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大学生 > 心理 > 正文

行为心理分析

时间:2017-05-24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篇一:儿童行为心理学分析 (1)

儿童行为心理学分析

(来源:幼儿教案网www.youeredu.com)

人是一个处在与周围环境经常相互作用中的积极的活体,不仅是行动的客体,也是行动的主体。

孩子有很多表情:哭;撒娇;害羞等,每个表情后面都有和大人不太一样的原因,让我们解开所有的密码。

表情一 打人、咬人

孩子总喜欢打人、咬人是有一定的原因的!

原因1:可能孩子对小朋友的安全感建立得不好。所以一有小朋友到身边去,他就会觉得受到威胁,然后主动进攻。

办法:妈妈应多帮助孩子建立安全感,多帮孩子交些好朋友。那段时间我一直在反思,然后就开始行动了。如做了冰淇淋、煮了毛豆、花生,有了水果等都分成几份,带着孩子送到小朋友家,有好吃的也叫到家里一起吃,或拿到别人家吃。礼尚往来,别人也会有好吃的想着我们。

这样关系越走越近,孩子的感觉也越来越好。

变化:不打人了,每次出去,都要去敲人家的门,想见见小朋友。有好吃的分享,还说:他是我的好朋友。

原因2:打是排除的意思。

有时他想按自己的想法做事,可小朋友们总是做些他不喜欢的(本文来自:Www.dXF5.com 东星资源 网:行为心理分析)事情,他想把这个事实排除掉。如:他拿个小碗,用土来做饭。小朋友过来就往他的碗里放土,但他不想这样,因为破坏了他原有的计划和目标。他对小朋友嚷,但人家不听,他嚷了几次,发现不管用,就会动手打人了。他的想法本没有错误,只是不想被打扰。但他的举动是不好的。有时想吃冰棒或做其它一些事情,家长不让做,他也会用打的方式来解决,只是想把家长不让他做事的这个事实排除掉。所以我觉得更多时候,孩子打人是排除的意思。包括大人也一样,乐爸总不听我的,我也会打他。说不过就打吧。反思一下,其实大人和孩子都差不多。

办法:加强用语言来解决问题的能力。教他用语言来和别人表达思想。如人家往他碗里放土打人这件事,妈妈可以告诉他:“如果你不喜欢人家这么做,你可以直接教他对别人说?不喜欢你往碗里放土,我正在做饭!?”然后告诉他,打人无法解决问题,打人是不好的行为。他就明白了。当然要达到完全用语言表达还需要一个过程,妈妈要耐心等待他心智成长到这个程度。

原因3:家人可能有打人(或以轻打屁股来逗着孩子玩)的行为。孩子会把所以的待遇反加到别人身上。

办法:家长要反思自己是否有这种形为,如有应即时改正。

感想:其实孩子打人,根本也不会打怎么样,如果别人打自己的孩子倒没什么。如果他打了别人,当父母的总会说自己的孩子不对。我的想法是:当他打了人后,要及时根据当时的情况来分析原因,然后告诉他如何用语言来解决。再告诉他打人是野蛮的行为(幼儿园总这么说,所以我也要家园一致)。然后告诉他妈妈爱他(以免他有种做错事不被爱的担忧)。这样,他既知道自己打人不对,也知道下次该怎么解决,还知道妈妈无论何时都是爱他的。孩子感觉被爱包围着,他会向更好的方向发展。无论怎样,妈妈都应把握一个原则,就是一定让孩子知道妈妈是爱他的,他永远都是好孩子,对事不对人,一时行为不对,不能说孩子就坏呀。

有时候孩子不顺心,可能会拿妈妈撒气,我倒觉得挺正常的。因为妈妈是他最亲近的人,和最亲近的人发泄内心的压力是很正常的事呀,发泄完了,孩子会更好地调整自己的状态,也会更加爱妈妈。乐有时就这样,我就会说:给我捶背呢!给他一个积极的暗示就够了。多理解孩子,他毕竟还很小,心智还没有成长到可以自己解决一切问题的程度呀。然后每天大声对他说:妈妈爱他!或在耳边轻声地说:“妈妈告诉你一个秘密,就是?我喜欢你!?”孩子的心情会马上阳光灿烂、晴空万里。有时他做些坏事,如把脚放到饭桌上,你越说不行,他越边坏笑着去做,有时我急了就会问他:你是不是觉得我爱你不够呀?他说是。我就说:那从现在起,我多爱你一点。他马上就规矩了。所以有时我觉得对孩子大吼生气都不能很好地解决问题,最佳的办法就是:让他知道妈妈爱他。

表情二 插话

孩子打断别人的谈话,这是由他们的年龄特征引起的,大体在以下几种情况出现:

1、孩子对讲话中的部分内容感到好奇,迫不及待地想解决心中的“疑问”。

2、别人谈的或讨论的内容,孩子曾经听说过或有点似懂非懂,产生“共鸣”、激动,急于想“表现”自己,讲一讲自己的“看法”。

3、孩子独自玩耍或独自尝试着做某件事遇到了困难,这时他急于求得帮助,可能会不顾场合打断别人的谈话。

对孩子的这种行为既不能放任不管,又要注意处理方式。家长应注意以下几点:

1、“因事制宜”。即针对不同的情况,采取相应适当的方式和方法加以引导。当孩子对大人谈话内容提出疑问,或遇到困难求助时,千万不要因一时恼火而当别人的面训斥孩子,否则就伤害了孩子的“好奇心”和“自尊心”。家长可以跟孩子讲明,谈话结束后再解答,还可以再夸奖他一句:“你真爱动脑筋!”这样孩子是会谅解的。但事后一定要实行诺言,并教育孩子在别人谈话时不要随便地打断,告诉他这样做是不礼貌的。

如果大人在闲聊时所谈及的内容使孩子产生“共鸣”,孩子因急于想表达自己的意见打断别人的谈话,家长不妨给孩子一个“表现”的机会,先征求与你交谈的对方的意见,然后让孩子参

与进来。不过,谈完话后应很委婉地指出孩子刚才随便插话是不对的。这样孩子是比较容易接受你的批评的,因为孩子的“表现欲”得到了满足。

2、“相机诱导”。即家长要利用一切可以用来对孩子进行教育的机会,对孩子加以启发和诱导,特别要注意运用发生在孩子身边的事情来教育孩子,使孩子受到启迪和提高。例如,爸爸妈妈带孩子上街玩,看到了别的孩子在其父母和别人讲话时插在中间吵个不休而受到批评,就可以问自己的孩子:“刚才那个孩子做得对不对?为什么?你喜欢他吗?”让孩子从中受到教育。

3、“言传身教”。即做家长的要注意自己的言行,特别是“行”,这给孩子的影响是很重要的。孩子的模仿性较强,且又缺乏一定的辨别能力,因此父母应树立起一个礼貌地与人交往的榜样。

表情三 撒谎

“你听我说,我们家有三个电视机。”“哎呀,太棒了!”“一个是爸爸的,一个是哥哥的,还有一个是我的。”“那你每天晚上都可以看动画片啦。”“当然啦。一吃完饭,就可以一直看到上床。”“你多美呀!”

当这个孩子的谎话被揭穿时,他受到了母亲的斥责。妈妈责备他“撒谎就是当小偷儿的开始。” 儿童的心理分析:

儿童根本不懂撒谎和小偷儿究竟有什么必然联系。对孩子来说,与其说不懂,还不如说这两者之间根本没有任何联系。

“有三个电视机”这句话究竟是什么意思呢?话不能单从表面意思去理解,更重要的是正确理解它的真正含意。

讲这句话的孩子当时的心情就是希望“如果我家能有三个电视机该有多好呀!”“如果有了三个电视机,爸爸就不会因为要看夜间棒球比赛而霸占电视机了;哥哥也不会因喜欢足球赛节目而独占电视机了;当然我也就可以独自看我所喜欢看的动画片了!”

他把这个愿望和空想联系在一起了,因此,采取了“有三个电视机”的语言表达形式。幼儿的心理结构,往往是主观与客观融为一体,这种现象称为“主客观未分化心理”,是幼儿心理的一个特征。

妈妈的高招:

儿童“说谎话”的种类繁多,想像谎话、愿望谎话、无知谎话、游戏谎话、辩解谎话、方便谎话、友情谎话、吸引注意力谎话、复仇谎话、以及欺骗谎话,等等。

幼儿的大部分谎言来自想象、愿望、游戏和无知,偶尔有出自辩解或引人注目的目的。无论

哪一种都不属于真正的谎言,更不至于发展成性质恶劣的小偷行为。

如果不能充分理解这一点,就谈不上正确的处理办法。我们应该认清隐藏在谎话背后的儿童心理,采取与其心理状态相符的办法解决。

例如,当你听到孩子说“我家里有三个电视机”的时候,你就应该接着说:“哦,是吗!那太棒啦!”表示理解孩子的愿望和心情,然后再说:“真的,如果能有三个电视机,那该有多好啊!”

表情四

孩子的嫉妒,是对小伙伴中在智能、名誉、地位、成就及其他条件比自己强或比自己优越的孩子怀有的一种不安、痛苦或怨恨的情感。孩子嫉妒的表现形式多种多样,主要有以下几种:

1、不许爸爸妈妈亲近或爱别的孩子。

2、别的孩子取得了成功,学习上有了进步,或受到教师的表扬时,认为自己不比他差,不服气,对别的孩子中伤、讽刺、排斥等。

3、别的孩子比自己穿得好,或玩具啵蛐』锇槎啵痛蚧鳌⒊芭⑹柙叮踔猎购蕖?br />

4、别的孩子没有满足自己的欲望,就产生对立情绪,或怨恨,或采用另外的形式补偿和替代,如别的孩子不借水彩笔给他,他就向别的孩子炫耀自己的玩具,且不借给那个孩子玩,以借此压倒对方。

一般来说,对孩子的嫉妒只要很好地教育引导,便可以变压力为动力,激发孩子发奋上进,养成健康的性格和良好的品德。相反,如果不能很好地引导,就会影响健康成长。

对于好嫉妒的孩子,家长应采取心理疏通并辅之以思想教育来消除。

1、对孩子严格要求。鼓励孩子勤奋踏实、积极进取、乐于助人;对于浮躁、损人利己的不足的行为要予以处罚、教育,以培养其良好的道德品质。

2、对孩子的赞许、表扬要恰当。既要实事求是,又要使孩子承认自己的成功之中,有周围伙伴的贡献和帮助,而不可趾高气扬,好图虚荣;同时,要孩子看到自己的不足,以防止孩子骄傲自满,过高估计自己,藐视别的孩子。

3、激发孩子把嫉妒转化为竞争意识。使孩子在赶、超先进中调整自己的行为,增强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从而使压力转变为动力,超越嫉妒。

4、教育孩子诚实待人。要教育孩子心胸豁达,不斤斤计较;学会设身处地,将心比心,理解小伙伴,交流和沟通感情,增强与小伙伴团结共进的气氛。

表情五 哭

“哇……哇……”“好啦,好啦,别哭了。”“哇……哇……”“叫你别哭了,有什么可哭的,你说呀!亏你还是个男孩子呢。”“哇……哇……”

母亲拚命想办法不让孩子哭,可是孩子却越哭越起劲。母亲认为,首先应该使孩子停止哭,一切问题要等停止了哭以后再说。可越这样孩子越委屈,哭哭啼啼就是停止不了。

儿童心理分析:

哭的行为是一种结果,是某些问题表面化的结果。既然有哭的行为表现出来,内心里一定有某种“感情”在活动。

把着眼点放在这一方面,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比如,有时是悲伤的感情在起作用,有时因为寂寞的心情,或者感觉到痛或热而哭泣。特别是爱哭的孩子,哭,基本上是由于想让父母安慰自己、同情自己等依赖心理所致。

此外,爱哭的孩子都是胆怯的孩子,当受到小朋友的欺负,不和他玩,不适应朋友关系或集体生活时,就会哭起来。

总之,不管在什么情况下,不要忘记爱哭的孩子,多半是为了希望父母理解自己的心情才哭的。因此,仅仅劝他停止哭泣的行为,而不解决他内心的感情问题,是止不住哭的。

妈妈的高招:

当孩子哭的时候,不要只说:“别哭了。”而首先应该关心的是了解他为什么哭,哭的原因和心情。

然后,对孩子的悲伤心情或气愤心情,总之是对孩子当时的感情,表示同情、理解,并把这个信息传达给孩子,也就是说,把孩子的感情反馈过去。

切记莫用大道理去批评,而无视孩子的感情。你接受了孩子的感情,孩子的心情感到舒畅了,其结果,不仅停止了哭泣,而且爱哭的毛病也会逐渐得到克服。

表情六 重复

我发现我五岁的孩子最近有一个奇怪的特点:在看动画片、图画书时,特别喜欢重复。即对看过的动画片和图画书不厌其烦地看了一遍又一遍,而对新的、未看过的反而不太感兴趣。请问这样正常吗?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儿童心理分析:

这位家长对孩子的观察很细心。四五岁的孩子出现喜欢重复看同一部动画片和图画书的现象并不是个别的,有相当一部分孩子都不同程度地表现出这一特点。

篇二:系列强奸杀人罪犯行为心理分析

系列强奸杀人案件容易引起社会恐慌并导致群众安全感降低。一些犯罪行为人流窜多个省市,连续几年甚至十几年疯狂作案,实施入室和拦路强奸杀人,对社会稳定造成极其严重的危害。由于刑事破案技术与侦查方法现已为公众所熟悉,就连业余盗贼都十分清楚现场痕迹、物证的破案价值,所以如今的犯罪分子在掩饰其作案痕迹方面变得越来越狡诈。于是,利用犯罪行为心理分析( 即心理画像) 技术就成为我们开展侦查破案的新的重要途径。罪犯心理画像这个全新的方法能够有效揭示犯罪行为人的人格缺陷,解开无动机犯罪的谜团。但是任何两件刑事案件和任何两个犯罪行为人也都不会完全相同,寻找犯案模式及提出犯罪行为人特征必须根据事实,并运用合乎逻辑的思考程序去分析。

系列强奸杀人案件中,犯罪行为人可分为两种: 事先目的性和非事先目的性。事先目的性往往使行为人选择陌生人和离家相对远些的地方作案,并在进入现场时首先考虑如何能尽快逃跑,哪类被害人必须灭口等。由于被害人多数被杀,少数幸存者和特殊受害群体又因种种原因而不愿报案,因此,侦查人员较难通过询问证人来获取更多的犯罪行为人的特征和线索。非事先目的性的案件中,有时被害者与案犯无任何直接关系和选择关系,因此也难以从研究其生活方式、社会关系和背景等具体细节入手侦破案件。虽然系列强奸杀人案件的侦破有相当的难度,但是,从行为心理学的角度来讲这类案件也有很明显的规律,不同之处是作案方式,因为作案方式透露出个性,由此我们可进一步分析: 哪种人会做出这种事?

传统杀人案件比较容易破案,是因为他们愤怒、贪婪、嫉妒、贪财、报复等犯罪的原因都极度夸张地呈现出来,但近几年出现的连续犯罪,其犯罪技巧由于不断从经验中学习而日益精进。在所有重大刑事犯罪中,连续强奸杀人犯罪是最令人匪夷所思,对个人危害最大,也最难侦破的案件类型之一,因为他们的犯罪动机远比以上列举的传统刑事犯罪动机复杂得多,其犯罪模式也更令人匪夷所思,他们少有同情、内疚或悔恨等常人具有的感情,我们要抓他们的唯一办法就是学会他们的思考模式。因此,总的来看,案子越是普通无奇就越难侦破,也就是说,我们掌握的行为模式越多,提供出的剖析也就越完整,甚至还能提供出有效的防治技巧来引出犯罪行为人。实践中,一般可从以下几方面对系列强奸杀人犯罪行为人特征进行剖析。

一、居住范围和身份特征

心理学中,有一个“最小努力原则”。这条原则在极大范围内阐述了除去许多其他因素影

响之外的人们心理以及行为的选择,在研究犯罪过程中,“最小努力原则”也是一条十分重要的原则。心理对距离的感知结果,对于人的行为的最终抉择具有十分关键的作用。一个人对于距离的感知受以下条件制约: 一是终点与起点有相似的吸引力; 二是间隔点障碍的数量; 三是对路线的熟悉程度; 四是事实上的实际距离; 五是路线的吸引力。系列强奸犯罪行为人所能选择的距离一定是以上几个方面综合作用的结果。

心理地图,是指个体在与周围环境发生交互作用中,对这些环境因素进行归纳。在大脑中形成的对熟悉环境的认知心像。它代表着个体有关空间心像的主观性,虽然由于个体成长背景、社会阶层与地位,以及生活环境不同,对同一事物的认知和印象也各有不同,但大多数人的心理地图是十分接近的。心理地图的成因,有五个基本因素: 路径、边缘地界、街区、繁华点和地理标示。心理地图提供了一个人潜在活动空间的最远范围,个体大部分的有意行为都会在这个行为空间里进行。在个人的心理地图中,由于不熟悉或因其区域令人不快而使自己熟悉的区域呈现出不连续的特点,而且行为空间的结构也变得日趋线形化。由于日常生活要受到社会条件的制约,犯罪行为人的行为仍然不会超出他们的日常经验、习惯以及对外界的理解和认识,就像一个人去买东西一样,犯罪行为人也会选择那些最方便的地方去作案,而且最终的归属地就是他们的家或工作地点或较靠近朋友的地方。人们的行动除了受限于物理的自然限制,如河流、海洋、湖泊、峡谷和各级公路等以外,心理的界线同样影响人的行为,如具有较低社会地位的犯罪行为人可能避免去一个富人聚集地区。

研究表明,系列强奸犯罪地点在空间上也是有模式的。其作案地点的数据呈现出明显的聚集特点以及距离消退现象。说明系列强奸犯罪行为人在选择作案地点时,也有一个狭窄的搜寻空间,该空间与其活动路线也密切相关。英国学者研究也表明,94%的系列强奸犯罪发生在犯罪行为人活动空间的2. 5 公里范围内,①如果只考虑活动区域,则有72%的犯罪发生在5 公里范围内,且绝大多数在2 公里内,从强奸地点到最近的犯罪人活动区域的平均距离是0. 9 公里,到犯罪行为人日常路线的平均距离是0. 53 公里。在所有情况下,攻击行为都发生在室外,是因为他对这一区域很熟悉,这种熟悉使他感到自由和便利,一旦在室内实施攻击,所有的自由和便利都将不复存在。

在系列强奸杀人过程中,如果对受害人存在性虐待,这种行为人一般是中产阶层并以自己的外表和身份为傲,这种

行为人通常都不会显露其反常的外在特征,极少数酗酒和吸毒,无犯罪记录,表现出一副可敬的样子。但这些男性会深思熟虑的寻求易受攻击的单身女性,因为他们知道单身女性渴求礼物、被关注和感情,也懂得如何利用这些东西来诱骗被害人。这种受害人往往是离婚妇女或结束感情关系时间较长的女性。犯罪行为人无论是何种情形都能充分利用她们对爱情和安全的需求欲望,一旦他确定某位女性对自己有意,就会逐渐将她从朋友和家人中孤立出来,使其从感情和其他事情上,最终依赖他。

二、性格及性活动特征

一个连续强奸杀人犯罪行为人生来就喜欢操纵别人,自恋且极端自我中心。如果他们选择的受害人大都比较瘦弱,说明行为人不具备挑战被害人的能力,这类犯罪行为人极有可能是内化型犯罪人。他们性格孤独,侵害方式经常采取闪电奇袭,迅速让其失去知觉或防卫能力。因为这样罪犯就不需要将她视为一个活生生的人来对付,这种行为人是最怯懦的一种,他极有可能生活在一个问题家庭或拥有一个非常强势的母亲。

连续强奸杀人犯罪行为人,有某种情绪的周期或说是冷却期。有些强奸杀人案件中,受害人

并未遭到强暴,但往往乳头被切掉,或身上有咬痕,或阴部有异物插入,或在其身上或地上写有污辱性语言等其他伤害,有时也可发现犯罪行为人在尸体上手淫,而实际性行为并未发生等。这本质上是用异物插入尸体替代性行为,说明这个犯罪行为人极可能是个没有安全感,在性方面不成熟的人。手淫本身告诉我们,他是把幻想了一段时间的仪式实现出来,捆绑和性虐待亦是如此。这也是一个在性方面有所欠缺的男性的标志。如果在被害人昏迷或死后把她捆绑起来,进行过度伤害,是他把心中暴戾的幻想加在她身上,说明犯罪行为人在和女性保持关系方面有很大困难,他极有可能没和女性约会过,如果他有和女性约会的机会,便很可能会找更年轻的女性下手。如果犯罪行为人虐待的是有意识的活人,结果将完全不同,这说明他是一个典型的反社会人格的人

三、年龄范围与既往犯罪

对一个上了年纪的妇女施暴,说明这极可能是一个年轻人干的,甚至可能是个十几岁的青少年,涉世未深,经验不足,也没有什么信心。被害人或是比较年轻、强壮或比较难对付,都会让犯罪行为人裹足不前。如某一案例中,有一老妇人被不知名的潜入者施暴并打得遍体鳞伤,两只狗也被刺杀倒在老妇人的身旁。一般来讲,这件案例中的犯罪行为人会是16 岁至18 岁的年轻人,这个人不注重仪表,有可能案发当晚被父母赶出家门,性格

内敛、孤独,这种人作案一般不会走太远,会去找最近而且最容易的地方躲藏。在外游荡时,他对自己的处境觉得可怜而生气。当走到这位老妇人家附近的时候,知道其一人居住,对他构不成什么威胁,于是便闯进去,老妇人或许抗议,或许对他大喊大叫,但是不管老妇人做何反应都会激怒他,进而让他采取行动。他想要强奸她,但无法得逞,所以便痛打她一顿。因其没有任何地方可去,在其施暴之后,明知不会有人来她家,所以就在现场逗留。

系列强奸犯罪行为人中,第一次强奸行为发生的平均年龄约21 岁,中期的约26 岁,最后一次强奸一般约29 岁( 被抓以前) 。有60% 左右的人有过犯罪前科,英国的研究表明,在单一强奸犯罪中有犯罪前科的行为人能达到86%,且主要是偷盗类犯罪; 第一次接受处罚的年龄是在20 岁以前,这种受处罚前科一般包括在犯罪行为人家附近入室盗窃、对别人的性攻击、纵火等。在系列强奸杀人犯罪中,行为人以前有过性犯罪的人所占的比例可达到85% 以上,并且研究发现,强奸犯罪是一种逐步升级的犯罪,判断是否会升级或者预测犯罪人以后是否会升级的标准是: 一、从不与被害人谈话; 二、缺乏对被害人的保证,如“你如果不叫喊,就不伤害你”等;三、使用了捆绑物; 四、将被害人从相遇地点转移到其他地方; 五、想像自己有大男子主义气概。

系列强奸杀人犯罪行为人开始时几乎都是从青少年时期就开始有赤身露体、打骚扰电话以及与动物发生性行为等举动。伴随着这些性方面的兴趣,随着年龄的不断增长,他们也开始透过侵犯等反社会行为来处理本身的压力,如抢劫、纵火、盗窃、虐待动物或儿童、作弊等,再往后发展,60%以上的行为人会出现恋物癖和其他错乱举动。随着行为人越来越清楚什么事物会让他满足,这种错乱现象也就随着增强,就有可能由恋物发展成偷窥、偷拍,进而开始偷抢他所窥视的妇女的个人物品,或开始勒索不会抱怨的配合者。一旦他破门而入寻找内衣和照片等作为恋物癖的纪念品,或在室外有合适的机会,就可能进一步转化成强奸。这时,

如果他为了避免被害人指认、被捉,就会采取其他行动甚至杀人来解决问题。一旦他发现杀人的快感更大,满足感更明显,于是他就进入了另一种层次的控制感,这种杀人行为就会延续下去。系列强奸杀人行为人大都喜欢与比他年纪小的孩子一起玩,并且经常表现出对他们欺负和辱骂,喜欢玩火,从虐待蚂蚁开始,随着年龄的增加,会逐步升级到虐待猫、狗等小动物,这就是初期反社会行为,这种状况不会自行改善,不会只是成长过程中的

一个阶段。研究表明,并不是所有有侵犯倾向、自制力差等反社会行为的孩子,都注定会成为系列强奸杀人犯。但是,如果孩子先天倾向如此,再被放在极度不正常的环境中,而又不加任何补救的话,就很有可能会成长为一个有暴力倾向的成人。

四、婚姻状况及教育程度

系列强奸杀人案件的侦破中,我们面对的重要问题之一即是犯罪行为人的婚姻状况,即其已婚还是未婚。这一点可以从其强奸与死前凌辱行为,亦或死后分尸与否来加以分析。研究表明,如果犯罪行为人在受害人死前对其进行凌辱、强奸,但死后并未分尸,那么他极有可能已经结婚; 一旦发现死者死后被分尸,未奸,那么犯罪行为人极有可能未婚、性无能,且有严重的手淫习惯。因为他必须要以非直接的方式得到性满足。一个结了婚的人,犯下这些案子应该对女人实施强烈的性虐待行为,不会这么快就杀了她,并且他会在死前凌辱她,而不会在之后将她分尸。入室强奸杀人犯罪可分为两种: 一种是,现场凌乱、随意,丝毫看不出有布局的成份; 另一种是有明显的布局成份在内。布局本身便是一种逻辑,无论是犯罪行为人愿意花时间把受害人转移、覆盖、包裹,还是把受害人胸罩拉起,让其私处暴露,以使其看起来像是性犯罪等等,都说明,犯罪行为人可能是家人或近亲属,且大都已婚,并有较为严重的家庭问题,因为只有这种人才有必要极力转移、格外注意别人的注意力。这种犯罪行为人可能有过攻击行为,耐挫折水平很低,是个阴郁的人。犯罪行为人当时可能正因金钱等某种理由而心情沮丧。这种人在调查走访时,最初会非常合作而且关心案情,但随后会变得自负且怀有敌意。在犯罪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态度会发生改变,也可能会改变外貌,甚至更换工作或搬家,这都是其人格和行为上的完全逆转情形,即在杀人前后,整个人的外貌及表现完全不同。

在许多方面,系列性犯罪行为人看起来都和常人无异,大部分人( 70% 以上) 有稳定的工作,受到中等以下教育,可能中途辍学,与某人一起生活,至少结过一次婚。绝大多数人( 90%以上) 独户居住( 农村或城乡结合部) ,也有一小部分人住在城市里。相当一部分人在青少年时期有过各种问题,如尿床、虐待动物或儿童、纵火,还有常见的行为问题就是偷窃、酗酒和攻击行为

五、对象选择和行为特征

连续强奸杀人犯罪行为人,一般只会选择他认为可以应对的被害人,以避免发生意外,进而躲避法律制裁。大部分的强奸杀人犯和连续强奸犯,都擅长支配、操纵以及控制,因为他们大部分都经历过某种生理或情感的

凌辱,自觉被生活所伤害,实质上他们大部分都是愤怒而无力的输家。

研 究表明,系列强奸杀人行为人杀人不经挑选,其动机往往是愤怒。这种人在他人生的求学、工作、与异性关系等方面都可能出现过败绩,其年龄阶段可能在27 岁至33 岁之间,其职业应该是最接近权力的工作,如救护车司机、警卫、安全员等。

操纵、支配、控制是强奸杀人连续犯罪的三个标志。犯罪行为人所做所思都在充实他们乏味的生活,如果他们不这么做的话,就会觉得生命有所欠缺。再者,系列强奸杀人连续犯罪的形成过程中,最重要的一个因素就是幻想,大部分的幻想都牵扯到性与死亡之间的关系,其中性幻想包括与他人的关系,且以伴侣的死亡与肢解来结束。因为他这种欠缺感,一般男女的关系,并不能让他觉得舒坦,他也不认为会有女孩接近他,所以只有自己来弥补。他必须完全占有他想象中的伴侣,这就意味着最后要占有她的生命。他们的潜台词是: 活着的时候遥不可及,不能和我分享,现在你是我的。对有些人来说,他们最大的幻想实际上是摆脱潜意识中一直主宰、控制和虐待他的母亲,他的杀人行为都可以放在这个脉络之下分析。他们成为凶手的整个过程,可以视之为他尝试对付其母亲的过程,当他走到最后一步的时候,整出戏也就结束了。有时,犯罪行为人的肢解行为也并不都是在受害者活着的时候进行,而是在死后。这时候,就不是惩罚、虐待和摆脱,而是拜物,这与拥有幻想有更大的关系。其实,这种幻想很早就已经在他们身上滋长,其远远早于实际的强暴或谋害发生之前。

许多系列强奸杀人行为人都会从受害人身上取走纪念物,转赠给他喜欢的女人。一方面,作为主宰、控制女人的象征,另一方面,也得以重温以前杀人的经验。这些纪念物,一般包括珠宝、小照片以及其它小玩意。

系列强奸杀人行为人虽然90%以上都是从性幻想开始,但是这种性幻想的发展有两种途径,第一种,把这种幻想施加在没有生命的物件上,比如洋娃娃、充气人等; 另一种,是把这种幻想施加在有生命的动物身上。一旦这种动物满足不了他的幻想就会转移到其他女人身上,或者在生活当中,一旦他认为某个女子对不起他,就自以为受到委屈,而以相似特征的妇女甚至所有妇女为报复对象。如果让他有自由支配、操纵、主宰和控制的可能也就会酿成杀人案。

六、家庭特点和形成原因

研究表明,许多连续强奸杀人犯罪行为人都是收养家庭或破碎家庭的产物。人成长在这种家庭中,形成的害羞、缺乏安全感、引起的愤怒,促使其变成一个潜在的杀

人者。这种家庭中,往往有一个支配性格强、过于保护的母亲,否则犯罪行为人就会表现出对受害人一定程度上的尊敬或者说是敬爱。这个母亲往往给儿童在潜意识中灌输一种印象: 天下除了妈妈之外都是坏女人。于是在儿童的潜意识中会害怕女人,而且不能和她们相处。这样的儿童在这样的家庭成人后,一旦出现在强奸杀人现场就必然会出现以下现象: 受害人会受到严重的凌辱,身上会有无数的伤痕,乳房被切去,腹部或阴部被切开等等。因为犯罪行为人必须采取猛烈的措施让受害人迅速失去知觉,他心中满怀的怨恨必须透过施加在受害人脸部、胸部或阴部的种种伤害,想办法将受害人“非人化”。

篇三:心理咨询师职业行为分析

心理咨询师职业行为分析

1、立志成为心理咨询师的动机

选择当教师,是我当初的人生理想。做一名称职的教师,是我终身的的追求。学校心联小屋吸引了大量的学生前来求助,我为一部分的学生排解了心理困惑,帮助他们找回了自信。同时我也看到更多的孩子需要老师悉心的呵护,我希望尽我所能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塑造其健全的人格,为他们健康成长尽绵薄之力。这是我选择心理咨询师的最主要动机。

2、成为一名心理咨询师的条件

第一、我具有成为一个合格心理咨询师的人格条件。根据MBTI职业性格测试,内倾直觉情感知觉(INFP)类型主要特征是理想主义。具备寻求理解别人和帮助他们实现潜能,适应力强,灵活,善于接受,除非是有悖于自己的价值观的,适合心理咨询师职业。

第二、参加了多年的心理培训,我具备一个合格心理咨询师的知识基础。我学习过基础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心理统计与测量、变态心理学、健康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另外我还参加了2002年中科院心理函授培训,2009年参加成都市学校心理辅导员培训。2010年参加三级心理咨询师培训,于11月参加三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考试,2011年1月获得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在2011年4月至7月,我参加了四川西南心理咨询师培训中心组织的二级心理咨询师培训。在此期间,我还参加了沙盘游戏、加拿大海文学院自我成长及专业助人理念课程培训,对心理咨询的知识更全面的学习,具有初步的心理学知识和助人技巧。

3、从业的特长和方向

我希望自己成为一名合格的心理咨询师,能够在提高自己生活质量的基础上帮助他人,通过我帮助,让来访者更够健康快乐地生活。

首先,作为一名教师,我多年中小学教育工作经历,让我熟悉青少年学生,并且有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基础,我乐意为他们提供专业的心理支持和帮助。

其次,我具有成为一个合格心理咨询师的人格和能力条件。我情感丰富但稳定,处事理智冷静,思维清晰,语言表达能力强,为人随和热情,具有亲和力,尊重他人,包容力强,且有强烈的责任心和爱心。学生心理辅导经验使我掌握了一些心理辅导技巧,积累了一些实践经验。

4、从业优点和缺点

我稳定的人格特征及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可以成为来访者的榜样。我对

人性具有一定的认识和感受力,有足够的爱心和包容心,有强烈的责任心,还拥有积极乐观的心态。通过近几年的心理咨询专业培训和学校心联小屋工作,我逐渐掌握了一定的心理咨询技能。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也清醒地意识到,自己与合格的心理咨询师的要求还有很大的差距。目前我的心理咨询知识不扎实和经验不丰富,实践经验也比较少,咨询的技能有待进一步的学习和提高。 5、今后努力方向

心理咨询是一个助人自助的职业,是咨询师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专业的咨询理论和技巧帮助来访者解除心理困惑、重获心灵自由的过程。因此我打算从以下三个方面努力:

第一、咨询师必须首先学会对自己的领悟,才能面对并解决来访者的问题。为此,我要严格要求自我,克服自己性格上的一些弱点,促进自我不断成长,使自己在工作中始终能够保持中立性态度,无条件地接纳求助者,并能够合理看待咨询过程中的挫折。

第二、我要努力学习好心理咨询知识,不断提高理论知识和咨询技能,让自己的心理学知识更扎实,助人技巧更趋娴熟。

第三、由于教师职业特点和个人能力,我较为擅长青少年学生的发展性心理咨询,帮助来访学生建立良好的行为模式。在今后的职业历程中,我打算在这个领域持久坚持下去,让自己在青少年咨询领域中有所作为。

选择做心理咨询师是我的梦想,走在这条人生路上我收获了许多心灵的感悟。我有着一股顽强而执着的信念,我一定会会步伐坚定的沿着这条路一直走下去。

标签:心理分析 自残行为心理分析 客户的行为心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