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议论文 > 正文

【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如何培养初中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时间:2019-01-14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知识是思维活动的结果,又是思维的工具。学习知识和训练思维既有区别,也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它们是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同步进行的。数学教学的过程,应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过程。
  
  一、从具体的感性认识入手,积极促进学生的思维
  
  在数学基础知识教学中,应加强形成概念、定理、定义等过程的教学,这也是对学生进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的重要手段。然而,这方面的教学比较抽象,加之初一学生小,生活经验缺乏,抽象思维能力较差,学习时比较吃力。学生学习抽象的知识,是在多次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产生飞跃,感知认识是学生理解知识的基础,直观是数学抽象思维的途径和信息来源。我在教学时,注意由直观到抽象,逐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的能力。在教学“角”这部分知识时,为了使学生获得关于角的正确概念,我首先引导学生观察实物和模型:如三角板、五角星和张开的剪刀、扇子形成的角等,从这些实物中抽象出角。接着再通过实物演示,将两根细木条的一端钉在一起,旋转其中的一根,直观地说明由一条射线绕着它的端点旋转可以得到大小不同的角,并让学生用准备好的学具亲自动手演示,用运动的观点来阐明角的概念,并为引出平角、周角等概念做了准备。
  
  二、从新旧知识的联系入手,积极发展学生思维
  
  数学知识具有严密的逻辑系统。就学生的学习过程来说,某些旧知识是新知识的基础,新知识又是旧知识的引申和发展,学生的认识活动也总是以已有的旧知识和经验为前提。我每教一点新知识都尽可能复习有关的旧知识,充分利用已有的知识来搭桥铺路,引导学生运用知识迁移规律,在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中发展思维。如在教三角形相似的条件时,我先复习三角形全等的条件中,全等是相似的特殊情况。这样引导学生通过温故知新,将新知识纳入原来的知识系统中,丰富了知识,开阔了视野,思维也得到了发展。
  
  三、精心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维
  
  中学生的独立性较差,他们不善于组织自己的思维活动,往往是看到什么就想到什么。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主要是在教学过程中通过教师示范、引导、指导,潜移默化地使学生获得一些思维的方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精心设计问题,提出一些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激发思维,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的思维能力只有在思维的活跃状态中,才能得到有效的发展。在教学过程,教师应根据教材重点和学生的实际提出深浅适度,具有思考性的问题,这样就将每位学生的思维活动都激发起来,通过正确的思维方法,掌握新学习的知识。
  
  四、进行说理训练,推动学生思维
  
  语言是思维的工具,是思维的外壳,加强数学课堂的语言训练,特别是口头说理训练,是发展学生思维的好办法。俄罗斯物理学家加里培林关于智力形成的学说提到,智力活动始源于物质活动,以言语为中介,内化为“人脑”的内部言语,根据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在操作学具时,要把动手操作,动脑思考,动口表达结合起来。也就是说从“外化”到“内化”,在操作中使操作与思维紧密结合起来,从而发展学生的内部语言,提高逻辑思维能力。例如,在讲析“三角形内角和为180度”的这个定理的教学中,可以安排三个层次来操作,即两个层次的思维训练,第一层操作后问:将一个三角形的两个角撕下来,然后将三个角拼在一起,有什么结果?;第二层让学生叙述结论,使学生对“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这个定理有深刻实践认识;第三层进一步引导学生从理论上加以论证,从而让学生对这个定理从实践到理论却有着深刻的认识。通过这样的反复说理训练,收到了较好的效果,既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又推动了思维能力的发展。
  总之,小学数学教学的目的,不仅在于传授知识,让学生学习、理解、掌握数学知识,更要注重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和良好的思维品质,这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需要。

标签:中学生 思维能力 初中数学 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