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一年级作文 > 正文

日本汉学 俞樾与日本汉学

时间:2019-02-03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俞樾是晚清著名的学术大师和教育大师。其学术与教育思想不仅影响了同治、光绪年间的许多晚清学者,而且声名还远播海外。他对日本汉学十分关注,与日本汉学家的交往甚密,并培养了留华学生,这对于沟通域外汉学,尤其是近代日本汉学,起了很大作用。
  关键字:俞樾;日本;汉学
  中图分类号:F27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355(2012)03―0―01
  
  一、19世纪中后期的日本汉学
  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往日的天朝大国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屈辱与震撼。由此,中国的文人志士开始了寻求挽救民族危亡、探索中国未来之路的崎岖之行。中国的一系列变故使深受中国华夷秩序和儒家文化影响的日本对中国的崇拜和追随的热情锐减并转向关注西方文化。经过明治维新的改革整顿后,日本的文化、教育都趋向于欧化,而传统学,尤其是从中国传入日本的“孔孟之道”则“几乎扫地”, “一时殆有焚书之议”。【1】
  不过,尽管日本醉心西化,传统汉学已显露衰落势头,但汉学传到日本毕竟已有千载,千百年来,日本文人的趣味是以中华文化为崇拜对象,以精通汉学为贵,以擅长汉文为荣,长期占据主流地位,已经成为日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决不可能一夜之间就退出历史舞台。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在明治中晚期,凭借着强盛起来的国力和引进西方文化的先声夺人,日本开始有了做中国“监护人”的自信,来指点中国的江山,并觊觎中国的国土。“对于‘文明的母胎’中国,日本汉学家们有的是起了‘反哺’的作用,有的则扮演了‘反噬’的角色。【2】特别是甲午战争以来,政府层面是大陆政策的呼声越来越高,民间层面是热衷于到中国各地去探险、考察、创业的各界人士也越来越多。
  二、俞樾与日本的联系
  1. 国学大师――俞樾
  俞樾(1821―1907),字荫甫,号曲园,浙江德清人,曾任河南学政,罢官后定居今江苏苏州。他一生曾经从政,任过翰林院编修、河南学政,文才受到过咸丰帝的赞扬,后来退出官场,专心向学,长期在素称人文荟萃的苏州、杭州一带授徒著书,掌吴门书院讲席,从1866年开始,历主苏州紫阳书院、杭州诂经精舍、归安龙湖书院、上海求志书院等,其中主持杭州诂经精舍长达30余年。在多年教育生涯中,他培养了数以千计的经学人才,其门生章太炎、黄以周、朱一新、崔适、戴望、缪荃荪等均在晚清学术界享有盛誉。
   俞樾在学术上被士林推为“一代经师”,文坛 “岱斗”。著述颇丰。《群经平议》、《诸子平议》、《古书疑义举例》为其代表性著作。《古书疑义举例》可称得上是一部开创之作,书中运用文字学、音韵学和校勘学知识,总结古人说话和写文章时遣词造句的规律,归纳出“文例”88条。这部书被梁启超视为“训诂学之模范的名著”【3】。
  2. 俞樾的著述在日本
   1870年,有日本商人从俞樾处印刷了30部《群经平议》和《诸子平议》,并将其带回日本。这是俞樾著作流传日本之始。日本明治维新之后,西化是大势所趋,日本一些尊奉儒家学说的一些“有志之士”痛心于儒学的废置,起而研究儒经,阐扬儒学,希望用传统之道来兴日本的富强之路。对中国儒学的研究掀起了一股热潮,俞樾的著作传入日本,正适应了这些人研究儒经、阐扬儒学的需要。正因为如此,当时日本出现了“书来海外皆争购” 【4】的景象。俞樾日本国学友人岸田吟香恳请而编选的日本汉诗选集《东瀛诗选》40卷并补遗4卷,俞樾在选编诗集时,“每读一集,略记其出处大概、学问源流,附于姓名之下,而凡佳句之未入选者,亦或摘录焉”【5】。
  在当时的日本,文学家写书都以让俞樾写序为荣,经他撰写序文的日本汉学著作多达数十种。一些从事经学研究的日本汉学家,更是肯定其著述与教育对东亚的影响。小幡俨撰文道:“盖先生非止世所谓儒者,而实可谓旷古不世出之豪杰也……我国亦以为是有用材,此皆先生之贶也。呜呼,先生积德育才之泽不唯中国士大夫,涵沐之施及遐岛异朝之国,其仁岂不大哉!”【6】
  三、俞樾与日本汉学
  做为经学大家的俞樾历来反对门户之见,自60年代后开始留意东瀛经学著述,十分重视日本学者的经解。1866年,好友戴望于杭州书肆得到物茂卿撰写的《论语征》,送给俞樾。他读后,评价到“其大旨好与宋儒抵牾,然亦有谓朱注是处,议论通达,多可采者。”【7】
  在编《东瀛诗选》过程中,他提出“选诗当以人分,不以体分,每人选刻古今体诗若干首,略以时代先后为次”,在“每人之下,就其全集中或评论其生平,或摘录其未选之佳句,使读者应一斑而窥全貌。”【8】诗集编成后,由日本自行刊刻。《东瀛诗选》是日本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对促进日本诗歌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日本文学发展史上居有重要地位。它与18世纪80年代日本历史上毛河世宁纂辑的中国《全唐诗逸》两相比照,前后辉映,反映了中日同文的盛况。又辑成了《东瀛诗记》二卷,对150多名日本诗人的生平及学术一一作了介绍,增进了中日之间文化的相互了解。
  光绪后期,日本学者小柳司气太,称“曲园乃中国经学家殿后之巨镇”,俞樾亦以诗的形式概要了小柳司气太的文章,结论为:“乃从高邮王氏后,又自森然辟门径。是固二百余年来,天使曲园为后劲。”【9】也见当时俞樾在日本汉学界的影响之大。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到,作为中国近代史上一位声望素著的学者,俞樾在日本汉学的研究起了不可磨灭的作用.俞樾在中日文化交流也有着突出的贡献。他的经学、诗歌、书法艺术等传入日本,引起了日本学术界的巨大反响。《东海投桃集》和《东赢诗选》既反映了中、日两国的同文之盛,更是中、日两国人民互相友好的具体表征。因此,俞樾在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地位应该肯定。
  参考文献:
  【1】俞樾:《春在堂随笔》,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90页。
  【2】陶德明:《明治的汉学家与中国》,日本关西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2页。
  【3】俞樾:《春在堂随笔》,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1年,第57页。
  【4】俞樾:《春在堂全集•东海投桃集》,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1年。
  【5】俞樾:《春在堂全书•东瀛诗记》,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1年。
  【6】俞樾:《春在堂全书•东瀛诗记》,沈阳,辽宁教育出版社,2001年。
  【7】俞樾:《春在堂随笔》,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第4到6页。
  【8】俞樾:《春在堂全书•尺牍六》,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
  【9】俞樾:《春在堂全书•春在堂诗编卷》南京,江苏古籍出版社,2001年,23页。

标签:汉学 日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