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应用文 > 正文

宋朝秘书们的“润笔钱”/清官员到古玩铺坐坐,也属违法 润笔

时间:2019-01-21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宋朝秘书们的“润笔钱”   文/晏建怀    宋朝皇帝的秘书班子,包括翰林学士、中书舍人和知制诰等。这个秘书班子里的人,都是皇帝千挑万选出来的,个个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不过,秘书们虽然才学兼优,但鉴于当时工资水平低,待遇不够好,皇帝便琢磨着要想个什么办法来弥补一下,好让他们安心工作。
   沈括《梦溪笔谈》记载:“内外制凡草制除官,自给谏、待制以上,皆有润笔物。太宗时,立润笔钱数,降诏刻石于舍人院。”秘书班子分“内外两制”,翰林学士称“内制”,中书舍人和知制诰称“外制”。秘书为皇帝起草官员任命文件,被任命者凡提拔到给谏、待制官以上的,都要给他们掏润笔费用,或钱或物,意思意思。不过,意思毕竟只是意思,标准不明,数额不定,酷似“打秋风”,没有上升到制度层面。所以,宋太宗继位后,想秘书之所想,急秘书之所急,把秘书的润笔钱写进了红头文件,以制度的形式固定下来,规定了具体金额,还刻碑立在舍人院中。皇帝调整一批干部,秘书从容起草完任命文件,瞟一眼舍人院中的石碑,就知道今天进账多少。
   这个润笔钱政策,的确让平时喝惯了西北风的秘书们尝到了甜头,文章越写越好,待遇越来越高。不过,皇帝给的政策好是好,但他只给政策不掏钱,润笔钱由文件中被提拔的官员出,无疑加重了官员们的经济负担。这意味着他们还没领到工资,就要交一笔不菲的“买官钱”。对于许多家境贫寒、积蓄无几的官员来说,势必把他们逼到更穷的境地,秘书的收入增加了,他们却被害惨了,结果不是道尽途穷、债台高筑,就是受贿索贿。
   皇帝做好,官员买单,这让下面一些领导很有意见,因此,政策在执行过程中遭遇到许多抵触,落实起来越来越难。
   元丰(1078-1085年)间,宋神宗感到这个制度再难执行下去,便取消了收取润笔钱的规定。
   润笔钱虽然在红头文件中消失了,但秘书的待遇不能减呀,宋神宗的办法是给秘书加薪,“内外制皆有添给”,矛盾迎刃而解。后来历朝历代,秘书们起草文件,依然能得到一定的奖赏。即便是现在某些机关,也有类似的不成文规定。
  
  清官员到古玩铺坐坐,也属违法
   官员不准去古玩铺,这是清朝对官员的禁止性规定。
   原来对官员的形形色色贿赂中,有一种贿赂叫“雅贿”,即给官员送字画、古董等,既可达到行贿目的,又显得“高雅”,便于官员接受,也不易被察觉、查处。“雅贿”多借古董商之手进行。古董商将名贵字画或稀世之珍的古董三文不值两文“卖给”官员,再由行贿者跟古董商按实际价格结清货款。这种方式的行贿,非常诡秘。对古董店的猫腻,朝廷不是不知,为防范和杜绝“雅贿”――当然完全杜绝是做不到的,清朝禁止官员出入古玩铺。
   清代刘声木《苌楚斋五笔》一书云:“咸丰年间,当时有某侍郎,偶至琉璃厂古玩铺闲坐,即为御史论列,获咎家居,亦为大众所不齿”。有一个侍郎(相当于“副部级”官员),偶尔至北京琉璃厂坐坐,即遭御史弹劾,丢了官职,赋闲在家。不仅如此,还被众人唾弃。
   据此书说,光绪以后,情况大变。军机处官员、尚书、侍郎等人,就不是逛古玩店了,而是“自开古玩铺、碑帖店,自题店招牌,公然出入其间,肆无忌惮”。向他们行贿的人,有的自称“门生”,孝敬他们银子称“太平钱”,还有什么“点心钱”。“廉耻道丧,实始于此”。刘声木说,清朝败亡,未尝不由于官员经商、腐败,并非由于一人愤而振臂高呼,而是由于“万众皆叛也”。

标签:润笔 宋朝 古玩 坐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