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作文大全 > 优美的段落 > 正文

【千古祭文《泷冈阡表》深度解读】 千古祭文

时间:2019-01-28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内容摘要】欧阳修撰写的《泷冈阡表》是古今祭文中当之无愧的杰作。首先,《泷冈阡表》以“有待”二字作为线索贯穿全文,可谓首尾呼应、极具条理。而出自欧阳修母亲口中的一连串“知”字,一方面生动呈现了其父亲廉洁好施、孝敬父母、宅心仁厚的高尚品格,另一方面也使其母亲的美好品格自然真切地流露了出来。其次,在文学主张上,欧阳修强调道、事、文的文学观模式,平易自然、委婉曲折的语言风格,以及简而有法的写作技巧,而《泷冈阡表》一文则很好地实践了其文学主张!
  【关 键 词】有待 一碑双表 文学观模式 平易自然 简而有法
  
   一、引言
   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又号六一居士,谥号文忠,人称欧阳文忠公,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史学家。欧阳修于北宋皇?年间(1049―1054)便已写好《先君墓表》。熙宁三年(1070)欧阳修任青州知州的时候,又对此墓表进行了精心修改,最终改名为《泷冈阡表》并刻在他父亲墓道前的石碑上。欧阳修的《泷冈阡表》与韩愈的《祭十二郎文》、袁枚的《祭妹文》并称为中国古代三大祭文,这篇饱含深情、脍炙人口的名文为后世散文开拓了更为广泛、更富文学价值的领域。
   二、《泷冈阡表》文章特点
   (一)“有待”二字贯穿始终
   文章的第一段,欧阳修即表明他在父亲葬后六十年才写这篇阡表的原因是“有待”。但是我们不禁要问,欧阳修“待”的究竟是什么呢?他“待”的是取得功名。根据《宋史?职官志》中关于赠官和叙封的规定,子孙取得一定功名后,其祖先、长辈、妻子可以享有赠封赐爵的荣耀,追封的世数和官阶的高低视子孙的官位而定。因此在欧阳修看来,只有自己加官进爵、取得功名了,才能够光宗耀祖、告慰先灵。而通观全文我们会发现,“有待”二字作为全文的线索始终贯穿于文章之中。
   作为全文重心的第二段,便与这“有待”二字紧紧呼应。首先,欧阳修通过其母亲口中一连串的七个“知”字展现了其父亲的高尚品格,正是因为其母亲通过其父亲的日常行为知其父“廉而好施”、知其父“能养”、知其父“心厚于仁者”,并知其父以此来教育弟子和孩子,所以她才会“知汝父之必将有后”。即欧阳修假借母亲之口阐明了值得“有待”的原因。林云铭《古文析义》卷十四就曾说道:“其有待处,即决于乃翁素行。因以死后之贫验其廉,以思亲之久验其孝,以治狱之叹验其仁。或反跌,或正叙,琐琐曲尽,无不极其斡旋。”可谓是:乃翁素行积善成德,所以有后;乃翁素行教于子弟,所以有后!其次,第二段最后一句话“修泣而志之,不敢忘”,翻译过来即“我流着泪记下了这些教诲,不敢忘记”。可以说,正是因为欧阳修将这些教诲铭记于心、身体力行,才让“有待”被落实到实处而不至于是毫无意义的空等。
   文章的第五段,欧阳修描写了自己的居官情况及其先人受封赏的情况,这其实是在说明“有待”的结果,即其最终得以加官进爵、光宗耀祖。也正因此,欧阳修才会在其父亲葬后六十年撰文立碑、告慰先祖。
   文章的第六段,欧阳修流着泪感慨“为善无不报,而迟速有时,此理之常也”,将自己“德薄能鲜”而登此高位以及先祖们“宜享其隆”归功于先祖的“积善成德”,这体现的其实是一种因果报应观念,可以说是“有待”内在的支撑条件。虽然这种观念带有一定的思想局限性,但是其借此劝导人们为善的想法还是值得肯定的。
   (二)明表其父、暗表其母
   从文章中我们可以得知,欧阳修父亲去世的时候他只有四岁,所以他要想通过自己与父亲的直接接触来追忆父亲是很难的。因此,欧阳修便采取了十分巧妙的一条路,即通过母亲之口来追忆父亲、还原父亲的形象。
   文章中对父亲的描写主要集中在第二段,而第二段除了前两句和最后一句外,都是来自欧阳修母亲的叙述,可谓娓娓道来、真挚感人。通过其母亲的叙述,一个廉洁好施、孝敬父母、宅心仁厚的父亲形象便栩栩如生地展现在读者眼前。然而值得注意的一点是,在其母亲追忆其父亲的过程中,欧阳修又以神来之笔于不经意间向读者展示了其母亲自身的优秀品质。
   首先,欧阳修的父亲为官廉洁又喜宴宾客,所以在去世后并没有留下什么可赖以生存的家财。但是欧阳修的母亲对自己的丈夫有所了解,因而把希望寄托在了欧阳修身上,所以尽管家境贫困,她仍然守节自誓、衣食自力,将欧阳修抚养成人。其次,从欧阳修母亲的话语中我们可以看出,她了解其夫、敬佩其夫,并谨记其夫的遗训,在欧阳修成长的过程中进行谆谆教诲。由此,一个好妻子、好母亲的形象逐渐变得清晰而饱满。
   来到文章的第三段和第四段,欧阳修先介绍了其父亲居官的情况,然后又着重描写了其母亲俭约治家的精神。由于在第二段中,欧阳修父亲的事迹和形象皆出自其母亲之口,再加上其母亲贤妻良母的形象得以潜移默化地彰显,所以此时再描写母亲的勤俭持家便显得自然而真切。而且尤为不易的一点是,欧阳修的母亲竟然能料想到自己儿子日后恐有磨难,“吾儿不能苟合于世,俭薄所以居患难也”,这充分体现出欧阳修的母亲对他的了解之深,而另一方面也可说这正是欧阳修的母亲“吾知汝父之必将有后”的有力证据!及至日后欧阳修当真被贬至夷陵,其母亲却可言笑自若、处之泰然。至此,欧阳修母亲坚贞、贤良、勤俭的美好品质得以自然流露。
   因此,欧阳修的《泷冈阡表》明表其父、暗表其母,可谓一碑双表、二水分流,明暗交叉、互衬互托①,让人不得不赞叹其构思之巧妙!近代文学家、翻译家林纾就曾评注道:“文为表其父阡,实则表其母节,此不待言而知。那知通篇主意,注重即在一‘待’字,佐以无数‘知’字,公虽不见其父,而自贤母口中述之,则崇公之仁心惠政,栩栩如生。”
   三、结合欧阳修文学主张分析《泷冈阡表》
   虽然上文对《泷冈阡表》做了大致的分析,但要想更全面、更透彻地理解一篇文章,就不可避免地要从更宏观的角度来对这篇文章加以把握。因此,下文将结合欧阳修本人的三大文学主张来对《泷冈阡表》进行更深入的剖析。
   (一)道、事、文的文学观模式。首先在道与文的关系上,欧阳修一方面继承了韩愈的主张,认为文的根本是道,强调了道对文即内容对形式的决定性作用。如“圣人之文,虽不可及,然大抵道胜者文不难而自至也”(《答吴充秀才书》),“道纯则充于中者实,中充实则发为文者辉光”(《答祖择之书》)。另一方面,欧阳修又进一步指出了文的重要性和相对独立性,如“故其言之所载者大且文,则其传也章;言之所载者不文而又小,则其传也不章”(《代人上王枢密求先集序书》),“古人之学者非一家,其为道虽同,言语文章未尝相似”(《与乐秀才第一书》)。由此可见,欧阳修否定了文仅仅是载道工具的观点而强调道与文即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其次在对道的解释上,欧阳修也有自己独特的贡献。相比前人,欧阳修并不过多地宣扬道里空洞的、形而上学的一面,而是强调其切于事实的一面,将道物化为百事。欧阳修提出“六之所载,皆人事之切于世者”(《答李诩第二书》),“文章不为空言而期于有用”(《荐布衣苏洵状》),指出求学者不能达到道的境地正是因为“弃百事不关于心”(《答吴充秀才书》)。欧阳修把学者的视线从儒家经典引向关注和揭发弊端以至解决现实社会客观存在的注重矛盾②。
   对欧阳修“道、事、文”的文学观模式有所了解后,再回过头来看《泷冈阡表》就会比较清楚了。《泷冈阡表》虽为追忆、缅怀父母恩情的祭文,但欧阳修却在展现其父亲崇高品格的过程中,间接抨击了贪官污吏为钱财所累、封建吏治残酷不仁、官员断案草菅人命的社会现象,从而教育后学晚辈要为官廉洁、孝敬父母、宅心仁厚,实践了他所提倡的道是文的内容和根本的文学主张。而欧阳修在抨击上述不良现象、提倡上述儒家道统的道德伦理观时,并不是空洞地高谈阔论,而是将道物化为百事,从其母亲所说的关于其父亲的种种真实事迹里看见“道”、提炼“道”,体现了他关心百事方能至道的文学主张!
   (二)平易自然、委婉曲折的语言风格。欧阳修继承并发扬了韩愈“文从字顺”的写作要求,推崇平易自然的语言风格,反对浮靡雕琢和怪僻晦涩③。如果说平易自然是宋人文章的共性,那委婉曲折则是欧阳修文章的个性,即使在他强烈抒情的时候也是如此。
   《泷冈阡表》一文的语言可谓朴实无华、平和亲切、发自肺腑、出于真情,明代思想家、理学大师薛?在其《薛文清公读书录》中说道:“凡诗文出于真情则工,昔人所谓出于肺腑者是也。如《三百篇》、《楚辞》、武侯《出师表》、李令伯《陈情表》、陶靖节诗、韩文公《祭兄子老成文》、欧阳公《泷冈阡表》,皆所谓出于肺腑者也,故皆不求工而自工。故凡作诗文,皆以真情为主。”其平易自然、饱含真情的语言风格可见一般。
   格外值得注意的一点是,文章第二段欧阳修通过母亲之口写父亲宅心仁厚、断案公正的时候,可谓颇具匠心。先是写为囚犯找生路却找不到,那么死者和我就都没有遗恨了;再进而写到“矧求而有得耶?”正因为有被赦免的,才明白不认真推究而被处死的人有遗恨;最后又笔锋一转写到经常为死囚找生路还不免错杀,偏偏世上总是有人想置犯人于死地。可以说,欧阳修通过三层递进式的描写,委婉曲折地展现了其父亲的崇高品格,而与此同时又间接抨击了官吏残酷、草菅人命的社会现象。
   (三)简而有法的写作技巧。除了平易自然的语言风格,欧阳修为文还主张简而有法的写作技巧。“简”即对题材的取舍剪裁要意深言简,有高度概括力;“法”是指艺术技巧,要写得生动形象,于含蓄中寓有褒贬④。
   简而有法的写作技巧在《泷冈阡表》一文中同样得到了很好地体现。正如前文所说,欧阳修父亲去世的时候他只有四岁,所以他只能从母亲琐碎的叙述中了解父亲生前的事迹。因此对欧阳修而言,如何在纷杂的琐事中进行选择是个难题。但是读罢《泷冈阡表》后我们可以发现,欧阳修经过精心筛选、仔细剪裁,最终只于短短的三件事中便将父亲的形象塑造得生动饱满,真可谓巧夺天工!
   四、小结
   欧阳修撰写《泷冈阡表》一文并将其刻在父亲墓道前的石碑上,以此来缅怀、追思父母的恩情。首先,全文以“有待”二字作为眼目贯穿始终并佐以无数“知”字,从母亲口中将父亲廉洁好施、孝敬父母、宅心仁厚的高尚品格于三个真实事迹中加以体现,并自然真切地将母亲的美好品格流露出来,可谓“一碑双表、二水分流”。其次,结合欧阳修的文学主张来看,《泷冈阡表》很好地实践了欧阳修本人道、事、文的文学观模式,而其平易自然、委婉曲折的语言风格和简而有法的写作技巧更使得文章情真意切、感人肺腑,堪称古今祭文中不可多得的佳作!
  注释:
  ①https://baike.省略/view/1223956.htm[EB].2011-6-2
  ②黄进德.欧阳修评传[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406.
  ③https://baike.省略/view/2544.htm[EB].2011-6-2
  ④https://nhjy.hzau.省略/kech/dxyw/wxjs/05-2.htm[EB].2011-6-3
  参考文献:
  [1]黄进德.欧阳修评传[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8:401-417.
  [2]谢兴存.欧阳修《泷冈阡表》的语言修改艺术[J].西安教育学院学报,1995,(2):16-19.
  [3]陈穆.评韩愈、欧阳修、袁枚的哀悼文章的代表作[J].盐城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88,(4):31-35.
  [4]姜光斗.亲子之情 真挚感人――欧阳修《泷冈阡表》赏析[EB/OL].(2010-12-30)[2011-6-2].https://blog.省略/s/blog_714cc7860100nel5.html.

标签:祭文 千古 深度 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