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大学生 > 心理 > 正文

[《埃及的金字塔》教学之我见]2018幼儿舞蹈教学大全

时间:2019-01-17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埃及的金字塔》是苏教版教材的一篇课文。文章以平实的语言,描写了埃及金字塔外观宏伟、结构精巧的特点以及建造金字塔所采用的办法,热情讴歌了古埃及人民杰出的智慧。如何教学,笔者提出如下意见。
  一、交流认识,尝试质疑
  学生的学习建立在已有生活经验和知识的基础上。对埃及金字塔,高年级学生一般都有些了解,因此揭示课题后,教师可以留给他们一点时间,交流一下自己所知道的有关埃及金字塔的情况。这样做,既为学习文本提供了知识基础,又营造了愉快轻松的课堂氛围,能让学生带着一种表达的欲望去进一步探究。
  在此基础上板书“金字塔”,让学生猜一下,埃及的金字塔是怎样的,孩子善于想象,“金字塔”一词可以引起他们丰富的想象。然后让学生质疑:“你还想知道金字塔的哪些情况?”培养学生提问的意识和习惯。学生常常会提出这些问题:为什么称它为金字塔?金字塔到底有多少座?在埃及什么地方?埃及怎么会有金字塔的?当然,如果学生提出一些不着边际的问题,教师也不要轻易地否定,学生提问的能力是在提问的实践中不断提高的,对于他们大胆质疑的胆识与勇气,教师要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
  二、充分朗读,整体感知
  学生初读文本时,要给予他们充足的阅读时间,要求读正确、读连贯。在交流讨论环节,可以让学生选择自己认为好的段落读给大家听。由于是按照学生自己的审美标准进行交流,学生读起来肯定就比较流利,容易获得学习的成功感。这样的朗读活动,不再是一般意义的朗读,而是学生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在这个环节,一定要处理好朗读时个别读和全体读的关系, 让所有的学生尽可能地在听、评中有所提高。另外,教师还要注意给学生再一次通读全文的机会,让学生扬长避短,在读中完成对课文的整体感知。
  三、释疑体悟,感受金字塔的宏伟与精巧
  教师让学生带着上面提出的问题,在默读文本的基础上,一起释疑,着重解决几个重点问题。1.埃及怎么会有金字塔的?为什么称它是金字塔?(可以通过读课文第二节来解决这个问题)2.金字塔到底有多少座?在埃及的什么地方?(引导学生读课文第一节、第三节解决。第三节写了“古埃及各个王朝修建的大大小小的金字塔共有70多座”;第一节写了“在埃及首都开罗西南面金黄色的沙漠中,可以看到一座座巨大的角锥形建筑……这就是举世闻名的埃及金字塔”)3.埃及金字塔有多宏伟、有多精巧?它是如何建造的?为了帮助学生充分感受金字塔的宏伟与精巧以及建造过程,教学中可以通过几个途径突破重难点。
  (1)读中体悟。教师引导学生在默读中思考感悟,在朗读中想象,再现埃及金字塔外形的宏伟和精巧。在文本中感悟说明文的表达方法,以及这些方法对于表现埃及金字塔的宏伟和精巧起到的重要作用。让学生在读中理解,又在理解的基础上充分地朗读。
  (2)发挥多媒体作用。金字塔对于我们来说,久远而陌生,可以发挥多媒体的作用,让学生与金字塔面对面。①看图,品味文字。引导学生观察“金黄色的沙漠”是埃及金字塔的背景,“巨大的角锥形”是金字塔的外观,“巍然屹立,傲对碧空”展示了金字塔不凡的气势。②投影出示图片,发挥电子白板的放大镜功能帮助学生理解金字塔的特点。胡夫金字塔外观上具有哪些特点(高大、重);胡夫金字塔在结构上具有哪些特点(平整、紧密);理解重点句子,体会课文是怎样描写金字塔的外观宏伟与精巧的。③出示动画,演示金字塔的建造过程,与诵读结合,引导学生做一做。例如,把砖块放在铅笔上滑动;算一算,如用一列30节的火车来运石块,大约要拉多少趟?在30年中,参加修筑的民工达多少人次?让学生在感受金字塔的宏伟与精巧的同时,感叹古埃及人民的勤劳、聪明。
  四、表演、内化、熏陶
  引导学生诵读最后一节,学生扮成解说员,用画面与音乐配合,深情地诵读。教师设置情境:如此宏伟而又精巧的金字塔,是埃及的象征,也是古埃及人民智慧的结晶。如果你是解说员或者游客,跟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交流,你会说些什么呢?
  这一环节的设计目标,主要是让学生熟读文本,内化文本语言,在积极地情感体验中自然感受到情感的熏陶。在这样的一个语文综合实践活动中,需按部就班,让学生渐入佳境。
  1.目标指引。教师作出如下提示:游客第一次到埃及,有很多关于金字塔的疑问,如看金字塔要怎么走?只有埃及才有金字塔吗?为什么金字塔是举世闻名的?你能描述一下吗?
  2.读书准备。学生只要有了交际需要与交际对象,就会有浓厚的读书兴趣。教师在学生提出问题的基础上,指导学生进一步完成对文本的朗读,思考如何对“游客”的提问作出回答。这样既实现了语言积累,也实现了内化文本语言的目的。
  3.情境表演。教师扮成内地游客,与“解说员”交流,与“游客”交流,“游客”与“游客”交流。教师和学生一起进入各自角色,询问由浅入深。由于大家是在平等的对话中,对话的基础又是文本内容,所以交流的过程就是学生自然地运用文本语言的过程,教师要注意鼓励学生有所改造、创新。
  在这样的情境交融的表演中,学生既深入理解了课文, 又经历了生活实践,学生的语言得到了训练和发展,情感得到了熏陶,最终达到了“内化”的效果。
  (责编 刘宇帆)

标签:埃及 我见 金字塔 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