习上,女生小A属于比较内向的女孩子,轻易不多说话,但是只要她认准的事就会想方设法去做,喜欢独来独往,比较会掩饰自己。男生小B属于那种较外向的学生,长的高大帅气,成绩在年级一直都较好,因此有点自命不凡,和班里的其他男女生关系较紧张。作为班主任,有好几次我观察到,小A对小B甜甜地笑,笑得特别纯。凭直觉和对他们的了解,我感到这里面有文章。果然,不久,就有纪律委员向班主任反应小A和小B无论在课内还是课外,都有交往过密的倾向,班主任自己也见过两次,而且他们的成绩都有所下降,小B下降得最快,班里其他同学也都知道了此事,都拿此事当谈资,在班里造成了极不好的负面影响,其他同学对班主任还有一个疑问:平时对别人那么严,这次是你比较喜欢的两个学生,看你怎么办?

怎么办呢?我也在思考这个问题:要想让这个年龄的学生“安分守己”,那是很天真的想法,但是难道就由他们发展下去吗?中考在即,难道就看他俩在中考中一败涂地吗?用什么方法既能使他们回头,又能不耽误他们的学习,还不能伤了他们?经过深思熟虑,一天晚上,我以帮助老师批卷为由单独把小A约到教室(在此之前,班主任多方了解,知道小A崇拜的对象是歌星王力宏,于是就多收集王力宏的个人资料,以备和小A谈话时用)。

小A到教室后,班主任并没有让她批卷子,而是和她闲聊起来:聊班级里发生的趣事,聊某科的学习方法,聊个人课余时间的分配,然后聊到了当前十分流行的“超女”。班主任先主动向小A说了自己喜欢的明星,并说明理由,这下小A来了兴趣,班主任还没说完,她

就插话说她喜欢的明星是王力宏,然后滔滔不绝地说了王力宏唱的一些歌和演的电视剧。班主任问小A为什么喜欢王力宏,并给她四个备选答案:①长的帅,看上去很酷,迎合青少年的胃口;②歌唱的特别好,戏演的特别好;③心地特别善良,捐助过希望工程;④对朋友和家人都很负责。

小A犹豫了一会,然后选择了①。这时,班主任把有关王力宏的一些负面的报道拿给小A看,并且用充分的证据证明报道的真实性。当小A看完这些材料后,吃惊地问我:“老师,你是怎么知道王力宏这些事情的?” 看到时机已经成熟,我就对小A说:“我也关注王力宏,但我不崇拜他,因为从他身上学不到现实生活中有用的东西,他生活在娱乐圈,我们在各种影视作品上看到的王力宏是经过包装的,他在镜头前的一举一动、发型、服装,甚至讲的每句话都是有人替他设计好的,真实生活中的王力宏我们并不了解,既然这样,干吗要崇拜一个‘假人’呢?”小A这时沉默不语了,若有所思的样子。我又进一步启发:同学们交往也是这样,不能光看一个人的长相,长相只是其中的一部分,还要看其它方面,这个同学乐于助人吗?他和同学们相处融恰吗?他有责任心吗?大部分同学对他评价好吗?老师对他评价好吗?他能主动改正自己的错误吗?在他身上优点多还是缺点多?他的缺点能让人原谅吗???如果你真正感觉某个同学不错,那么请给出一个有说服力的理由,如果给不出理由或者说的理由没有说服力,那就说明,你并不了解他。对一个人,在不了解的情况下,就去喜欢他,这说明你的思想不成熟。既然思想不成熟,那么在这种思想下做事,很可能会错,而且你自己还意识不到。小A这时好像有点明白了,眼睛里似乎有许多话要说。我这时突然停住,看了看手机,说时间不早了,你还有话说吗?小A点点头。“有话就把它写在纸上,明晚我们还在这聊天,愿意吗?”小A点点头。我带着小A离开了教室,并把她送回了家。

第二天晚上,第三天晚上??

经过几个晚上的交流,小A给班主任写了一封长信,信里面她主动承认了自己这一段时间与小B交往太多,有点耽误学习,她愿意改正自己的缺点,并请老师监督。字里行间,情真意切,十分感人。

在和小A的谈话过程中,我并没有直接点破她和小B的关系,而是潜移默化地让她自己先说,用真诚去感动她,让她说出心里话,自己认识到错误,这样效果会更好。

对小B班主任又换了一个方法,也同样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后期他们一直都把精力放在学习上,并在中考中取得较好成绩,考上了理想的高中。如果班主任一听说小A与小B的事后,马上就把他们找来劈头盖脸地训斥一通,然后让其家长到校来,根本不与学生交流,学生可能就会有抵触情绪,阳奉阴违,那么根本达不到教育的效果,还搞得两败俱伤。

因为各种原因,人都会犯错误,成年人尚且如此,何况是才上初中的学生。成年人在犯下错误时都会希望别人原谅自己,能再给自己一次机会,学生也是如此,只是他们有时不想

讲或是不敢讲。所以,作为班主任,当学生犯了错误,应该主动找到学生,了解情况,解决问题。

二、掌握技巧、事半功倍

在与学生进行深入交流时,时间和地点的选择也是很有讲究的。一般来说,表扬学生易在教室人多的地方;批评学生,做学生思想工作,应找人少而且安静的地方,因为如果在人多的地方批评学生,班主任往往越讲越生气,甚至想动手打学生,学生在情面上、在自尊心上也会受到伤害,很难达到教育学生的效果。但是在人少而且安静的地方,比如操场的一角、老师的小办公室、放学后的教室、校园外的小路上等等,班主任可以自由掌握尺度,可以是师长对学生的谆谆教导,可以是朋友间的真诚交流。这时的班主任可以完全忘记自己的身份,向学生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用真诚去感动学生。大多数学生,不管他平时有多调皮捣蛋,不管他多么富有“反侦察”经验,在这个时候都会变得特别听话,特别通情理,特别能说会道,都会把“老班”当成自己人,心甘情愿地“交出自己”,心甘情愿地接受班主任的教育。因为人都是有感情的,是感情动物,只要班主任是真正为了学生成长,在和学生交流时真的很真诚,真把学生当成朋友,学生这时一定能感受到。所以千万不要以为学生还小,千万不要用虚伪去对待学生。今天的初中学生接触范围很广,有一些知识学生们比老师要知道的早,知道的多,一旦学生觉察到你在敷衍他,他就会把自己的内心关闭起来,要么阳奉阴违,要么顽抗到底,如果那样的话,老师也就不会知道学生内心真实想法,也无从下手去教育他,而且给下一次教育带来更大的困难,因为我们都知道,“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由此我们不难推出“坏的开始是失败的一半”。

笔者所带班级曾有两个这样的学生,小L和小S,小L的父母是生意人,曾经做过特别不光彩的事,影响很坏,作为小L的班主任笔者对此事也有所耳闻,所以在内心里就把小L定位为“上梁不正下梁歪”类型了。小L第一次犯错时,我就在班里严历地批评了他,而且还含沙射影地指出是家庭教育失败,是其父母素质较低,才造成了他现在的状况。这大大地伤害了小L的自尊心,使他在班里很难做人,以后班主任再找他谈话时,他总是“闭口不言”,眼睛里流露出一副“死猪不怕开水烫”的神情,根本谈不上有什么交流,自然也就没有达到教育效果,不多久这个学生就转学了。

小S的母亲外出打工,已有数年没有回来过,小S与弟弟和父亲一起生活。其父是一个游手好闲之人,对孩子的教育从来就是不管不问。每次开家长会,他总是缺席,打电话找他,他的回答要么是“朋友找我有事,没时间”,要么是“家里太忙,走不开。”其实他根本没事,要么在打麻将,要么在喝酒,要么在闲逛。我曾经有一次亲眼看见小S的父亲在菜市场与人闲谈,就打电话给他,邀请他到学校来谈谈小S的事,他却说在外地办事,没时间。于是班主任干脆直接向他走过去,谁知他见了班主任后,很自然地打了声招呼,还没等班主任

开口,骑上摩托车走了。我内心很是恼火,竟然还有这样的人!回到学校以后,就在班里公开讲了事情的经过。可是讲完后才发现,小S也是一脸平静,还有点幸灾乐祸的样子,看意思好像在说“活该,谁让你找他的!”小S的表现激怒了我,当场打了他两个耳光,罚写作业50遍,第二天小S交作业给班主任时,很是不屑一顾,好像在说“不过如此,还有什么花样,出招吧!”从此小A更加放肆,不久就外出打工了。

从这两上典型的事件中不难看出,班主任没有很好地与犯错学生进行交流,而是凭着主观冲动对学生进行责罚和训斥,致使师生间距离越走越远,最终使学生失学。事情过去很长一段时间后,笔者对此事仍是记忆犹新,仍在不断自我反思:如果当时对学生不是简单粗暴地处罚,而是和风细语地与其交流,让他们感受到班主任真是在关心他,爱护他(本文来自:WWw.DXF5.com 东 星 资 源 网:个体心理辅导又),让他能找到信心,那么很可能他们会听从班主任的教导,成为优秀的学生。因为学生在缺乏良好家庭教育和家庭氛围时,更需要班主任用一颗真诚的心去温暖他,这样才能使他们理解老师,服从管理。

在现实的班级管理中,与学生交流的方式方法有很多。笔者认为只要有利于班级管理,有利于学生成长,那就是好的。

三、自我充实、自我完善

班主任要想在班级管理中处于优势地位,先要充实自己,完善自己。试想一下,连班主任自己都孤陋寡闻、目光短浅、庸俗低下,那么他又拿什么去教育学生,学生又怎么能口服心服。

那么班主任提高自己、完善自己的途径是什么呢?是学习。不断的学习,向有经验的老教师、老班主任学习,学习他们的沉稳深邃、处事不乱;向学生学习,学习他们的坦诚、自然、朝气篷勃;向名师名家学习,学习他们的宽容、博学、锲而不舍;向书本学习,学习书中的精彩、厚重、海纳百川。

我们经常说“没有不好的学生,只有不好的教育。”这话猛一听好像是在苛求教育、苛求老师。事实上,这句话是对的。如果你在管理班级、教育学生的过程中,有过成功、有过失败、有过反思,你就会明白这句话的份量有多重,意义有多么深!说到底,初中的学生无论在年龄上,还是心理上都还是孩子,即使他们再调皮捣蛋,只要教育者有恒心、有决心、有信心,都能使他们有所转变,达到教育的目的。

我们往往抱怨学生有多么不听话,责怪家长有多么不配合,怨恨媒体多么不理解。但在主观意识里,我们不妨问问自己:我对工作认真吗?我对学生负责吗?我有爱心吗?我自己身上的缺点多吗?学生是怎样看我的?学生对我有什么希望和要求?我是合格的老师吗?我经常把自己与学生换位思考吗?

如果我们经常自我反醒、自我总结、自我提高,那么工作起来就会得心应手,减少失误,

标签:心理辅导 个体 学生个体心理辅导 个体心理辅导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