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高考资料 > 音乐高考 > 正文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_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些思考

时间:2019-01-27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随着时间的流逝,新课改已经有了10几个年头了。在新课改的背景下,究竟怎样的一节课才算是一节好课?通过10几年的实践与体验,有了自己的理解与感悟。下面以课例为载体,阐述个人对数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一些思考。
  一.情境创设的有效性
  情境本身不能完成抽象过程,基于情境的思维活动才是抽象的基础。有一位教师在教学乘法交换律时,这样设计:用一个柄特别长的勺子喝水,勺子太长自己喝不到,学生经过讨论找到交换喝水的办法:你拿勺子喂给我喝,我拿勺子喂给你喝,喝水问题圆满解决。这个活动固然有趣,办法也很好,但与乘法没有关系,也离开了“数量不变”的交换律本身。交换律的本质是变化中的不变性,学生在这里学到的不是数学或不是“乘法交换律”。
  并不是所有的数学问题都是有趣的,所以在设计情境教学时,我们应该考虑到:(1)是否都能创设情境?(2)情境一定是生活化的吗?(3)情境创设究竟为了什么?情境创设仅是为了激发学生兴趣?(情感维度)(4)创设的情境是学生抽象的素材吗?
  二.课题引入的有效性
  新课的引入设计要有明确的目的,从学生角度出发,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绝对不能为了追求时髦,而刻意设计出奇异的导入情节,使数学与生活处理不当,造成“喧宾夺主”,“生活味”替代“数学味”。这样不但脱离教学内容,而且会导致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影响新课的讲授。为了引出“利息”这一概念,教师往往从压岁钱入手,有同学高呼得了1000元,而只得了10元压岁钱的同学一节课什么都没听进去。数学并不只是一个有趣的活动,有效的情景应该起始于精细的认知分析。只注意情景的形式,缺失了数学的本质,往往只起负作用。
  三.课堂提问的有效性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也是数学的魅力所在。有些教师的提问得不到学生的配合,学生要么答非所问,要么答者寥寥,造成课堂教学的冷场,达不到预期的效果。维果茨基认为,人的认知结构可划分为三个层次:已知区、最近发展区和未知区。教师的提问如连珠炮似地射向学生,问题的量多而散,尽管有的问题设计的还比较好,但由于太密集太频繁,学生不能静下心来做深入的思考和交流,效果当然不佳。这就要求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抓住数学知识的关键(重点、难点)与本质,运用归纳和综合方法,尽可能设计容量大、定位准的问题,避免问题过于繁琐、直白、密集,以提高学生思维的密度与效度,达到以“精问”促“深思”的目的。如教学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时,两位教师设计的问题如下:
  甲教师: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吗?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高、底和三角形的高、底有什么关系?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三角形面积有什么关系?怎样求梯形面积?
  乙教师: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可以拼成一个什么样的图形?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高和三角形的高相等吗?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三角形的上底与下底的和相等吗?拼成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三角形面积的几倍?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样计算?三角形面积又怎样计算?
  比较之下,前者的问题所包含的思考容量较大,突出了“平行四边形与三角形各部分之间的关系与联系”这个重点和难点,具有一定的层次性和逻辑性,达到了教师问得精、问得巧,学生想得深、想得准的效果。而后者的问题设计显得杂乱、琐碎、过于直白,没有太大的思考价值,缺乏思维的深度和广度,不利于学生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对问题进行分析、推理、概括和总结。在设计问题时,我们应该考虑到:
  (1)提问是否促进了学生的思考?
  (2)将一个有思维挑战的问题分解为若干个小问题,其得与失是什么?
  (3)为什么课堂上一问就会、课后一做就错?
  (4)不值得提问的、不应该提问的就不问。
  进行有效的数学教学,不仅能帮助学生掌握具体的数学知识与技能,也会帮助学生学会数学思维,包括由思维方法的学习向数学素养的过渡。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课程改革取得成效的根本保证。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珍视学生的独特感受,做到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
  (作者通联:810100青海省大通县桥头第二小学)

标签:课堂教学 有效性 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