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管理视野下的武汉软件外包产业集群发展战略研究】软件外包

时间:2019-02-10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软件外包,是指发达国家的软件公司将非核心的软件项目外包给成本较低的公司开发,以达到降低开发成本的目的。软件开发成本中,70%是人力资源成本。全球第二大外包服务公司电子资讯系统公司(EDS)中国人力资源运营总监澳大利亚人马库斯?伍豪斯(Marcus Woodhouse)总结外包最核心的就是两点,一个是人力资源,另一个就是成本。在这两点上武汉都是独具优势的。全球外包转移的趋势不仅仅是从欧美转移到中国,还会从一线城市转移到二线城市,跨国公司客户会在不同城市建立不同类型的外包基地,目前武汉要做的只是外包金字塔中下层的活。最近,武汉光谷软件园请来了国际知名的Gartner公司把脉,将武汉定位为“中国服务外包交付中心”,这也意味着短期内武汉并没有与北京、大连等外包一线城市一争长短的打算,而是专注于“交付”。武汉软件外包产业集群发展战略具有战略性、基础性和前瞻性,对武汉产业集群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软件外包产业集群的理论与应用研究既是武汉发展服务产业的技术制高点之一,也是武汉扩大出口、安置就业的关键产业。
   一、我国软件外包发展现状
   中国工业和信息化部软件服务业司最新发布的2010年《中国软件与信息服务业发展研究报告》显示,中国软件外包规模由2004年的6.33亿美元猛增到2009年的32.9亿美元。随着服务外包人才补贴政策的进一步落实,2010年我国软件外包产业从业人员规模继续扩大,总量超过73万人,同比增长约32.7%。我国龙头软件外包企业不断涌现,东软、文思、软通动力、中软国际等数家企业员工人数超过1万人,东软、浙大网新等多家企业的营业收入超过10亿元。截至2010年9月,我国大陆通过CMM/CMMI认证的企业总数为1719家,仅次于美国,是印度的2.6倍。通过ISO20000认证的企业总数达到93家,居世界第一位。目前,我国凭借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及IT技术基础设施优势,正逐渐成为全球软件外包产业中最具发展潜力和竞争力的国家。以21个服务外包示范城市为节点,我国已形成了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产业五大集群――以北京、天津、青岛、济南和大连为中心的环渤海集群,以南京、无锡、苏州、上海、杭州和宁波为中心的长三角集群,以广州、东莞、深圳和珠海为中心的珠三角集群,以西安、成都、重庆、武汉、长沙、南昌和合肥为代表的中西部集群和以大庆、哈尔滨和沈阳为中心的东北集群。中国软件名城创建工作取得重大进展,为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载体。11个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和6个国家软件出口基地以及大量的地方产业园区,为软件与信息服务外包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载体环境。
   软件外包成功与否取决于四个方面:一是发包方与承包方之间的知识转移,二是软件外包关系的专用性投资,三是软件外包需求的不确定性,四是政策环境的匹配性。软件外包企业在承接软件外包业务过程中,承包方与发包方之间存在一定的知识势差,知识从知识势差高的发包方流向低的承包方,而且这种流动也是必须的,承包方和发包方的相关知识转移对外包项目的成败有直接影响,知识转移不成功或者不顺畅是导致软件外包项目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二、软件外包的相关理论
   软件外包内容涉及到软件开发的整个过程,包括软件的需求分析、外部设计、内部设计、编程、测试、安装和后期维护等。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整理发现,软件外包的分类依据主要有两种:一是软件外包服务过程;二是软件外包服务地域范围。按照软件外包服务过程软件外包又可分为两类:二层次分法和三层次分法。二层次分法包括低端的初级编程、软件测试外包和高端的软件需求分析、总体设计、详细设计的外包,二层次分法中涉及到的低端和高端中所包含的业务、程序与Royce在1970年提出的软件开发瀑布模型描述的阶段极其相似。三层次分法是按照软件开发生命周期把软件外包分成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低端的软件外包,指承包方仅负责整个软件系统子模块的开发,或进行一些简单的编程和测试工作;第二层次是中端的软件外包,承包方仅参与软件开发过程中的总体设计和详细设计,而不参与软件项目可行性分析和需求分析;第三层次为高端的软件外包,承包方参与软件开发的整个过程。这三个层次正好与软件开发的“V型模型”过程很相似。软件外包按照发包方和承包方所在的地域范围又可以分为本土软件外包和离岸软件外包。本土软件外包是指承包商和发包商处于同一国家或地区,是比较传统的软件外包服务模式。离岸软件外包是指发包商和承包商处于不同的国家或地区,它已经成为主导软件外包的潮流。
   与软件外包相关的其他外包形式有两种:IT外包和服务外包。软件外包和一般意义上的IT外包既有相同之处,也有细微的差别。IT外包是企业将自身IT系统的开发、运行、维护和调试等项目部分或整体通过合同的方式外包给具有IT技术服务资质的承包商完成。IT外包的动机就是将自己不擅长的业务外包出去,从而达到降低营运成本的目的。服务外包是指作为生产经营者的法人或业主将服务流程以商业的形式通过合同的方式外包给本企业以外的承包商的一种经济活动,服务外包的发包方包括企业、政府组织和社会团体等。
   软件外包研究的理论来源于:资源基础理论、资源依存理论、劳动力分工理论、核心竞争理论、交易成本理论、伙伴关系理论和代理成本理论等。
   三、武汉软件外包产业发展的环境分析
   要分析武汉软件外包产业的发展模式,首先需要从武汉的人力资源、教育资源、信息资源设施、资本、自然环境、软件企业规模、市场需求和综合产出等方面进行分析,其次需要分析国际环境、国内环境、软件产业环境等方面。
   从人力资源看,武汉人力数量多,但缺乏高级复合型软件管理人才和初级软件编程和维护人员。从教育资源看,武汉在教育方面略有优势,其综合科技实力在全国处于中等水平。从信息资源设施看,武汉的基础设施虽基本能满足软件发展的需要,且信息基础设施较为完善,但是配套还不够。从资本资源看,武汉在资本方面处于劣势,目前武汉吸引国内外直接投资总量和风险资本投资能力在全国来说都较低,但随着武汉市被国家商务部、信息产业部和科技部确定为“中国服务外包基地城市”,“武汉经济圈”经国务院批准正式成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武汉及武汉市的软件发展迎来了难得的机遇。国内外软件产业的巨头如EDS、IBM、微软等纷纷来武汉投资兴业,寻求合作发展。武汉和武汉市必将成为全国重要软件技术研发中心及华中地区重点应用软件产品的开发基地、对外软件产品加工和出口基地、软件技术人才教育培养基地。从自然环境看,武汉地处我国中部,交通便利,但地理环境对于发展软件产业没有优势,而对于创业成本方面有优势,房租、地价低,光谷软件园基地内提供给软件企业的土地优惠政策丰厚。从规模看,武汉软件企业规模偏小,价值体系化程度低,仍处于初步形成阶段。从市场需求看,市场需求不足。
   四、武汉软件外包产业发展模式
   1、努力形成武汉软件外包战略联盟
   (1)产业链。软件产业发达国家充分利用市场的主导作用,在资本市场上逐渐形成了对软件企业的价值衡量机制,使得在软件产业内部的兼并、联合、联盟成为可能,形成了以大企业为核心的不同规模之间合理的产业分工链,推动了产业内部生产要素的重组和流动。如在美国,以微软为核心,为微软提高软件产品和服务的软件中小企业有1000多家。在加拿大,软件企业间建立销售联盟的企业有35%,建立产品开发联盟的企业占17%,建立市场联盟的企业占16%,建立研发联盟的有13%。
   所以在武汉构建具有湖北特色的软件外包企业联盟,对促进软件外包规模化有重要作用。一是以大型软件企业为龙头,推进资产重组和股权并购,形成“以大带小、以小促大、以大促强”、极具规模化的国际软件外包联盟。这是具有战略联盟性质的整合,不同于传统策略性联盟的财务性重组,是以产权为纽带,旨在巩固软件外包企业自身品牌、行业地位和把握软件外包的优质资源要素进行的一系列并购、整合行为,从根本上把中心城市众多小型分散的内线外包转变为大型集中的国际外包,从而构建成极负国际影力的国家级软件外包联盟。为了加大联盟构建力度,除国家已制定的软件集聚促进政策外,还需要中心城市政府的相关部门与国家级软件园区或高新区共同组建一个有权威的法定软件产权联合交易所。“联交所”的功能涵盖软件企业产权交易、技术交易、代办股份转让、股权质押、融资和公司上市培育五大方面,融软件产业物权、债权、股权和知识产权的交易为一体。二是以重大软件外包产业化项目、大额软件外包出口订单和软件系统工程集成为依托,组建区域性软件外包企业联盟。变分散出击为联盟合作承接软件外包大项目,做到一家接单或总包,多家参与或分包,风险共担,利益共享。联盟要坚持以推进承接优质软件外包项目为主导的策略,为中外资软件发包商在联盟内寻找承包伙伴和项目,并提供优质服务。三是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为支撑平台,全力构建创新型软件外包企业联盟。围绕国际软件外包发展的重点领域和主导产品,通过产学研自主创新联盟重大软件技术工程化的研究与开发,以强势的软件自主创新能力和凝聚力吸引微软、IBM等欧美跨国软件公司向联盟内的企业转移国际最新或潜在的优质高价软件外包项目。
   (2)人才。软件外包是智力密集型企业,软件外包的竞争从根本上说是软件外包人才的竞争。武汉目前软件外包人才全方位供应不足的局面已经成为影响武汉软件外包产业发展的“瓶颈”。因此,武汉软件外包产业发展应实行培养、开发、引进和使用并举的方针,创造吸引人才和培养人才的良好环境,充分利用社会力量和国内外教育资源,建立多层次全方位的人才培养体系,加快建设高素质的软件人才队伍。纠正人才开发中习惯于片面的短期行为,构建可持续开发、全身心开发的战略。武汉可从三个方面引进人才:一是实施全球化的人才战略。吸引国内外的软件技术人员来武汉工作,或创办软件企业,或与武汉软件企业建立长期合作关系,负责海外业务的接洽和拓展。二是实施“回乡”战略。吸引全国各地“武汉籍”的人才回乡开展创业。三是实施人才优待战略。通过一系列人才的优惠政策,健全劳动保障体制。
   (3)品牌。所谓品牌战略,是指通过打造“武汉软件外包中心”品牌,增强武汉软件外包产业的整体竞争力,进而形成武汉软件外包企业统一品牌的效应,促进外包产业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具体地说,就是通过软件外包企业品牌形象的逐步建立,提升武汉软件外包产业的知名度,吸引更多的发包方,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从而实现武汉软件外包整体能力和竞争力的提升,继而进一步提升品牌价值,扩大品牌的正外部性。
   (4)融资。软件外包对于企业资金规模的要求很高,单靠软件企业自身,很难完全达到软件外包企业发展、扩张的资金需求。目前武汉软件外包企业普遍反映的一大障碍就在于融资难。所以寻找融资渠道、建立有效的资本运行机制是武汉软件外包产业坏境建设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基于软件外包的融资特点,武汉软件外包在融资上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式:风险资本、上市融资、银行贷款和政府扶持。由于中国的资本市场尚不健全,风险资本、上市融资、银行贷款在很大程度上还需依靠各级政府的扶持和引导。
   (5)中国软件服务外包的四类特色。一是成本和人力资源优势。武汉与西安、成都和合肥有共同特点:人力资源和教育资源丰富,但地理位置、经济发达程度、内需市场具有一定的劣势,外包价格敏感,且交付与业务处理层次偏低。二是区域性地缘优势。杭州、南京、天津、苏州、无锡等地区是质量与成本有相对优势的地区,且有北京、上海的业务辐射、产业扩散和转移的机会。三是国际地缘优势。大连、深圳和广州国际地缘优势明显,且产业经验丰富。如地域、语言、风俗习惯和思维模式相近的大连对日韩的业务外包,深圳和广州对中国香港的业务外包。四是综合情况和战略地位优势。北京和上海拥有战略地位优势,主要表现在:中国环渤海和长三角经济与贸易中心的终端市场、信息化环境、教育基础和国际化程度的优势明显。
   总之,武汉一方面要利用自己的优势发展外包,另一方面又要将劣势不断地转化为优势才能有所作为。
   2、加大武汉软件外包企业规范化与认证的力度
   参与国际软件企业的竞争就必须提高企业的软件开发的规范化与认证力度,只有参与标准的制定或者按标准完成软件产业链才有发展的希望。武汉在CMMI等认证的力度不够,还需要政府的引导和企业的努力。
   3、加快软件外包企业的上市与规模化发展
   发展软件产业需要巨额的投资,但是受到诸如软件企业的无形资产占净资产的比重很大、武汉的软件企业多为中小企业、中小企业有较高的失败率以及湖北省资本市场发育不健全等因素的影响,资金短缺一直是困扰武汉软件产业发展的一大难题。
   (1)融资体系。融资体系为武汉软件企业的成长和上市创造了支撑条件,从资本方面促进了软件外包产业快速实现规模化、产业化。对于软件企业来说,要在市场经济的竞争环境下选择适合企业自身发展的融资方案,其决策过程必须至少包括以下几个要素:融资渠道(which)、融资时机(When)、融资地点(Where)以及如何获得投资者的青睐(How)。
   (2)融资模式选择。一是建立风险投资机制。发展高科技产业必须建立创新机制,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和高科技产业的发展。而高科技的发展需要超常规的密集资本支持,因此武汉软件外包的超常规发展,必须得到完善的风险投资机制支持。二是建立风险投资基金。建议由政府有关部门积极规划、建立风险投资基金,引导社会闲散资金投向高科技风险产业。采用基金的方式,实际是分散了个体投资者的风险。据国外风险投资的经验来看,大约1/3的风险投资项目毫无收获。获得巨大成功的项目,一般只占10%~20%,而一旦成功回报是巨大的。风险投资的综合期望值约是10倍。为此,众多的冒险投资者会积极加入风险投资行列,政府及其风险产业界应尽快完善投资环境和风险投资机制。三是鼓励软件外包招商引资,吸引国外风险资本。武汉应到日本东京、大阪、北九州、札幌等“软件都市”举行软件外包专业招商,吸引其软件企业来武汉投资创业,并推介武汉软件外包企业,争取国外风险资本流入武汉。四是建立有效的风险投资退出机制。由于风险资本的退出机制不完善,很多风险资本家无法把手里的资金投入到风险投资市场上。所以,政府必须成立产权交易市场为风险投资顺利撤资铺平道路。五是上市融资。目前武汉软件企业具备上市条件的并不多,除天喻、开目等个别大型企业外,其他大多数中小型软件企业因自身条件不够暂时不能上市融资。六是政府专项基金。在产业发展初期,政府资金的支持和引导作用很大。武汉应该设立由政府启动的“软件外包专项基金”,引导风险资金的进入。该基金的设立不仅可直接扶持软件外包企业,同时还可引导资金进入人才培养机构。政府资金的设立重点在于启动投资环境,即把政府资金改换为专项风险基金投入,按企业化运作,以成功企业的股份转让获得赢利来吸取更多的社会资金,从而为软件外包企业建立良好的融资环境。由于政府的扶持资金是有限的,因此在投资时,应针对主要企业集中使用;在选择对象方面,应更加看重市场能力,尤其是重点选择与国外的合资、合作项目,以迅速创造效益,从而形成资金的良性循环。
   4、提高软件外包中的产学研深度与广度
   软件产业具有知识密集、技术密集等特点,技术的创新是软件企业生存的根本,也是软件企业利润的主要来源之一。而武汉软件企业缺少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与核心技术,没有形成市场导向型的技术创新体系,研发体制存在着产学研脱节问题。因此,武汉应充分利用科教实力和人才丰富的优势,完善软件产业技术创新系统,增强软件产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加强软件企业、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合作,促进产学研一体化的形成。
   5、走软件外包向多国发展的全球化发展模式
   武汉软件外包局限于一两个国家,是武汉软件外包发展的一个现状。由于经济、政治、产业自身结构以及起点的不同,因此,武汉软件产业的发展不能一味地学习软件外包业务强的省市(北京、上海、广州、大连等),而应该走具有武汉特色的向多国发展的全球化软件外包发展模式。武汉可通过政府引导和支持,不断地抓技术创新和整体出击;政府搭台、企业唱戏,走出去,向多个国家和地区发展软件外包,以既可以承包,又可以外包的多种模式发展。
   五、武汉软件外包产业集群发展的战略
   在知识管理视野下,武汉要利用好知识管理与创新的理论与实践,实现基于KM(Knowledge Management)的武汉软件外包产业集群的“笑脸两端翘”发展战略。在全球化的框架下,只有通过重新审视武汉软件外包的现状,软件产业链的价值增值过程才有可能实现软件外包走向软件“笑脸”的两端翘的发展战略。因此,武汉软件一方面应充分利用知识管理的思维模式进行软件创新,另一方面,也应利用比较优势和全球资源配置的模式进行软件外包,具体体现如下。
   1、软件外包需要武汉成为开放和国际化城市的形象
   发展软件产业外包不仅能够提升武汉开放和国际化城市形象,而且也是软件外包发展所需要的环境基础。
   2、软件外包需要武汉有足够与之匹配的创新与创业的人才基地
   软件外包的人才从层次上、质量上、结构上,都需要很好的培养基地和政策环境。创新需要一个宽容失败和冒险的精神,只有创新才能保证软件外包价值的增值。
   3、软件外包需要武汉形成“官、产、学、研一体化”的发展战略
   由于软件的高端外包是一个知识密集型的发展过程,因而软件企业外包的知识管理实践需求较一般企业的需求更为急迫,所以只有一体化的战略才能将软件外包中高端增值的知识管理转化为核心竞争力,也有利于软件外包中的不断创新、价值转化、产业政策的支持、探索空间的可持续发展。
   4、软件外包的价值增值需要武汉不断发展高端软件外包
   各种高端服务的基础设施都离不开软件和IT,有了好的IT基础设施,就需要发展软件外包的高端服务,如银行、保险、安全等软件高端数据分析和客户服务。因此,武汉要加快基础信息化建设,只有武汉成为信息化的城市、企业成为信息化的组织和社会服务高度依赖于信息化,高端软件外包产业集群才能成为现实。
   六、武汉软件外包产业集群发展的政策建议及企业建议
   1、政策建议
   一是为软件外包产业集群建立完善的风险投资体系。软件产业的发展状况涉及到国家及地区的IT竞争力,武汉软件企业要摆脱困境,克服存在的问题,必须做好政府和企业本身这两个方面。二是为软件外包产业集群的形成构建创新与创业的文化环境。目前,集群缺乏“鼓励冒险、鼓励成功、容忍失败”的创业文化和“自我设计、自我经营、自由竞争”的创业氛围,更缺乏重视合作与非正式交流的社团文化。三是为软件外包产业集群的企业做大软件规模提供企业并购重组的匹配政策。四是提高软件外包的科技创新能力,使软件外包产业结构向产业链高端转移,即努力向笑脸曲线的两端转移,如图1所示。五是提高软件外包的规模和质量,努力实现高水平的软件质量认证的数量,形成有一定数量的按国际规范的国际资质认证企业;六是环境亟待优化,在政策、资金、社会资源的有效合力下,形成持续性和稳定性的政策;七是提高软件外包服务的水平和软件服务比重,如为银行、证券、大型制造业的软件外包服务;八是扶持和培育具有与大型跨国公司竞争实力和自主创新强的龙头软件外包企业;九是发展嵌入式软件外包的比重;十是通过语言的引导和工程的培养,解决软件外包中人才的结构性矛盾;十一是完善软件外包的公共技术平台和服务体系。
   此外,政府还需要提供公共经费支持研究软件外包中的发包方(美国、欧盟、日本等国)和承包方(印度、中国、爱尔兰、马来西亚、菲律宾、俄罗斯等)的特点、企业模式和产业模式,并提供动态的重要年度报告,同时也要加大对国内发达的软件外包城市与武汉软件外包的对比研究,并形成周期报告(如软件外包的年度序列报告)。
   2、企业建议
   一是打造软件外包的品牌企业。营销是连接企业与市场的桥梁,是企业最直接的效益实现者,企业的各项工作最终以市场为试金石,营销的成功决定着企业的成败。对于软件企业也是如此,软件企业应该根据公司的特点、产品的特点对客户的潜在需求采用不同的策略,并且根据市场的变化及时应变,在市场上掌握主动权。
   二是软件外包企业要参与软件的产品设计与需求分析。在软件产业中,知识是实现企业发展的源泉,企业学习和知识积累的能力越强获得持续成功的可能性越大,因此企业应通过知识更新和运用集体智慧整合企业知识,提升企业竞争力。知识整合策略的执行是以建立知识型企业文化为基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各种活动及其成果中所努力贯彻并实际体现出来的,以文明取胜的群体竞争意识。在文化建设中应加强企业与员工之间、员工与员工之间的沟通交流工作,培养研发人员团队协作的精神,建立知识整合的开放交互式技术平台,如知识地图、企业知识门户等,从而实现挖掘知识、集中知识、整理知识、共享知识,最终扩展对知识的利用过程,进而达到对知识整合的目的。
   三是软件外包企业要积极争取上市。融资问题虽然可以在宏观环境上给予支持,但是宏观环境的改变并非短期内能完成的,因此对于软件企业来说,当前最主要的任务应该是如何在既定的环境下结合自身的特点制定出适合自身发展的最佳融资策略。
   (注:本文受2009武汉市软科学研究计划项目(Wuha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Bureau)(200940833384-02)支持。)
  
  
  【参考文献】
  [1] Huosong Xia,and Amar Gupta.A Common Knowledge Sharing Model of 24-Hour Knowledge Factory of Grid Computing based on Case Based Reasoning[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Knowledge Management,2008,4(3).
  [2] Huosong Xia.Software Industry in China and Patterns of Software Development based on Knowledge Integration and Diffusion[Z].wicom2008.
  [3] 夏火松、王瑞新:百度百科词条特性对知识共享意愿影响的实证研究[J].科学学研究,2010,28(12).
  [4] 姜凌、文俊伟、夏奇峰:软件外包与软件产业的发展――基于中印的比较[J].科技管理研究,2006(6).
  [5] R.Heeks,B.Nicholson.Synching or Sinking:Global Software Development[J].Information Systems Management,2001,18(2).
  (责任编辑:张琼芳)

标签:武汉 外包 知识管理 产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