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出国留学 > 雅思 > 正文

中职学校教师的困惑与学生的烦恼 [中职教师的困惑及思考]

时间:2019-02-05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 要:目前,中职教师对自己从事的职业普遍存在着一系列的困惑,如何面对中职教师的现实窘境,做为一线的中职教师,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对中职教师的师德、中职教师的知识结构、中职教师的教学模式、中职教师成就感的评价标准、中职教师的心理健康、如何以尊重与平和的心态对待学生等等诸多问题,进行了全面、深刻的分析与反思,并在此基础上提出相应的观点和意见,以引起社会对中职教师的重视。
   关键词:中职教师 中职学生 中职教育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4914(2012)03-145-03
  
   一直以来,“教师”这个职业在一般人眼里,工作稳定、收入颇丰、环境单纯、形象高雅、社会地位高、福利有保障。大学生、研究生、乃至博士生毕业后也对“教师”职业羡慕有加,甚至情有独钟、趋之若鹜。从各种媒体公布出的百分之几的教师录取率便可见一斑。殊不知,尽管同为“教师”,小学教师、中学教师、中职教师、大学教师所面临的工作环境、社会地位和工资待遇却是大相径庭的。这其中,中职教师是颇为特殊的一群。他们现在所面临的不只是教师的荣耀与自豪,更多的是一系列的迷茫与困惑。正所谓“城外的人想进去,城里的人想出来”。作为长期从事中职教育的一线教师,对同伴群体所承载的诸多困惑既不能视而不见,也不能怨天尤人。撰写此文旨在陈述、分析中职教师所面临的一系列问题。
   一、中职教师所面临的诸多困惑
   困惑之一:教学计划无法如期实施。许多中职教师(尤其是数、理、化、英语等基础课教师)经过认真、仔细、充分的备课,满怀信心地走进教室,却发现自己的教学计划根本无法顺利实施。因为许多中职学生连最起码的中、小学基础常识都没有完全掌握,中考成绩两、三百分者比比皆是。如果仅用学习成绩来衡量,绝大部分中职学生只能归属为“差生”一类。曾有英语老师对刚进校的新生进行英语字母默写测试,结果能正确写出26个字母的学生竟然不到一半,文化基础可见一斑。所以,在此基础上,上课听不懂、学不好也就不足为怪了。尤其是与基础知识关联甚密的英语、数、理、化等学科,学生即使想学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教师们最终也只能望洋兴叹、苦恼不已。
   困惑之二:正常的教学秩序难以维持。众所周知,正常的教学秩序是保证教学计划实施的充分必要条件。尽管教师对课堂纪律反复要求、一再强调,但仍被一些学生置若罔闻、视同儿戏。这样教师不得不用相当多的教学时间来维持课堂纪律。在这过程中,教师的言行尤为小心谨慎,否则,就有可能导致学生因“自尊心”受到伤害,觉得“没有面子”和教师产生对立。
   困惑之三:“师道尊严”受到严峻挑战。长期以来,人们习惯以“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尊师爱教”“师道尊严”等语言来形容与表达对教师的尊重和重视。教师们也乐于在相对清贫的环境中,“点亮别人、燃烧自己”,享受这份尊重与肯定,并把此视作巨大的精神财富来支撑自己的价值信念、慰藉自己的心灵。然而当前的中职教育中,“师道尊严”的现实约束力已迅速减弱,“尊师爱教”的传统理念也在被逐渐淡化。不少学生以自我为中心、目中无人,对老师的一再教诲与反复劝导往往视而不见、充耳不闻;从不服老师管到不要老师管。老师也慢慢由不知怎么管、不敢管到不愿管。一个普遍的现象呈现在人们的面前:中职教师的自信心在明显地减弱,自卑感在显著地增强。
   困惑之四:经济、社会地位明显偏低。有学者曾经对6个省市30所中职学校700余名中职教师进行抽样调查,结果表明:中职教师职业成就感普遍较低,其中对收入不满意是导致他们成就感不高的最主要原因之一。现在中职学校的主体教师基本上都是上世纪60~70年代出生的,毕业时大学文凭、知识水平和工作能力与当年的大学教师、政府工作人员相比毫不逊色、相差无几,在同一个层次上,均属同辈群体中的佼佼者,社会地位、经济收入也应该不在人下。而事实并非如此。从纵向来看:当年毕业后从事其他行业的同窗好友,随着工作年限的增长和阅历的增加,如今基本已是一官半职或身为国家公务员,社会地位与中职教师已不可同日而语;所享受的工资福利待遇和其他经济收入(包括隐形收入)往往是中职教师的双倍甚至更多。从横向来看:中、小学教师所从事的是基础性教育,社会、家长、学生本人都非常重视,国家给予的经济收入已与公务员并肩看齐;而大学教育一直是国家高度重视和重点投入的对象,大学教师所享有的科研经费和经济待遇也是中职教师望尘莫及的;其社会地位往往是与“专家”、“学者”、“权威”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由此可见,同样拥有讲师、教授职称头衔的中职教师,其福利待遇、经济收入相比之下绝对是相形见绌的。
   困惑之五:成就感无法实现。有人曾经对中职教师的成就感进行过专门的调查,结果令人遗憾:被调查的135名职业学校教师中,缺乏成就感的人数超过50%。这清楚地表明现在中职教师成就感非常缺失,职业倦怠也非常普遍。之所以出现这种状况,主要原因是:一方面,教师成就感的实现往往是用学生成绩来衡量的。相比而言,中、小学教师所从事的是基础教育,社会、家长颇为关注,学生自己也争先恐后,积极上进;而大学教师所教授的学生,学习基础、学习成绩、主动性和综合素质在同辈群体中基本上属出类拔萃的精英和佼佼者,成大器者不胜枚举。唯独中职教师所面对的几乎都是应试教育的淘汰者。学生普遍基础弱、成绩差;学习积极性低、学习方法不好;课堂的感悟力、理解力和接受力都处于较低水平。即便教师使出浑身解数也往往因积重难返而收效甚微、诸多努力付之东流。长期以来,教师筋疲力尽,身心疲惫,没有成就感,只有失落感。另一方面,绝大多数中职教师往往被看成单纯的“教学机器”,除了课堂教学以外,在教学制度和学生管理等其它方面鲜有发言权(即便有也往往是走过场),更没有决定权;许多合理性的建议和要求由于种种原因很难被听取和采纳,行政决定教学非常普遍。长此以往,许多教师感到学生成绩、自我才能、职业前途、社会价值均无法得到体现,毫无成就感可言。于是,教师心灰意冷,宁愿弃教从政,以期提高和改善自己人微言轻、不如人的局面。
   困惑之六:知识体系、知识渠道与时代脱节。中职教师的主体大多是毕业于上世纪80~90年代,其知识体系、知识结构、知识内容和知识渠道明显保留着时代的水平和烙印,许多方面已远远不能满足中职教育的要求。主要表现为:其一,知识内容陈旧、老化;其二,知识体系单一、固化,综合知识匮乏;其三,学历低下、知识浅显、视野狭窄;其四,学生的文化基础薄弱、对教师压力不大、要求不高,致使不少教师养成了较大的惰性、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不高,更新知识的速度缓慢。因此,当面临技能教育的新要求和新内容时,越来越多的中职教师深感自身知识与时代脱节,尤其在专业技能的教学上,教师普遍力不从心,相关知识捉襟见肘,对需要强化的技术、技能培养与训练只能予以简化与弱化。
   困惑之七:教学方式不被学生认可。由于知识结构、办学条件等方面的原因,致使不少中职教师对电脑知识的熟知和运用程度还处于最原始的初级阶段,能熟练使用现代化的办公程序和教学设备的为数甚少;绝大部分仍然习惯于延用“一本书、一只笔、一块黑板、一副嗓子”的传统灌输式教学模式。而现在的中职学生却是在网络、电视、手机、MP4的物质环境中长大,更乐于接受与欢迎声音、图像、色彩综合作用的多媒体教学方式。所以,即便教师在讲台上使出浑身解数、讲得口干舌燥,学生们依然觉得形式陈旧、内容枯燥、抽象乏味;普遍对被动学习的情景毫无兴趣、趴在桌上昏昏欲睡。于是,教师对教学的激情被严重抑制,对学生的认同感越来越低,与学生的互动也越来越少;同时,在学生对教师的评价中,教师的满意度得分也越来越低。教学双方形成恶性循环并周而复始。
   二、对中职教师所面临困惑的思考
   一系列的困惑与窘境,迫使中职教师经常不约而同地扪心自问:“中职教师”的职业能否继续从事?怎样的学识和能力才能支撑起这份职业的需要?现在的中职学生到底该怎样面对与教育?是什么原因导致中职教师的困惑?如何走出困惑?这是始终萦绕在中职教师脑海中挥之不去的问题。不言而喻,中职教师所面临的困惑与窘境是社会环境、经济现状、科技水平、教育制度、价值观念、教学评价体系等一系列诸多客观因素相互影响、综合渗透的最终结果。
   1.关于中职教师师德问题的思考。当今社会信誉危机、物欲横流,功利、浮躁、诱惑比比皆是。中职教师坚持独善其身、不随波逐流,坚信“学高为师,德高为范"的为师之道,恪守以德服人、以身作则、率先垂范的师德标准显得尤为重要。因为中职学生公德意识普遍淡薄、道德水准明显偏低。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是中职教育的重要内容。因此,教师要注重德育的细节教育。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必须首先做到: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遵守社会公德、维护教师形象;着装大方、举止文雅…,这些看似轻而易举、信手拈来、细枝末节的日常小事,却无时不刻真实地反映教师师德的内在素质、烘托着教师修养的真实程度。正所谓细微折射品质、细小决定不同、细节决定成败。教师的道德水准和修养水平都蕴含在一抬手一投足的言行神韵之中。在教师威信和地位逐渐减弱的今天,中职教师必须以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去诠释和巩固师德的力量、维护人格意义上的“师道尊严”;只有通过言传身教去感化和教育学生,才能获得其发自内心的认可与接纳。
   2.关于中职教师知识结构、知识渠道的思考。当今时代互联网已广泛普及,电脑设备也普遍使用,新概念、新理念、新思想层出不穷、应接不暇。许多早已固化在中职教师大脑中的思想观念和知识水平直接或间接地被动摇、质疑和抛弃。迷茫、困惑、忧虑无济于事,接受和正视现实、改变和提升知识是必然的选择。因此,一方面,中职教师应防患于未然,积极主动地通过多种渠道努力学习和更新知识,开拓视野,及时了解和掌握最新的科学知识、教学理念及相关动态;另一方面,在提倡与鼓励教师自觉更新知识的同时,学校及管理部门要给予一定的要求和压力。近年来,大学教师学历水平普遍提高了档次,博士生、研究生已成为必要条件。本科学历的教师均面临着被淘汰的压力。所以,对于中职教育而言,在学历水平、准入门槛、职称评聘等方面也应该相应提高硬性标准,消除教师的惰性,使中职教师的科学知识、技能水平普遍、迅速地上台阶,以适应与满足新形式下中职教育的最新需要;再一方面,国家和学校要加大实训基地、配套设备及教师技能培训的投入力度,把中职教师从“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境地中解放出来,为其学习和实施实践性教学,强化技术、技能教育提供必要的物质保障,加快促进教师知识结构、知识内容、知识渠道和知识形式的转变。
   3.关于中职教师教学模式的思考。中职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必须严格遵循“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职业道德。一方面,要认真刻苦地学习电脑、多媒体等新的科学知识,接纳和运用网络、通讯等新技术的知识渠道,系统补充和更新知识结构和知识内容,积极进行自我沉淀和养精蓄锐;另一方面,针对中职学生文化基础薄弱、课堂的感悟力、理解力和接受力低的现实状况,采取因材施教、寓教于乐的教学模式,使教学方案按照学生的实际承受能力和就业需求量体裁衣;合理把握进度,删繁就简;科学选择内容,降低知识难度;少演绎推理、多演示说明;少逻辑抽象、多形象具体;充分利用声音、图像、色彩、情景融入、角色扮演等教学形式,多角度、全方位、更立体地展示教学内容,以使学生身临其境、感同身受,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4.关于中职教师成就感评价标准的思考。中职教育所注重的是包括职业道德、职业理想和职业能力在内的综合素质的培养。中职教学应由单纯的知识型教育转向能力型教育、发展型教育、人本化教育。所以,在认真传授专业知识,帮助学生真正掌握技能的同时,要坚决贯彻“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结合学科的自身特点,充分挖掘和肯定中职学生的可塑性和独特性(诸如环境的适应性较强、承受挫折的弹性大、动手操作的协调性较好、职业的期望值现实合理等等),加强对中职生的德育教育和德育渗透。如果中职教师能够长期不懈地引导学生彻底摆脱以往的自卑和压抑,帮助其恢复自信、重树信心,树立起“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健康向上的信念,那么就是事业的巨大成功,也是对学生和社会的极大贡献。所以,中职教师对学生判断的标准以及对自身成就感的思维模式,必须相应地予以调整和改变,应该以多视角、全方位的目标进行审视。事实上,大量毕业于中职学校、拥有一技之长的高薪技术人才的职业成功已经表明,只要在具备良好职业道德和个人素质的前提下,拥有了一技之长,就一定能够得到社会的认可和企业的重用;人才市场供求规律的作用,政府对高技能人才的积极评价导向,必将逐渐改变轻视技能型工作的传统观念。中职教师培养的技能型人才在收入报酬和社会地位上必将或正在大幅提升,正所谓“行行出状元”。
   5.关于中职教师心理健康问题的思考。长期以来,部分中职教师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心理偏差和心理障碍。其主要表现为:没有自信心,没有成就感;没有耐心。为了维护“人类灵魂工程师”乐观、积极、理性、平和的正面形象,中职教师一般不愿提及“心理健康”这一敏感话题;即便是对已经定性的心理问题也是避讳莫深,往往视之为隐私。众所周知,教师的心理问题绝不只是单纯的个人问题。它不仅会给教师自身的工作、生活造成巨大的影响和困惑,而且由此产生的师源性心理伤害会给学生带来终生的痛苦和长期的梦魇,并直接或间接对学生的身心成长和思想形成留下挥之不去的负面影响。所以,中职教师的心理健康是保证师德素质、保障学生心理健康的必要条件和核心前提,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学校及相关部门要定期进行心理卫生知识的培训、咨询、评估、疏导,使中职教师对心理健康有一个正确的认知与把握;要及时了解教师的心理需求,察觉、纠正和避免教师的心理偏差,让他们在关怀和慰藉中获得心理平衡,增强心理免疫力,防患于未然。另一方面,中职教师自身要有意识地了解和防范心理问题,自觉丰富心理调试方面的知识,正确看待心理健康问题;掌握运用一些科学实用的调试方法,诸如:“换位思考法”、“时间遗忘法”、“自我解脱法”、“自我回避法”、“环境更新法”、“生理保健法”等等;保持与更多人的沟通与交流,努力克服由职业特殊性带来的交往甚少、情感疏远、信息不畅的弊端;学会借助现代化通信工具和网络联系来化解心理危机(诸如:电话、视频、邮件、qq、微信、博客等等),经常性地保持与教师同伴群体、朋友的交流与沟通,在倾诉中获得共鸣与理解,从而建立起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6.关于中职教师经济待遇、社会地位问题的思考。无论是与教师群体还是与其他职业群体相比,中职教师待遇普遍偏低早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与大学教师相比,中职教师自愧不如;就连当年同辈群体中,学习成绩和学历层次均不如己的中、小学教师,如今的经济待遇也已超越中职教师向公务员的水平提升。倘若与其他职业的同辈群体相比,中职教师的经济收入显然也是既单纯又透明。客观、理性地来看,中职教师的经济待遇、社会地位与实际付出是不成正比的。之所以如此,是与中职教育地位的相对偏弱、不太被社会和相关部门关注与重视有关。在一般人看来,教师的工作相对轻松、自由,殊不知绝大多数中职教师的工作任务难点和重心并不仅仅只在单纯的课堂教学上,其劳动强度和工作难度往往不被外人所了解。中职教育的教学目标、教育环境和教育对象与其他层次的教育相比有其非常大的独特性。社会对中职教师的评价既不能用基础教育也不能用高等教育的标准来生搬硬套,而应该系统、综合、全面与科学地进行判断。由于中职生素质相对低下,许多人对学习根本不感兴趣,不少学生只对虚拟的网络世界情有独钟。为寻求“电子海洛因”的自由与轻松,夜不归宿者大有人在、不胜枚举。教师整天提心吊胆,惶惶不可终日,不得不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起早贪黑地对学生进行教育和管理,以防意外发生,其工作难度和时间长度往往超出一般人的想象。但遗憾的是,中职教师的种种付出与辛劳没能在经济待遇和社会地位上得到客观、公正的回报和体现。希望社会及相关部门能够对此引起高度关注与重视,采取相应措施维护中职教师的根本利益,保护中职教师的工作积
   7.以何种心态对待学生问题的思考。不言而喻,对于中职学生如果只是以文化学习成绩论英雄,那无疑是有失偏颇的。这不仅会使学生的自信心受到极大的伤害,而且还可能致使他们破罐破摔,无所顾忌。由于绝大多数中职生在基础教育学习阶段被定性为“落后生”,很少受到教师的密切关注与肯定。他们比“优等生”更加迫切与渴望得到重视与表扬;并对来之不易的关注与赞许显得格外地兴奋与珍惜。所以,中职教师一方面要擅于用爱心、耐心和细心去发掘每个学生独特的、鲜为人知的闪光点,并及时地给予肯定和表扬(尤其是在大庭广众之下、同伴群体面前);另一方面要以平等、尊重、平和的心态对待每一个学生,使其深刻领会具备良好职业道德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努力杜绝与克服任何容易让学生产生负面联想和心理刺激的言行举止,避免进一步加重学生的自卑心理和抵触情绪;尽量多地用正面引导和鼓励的方式,用自己的真心、贴心和耐心去引导和感化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中职教师在与学生交往的过程中,在沿袭传统的面对面的谈话和交流等方式之外,要注意兼顾当代中职学生的成长环境、交流模式和心理需求,充分利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手机短信、网络平台等现代交流形式,用他们熟知和习惯的网络、流行语言,采取一对一的接触形式,全面、及时、有效地了解学生,并对学生思想、生活、心理、就业等方面进行答疑解惑和耐心指导,使学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盼望已久的爱心与呵护,体会教师特殊的关注与对隐私的尊重;让学生在久违的意外和感动中,发自内心地产生对教师的感恩与爱戴,自觉提高学习积极性,逐渐完善自己的人格,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增强就业的自信心。
  
   参考文献:
   1.宋映泉.有成就感才会有职业认同.中国教育报2011.3.31
   2.周金妹.职校教师成就感的现状调查,分析及管理对策研究.安徽职成教,2009(2)
   3.叶耀华.浅谈目标导向模式下的中职数学教学.读写算2011(32)
   4.苏军.中职现状调查教师不要误读‘中职生’.文汇报,2006年6月7日
   5.益明.教师心理压力调节方法.教师博览,2008(8)
   (作者单位:安徽省青年政治学校 安徽合肥 230000)
  (责编:国政)

标签:中职 困惑 思考 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