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邀请函 > 正文

孙中山的活动与思想 [孙中山和谐思想及其现代启示]

时间:2019-01-11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在中国共产党登上历史舞台之前,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是当时中国最先进的政治力量,面对艰难的历史局面,为了中国社会的生存与进步,不仅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还提出了系统的社会和谐思想,成为中国传统和谐思想的新发展。孙中山十分关注社会和谐,他向往中国古代所倡导的大同社会,一生追求“天下为公”。他根据时代需要,提出了针对性很强的社会和谐思想,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孙中山的和谐思想,对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乃至和谐世界,具有重要的借鉴和启示。
  一、孙中山的和谐思想
  孙中山的和谐思想主要体现在政治、经济、文化、世界意义、社会主义倾向等主要方面。
  (一)政治上主张人民平等、地方自治、民族独立
  孙中山所理想的和谐社会是一种全民政治。他认为,在和谐社会中,人民是国家的主体,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各个阶级成员一起参与国家主权的管理,把政权“公天下”,交给人民去治理,从而消除阶级之间的政治差别,真正实现“民有、民治、民享”。他一贯认为,人民的地位是平等的。他还明确指出:“提倡人民的权利,便是公天下的道理。公天下和家天下的道理是相反的;天下为公,人人的权利都是很平的。”他认为在“天下为公”的和谐社会里,人人平等,“无尊卑贵贱之差”,“无贵族、平民之阶级”。
  地方自治是孙中山所提倡的重要政治和谐思想。他多次发表讲演鼓吹地方自治,指出地方自治就是“以当地人,用当地财,办当地事”。中华民国时期的“政权下乡”基本上是按照孙中山的和谐社会理念展开的。
  针对国家主权残破,孙中山极力实现国家主权的独立完整,明确表明了孙中山争取国家主权完整的意图,是当时挽救中国社会实现社会和谐的根本途径。
  (二)经济上追求物产归公、人民均富
  孙中山所要构建的和谐社会是一个物产归公,人民均富的大同世界。他主张在和谐社会里,“种种生产之物产归为公有”,“人民共享生产上之自由”,使“富者不能以专制剥削民财,贫者乃能以竞争分沾利益”,“全国之人无一贫者,共享安乐之幸福”。解决财富不均问题是孙中山革命的一个重要目标,他说:“民生主义即贫富均等,不能以富者制贫者是也。”辛亥革命刚刚胜利之后,他就认为,民族主义和民权主义已经完成,革命所面临的紧迫任务是完成民生主义,他强调说,中国的“最大问题,就是社会经济问题,这个问题就是一般人的生活问题”,民生主义“不但是最高的理想,并且是社会的原动力,是一切历史活动的重心”。 同时,孙中山的经济和谐思想还重点强调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经济和谐是孙中山的重要和谐社会思想,也是实现社会和谐的最基本内容之一。
  (三)文化上提倡以博爱为核心的新道德
  以博爱为核心的新道德是孙中山理想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柱。在他看来,人心是立国的大根本,有了很好的道德,国家才能长治久安。他强调 “我们要造成一个好国家,便先要人人有好人格”, “人类的人格既好,社会当然进步”。他认为“天下为公”的和谐社会,应贯彻“互助之原则”,必须提倡“公共心”,建立以“博爱”为核心的“为众人来服务的新道德”。他设想用推广“博爱主义”来实现“世界大同”,使全世界不同人类相互爱慕,共同发展。
  孙中山把“博爱”、“天下为公”、“世界大同”视为终生为之努力奋斗的理想,除了不断的理论宣传和毕生的实践以外,他还通过题词作为手段和形式,使他的公天下精神和博爱思想得以广泛传扬。孙中山的“博爱”思想是超越时空和国界的,“博爱”、“天下为公”和“世界大同”是孙中山和谐社会思想的重要内容,是他留给全人类的宝贵精神财富。
  (四)强调中国和谐具有世界意义
  孙中山深刻认识到中国的革命事业不仅仅是国内的事情,同时具有世界意义,中国的和谐是对世界和谐的贡献。
  当孙中山踏上社会政治舞台时,就从宏观视野去考察中国与世界的密切联系,在对世界发展趋势理解的基础上,探索中国问题的解决。他曾多次阐明:中国与世界的相互关系是双向的,在世界革命潮流中出现独立、民主和富强的中国,将促进世界的和平、繁荣和幸福。他认为遭受西方列强侵凌的贫困、落后和分裂的中国,是亚洲乃至世界不安定的根源之一,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胜利,则对亚洲和世界都是重大的积极因素。他预言一旦我们革新中国的伟大目标得以完成,不但在我们美丽的国家将会出现新纪元的曙光,整个人类也将得以共享更为光明的前景。
  (五)具有社会主义和谐倾向
  孙中山的和谐社会思想具有浓厚的社会主义倾向。十月革命前,他就以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深刻把握世界文明进步的历史潮流,一再高度评价马克思主义,表示要实行社会主义。1912年他发表题为《社会革命说》的演说,宣称“今吾国之革命,乃为国利民福革命。拥护国利民福者,实社会主义,故欲巩固国利民福,不可不注重社会问题。”同年,他发表《社会主义之发生与派别》的演讲,更是盛赞马克思的科学社会主义。他说:“鄙人对于社会主义,实欢迎其利国福民之神圣,本社会之真理,集种种生产之物产,归为公有,而收其利。实行社会主义之日,即我民幼有所教,老有所养,分业操作,各得其所。我中华民国之国家,一变而为社会主义之国家矣……。社会主义之国家,一真自由、平等、博爱之境域也。”〔8〕这充分表明他真诚称颂和主张社会主义,渴望社会主义能在中国实行。孙中山认为,社会主义是人道主义,实为人类之福音。他十分关注人类的疾苦,提出为“人生谋幸福”,应着手解决“生计”问题。他还认为,社会主义可预防大资本家发生,应大力赞成社会主义。
  二、孙中山和谐思想的现代启示
   孙中山和谐思想,对当前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具有许多重要的借鉴和启示,作者在此谨提几点拙见。
  之一、孙中山所理想的和谐社会实行的是一种全民政治,认为在和谐社会中人民是国家的主体,民权为一般平民所共有,由各个阶级成员一起参与国家主权的管理,把政权“公天下”,交给人民去治理,从而消除阶级之间的政治差别,使革命真正实现“民有、民治、民享”。
  之二、孙中山所要构建的和谐社会是一个物产归公,人民均富的大同世界。我们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在提倡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同时,必须强调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用以保证人民共同富裕和共享生产自由,以避免过度贫富差距和专制剥削的出现,使全国人民共享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成果,共享和谐安乐的幸福生活。
  之三、以博爱为核心的新道德是孙中山所理想的和谐社会的精神支柱。在他看来,人心是立国的大根本,有了很好的道德,国家才能长治久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更需要加强以博爱为核心的思想道德建设,这即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当前思想道德建设中需要进一步加强的薄弱环节。
  之四、孙中山深刻认识到中国的革命事业不仅仅是国内的事情,同时具有世界意义,中国的和谐是对世界和谐的贡献。当前我国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同时,倡导构建和谐世界,体现了中国与世界的关系,具有世界眼光,相信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巨大成就,必将对构建和谐世界作出重大贡献。
  之五、孙中山的和谐社会思想具有浓厚的社会主义倾向。他深刻把握世界文明进步的历史潮流,一再高度评价马克思主义,表示要实行社会主义。他大力赞成社会主义,渴望社会主义能在中国实行。他认为社会主义实为人类之福音,社会主义之国家一真自由、平等、博爱之境域,并且认为社会主义可预防大资本家之发生,我国要吸取欧美教训,避免走他们的弯路。

标签:启示 和谐 思想 孙中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