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演讲稿 > 正文

村村都有好青年人才发展_对的人才好的发展

时间:2019-02-06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纺织服装是中华民族的支柱产业,全球70%的纺织品来自于我国,人们对纺织服装需求的质量和档次也在不断提升,面对需求市场的变化,带动了整个行业的设备、技术、工艺改进,逐步形成生产型向贸易型转变的格局,由此而引发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也随之变化,培养为生产一线服务,培养受企业欢迎、来了就能用的实用型技术人才成为职业教育当务之急。面向岗位群进行课程整合与设计,教学内容涵盖职业岗位群所必须的理论知识和基本技能,再经过工学结合、顶岗实习,让学生在真实的工作情境中熟悉企业工作环境及生产工艺,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和专业能力。在校企两个育人环境中完成学生的角色转换,在工作中学习,实现学校与企业合作人才培养。
  实践成第一课堂
  教学内容与实际岗位要求具有较高的吻合度,理论教学以纺织服装基本知识、生产加工技术、产品检验技术、贸易流通基本原理与技能来划分教学模块,以典型工作任务引领式开展教学,教师引导学生走入每个学习情境,学生通过完成任务去实现学习,教师在其中承担着由完成任务所必需新知识的讲解传授,疑难问题解决思路的引导作用,学生在学习如何工作的过程中实现学习,改变传统的“讲授式”学生被动听课模式而呈现出学生以完成工作任务而激起主动寻找解决问题的主动性学习过程,此时的教育者的作用是下达的任务,传授、辅导答疑,指导学习者按照实际工作岗位的要求完成工作目标,最后归纳总结完成结果。
  纺织服装类技术人才应具有原料检验、纺纱织布、印花染色、服装加工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要学习棉、毛、丝、麻、化纤及新型纤维的性能、指标及检验方法,熟练检测仪器的使用和方法标准的操作;以纺纱、织造、染色的生产流程为主线,将其过程所涉及纺纱生产、织造工程(梭织、针织)、染整技术所涉及工艺参数制定、设备运转维护、产品质量控制融入其中,服装生产不仅了解服装企业的每一道工序,并认识各种缝制机械和缝制,掌握服装企业作业场景工序和岗位,以真实工作任务导入,学生在完成作品同时学习了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实现理论实践―体教学。
  技能成需求重点
  企业顶岗实习达到明确各个岗位的工作内容,面向轻纺行业所对应的工作岗位及岗位群,以纺织原料检验、面料服装生产技术,产品检验及贸易跟单为典型的完整工作过程作为基本载体。将校内所学习的基础理论知识、基本技能和专业知识、通过顶岗实习深入融合,形成在本专业领域的职业技能。根据企业个体岗位要求进行个性培养和训练,使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中强化专业能力,
  纺织原料检验领域工作内容是完成纺织纤维的各项物理性能指标检验、掌握检验方法、了解纤维性状与加工织造及服用性能的关系。岗位实习大致有纺织企业的实验室、化验室,各地区的质量监督纤维检验部门、海关商检等都需要有专业的检验人员,他们十分需要专业技术人员,因为能够很快上手。
  面料生产工艺实习,把纺纱、织造、印染生产环节作为专业技能的实现和劳动观念培养的载体,既是独立的课程,又是生产工作的劳动,通过工程技术人员的现场指导,把课堂教学和生产实习作业作为一个有机整体,这有利于培养学生毕业后走向社会的专业综合适应能力。
  服装生产岗位实习环节,按照布料检验、排料、裁剪、缝制、锁眼钉扣、整熨、成衣检验、包装等工序进行,学生在生产中严格按流水线生产工序、工艺路线、工序传递、合理组织生产,在形成专业技能技巧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责任心,在流水线生产过程中让学生体会到这一点比较重要。
  纺织服装产品检验及贸易跟单领域工作内容是掌握纺织检验标准和操作方法具备检验人员的实验操作能力,尤其是欧标、美标日标,贸易岗位实习按照接单、跟进生产、催审单证、出货跟踪、制单结汇进行,具备产品实验检验人员和贸易跟单员所具有的实践技能。
  校企合作三方受益的良性循环
  “以就业为导向,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是《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的根本任务,实习基地是顶岗实习的必要条件,只有广泛建立与企业合作,建立有力的行业依托与支撑,实现校企共同培养策略,互惠共赢、优势互补、共谋发展,所以基地的建设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保证和有利途径。积极开发建设校外实习基地,使顶岗实习转变为学校、企业、学生三方受益的良性循环。企业获得了人力资源需求与供应的对接,学校减轻了实践设备的投入及运行维护的负担,弥补了职业教育资金的缺乏困境,又使学生顺理成章地完成角色转变与对口就业。所以,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发挥实习基地作用是更有竞争力的可持续发展策略。专业实习基地的开发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环境,由于轻纺行业是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条,从原料到商品每个工序都包含着其特定的岗位技能与技术要求,蕴含着丰富的专业人才需求,尤其长三角及广东等沿海城市轻纺业发达的区域,纺织、针染、服装、贸易等领域专业技能型人才需求量供不应求。我院相继与二十几家大型纺织服装企业签署合作协设,有针对性地为企业培养一线实用型技术人才,让学生在校所学与企业实践有机结合,让学校和企业的设备、技术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以切实提高育人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
  方式一:专家进校教师下厂
  学校聘请企业专家走进课堂,参与专业的教学计划、大纲制定,承担专业课程教学,专业教师下厂实践学习行业的新知识新技术,在生产一线上与企业员工身体力行,打造“双师型”教学团队,利用深厚的理论基础结合生产实践,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我院与大连华隆滤布有限公司、大连神舟纺织有限公司的合作属于这种模式,企业的总工程师分别承担《纺纱技术与设备维护》和《工业滤布》等专业课程教学同时承担生产实训的指导教师,以他们的成功经验和丰富实践案例言传身教感染着学生的求知欲望和渴求学有所成的信念;专业教师进入企业后利用半年时间先后为企业产品开发2项和技术革新1项,为企业产品制定标准、建立工业用布检验实验室。通过校企双方的互聘,使校企联系紧密,学校专业教学更具有针对性,企业吸收了来自老师的知识财富为企业创造价值。方式二:顶岗实习培养技能实习就业一体
  学生经过两年的专业学习,理论知识基本掌握,而缺乏的是如何运用理论知识,即所谓的实践能力,能力的形成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实现的,必须经过企业技术人员亲自指导加上一定时间的实际练习才能实现师傅带徒弟式的教学。如华歌尔(大连)时装有限公、中国大杨集团、浙江三元集团等企业是我校实习基地。学生在最后一学期进入企业进行有偿顶岗实习,企业有专门的技术人员指导学生的生产实践,定期进行岗位轮换,作息时间与企业员工一致,劳动强度适度降低,按照企业的考核付给相应工资,享有“五险”,经过一年的实习,学生熟悉了企业和环境,具备一定专业技能,经过双项选择,最后被企业录用,解决了企业人力资源储备和人才短缺,建立长期人力资源,学生找到了满意的岗位,实现了对口就业,学有所用,企业满意。
  方式三:“订单培养适销对路”满足企业需求
  针对企业需求校企共同制定人才培养计划,签订用人订单,并在师资、技术、办学条件等方面合作,通过“工学交替”的方式分别在学院和用人单位进行教学,学生毕业后直接到用人单位就业的一种产学研结合人才培养模式。
  几年来我们积极探索与企业校企合作,提升了学生的职业技能和关键能力,实现了教育为生产服务的理念。

标签:的人 才好 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