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学习方法 > 正文

从虚\痰\瘀论治冠心病:痰瘀阻络型冠心病吃什么药物治疗

时间:2019-01-23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运用中医传统理论指导临床,辩证治疗胸痹。包括历代医家关于胸痹病因病机的论述。作者认为胸痹的病机为正虚、血瘀、痰阻三大因素,并互为因果,不能厥然分开。   【关键词】传统理论;辩证治疗;胸痹
  
  冠心病即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是心肌缺血、缺氧引起的心血管病,一般由两方面原因形成,一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使血管管腔阻塞,另一方面是冠状动脉痉挛。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人口老龄化趋势的进一步加剧,冠心病在我国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现代医学对冠心病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介入、外科手术灯方法,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ICS)、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等新技术的应用,明显降低了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但仍有部分患者因病变血管多等原因不能进行介入等手术,即使术后仍存在着25-50%的血管再狭窄率[1]。
  冠心病临床具有“胸部闷痛”、“胸痛彻背”、“背痛彻心”等特征,属于中医“胸痹”、“真心痛”、“厥痛”等范畴。中医历代传统理论对本病的认识与治疗经验丰富,在临床与理论上均有极大优势,本人多年来于临床及学习中受益匪浅。
  1历代中医学对冠心病的认识
  对“胸痹”、“心痛”的认识最早记载见于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并提出“心痛”、“真心痛”等病名。灵柩*王邪说:“邪在心,则病心痛”。素问脏气法时论说:“心病者,胸中痛:肋支满,肋下痛,膺背肩胛间痛,两臂内痛”,素问厥论篇:“真心痛,手足清至节,心痛甚,旦发夕死,夕发旦死。”以上描述与“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相类似,并指出病位在心。汉代张仲景金匮要略说:“夫脉当取太过不及,阳微阴弦,即胸痹而痛,所以然者责其拟虚也。今阳虚知在上焦,所以胸痹者以其阴弦故也。……胸痹之病,喘息咳唾,胸背痛,短气。……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者。……胸痹,心中痞气,气结在胸,胸满,肋下逆抢心”,并认为病机为阳微阴弦,即上焦阳气不足,下焦阴寒盛,阴乘阳位,痰浊内阻,胸阳不振,不通则痛。并提出“卒温通阳化痰”为治疗方法。如金匮要略说:“胸痹不得卧,心痛彻背者,栝萎薤白半夏汤主之。”“胸痹,胸中气塞,短气,茯苓杏仁甘草汤主之”。 圣济总录?胸痹门中亦指出:“胸痛者,胸痹痛之类也,……胸臂两乳间刺痛,甚则引背胛,或彻背膂,卒心痛者,本于脏腑虚弱,寒气卒然客之,甚状如寒痛,不得息。”关于胸痹的病因病机方面,张璐在张氏医通中说:“(心病)痰扶死血,随气攻注,流走刺痛”,黄无御在四圣心源中说:“盖血中温气,化火之本,而温气之原则根于坎中之阳。坎阳虚亏,不能生发乙木,温气衰损,故木陷而血瘀。”王清任在医林改错中以血瘀立论胸痹发病。
  2综合讨论
  关于胸痹之发生,多与情志失调、饮食失节、寒邪内侵、身体虚乏有关,以上皆直接造成虚、痰、瘀三个病理因素,痰指“痰浊”,瘀指“瘀血”,痰和瘀是两种不同物质和致病因素,痰是人体津液不化而成的病理产物,瘀是人体血运不畅或离经之血着而不去的病理表现。现代人生活水平提高,饮食结构亦随之发生改变,脂肪、糖类物质摄入量明显增高,甚至超标,膏粱厚味久食则损脾生痰,加之现代生活节奏加快,生活习惯亦随之发生改变,晚睡少眠,不离空调,贪凉饮冷,至人体阳气方乏,肾气亏虚,脾不化精,直成生痰之源,而虚亦是血瘀之根本,“虚必挟瘀”,气血虚衰、运行无力必至瘀血产生,痰、瘀的根源来自于脾肾之虚,而阳虚者占之大部分。另外痰和瘀虽然不同,但都是人体津血运化失常的病理反映。中医有“夺血者无汗,夺汗者无血”,“血与水本不相离”之说,实践证明,痰阻则血难行,血凝则痰难化,痰血内阻,久必生瘀,痰滞更致血瘀,痰瘀日久致正气更虚,互为因果,不能将三者截然分开。尤其是老年人,古人就有“年老多瘀”之说,年过六十,“阴萎气大衰”,气道涩,气虚不能行血,多发生血瘀痰阻。总之在胸痹发病过程中,脾肾亏虚是病之本,痰瘀是病之标,标实痹阻而发病。另外,根据临床发病学研究显行,近40年中,冠心病的中医辨证发病多以气虚、血瘀、痰浊证为多见,并提示中医对冠心病的防治应在标本兼顾的基础上更加注重对瘀血、痰浊标实的防治?4?。基于以上认识,在临床治疗多例冠心病、心绞痛,效果良好,举验案如下:
  患者周某某,女,45岁,阵发性胸闷、胸痛发作2年,就诊于多家省市级医院,诊断为冠心病、心绞痛,近3天胸闷、胸痛发作频繁,倦怠,气短,口中粘腻,时有头晕,查心电图V1至V6T波倒置,显示心肌缺血。查舌质紫暗,苔白腻,脉弦滑。辨证属胸痹(痰浊壅塞),予自拟冠心宁汤加减如下:
  当归20g生地20g 桃仁20g红花15g甘草20g枳壳20g 赤芍20g柴胡20g川芎20g牛膝20g 薤白15g半夏20g瓜藤30g桂枝15g 胆星25g陈皮20g丹参25g土虫10g菟丝子30g 党参15g每剂药煎取药液300毫升,日口服二次。
  服药3剂后,胸闷、胸痛即缓解,服药9剂后气短、乏力、口中粘腻感消失,服药12剂后查心电图V1至V6T波形态正常,继用上方加减服用5剂以善后。
  按:此患者形体略胖,平日因家庭原因忧思甚多,虽饮食尚无膏粱厚味,渐至脾气方乏,累及脾肾,无气即方,脾气更伤,痰浊内生阻滞脉络,时日即久瘀血内生,故感乏力、气短、胸闷、胸痛,用药即以当归、桃仁、红花等活血祛瘀,瓜藤、半夏、陈皮等化痰浊理脾气,以菟丝子、党参等调补脾肾,其奏补虚、祛痰、化瘀之效。
  总之,笔者认为胸痹的治疗要辩证治疗,结合虚、痰、瘀三个发病机理,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发作期以标实为主,缓解期以本虚为主。患者本人亦需严格调养,养其正气以杜发病之源,调饮食、节忧思以巩固疗效。
  参考文献
  [1]王文建,傅晓东,陈伟华等.通心络促血管生成作用的实验研究[J]疑难病杂志.2003,2(1):2-4
  [2]孙其新,李可临证要旨[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11:120
  [3]石国璧,医门真传[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0:50.
  [4]毛静远等近40年冠心病中医证候特征研究文献分析[J]中医杂志2011.52(11).959.

标签:冠心病 瘀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