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邀请函 > 正文

[山东半岛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与模式选择]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的模式

时间:2019-01-11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山东工商学院招生与就业指导工作处   摘要:本文以山东半岛为例,探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确定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以及城市群自身发展战略的模式选择。   关键词:山东半岛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一、引言
  城市群之间的竞争是新世纪国际经济竞争的基本单位。若想赢得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竞争的先机,建设一个强大的城市群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本文以山东半岛为例,探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确定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以及城市群自身发展战略的模式选择,具有较好的理论价值与实践意义。
  ??二、山东半岛区域经济影响因素
  1.自然条件分析
  社会经济活动和产业布局受到自然资源与自然条件的全面影响,不但是劳动地域分工的自然基础,同时是经济发展和产业布局的前提条件。从山东半岛的现实情况看,半岛南北方气候特点,整体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因此先天地具有发展特色农业和名优农产品的优势,目前,山东半岛已发现128种矿产资源,是全国第二大石油生产基地和最大的黄金生产基地,并且具备特殊优势――海洋资源,这些得天独厚的条件决定了山东省发展的重心区必然为山东半岛地区。
  2.区位条件分析
  区位是是一种重要的经济资源,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同时是自然力量作用的结果,区位决定着区域产业结构的形成和产业的空间分布。山东半岛地处环渤海经济圈和亚太经济圈西环带的重要部位,与日本、韩国有密切经济联系,在东北亚地区地位重要。2010年,山东省对日韩出口占出口总额的45%。胶东半岛作为最佳产业聚集带,通过制造业基地的建立承接日韩制造业,提高了胶东半岛产业综合竞争力与整体素质,从而实现了对我国中西部地区的带动力。
  3.生产要素分析
  经济活动的区位选择和创新,其驱动力源于对经济利益和社会利益的追求。生产力各要素,包括资金、技术、劳动力等,在空间上具有集聚的特点,同时有向周围区域辐射的能力。由此可知,经济在各区域间发展上的不平衡造成了经济活动空间转移与扩散的现象。地区之间经济发展的不平衡表现在经济部门结构和效率的差异以及总体经济发达程度上。因此,从自身利润最大化出发,产业布局自发地选择最优区位。体现在山东地区吸引外资方面,山东省的合同利用外资金额绝大部分集中在了山东半岛区域。
  4.制造业基地分析
  胶东半岛自身所具有的优势,赋予其吸引资本流入的潜力,胶东半岛制造业基地整个山东经济增长。以青岛为龙头,威海、烟台为前沿,胶东半岛是山东的开放前沿,对外开放的程度较高。新贸易活动的区位选择依赖于运输密集度和要素密集度,中间性商品的市场来自拥有大量制造业门类的区域,使这些地区趋向一体化,并强化这种优势。半岛制造业基地对外贸易海关外贸进出口额2010年占全省的51%,是山东省进出口贸易的最重要地区。
  ??三、山东半岛区域经济限制因素分析
  1.结构性经济矛盾
  区域经济限制因素结构性经济矛盾首先体现在产业结构的矛盾,新兴支柱产业暂时未成为经济发展的主导而传统行业的比重偏高。以2010年为例,第一产业在山东国内生产总值中仅占12%,产值比重在工业内部占比重较高的依然属于传统产业,如电力、煤炭等,第三产业在山东半岛比重也偏低,以2010年为例,第三产业在山东国内生产总值中仅占32%。
  此外还包括所有制结构矛盾,非公有制经济中民营经济发展滞后,非公有制经济的比重偏低。
  2.核心城市竞争力弱
  山东半岛与长三角、珠三角相比,县级市和县实力相差并不明显。山东半岛城市群在县(市)级的发展水平与长三角、珠三角差距不大。但是,山东半岛的龙头城市实力不足。山东半岛的核心城市青岛、济南与上广深有着明显的差距。山东半岛集中了济南(山东的政治文化中心)和青岛(山东的经济龙头)两大城市,而这两个城市局限于各自独立的状态,无法从整体观念解决区域问题,也没能整体发展的层面进行定位,两城市的产业联系不足。
  ??四、山东半岛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在协调发展战略模式的指引下,山东半岛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主要是靠市场(而不是行政)的力量。要以区域利益最大化为目标,推动多种形式的合作,建立多层面的协调机制。具体的战略为:
  1.协调地区产业发展政策
  这是为了在整个区域大发展的背景之下避免出现产业同构化现象。在山东半岛的建设中,要充分在实践过程中发挥产业政策的促进作用,避免以行政力量来干预企业经营活动。应该立足于提高资源配置效率,降低交易成本,建立开放统一的市场体系,实现城市群生产要素的科学合理组合,加强半岛八城市间城际合作,形成基础设施、生产要素的共享,带动区域内的交流和合作。
  2.积极吸纳日韩产业转移
  随着日韩利润回报降低,劳动力成本提高,劳动密集型制造业持续向中国家转移,山东半岛以丰富的人力资源优势和巨大的市场空间,成为承接日韩产业转移的理想地区,日韩两国处于经济结构的转型过程,与胶东半岛合作基础深厚,韩国重化工行业向海外转移的速度较快包括机械设备、金属加工、电子通讯等,对于山东半岛是一次极好的机遇,可以促进调整半岛产业结构的工业化进程。
  3.构建区域经济发展城市群
  山东半岛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是城市群。城市群能带动周边地区的发展,还能促进自身的发展壮大。各城市在城市群内部存在层级性,带动城市群发展壮大的主导力量是核心城市,其它城市通过融入核心城市分工与协作体系,分享专业化分工和要素共享的收益。山东半岛要对各城市功能定位进行进一步的明确,通过空间和产业协同,对区域发展的资源要素进行整合,提高区域整体竞争力。
  4.强化青岛市的龙头地位
  为带动半岛制造业基地升级,可以将山东半岛的青岛市打造为先进制造业基地。突出发展四大主导产业,即石油化工、电子信息、新型钢铁、交通运输设备,以发挥青岛市在的倍增和催化作用,着力培育优势产业,提升传统产业,尽快产业集群,使青岛融入世界产业分工体系,成为全国重要的制造业中心和产业基地,增强山东半岛的发展活力。
  参考文献:
  [1]余乐芬.区域经济发展的新特点,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J],2010年10期
  [2]魏敏、李国平.基于区域经济差异的梯度推移粘性研究,经济地理[J],2010年01期
  (责任编辑:王平勇)
  

标签:山东半岛 区域经济发展 战略 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