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高考资料 > 阳光高考 > 正文

论《天行者》中的暗示叙事|卢克天行者

时间:2019-01-27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时隔17年后,刘醒龙将感动无数人的的《凤凰琴》续写成为长篇小说《天行者》,不管作者是怀着“感动”还是“感恩”,这部作品都是他献给这么多年扎根乡村的民办教师的一份大礼。因此,它也在2011年获得第八届茅盾文学奖。作为中国长篇小说最高奖的获得主之一,文本中运用的独特的暗示叙事策略,体现了作者叙事的整体性和有机性,也使文本经得起长久的回味与咀嚼。
   关键词:《天行者》;暗示;整体性;有机性
   “暗示大都含糊其辞,可视为后来事件的某种心理准备,读者只能在回味中领略其中的含义”。“暗示”也就是最先由金圣叹在“读第五才子书法”时提出的“倒插法”。“何为‘倒插’,金圣叹解释道:‘谓将后面要紧字,蓦地先插放前边。’换句话说,这是一种预先提示的技巧。”“正如金圣叹所批,‘每于事前先逗一线,如游丝惹花,将迎复脱,妙不可言’”,这种‘游丝惹花’的闪烁之词就是一种暗示,它缺乏明显的时间标志和对事件的预告,只是有意无意中露出下文的波澜。”但值得注意的是,这种置前属于作者的经营安排,与西方有些叙事学家所说的“闪回”(prolepse将未发生的事件提前叙述)不是一回事。《天行者》中,在环境、事件的安排上都运用了这种“暗示”的叙事技巧。
   第一是在环境上,小说运用暗示的叙事技巧在文本中起了预热的作用。大雪或者大雨是《天行者》中值得关注的环境描写,每当三位民办教师失去转正名额后,都会下一场大雪或者大雨,大学或者大雨似对他们失去转正的祭奠,也似对这种谦让的胸襟的礼赞。如第一次,他们将转正名额让给了教书不到半年的张英才,张英才离开界岭时下着大雪,几乎要将山路封住。“张英才望着雪景,不免说了句:‘瑞雪兆丰年’”。这句“瑞雪兆丰年”暗示着来年界岭小学的老师有希望,一定会有转正名额。而后文中他们确实也再次拥有转正名额,可是因为种种的原因,他们总是与转正机会擦肩而过。再如,第二次转正名额被蓝飞私吞后,下了一场特大暴雨,山石滚下来刚好砸在蓝飞上课的六年级教师的讲台上,然后滚到了红旗下。山石砸向蓝飞曾经站的讲台没有停下而是继续滚到红旗下,就暗示着蓝飞虽然以不正当的手段占用了转正名额,但是他的灵魂依然会回归到界岭小学,并且为界岭小学做出贡献。而在后文中,蓝飞为界岭小学筹集捐款修造教学楼,并为铲除界岭的“村阀”起到了不可或缺的推动力量。
   第二是在文本的情节上,在《天行者》中尤多。大龄小学生叶碧秋为刚来界岭小学的张英才老师在各方面(尤其在生活上)照顾周到,帮他买锅,免费送小青菜,“听说张英才要离开界岭小学,叶碧秋为了忍着不哭,将自己的嘴唇咬破了”,叶碧秋在省城中学看见张英才与其女朋友牵着手,自己一紧张就不小心掉进了池塘等等。这些前文的叙述,都在暗示着叶碧秋对张英才的感情已经跨越过简单的师生情,进入到微妙的复杂的男女之情,在小说的末尾,叶碧秋对回到界岭小学教书的张英才间接地表白,这时,我们的读者才恍然大悟。张英才离开界岭时,带走了凤凰琴,“万站长说:‘我好像听到凤凰琴在响。’张英才说:‘怎么会呢,凤凰琴在我背上背着呢!’”,“那地方,那几个人,是会让你中毒和上瘾的!”。凤凰琴是万站长当年怀着愧疚的感情留给明爱芬老师的,呆在界岭小学的教师宿舍多年,从未离开过,而张英才带走了它,就预示着他和凤凰琴终究是要回到界岭小学的。后来张英才厌恶官场的尔虞我诈,回到界岭小学,这正证实了万站长说的张英才已经中了几位民办教师的毒,凤凰琴也回到了界岭,万站长确实再次听到了凤凰琴声。万站长的妻子李芳后来得了血癌,即白血病,读者读到这里时,心里一边在暗暗骂着这个吝啬强权的泼妇,一边也在赞叹叙述者的高超技艺。这场白血病其实在前文早就埋下伏笔了:“李芳刷完牙,嗲声嗲气地冲着屋里说,这么好的牙齿,怎么牙刷一碰就出血,该不是白血病吧!”。万站长在余校长家的火盆边烤火的时候,迷糊中做了一个梦,梦到在余校长家忙碌的身影是蓝晓梅,这个梦就暗示着余校长可能娶蓝晓梅为妻,而这天晚上万站长在张英才住过的屋里两次梦见明爱芬弹凤凰琴,而此时的凤凰琴早已被张英才带走了。这再次暗示着张英才会回到界岭小学。当张英才为界岭的民办教师带来县教育局的转正红头文件时,他们高兴地唱着那首在界岭经久不衰的歌《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可是他们几位还是将这首歌唱得忧郁,忧郁的歌声暗示着后文的转正会出现问题,他们买不起“工龄”,但这首歌的题目总算是给人一种希望与期冀,三位民办教师在文末时确实也都有了自己的出路。
   这些“暗示”的叙事技巧正如金圣叹在批《水浒传》时:“每每后文事偏在前文闲中先逗一句……尤逗得无痕无影,妙绝妙绝……”。阅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不禁会赞赏叙述者的顺笔点染之妙,漫不经意中抛下一线,“逗得无痕无影”。这种叙事技巧不仅使作品在结构上前后呼应,体现叙事的整体性和有机性,同时也给读者留下了无穷回味的余地。《天行者》运用这种独特的暗示叙事技巧,让这首赞歌绽放出异样的光辉,从而感动时代的无数人。
  
   参考文献:
   [1]胡亚敏.叙事学[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4.
   [2]刘醒龙.天行者[M].作家协会编著.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M].作家出版社,2011.
  
   (作者简介:黎海燕(1988.11-),女,重庆石柱,西南大学文学院,现当代文学。)

标签:叙事 暗示 天行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