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大学生 > 学习 > 正文

提升长沙高新园区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的探讨_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的来源

时间:2019-03-01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 本文从产业集群及其竞争优势的理论入手,分析了长沙高新园区发展的历程及现状,总结其产业集群发展所具有的优势和相对不足之处,提出提升其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长沙高新园区产业集群竞争优势
  
  一、产业集群及其竞争优势
  
  产业集群是指特定领域中,大量产业联系密切的企业以及相关支撑机构在空间上集聚,并形成强劲、持续竞争优势的现象,是产业发展演化过程中的一种地缘现象。产业集群具有专业化的特征,其成员企业包括上游的原材料、机械设备、零部件和生产服务等投入供应商;下游的销售商及其网络、客户;侧面延伸到互补产品的制造商,技能与技术培训和行业中介等相关联企业,以及基础设施供应商等。产业集群还具有地理集聚的特征,产业关联及其支撑企业、相应支撑机构,如地方政府、行业协会、金融部门与教育培训机构在空间上集聚,是一种柔性生产综合体,它往往代表着区域核心竞争力。
  产业集群作为一种新的产业空间组织形式,有着以往别的产业组织形式所不能相提并论的竞争优势。高新园区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的形成必须具有以下条件:产品和服务具有较长的价值链、拥有知识导向性的区域、具有全球化的市场和完善的辅助设施。在这些外在条件得到满足的情况下,才可能获得相应的资源、成本、创新、市场和扩张等方面的优势。
  
  二、长沙市高新园区发展历程及现状
  
  1.长沙市高新园区发展历程
  长沙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简称长沙高新区)创建于1988年10月,1991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高新区,由岳麓山高科技园、星沙工业高科技园、隆平农业高科技园、远大高科技园和政策区组成。如右图。
  长沙高新园区自成立以来,一直以强劲的势头发展,始终保持着良好的发展态势。其各项经济指标如表1。
  
  2.长沙高新园区现状
  全区现有高新技术企业800家,其中外资企业近200家;开发高新技术项目1300多项,其中400项列入国家。省(部)级重点计划。年收入过千万元以上企业190家,形成了一批如乐金曙光、远大空调、湘计算机、海利化工、创智集团、中联重科、金瑞科技、长海数码、湘邮科技等53家过亿元企业和集团。电子信息、先进制造技术、生物医药高效农业、新材料等支柱产业占全区高新技术产品销售收入80%以上,区内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40.5%,高新技术总产值和利税分别占全省高新技术总量的35%和39.5%。在全国53个国家高新区2001年主要经济指标排序中,技工贸总收入居第十四位,利润居第八位。长沙国家高新区连续三次(1993年、1998年、2001年)评为全国先进高新区。
  园区建设稳步推进,仅2004年上半年,区内新建路网5公里,完成基础设施建设投资1.2亿元;招商引资来势看好,岳麓山高科技园引进中小企业175家,总注册资金15亿人民币,引进市外境内资金5.6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17.9%,合同利用外资3740.8万美元;产业发展持续平稳,全区共实现高新技术总产值181.7亿元,总收入188.9亿元,实现利润15.6亿元,实现地方财政总收入3.347亿元。
  
  三、 长沙市高新园区产业集群发展的优势
  
  1.政府的支持和良好的政策资源
  自园区成立以来,就得到了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国家计划信息产业部等部门也给予园区大力支持。在政策方面,所得税及增值税政策、关税及进出口政策、规建及土地政策等都给予了一定的优惠。例如:开发区内企业从被认定之日起,即可减15%的税率征收所得税,新办的企业两年内免征所得税等。开发区还设立招商引资奖励资金,并将其列入财政预算。
  
  2.较佳的地理位置
  长沙地处美丽富饶的湘中河谷平原,长江沿海开发带和华南经济圈的交汇点,属湖南一点一线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重中之重。而长沙高新技术开发区都位于长沙的优势地带。如岳麓山高科技园区位于长沙市湘江西岸,岳麓山风景区北侧,南接岳麓山大学城,北邻319国道高速公路,距黄花机场30公里,距火车站10公里,距长沙港口5公里,是不可多得的好地段。
  
  3.良好的科研、创新基础
  长沙的大专院校、科研单位有一定的优势。目前,长沙有各类高等院校23所,拥有市级以上科研开发机构90个,国家级、部级工程技术和研究中心6个,种类专业技术人员22万人,其中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人员10多万人,有中科院、工程院院士近四十名。高新区内有博士后工作总站和5个企业博士后工作站。
  
  4.良好的基础设施
  长沙市自古水路、铁路和公路都便利。目前黄花机场已开通四十余条航线;铁路方面,京广线贯通南北,浙赣湘黔铁路连接东西,长石铁路通过枝柳线与中西部紧密结合;公路四通八达,107、319国道和京珠高速交汇于市内。高新园区内按产业规划布置的主干道均已建成。联网供电亦日趋完善,供水能力均能满足工业发展的需要。岳麓山高科技园内拥有日供水能力40万吨的长沙市四水厂,两座110KVA输电变站,正在共建装机容量5.9万Kw、供热能力200t/h的热电站。
  
  四、长沙市高新园区产业集群发展存在的不足
  
  1.园区内合作、交易少
  随着柔性生产的发展,厂商之间的交易会越来越多。交易成本占总成本的比重也越来越大。产业集群的优势之一便是与本集群内的企业交易以节约交易成本。但是,根据调查,长沙市高新园区内有80%以上的企业从未与本园区内的企业进行交易、合作。有近10%的企业年均与本园区内的企业合作次数为5次以下。
  其中长沙国家高新园区公布的2002年经济二十强企业,处于长沙国家高新园区内的企业不足五家,有多家企业不仅不在高新园区内,甚至不在长沙。这些企业之间的合作和交流是少之又少的。之所以也将其纳入高新园区内,是为了扶持这些企业的发展,让其可以得到园区的优惠政策。但这并不是产业集群,更谈不上体现产业集群的发展优势。
  
  2.辅助性、服务性企业少
  根据统计在长沙市高新技术园区800余家企业中,针对园区内服务的民办企业仅有十几家。而且种类很少,大部分集中在信息服务领域。虽然长沙市高新园区的政府机构也建立了一些相应的服务部门,如创业服务中心、生产力促进中心、人才交流中心等,但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让市场去参与才可以作到真正的合理、有效。如在许多高科技产业集群中出现的猎头公司、信息服务公司等企业和一些小到推销纸、笔的办公用品企业等,都是高新园区不可缺少的。
  
  3.区域网络化不够
  (1)企业间的交流尤其是非正式交流不够。在长沙市的高新技术园区内,可供人们私下交谈的场所如酒吧、咖啡厅等目前并不存在。许多在园区注册的企业,并没有设立在园区内也没有在园区内设立任何办事机构。各个企业的老总、技术人员之间交流的机会十分少,也就没有机会进行知识、信息的交流。但是对于高科技企业来说,其他设施的共用都是次要的,而知识的共享是最重要的,这就使企业间正式与非正式的交流变得尤为重要。
  (2)集群内企业与本地的大学、研究机构合作不够。长沙市高新园区的企业项目很多是从外省市、甚至国外引进的。而与本地的大学合作的项目和与研究机构合作的项目十分的少。原因有两个:一是企业与本地的大学、研究机构的交流不够,企业无法了解学校的研究项目,学校也无法了解企业的所需。另一个是大学、研究机构的研究能力不行,无论是在设备上,还是在人员上的原因都可能制约学校的研究能力。
  (3)金融机构尤其是风险投资介入不够。虽然目前园区内有建行、中行、工行、农行、交行五大商行,但是各银行的资金介入状况并不明显,各大银行也没有相应的特殊政策。岳麓山高科技园区还设有长沙市高新技术创业投资管理有限公司等14家风险投资机构,但是在风险投资方面,长沙市高新技术园区仍然显得十分薄弱。风险投资是高新技术的推动器,比如,1997年美国的风险投资商向1948家公司共投入了114亿美圆的风险资本,新加坡政府在1984年就拨出专款1亿新圆作为风险投资基金,这些都是长沙市高新科技园区所无法比拟的。
  
  五、提升长沙高新园区产业集群竞争优势的政策建议
  
  1.进一步转变政府观念和职能,同时积极发挥政府所应起的外部作用
  这种转变包括:从直接对企业干预转向间接干预,适当下放部分权利;从以少数大企业为重点支持对象转向对大多数企业的支持;从以供给政策为导向转向需求政策为导向;从以创新项目为作用对象转向以改善创新环境为对象。针对社会资本薄弱的状况,政府目前尤其要积极完善社会的商业信用体系,建立体制有效监督企业服务和生产质量。同时要进行制度改革,创造一种能够让所有创新活动主体对未来有稳定预期的政治与经济环境。
  
  2.建立区内相互依存的产业网络体系
  激励相互依存的产业网络联系,形成一种“技术生物链”,为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发展基础。对新进区的企业明确以产业集群为导向。对于园区已有产业的发展,要重视相关产业的网络体系建立,努力形成大中小企业密切配合,专业分工与协作完善的网络体系。另一方面,通过新公司衍生,促进产业内部分工,建立相互依存的产业联系。尤其是要积极为进人高新区的跨国企业提供产品配套与相关服务,以提高这些企业的根植性。
  
  3.积极推动产、学、研合作,扩大对科技、教育等领域的投入
  在企业、高校和研究机构等各个网络节点间建立起“金刚石晶体网络结构”,实现资源、信息、创新文化的自由有效流动。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和机制,促进科技成果产业化以及充分利用高校、科研机构的人才和资源,提高系统整合效率。
  
  4.建立健全区域内的风险投资体系
  进一步完善风险投资机制,特别是风险投资的退出机制。同时完善产权交易市场体制,规范风险投资被收购行为。制定政策,鼓励更多的风险投资机构直接落户于高新开发区,高效率地为企业服务。
  
  5.积极培育并规范社会民营中介机构,支持服务部门的发展
  在加强政府监管的条件下,为民营中介组织创造透明的法制环境,并通过培训等措施提高中介组织人员的素质和职业操守,使之真正成为联系区内各个行为主体间的纽带,增强整个区域的资源信息互动,提高区域竞争力。
  
  6.引导建立能促进高新区企业集聚的区域和社团文化
  鼓励敢于冒风险、富于进取的企业家精神和宽松自由的社会环境,淡化等级观念,重视信任与合同以及非正式交流的社会文化氛围,促进区内人才的流动,以提高企业本地根植性。

标签:长沙 园区 竞争优势 产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