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优美的段落 > 正文

近期中国妇女基层组织政治参与研究综述:基层民众非制度化政治参与

时间:2019-01-28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内容摘要】本文系统论述了妇女基层组织政治参与的意义,并总结归纳了从1996年以来,农村妇女政治参与的现状、存在的问题、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以及众多学者的研究视角和方法。以期能为深入研究农村妇女参政问题提供一个依据和参考。
  【关 键 词】农村妇女 妇女参政 基层组织
  
   随着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开展,农村管理民主成为一个重要的研究内容。近十年以来中国基层组织的农村妇女政治参与研究状况到底进展怎样,本文从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远程);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维普远程)两个主要网站,搜索了最近十年的相关文献作分析。
   一、中国妇女基层组织政治参与的意义
   妇女的发展水平,是社会发展的重要指标,也是衡量社会进步程度的一个尺度,因此,观察妇女研究在社会学中的地位,对于了解其在中国社会科学学术主流中的地位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综合诸多学者的观点,总结下来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参政是妇女在更高层次上对社会活动的参与,是妇女解放程度的重要标志。妇女的解放是多方面的,不仅要求争取获得经济利益,而且要求成为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的主人。王晓霞提出,女性政治参与是妇女解放的重要内容和途径,有利于打破以父权制为基础的男尊女卑的性别格局,确立女性作为人的尊严和权利。同时,女性参政是实现妇女解放的重要途径和手段[1]。
   (二)女性政治参与能够促进民主政治的发展,使党和政府各级领导层能更好地代表全体人民的利益[2]。韩玲梅等提出,妇女参与村民自治是维护农村妇女政治权利,促进妇女发展的需要[3]。随着整个国家经济的发展,基层组织参与不仅有利于妇女的素质提高,也有利于村级事务的管理。同时,培养并选拔妇女精英当村干部,不仅能优化村级班子结构和农村女性参政议政的社会舆论环境,而且,能进一步提高农村妇女的社会地位。
   (三)由于生理、心理的原因,男性和女性表现出不同的气质特征,女性参政有利于发挥女性的管理才能和优势,推进管理模式的调整和发展,提高管理水平[5]。女性在领导管理工作中,她们更善于体贴下情,更长于协调关系;在决策和管理方面,也能善于听取下属和群众的意见,从而坚持和贯彻民主的原则。因此,推进妇女参与决策和管理,有助于开发女性独特的管理能力和领导能力,有利于两性间的取长补短,从而造福于整个人类。
   (四)性别的社会差异导致了两性不同的社会角色。中国传统社会是男权社会,女性是次要的社会角色,这一点在农村体现的更为突出。因此,妇女参与村民自治是实现男女真正平等的重要途径[5]。在如今现代化过程中的农村,这种状况虽然有所改变,但并没有实质性的改善。让妇女参与村务管理,是马克思主义妇女观念的体现,也是尽快实现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需要,对全国的政治文明建设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尽管农村妇女在村民自治中参与的作用与地位如此重要,也得到了党和国家人民的高度支持,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发展,但总体来看,目前农村妇女在参与村民自治时还是存在着大量的问题,女性政治参与水平相对来说还比较低,形式不是很乐观。
   二、妇女基层组织政治参与存在的问题
   (一)与以往相比,妇女基层组织政治参与存在着明显的优势[6]:
   1.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为妇女参政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中国共产党历来就把妇女参政列为自己的主要任务之一。
   2.法律保障和政策倾斜,促进了妇女参政的进程。
   3.妇女参政的意识和能力日益增强。妇女们走出家门,广泛地参与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项领域中来,短短55年,中国妇女已基本完成从依赖、依附型转换到主人翁型的过程。
   4.妇女在民主政治建设中的作用和地位日益明显。一大批高素质人才活跃在社会政治经济大舞台上,有力地促进了男女平等和妇女解放运动的进程。
   (二)存在的问题:
   1.在权力结构中的“边缘”地位[7],表现在数量上的绝对少数和认知角色的从属性。首先,能够当选的女性治理精英缺失,普通妇女对村民自治的参与比率较低、经济欠发展地区妇女参与村民自治的比例更少。其次,在村民委员会和其它相关结构中,妇女仍处?配角的地位,表现在农村妇女参政权力边缘:副职少,虚职多,基层领导多,高层领导少等问题。
   2.农村妇女参政的意识淡薄,政治效能感差[8]。亨廷顿认为:“政治参与的主动性与人们对政治参与的功效感有关”[9]。政治效能感即公民影响政治家和政治秩序的主体感觉。农村妇女在政治参与中对政府有较强的依赖性,同时又有一定的盲从性。其政治权力意识尚未完全觉醒。
   3.参政妇女与普通妇女群体缺乏有机联系,参政的政治与社会效应平淡[10]。妇女参政的实质是在维护女性自身权益并扩大女性对社会政治生活的影响。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女性参政应达到主体间的同一性,即从政女性与一般女性之间应存在一份双方自觉遵守认可的政治契约。但由于多方面的原因,现实状况却并不乐观。
   4.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制约[11]。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水平低下是制约妇女参与基层民主的主要因素之一。在社会发展还不充分,温饱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的情况下,妇女参加村级事务管理的机会就更为缺乏。
   三、农村妇女基层政治参与的解决思路
   增加农村妇女进“两委”的比例,这是女性参政议政的需要,也是尽快实现男女平等基本国策的需要。在充分认识我国妇女参政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后,学者们从妇女自身、社会环境、党和政府等角度提出了各种不同的解决方法,主要如下:
   用科学的发展观取代经济发展观, 推动社会性别平等意识纳入决策主流, 进一步明确政策的价值目标, 逐步优化政策制定及执行主体的性别结构,将给农村妇女的民主参与带来更多机遇和发展空间,具体表现为:
   1.将社会性别平等意识纳入决策主流,建立女性立场的政策制度。政策决策者要充分理解社会性别理论,认识到妇女在整个社会发展中不可估量的作用[12]。将社会性别平等纳入正在中国农村展开的党员先进性教育内容中,逐步使社会性别平等意识成为基层党组织建设和乡村治理的主流,推动中国农村妇女在村庄治理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2.实行倾斜政策,强化妇女参选比例,从制度上来保证。改变村民自治过程中对女性“赋权”同时的“限权”[13]。村民自治政策应充分考虑可能对男女产生的不同影响,只有充分赋权,让女性以自身的能力进入到管理的各个层面参与决策,发挥影响才能体现出男女两性的平等不仅是权利的平等,更重要的还在于机会的平等。
   3.充分发挥各级妇联组织职能,建立健全妇联群众性的法律监督组织体系[14]。妇代会组织要充分发挥妇女代言人的作用,为参加村委会换届选举,确保村委会中妇女有适当的名额,奠定坚实的组织基础和社会基础。在体制改革中,妇联应与党政同步调整组织设置、工作职责,制定相关政策,保证妇女工作渠道畅通。
   4.考虑农村妇女的多重角色,使他们在政治中享有与男性平等发展的权利[15]。社会在进步,科技在发展,但是妇女仍然没有从家庭中解脱出来,尤其在农村,所以,要提高农村妇女的社会地位,最基本的就是要在家庭中将传统的家务劳动女性化的模式转变为夫妻双方共同承担家务的家庭新格局。
   四、研究问题的方法和思路
   随着社会科学的拓展,其他学科的研究方法也为我国?究者广泛采用,目前妇女研究基层组织政治参与的主要方法不再局限于演绎法的推理,开始大量采用了实证法、政治社会学研究方法,还有部分学者采用了新制度经济学研究方法来研究该问题。
   (一)实证法。通过对学历、升时年龄、升迁方式、是否在领导班子、是否管主要工作等可度量指标的统计对基层女性领导的成长路径和职业归属进行了分析。
   (二)政治社会学方法。主要从女性主义政治学的视角出发,对浙江农村女性的政治参与进行性别层面的分析,关注农村女性政治参与的性别特征。并运用女性主义政治学的研究方法,对两性政治参与中出现的相同与相异之处进行分析。这些方法包括女性主义的经验论方法、立场论方法和后现代方法。
   (三)新制度经济学方法。学者们试图运用新制度经济学的方法,寻究村民自治在农村妇女参与方面导致“政策失败”的原因,并归纳为统治者的偏好和有限理性、意识形态纲性、官僚政治以及参与个体的成本与收益核算等。还有从政治心理角度,结合新制度经济学的有关激励理论,对农村留守妇女参政问题进行分析。提出应从设置合适的发展目标、建立有效的奖惩制度和加强农村经济建设等方面来激发农村留守妇女参与政治积极性。
  参考文献:
  [1]王晓霞.我国妇女的参政状况及对策[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2.8(4):6-8
  [2]梁旭光.民主政治进程中的妇女参政问题探析[J].中华女于学院学报,2001(1):56-59
  [3]韩玲梅,祖辉.新制度经济学视野中的妇女参与村民自治解析,85-91.
  [4]魏宪朝,采爱峰.中国农村妇女参政障碍中的文化和传统因素研究[J].聊城大学学报,2005(6):11-15
  [5]王晓霞.中国政府农村妇女参与村民自治.新华社,2004(8)
  [6]吴晓东.从怀化妇女的进步与发展看妇女参政的现状、问题及对策[D]..第三届妇女发展与进步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96-105
  [7]郭夏娟.两性政治参与的同与异――从女性主义角度看浙江农村的村民自治[J].开放时代,2003(04):95-105.
  [8]张凤华.农村妇女在村委会选举中的参与意识分析[J].华中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2(06):118-121.
  [9]亨廷顿等.难以抉择――发展中国家的政治参与[M].华夏出版社,1998:87.
  [10]刘晓旭.农村妇女参政与政策的路径依赖分析[J].社科纵横,2008.12.(12):50-51.
  [11]姜秀花.世纪之初话参政――“中国妇女参政研讨会”主要观点综述[J].妇女研究论丛,2001.3.
  [12]刘筱红,吴治平.论乡村治理中的妇女参与与村级党组织的社会性别意识[J].江汉论坛,2006.(1):20-23.
  [13]白艳,李播.新时期我国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中的性别平等问题研究[J].理论探讨,2008(4)
  [14]马冬玲.在推动农村妇女参政中促进社会性别平等――政府和非政府组织的努力与挑战[J].妇女研究论,2006.12(69):36-40
  [15]雷才丽,操文锋.农村妇女参政议政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J].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9(3):8-9.

标签:基层组织 综述 中国妇女 近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