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应用文 > 正文

【当前中国高校英美文学教学的反思与策略】 英美文学本科教学最优秀的高校

时间:2019-01-19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当前中国高校英美文学教学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境,其被严重边缘化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在教育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反思大学教育的本质成为一种必然。如何发挥英美文学教学应有的作用,培养学生的人文素质和人文精神?本文反思了英美文学教学中遇到的困境及其内在的原因,提出了一些解决问题的策略。
  关键词:英美文学教学;边缘化;教育本质
  作者简介:高明玉(1974-),男,安徽灵璧人,安徽农业大学外国语学院英语系,讲师。(安徽 合肥 230036)
  基金项目:本文系安徽农业大学繁荣社会科学项目(项目编号:2007zs37)的研究成果之一。
  中图分类号:H3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05-0138-02
  
  21世纪是一个国际化的知识经济时代。面临着这一挑战,培养高素质的复合型英语人才就成为高等学校英语专业的神圣使命。2000年教育部颁布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指出:“高等学校英语专业培养具有扎实的英语语言基础和广博的文化知识,并能熟练地运用英语在外事、教育、经贸、文化、科技、军事等部门从事翻译、教学、管理、研究等工作的复合型英语人才”。[1]作为英语专业主干课程之一的英美文学课程旨在“培养学生阅读、欣赏、理解英语文学原著的能力,掌握文学批评的基本知识和方法。通过阅读和分析英美文学作品,促进学生语言基本功和人文素质的提高,增强学生对西方文学及文化的了解”。[1]文学课在培养复合型英语人才方面的重要作用无需赘述。然而,在以科技和商品为主导的市场经济的冲击下,“英美文学课不断被一些‘实用’的课程挤向‘边缘’,其影响力不断被削弱”。[2]现在英美文学课的教学遇到了极大的挑战:一方面学生抱怨文学难学,兴趣不高;另一方面教师也满腹牢骚,文学难教。笔者认为这种现象的出现既有对文学教学认识不足的深层原因,也有教学策略等技术层面上的局限。本文旨在反思国内文学课教学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建议,期冀为文学课教学提供参考。
  一、英美文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
  (1)学生对学习文学的认识不足,兴趣不高。其原因在于伴随市场经济高速发展而来的实用主义思潮对学生学习动机的影响。学生在选择专业时首要考虑的是就业的难易,很少有人会真正从自己的兴趣出发。近年来在英语专业就业形势日趋严峻的背景下,选择英语专业(部分是被选择)的学生经常会抛出这样的问题:“学习文学有什么用?”笔者对部分高校60名英语专业大四学生做了一份问卷调查,内容涉及对文学的兴趣、阅读的英美文学原著的数量、对教学内容、教学风格、课堂形式的期待等15个方面。收回有效问卷55份。结果发现:关于学习文学的动机,有25人表示是为了学分,占45%;49人承认读过的文学原著不超过十本,占89%;12人表示对文学不感兴趣,占22%。由此可见,学生选择课程具有明显的功利性。
  (2)教学课时严重不足,教学任务难以完成。英美文学经过数百年的发展,涌现出灿若星辰的大批经典作家和经典作品,成为人类精神文明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实用主义”与“功利主义”之风肆虐,众多院校在学生就业日益严峻的压力下,不断删减英美文学课程或课时,增加“实用”类课程或课时。据调查,大多数院校把英国文学或美国文学的课时压缩在一个学期内(36课时),笔者所在的学校由于实行课程小型化,英美文学教学各只有30课时,除去必要的课程导入、复习迎考及节假日的冲突,实际教学时间不足30个小时。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要把长达数百年的人类文化成果展示出来其难度之大可想而知。由此,“在有限的课时里欣赏一定数量的文学作品就变成‘蜻蜓点水’式的解读”。[3]虞建华教授在一次会议上指出,国内文学教学只是“跑马观花”,连“走马观花”都做不到。课程结束时,我们能给学生留下什么呢?
  (3)英美文学教材建设有待优化。目前,我国出版的英美文学方面的教材已逾数十种,文学教师有了“充分”选择的空间,然而真正适合本科教学的优秀教材却不多。有的教材过分注重史的叙述,有的选读的内容太长或是选读的内容不能体现作品的精髓之所在。以史选结合的教材编排体例也较单调:文学史、作家作品简介、作品选读、注释。据调查,“大多数教师对他们所使用的教材是不太满意的”。[2]
  (4)教学手段等技术方面受限,教学效果差强人意。虽然21世纪已过去了十年,出于教学设施及课件开发的不足,大多数学校的英美文学教学还是沿用“一支粉笔、一本书”的传统教学方法。这种单一的媒体通常难以对学生产生感官刺激,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有的教师虽然也用课件教学,但对课件的依赖过大,上课成了教师读PPT的表演。此外,课堂教学方式单调。由于学生参与性不足,教学活动基本上是教师单方面的讲解和灌输。在教师一言堂的模式下,学生被动地接受大量的知识,学习积极性受到了压抑。其结果必然是一方面教师讲得无精打采或是自我陶醉,另一方面学生听得索然无味或是心猿意马。
  (5)师资队伍建设滞后,文学教师专业素质有待提高。从教师方面来说,现阶段英美文学教师的整体水平还有待提高。部分教师专业起点不高,知识储备不足。由于他们所在学校的条件有限,也没有机会去国外或国内其他著名学府访学进修,因此进步较慢。此外,目前部分地区高校教师在经济收入方面还差强人意,加上教学任务繁重,生活压力很大,很多人静不下心来读书、做科研。对他们来说,文学教学只是简单地传授知识,上课缺乏必要的激情。由于缺乏独到的见解且教学方法、手段单调,教学效果很不理想。
  二、解决问题的策略
  (1)提高对文学教学意义的认识。近十多年来,我国高校人文精神教育越来越受到实用主义、消费主义等观念的冲击。由此,大学究竟要培养什么样的人引起了国人的热议。毋庸置疑,大学教育的真谛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例如,世界顶级学府哈佛大学面向全校13个学院设置的核心课程涵盖外国文化、历史学、文学与艺术、道德推理、数量推理、自然科学、社会分析,共7大类11个领域。要求本科生至少用近四分之一的学习时间选修至少7个领域,计32个学分的核心课程才能毕业,其中各个专业必选一到两门文学与艺术课程。其核心课程设置的理念是:“让每一位哈佛大学毕业生不仅受到专业的学术训练,而且还应该受到广泛的通识教育,成为有教养的人”。[4]美国普通高校英语系的教育目标也强调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正确写作和有效交流”的能力,主干课程为文学、文化与写作。文学作品是作家与其所处时代思想的凝结,是人类巨大的思想宝库。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文学在提高学生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能力方面的作用无可替代。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文学课教师是文学教学的发动机,现阶段师资力量的薄弱也是制约文学教学发展的一大瓶颈。各高校应加强对年轻教师的培养,鼓励在职进修或攻读学位;有条件的应通过与国外高校合作办学,多方筹措资金,多渠道选派一些教师到英美国家进修;加强国内外学术交流,有条件的学校应经常性地请一些国内外专家来校讲学,或组织一些学术研讨会,鼓励青年教师积极参加,掌握国内外英美文学研究的新动态,有分析地吸取新的文学理论及研究方法。教师自己也应该以对学生负责的态度发挥主观能动性,主动学习,在教学理念、文学修养、教改能力和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使用等各方面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以教研、科研促进教学。
  (3)优化教材建设和教学内容设置。目前国内英美文学方面的教材建设虽然有了很大的进步,然而还有些差强人意。各高校除了选取现有的优秀教材外,还可以结合本校学生水平编写自编教材作为补充。教材应选取难度适中、长度适宜,能代表作家经典作品中最出彩章节的内容。此外,必要的启发性思考题、文学术语介绍和评论范例也不可或缺。
  教学内容的选择不妨以文学史为纲、以文学分期为线、以文学流派为模块、以经典作品为切入点,以点带面。对于每一流派,教师可精选一到两位作家为代表,精讲他们经典作品的代表章节,同时穿插介绍同时期的其他作家及作品。
  此外,掌握一定的批评方法有助于提高文学欣赏能力,从而激发对文学作品的审美体验和兴趣。在教学实践中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适时扼要地介绍一些批评方法及理论。例如,在教学《嘉莉妹妹》时,除了传统的自然主义批评,还可以从消费社会的观点出发,联系当前我国经济转型期的时代背景来评价嘉莉;结合《女勇士》可介绍女性主义、文化身份等批评方法……存在主义、后殖民、性别理论、心理分析等也是学生感兴趣的话题。
  (4)改革教学手段和教学模式。文学作品教学不是教师自我陶醉或自作多情式的分析评价,而应唤起学生的内省。
  首先,在教学手段上充分利用多媒体技术。笔者的问卷调查显示42%的学生(23人)表示学习文学的最大困难是时间不够;另有69%的学生(38人)认为教学中需要多媒体。文学课信息量大,课时少,如果想对某个作家有个全面的了解,2课时的教学时间远远不够。为了增加单位时间内的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率,活跃教学气氛,多媒体的优势显而易见。多媒体课件应包含:讲课提纲、背景资料、作家作品介绍、作品选读、文学评论视角、讨论思考题、相关网站等内容,注重图文并茂、音/视频相结合。在制作、使用课件时,要把握“度”的原则。一是要形式多样,避免学生出现审美疲劳,二是不能过分依赖课件,课件的作用只是锦上添花,而非喧宾夺主。
  其次,采用“合作―参与式”教学模式。首先把学生分成若干3-5人的小组,课前教师提出一些启发性问题,让学生以小组协作的形式,通过图书馆、网络等渠道收集资料,写成书面报告,上课时提交课堂讨论;课上教师对学生的报告做些必要的评价与补充,然后引导学生营造一种讨论、交流的氛围,激起学生的表达欲、交流欲,畅所欲言;课后根据课上讨论的内容,引导学生就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写简短的评论。此外,每学期可安排2-3次的学生课堂展演(presentation),要求学生认真阅读原著,找到切入点,制作PPT,在课上展现出来,全班围绕展现的内容和展现本身进行评价与讨论。
  (5)创新多元化评价体系。多元化评价是指“以促进教学为主要目的,由教学主体参与的,运用多种手段对学生的各种能力、学习过程及结果进行的形式多样的评价活动”。[5]在英美文学教学中,可采取4+1的评价体系,即出勤、课外作业、课堂表现、论文加考试,各按一定比例计入总成绩。课外作业包括学生对教学内容的预习、复习、课后作业、书面报告、查阅资料、网络自主学习等;评价形式可采取学生自评和组内互评的模式。课堂表现主要包括学生的提问与回答、参与讨论的积极性、课堂展现的质量等;评价形式为小组互评。考试可安排在学期末进行,主要是检查学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论文写作重点是考查学生的语言表达、文学鉴赏和批评的能力。论文写作可以在学期初就布置给学生,让他们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感兴趣的名著在学期中和学期末写两篇不少于1000词的论文。要求学生认真阅读原著、广泛查阅资料,通过课堂及讨论找到自己的切入点和视角,撰写高质量的论文。通过这些措施,学生改变了学习观念和学习方式,增强了学习自信心,提高了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文学教学应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文学的自主性为核心,转变“以教师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模式为“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为中心,以任务为中心”的模式。只有采取多种途径,引导学生愿学、乐学,让他们自主研修深厚的西方文化之精髓,体味英语文化之精华,徜徉于美妙的文学经典之中,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自身人文素养,文学教学的目标最终才能实现。
  
  参考文献:
  [1]高等学校外语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英语组.高等学校英语专业英语教学大纲[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2]顾弘,杜志卿.新世纪高校本科英美文学教材建设探索[J].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129-132.
  [3]彭晓燕.英美文学课程“边缘化”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职业与教育,2011,(3):152-153.
  [4]Introduction to the Core Curriculum[EB/OL].https://isites.harvard.edu/icb/icb.do?keyword=core&page id=icb.page43827.
  [5]石云霞.“英美文学及选读”教学中的“多元化”评价研究[J].大家,2010,(2):94-95.
  (责任编辑:麻剑飞)

标签:英美 中国高校 反思 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