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议论文 > 正文

文以载道,情以感人|文以载道文以传情

时间:2019-01-25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适合个人需要和社会需求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是衡量个体与社会文明的重要尺度。情感教育应是教学的根本,正如著名教育家夏沔尊所说:“教育不能没有情感。”情感因素在语文教学中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在语文教材中,文质兼备的文学作品占有相当大的比重。怎样才能帮助学生发掘出作品的内涵,让真、善、美走进学生的心灵呢?笔者认为,首先语文教师应是情感教育的设计师和迁移者,教师运用情感教育,把传授知识和学生接受知识这两种行为融为一体,使教师、学生、作品三者产生情感的共鸣,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内驱力,从而提高语文教学质量。具体说来,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要创设情感氛围
   法国启蒙思想家的得罗说:“没有情感这个因素,任何笔调都不能打动人心。”因此,教师要创设一个良好的情感氛围,抓住课文的情感因素,运用充满感情的语调、表情,结合课文里提示性的语言、动作,巧设导语,引入情境。这样才能叩击学生的心灵,激活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我要学”的状态下愉悦地学习。学生的情感一旦被调动起来,他们就会沿着这条情感轨道走进课文,走近作者。比如笔者在教《故乡》一课时,就设置了这样一个导语: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有故乡,我们都深爱自己的故乡。古往今来有多少人写故乡、思故乡,赞美故乡风土人情的有之,抒发对故乡离情别绪的有之,表现回到阔别多年的故乡的激动和欣喜之情的有之……鲁迅也是凡人,他1919年回到阔别多年的故乡的感受又是如何呢?让我们跟随《故乡》中“我”的足迹,一起去感受一下吧。这样的导语能很好地激发学生带着情感去体会“我”回故乡的喜乐与悲愁了。
   二、要读出情感信息
   “三分诗,七分读”,即情感教育应寓于朗读训练之中。朗读是以声音传达视觉信息的活动过程,而声音本身也是一种情感、一种形象。试想,教师面带笑容,精神饱满地走上讲台,悦耳动听的嗓音、抑扬顿挫的语调、绘声绘色的话语、逼真传神的动作,无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朗读的语调、声音或高亢、或沉缓、或激越、或悲伤,它把作者创作时的全部激情重新释放出来,展示和延伸了作品的形象、作品的画面。在身临其境的情感体验中,学生会更快地进入作品的意境中,与作品中的人物一起分担喜怒哀乐;能走入作者的心灵中,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比如在朗读《沁园春?雪》的上阕时,要读得豪情万丈;在朗读下阕时,要读出居高临下的气势;最后三句要读得意气风发。这样才能体现出作者伟大的胸襟和坚定的信心。又如在朗读《最后一次讲演》时,先用低沉的喉音平静地叙述李公朴的遇难,随后音量逐渐加大、音速逐渐加快,情感也逐渐由激动→愤怒→咆哮→自豪。这样,闻一多先生鲜明的个性特征就跃然纸上了。同样,只有用无比恳切的语气朗读《出师表》,才能体会诸葛亮“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良苦用心。语文教师只有深刻地了解了作者的人生经历、思想历程、写作背景,并把这些信息传达给学生,才能使学生读出感情。
   三、要出情入理
   情感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学会做人。因此,在激发学生情感的同时,教师要顺势引入课文深层次的学习,将知识内化为学生主动思维的动力,提高学生感悟语言文字的能力。此时,教学的重点就要落到学生理解作品的意境并进行创新思维的层面上。教师或以解词析句为手段,或以剖析结构为依据,或以时空范围为线索,抓住情感与情理的联系,引导学生多角度地思考问题,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能力。比如在设计《醉翁亭记》教学时,为了讲透这个“醉”,教师可用“前呼后拥”的方法,例如笔者就举了一个例子引导学生进入情境:他在异国非常思念祖国,而回国的机会让他久藏心头的情感一下子喷涌而出,就像喝了葡萄酒一样,感到甜美、欣喜、兴奋和陶醉。在这样的情境对照中,学生自然能体会到作者的一片深情。又如《岳阳楼记》中范仲淹的“忧”“乐”情,《最后一课》中韩麦尔先生的“悲”“恨”情,《黄鹤楼》中崔颢的思乡情,《藤野先生》的师生情,《风筝》中的手足情等。这些“文感”“象感”“意感”“情感”,都是透过语言文字表现出来的。当学生领悟到其中蕴含的深刻哲理时,不但陶冶了他们的情操,而且提高了他们的阅读能力,拓展了想象空间。例如教完《故乡》后,笔者让学生描写中年以后的“水生”和“宏儿”,让学生深刻理解社会主义的“情”,以反衬出封建社会的“恶”,起到了“课”完而“情”未了的效果,提高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能力。
   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在语文教学中渗透情感教育,能使语文课堂教学生动活泼,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之一。笔者将继续探索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以进一步深化语文课堂的教学改革。
   (作者单位:江西省弋阳方志敏中学)

标签:文以载道 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