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高考资料 > 音乐高考 > 正文

体育人文社会学的学校有哪些 社会体育专业发展应以体育人文精神为指引

时间:2019-01-10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摘要】体育人文精神是一个神圣的文化象征,是体育发展的一个文化导向,它对体育生活的作用仅发挥道德的“文化作用力”。社会体育的发展需要体育人文精神的回归改变社会的体育价值取向,顺应体育发展的趋势,社会体育专业的建设更是少不了体育人文精神的支持。在体育人文精神指引下逐步走出一条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办学之路,为体育事业培养新一代的综合型人才。
  【关键词】体育人文精神;语境;社会体育专业;发展
  
  一、体育人文精神概述
  无论哪个时代,体育人文精神的核心都应是人性和人的本质的体现,即以人为本。它提倡在体育运动中注重人的价值和尊严,以及人的生命意义,以人的全面发展的宗旨,引导人们在体育运动的过程中完成对真善美的追求,鼓励每个人充分地实现健全的自我。由于经济全球化和技术创新的浪潮,导致了人们自我的迷失。主要表现在人逐渐向物欲屈服,从而遗失了人文精神。体育文化也深受这种物质主义的影响,导致人文精神的流失。例如许多高水平运动员功成名就时抽身引退,导致运动员运动生涯短暂;假球、黑哨、服用兴奋剂等弄虚作假的现象在世界范围内泛滥成灾、屡禁不止;神圣的奥林匹克也出现过贿选的阴影。这些都是体育人文精神流失的真实表现。
  体育将不再是少数人的专利,而成为每个人共同享有的财富。这是民主、自由的历史发展趋势决定的,也是体育人文精神观念逐渐被人们认同的反映。体育人文精神是体育现象产生、体育形式多样的最根本的根源[2]。因此要想在体育运动方面达到共同富裕就需要体育人文精神的回归我国的体育事业的发展一直采用的是“举国体制”,而以群众为基础的社会体育才是当今社会的需要,也是体育运动的发展方向,并且体育本身所具有的人文价值并未被市场的力量完全吞噬[3]。所以我国体育人文精神的回归应符合我国的基本国情。
  二、体育人文精神回归需要的条件
  1.注重体育教育,培育体育人文精神的社会基础
  体育人文精神的价值在于能够满足社会及人类自身发展的需要,实现其价值的方法和手段是通过全民体育教育。在我国,全民体育教育的有效手段就是“全民健身”。而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对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建立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竞技体育和群众体育协调发展,推动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都将产生积极的作用。全民健身计划的实施,同时也体现了体育人文本位的回归。
  2.实现体育人文精神与现实体育生活的结合
  体育人文精神是一个神圣的文化象征,是体育发展的一个文化导向,它对体育生活的作用仅发挥道德的“文化作用力”。所以,通过活动传播体育精神、人文精神,使体育的社会化能借鉴、迁移到人的社会化过程模式中,这也会极大地丰富和完善体育人文精神。[4]
  3.我国体育运动应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只有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中国体育才能健康地发展,而可持续发展最深刻的内涵在于它的人文本质。[5]中国体育要持续发展就需要理论的探索,而思考这些问题如果缺乏人文精神的指引,就没有中国体育的持续发展。
  三、我国社会体育专业建设中的几点共性问题
  我国的社会体育专业虽然在发展上取得了很大进步,但是也出现了很多阻碍其继续健康发展的突出问题。招生规模和数量不断扩大,经费投入有限,办学条件等基础设施建设较为薄弱,我国社会体育专业的平均在校生规模、平均招生规模都较小,难以形成规模效应。[8]从体育人文精神层面考虑,这种现象正是由于“重竞技”这种价值取向的误导引发的,由于重视竞技体育的发展而忽略了社会体育,自然就减少了对社会体育各方面的投入。专业培养目标定位笼统宽泛,人才规格要求模糊不清,社会体育专业的人才应在健身指导、组织管理、开发经营等方面受到全面培训,应同时具备从事这几方面工作的能力。[9]课程设置重点不突出,主要课程体系建设缺乏依据,社会发展对社会体育人才规格的要求是动态的、复杂的,这就决定了社会体育专业课程体系与课程设置的复杂性,要求课程设置不断更新以适应社会的变化。[10]
  综上所述,导致我国社会体育专业建设存在如此多问题的主要原因就是社会投入的不足,主要体现在国家、高校以及社会体育组织在人力、物力、财力和人才等专业需求资源上的投入上的不足。而引发这些现象的就是人文精神在体育领域的流失,收益快而大的竞技体育扭曲了人对体育价值的理解,体育精神文明完全被“物化”,使全社会将目光都投向了竞技体育而搁置了社会体育的发展。因此,社会体育的发展需要体育人文精神的回归改变社会的体育价值取向,顺应体育发展的趋势,社会体育专业的建设更是少不了体育人文精神的支持。
  四、体育人文精神回归语境下我国社会体育专业建设的建议
  体育人文精神的回归让社会重新审视体育的价值,并重新选择未来体育的发展方向,这是社会体育得以健康发展的重要前提,也是社会体育专业建设的根本保障,所有的措施都必须在体育人文精神回归的前提下才能真正发挥作用。
  1.增加教学投入,改善教学条件
  近年来,许多学校在不断增加投入的情况下,体育设施得到了明显改善,确保了体育教学改革的进行。然而,高校体育的运行,仅仅靠学校下拨的有限经费是很难呈现良好局面的。因此,建议各高校应尽量尽快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文件精神,加大体育经费的投入,完善场馆、设施,确保多种项目在学校的普及,使学生能够选择学习到自已满意的项目。另外,也可以尝试与其他单位进行资源共享,改善教学条件。师资队伍建设也是非常重要的,师资也是一种人才资源,人才选拔要坚持“公开、公平和公正”的原则,择优聘任。[11]
  2.努力扩大专业平台,增强适应性
  进一步加强我国社会体育课程体系的改革和完善,对相近学科的基础课进行精简、融合,强调知识体系的简约化和综合性,扩大课程的综合范围,构筑公共基础课平台;在专业课设置上,纵向拓宽专业口径。根据专业方向分为若干系列选修课,给学生留出广阔发展空间,在学生扎实地掌握专业知识的基础上,让学生根据自已的学习兴趣和特长,选择不同发展方向。
  3.积极整合课程设置
  根据培养目标构建融会贯通、紧密配合、有机联系的课程体系,打破课程体系的单一性、独立性和封闭性,增加开发性。强调拓宽基础教学的课程,改变本科教育内容偏窄、偏专的倾向,增加自然科学和人文社会科学类的课程,采取多种形式提高学生文化索质,使学生通过学习能够构建起可适应终身体育教育和社会发展变化需要的知识、能力结构和基本素质,课程体系要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和相对的动态性。
  4.号召社会重视社会体育的发展,唤醒社会的体育人文精神意识
  各高校在自我完善本校社会体育专业建设的同时,更应该积极争取社会的支持,通过学校自身的社会影响以及发动学生进行的社会宣传,争取到最大的社会支持,并且让社会意识到体育人文精神流失的严重性以及体育人文精神回归对我国体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性,尤其是对社会体育发展的根本作用就是提高人民生活质量、促进人民身体健康、提高人口素质。只有让全社会拥有一种体育人文缺失危机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才能借助社会的支持大力开展社会体育专业建设和发展社会体育,从而使全社会得到满足感和幸福感。
  
  参考文献
  [1]郝亮.论体育的“人文精神”[G].凯里学院学报,2009(4).
  [2]冯胜刚.体育人文精神的内涵、作用和地位[G].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7).
  [3]邓星华,傅砚农.体育人文精神的回归与体育价值的重构[G].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05.
  [4]欧阳柳青,沈建华,康昌发.论体育人文精神与体育现代化[G].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3(10).
  [5]张军献,刘嘉丽.中国体育与人文精神[G].体育文化导刊,2004(9).
  [6]袁林,袁吉,袁雷.论我国社会体育的发展趋势与存在的问题[G].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5(1).
  [7]刘明忠.我国现代社会体育发展问题分析与对策[G].九江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2).
  [8]王树宏,李金龙.社会体育专业发展速度、布局与规模态势及其存在问题的研究[G].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6(10).
  [9]潘小非.社会体育专业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G].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
  [10]李军汉.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建设现状与发展对策研究[G].贵州体育科技,2009(3).
  [11]宿建.体育人文社会学进化发展的动力机制研究[G].曲阜师范大学,2007(4).
  [12]尹国昌,戴国清.高校社会体育专业建设存在问题及其对策研究[G].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8(5).
  
  作者简介:
  向飞燕(1978―),女,湖南衡阳人,讲师,从事体育训练学研究。
  鲍佳(1980―),男,湖南常德人,讲师,从事体育训练学研究。

标签:体育 应以 指引 人文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