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东星资源网 > 文档大全 > 阅读答案 > 正文

全景图_民主德国的全景图

时间:2019-01-28 来源:东星资源网 本文已影响 手机版

  欧根•鲁格和他的获奖作品《光线渐弱的时代》         英国的布克奖和法国的龚古尔奖早已闻名于世,而同为欧洲大国的德国却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没有针对长篇小说的奖项。2005年,德国书业交易协会设立并首次颁发了德国图书奖(Deutscher Buchpreis),终于填补了这项空白。协会主席霍纳菲尔德(Gottfried Honnefelder)指出:长期以来,德语文学都达到了世界水准,其广度和多样性常令读者无法把握全貌。设立德国图书奖,就是要在德语文学的森林里开辟一条新径,将每年最新出版的最优秀的长篇小说推荐给世界读者;让这一奖项超越国界,走向世界,让更多的人关注德语作家,关注阅读。
  德国图书奖于每年秋季法兰克福书展开幕前颁发,设大奖1名,奖金为25000欧元,提名奖5名,每人奖金为2500欧元。评委会由7人组成,包括知名作家、文学编辑、书评家和出版商等,每届均更换。
  一
  2011年德国图书奖的评委会共接收了106家出版社选送的198部德语长篇小说(这些作品均在2010年10月至2011年9月间出版),在数量上创下历史新高。8月,评委会公布了包含20名作家及其作品的“长名单”。9月,进入最后角逐的6人“短名单”出炉。在第63届法兰克福国际图书博览会开幕前夜,即德国时间2011年10月10日晚,第七届德国图书奖评委会在法兰克福市政厅公布了本届评选的最终结果:现年57岁的欧根•鲁格(Eugen Ruge)荣膺大奖,其处女作《光线渐弱的时代》(In Zeiten des abnehmenden Lichts)被选为“2011年度最佳德语长篇小说”。评委会在评语中指出:“欧根•鲁格在一部家庭小说中映射了前民主德国的历史。他成功地将一家四代人近半个世纪的经历编排进精心设计的情节中。他的作品讲述了民主德国社会主义的乌托邦,讲述了这种幻想向个人索取的代价,以及它逐渐消失的过程。同时,这部小说也突显出很高的悦读性和对幽默的深刻理解。”
  欧根•鲁格1954年出生在前苏联乌拉尔山的索斯瓦地区,自幼在民主德国长大。他的父亲沃尔夫冈•鲁格是原民主德国一位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历史学家,坚定地信仰共产主义,还曾荣获民主德国的“国家奖”。中学时代的欧根•鲁格与自己的数学老师相爱,毕业后二人结婚。这也是后来鲁格在洪堡大学选择攻读数学专业的主要原因。他的决定得到了父亲的支持。因为沃尔夫冈•鲁格希望儿子可以从事科研工作,而且最好是不受政党干涉、不受意识形态影响的工作。大学毕业后,欧根•鲁格在位于波茨坦的地球物理研究所从事地震研究。后来,施莱茨地区要建一座核电站,鲁格负责风险分析。因工作上的不和,鲁格借机辞职。在他眼里,民主德国狭小、拥挤、无趣、灰暗。1988年,对民主德国不再抱有希望的鲁格逃往联邦德国。1989年起,他在为剧院、电台等写稿的同时也从事翻译工作,并逐渐成为一名经验丰富的纪录片编导和成绩不俗的剧作家。
  小说《光线渐弱的时代》其实经历了二十余年方得问世。从“柏林墙”倒下、两德重又统一的那刻起,鲁格就一直在构思这部小说。1997年,他尝试将其写成剧本,后于2001年上演,但一切如石沉大海,没激起半丝涟漪。戏剧这一形式显然容纳不了这整段历史,而且当时的鲁格也缺乏创作所需的距离感。他曾试图放弃这一题材,但终是难以割舍。2009年,小说的前80页手稿荣获了“阿尔弗雷德•德布林奖”,这激励鲁格继续完成创作。2011年9月底,德国ZDF电视台宣布将“观点文学奖” 颁发给他。相隔数日,德国图书奖评委会又罕见地一致通过,将这部处女作选为“年度最佳德语长篇小说”。由此看来,这一个个奖项更像是对鲁格倾半生之力所著作品的肯定。
  二
  《光线渐弱的时代》由德国罗佛特(Rowohlt)出版社出版,全长426页。欧根•鲁格在接受《世界报》采访时对小说的名字做了如下解释:“小说讲述的是一种制度、一个国家、一种理念的消逝,同时也是一个家庭――我自己家庭的消逝。光线减弱是每年夏至过后都会出现的白天变短现象,而我本人正是在夏至日这天出生的。我过完生日,白日便渐短,光线便渐弱,这一事实总让我思考,让我不安。”而促使作者提笔创作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被诊断患有绝症。现在看来,这个诊断也许是误诊,也许是肿瘤奇迹般消失了。在此过程中经历的恐惧被鲁格写进了书中。
  小说以柏林、前苏联和墨西哥等地为背景,主要围绕祖父、父亲、儿子的经历来展开情节,将现在与过去、个人与政治巧妙结合,并穿插进各个家庭成员的遭遇。灵活的视角变换得益于作者丰富的戏剧舞台经验,他本人也承认“从剧本写作中获益良多”。《光线渐弱的时代》不是一部描写两德转折时期的小说,而是通过顺叙和倒叙的方式,描写了1952至2001年间民主德国一个高官家庭的命运,以小见大。在书中,像民主德国成立、“柏林墙”的修建与倒塌等历史大事件只是一笔带过,因为这些转折性事件早已为读者熟知。作者故意留下缺口,让读者去自动填补这些空缺。
  小说的开端,儿子亚历山大偷了患老年痴呆症的父亲的钱,来到了墨西哥。身患癌症的他在这里等待死亡的降临。墨西哥是亚历山大从小便听闻的国家,因为在20世纪30年代,信仰共产主义的祖父威廉和祖母夏洛特为摆脱纳粹的迫害逃亡到此。1952年,受祖国的召唤,祖父母从墨西哥经西伯利亚回到了民主德国,祖父在政府中出任要职。父亲库特在斯大林时代被流放到一个劳改所,返回民主德国后成为一名声望颇高的知识分子,他的太太伊蕾娜是苏联人。伊蕾娜长期沉溺于酒精,最终因此死去。儿子亚历山大是战后一代的代表,在1989年“柏林墙”倒塌之前逃往联邦德国。孙子对民主德国已毫无感情,只对蜥蜴等爬行动物感兴趣。这个特权阶层的家庭虽不能成为民主德国普通百姓家庭的缩影,但属于统治阶层的他们却对民主德国的成立和灭亡都起到了自己的作用。从祖父、父亲、儿子到孙子,四代人对民主德国的感情和信仰呈递减的趋势。这也是小说名字中“光线渐弱”的隐喻。此外,从这幅家庭画像也不难看出一代代人之间的裂痕,如儿子偷患病老父的钱;又如1995年伊蕾娜去世后,她的孙子不愿去参加葬礼,理由是不想见到那么多原民主德国统一社会党的人,民主德国对他来讲是一个历史包袱。
  尽管这段历史是沉重的,但作者并没有在书中大谈政治和意识形态问题,而是通过描写烤鹅、腌黄瓜及一些再令人熟悉不过的生活细节,成功还原了民主德国统治阶层的日常生活场景,真实地展现了不为公众所熟悉的民主德国内景图。作者用准确的语言编织出黑色幽默,回忆和再现了曾经的幸福生活及逝去的光阴。在讲述这段真实历史的过程中,虚构起到了锦上添花的作用。鲁格相信虚构,信任传统的线性叙事,不喜欢任何文学上的矫饰。他认为这是自然科学给自己留下的印记:“新的大脑研究证实根本不存在记忆,人们只是根据可信度的标准一再地对它们进行编造……真实也是一种虚构。”尽管鲁格一再强调这部小说“纯属虚构”,但其浓厚的自传体色彩是显而易见的。书中的“父亲库特”是位知名教授,显然是以沃尔夫冈•鲁格为原型。“儿子亚历山大”在获知自己患癌症之后,匆匆赶往墨西哥。这又与作者的经历类似。
  学数学出身的欧根•鲁格异常热爱思考,他精通文学理论,追求精确缜密,但从他的笔墨中却又寻不到数学的影子。鲁格认为自己的作品看起来很有秩序,也很好读,但这背后的创作过程却十分复杂。章节的增减,顺序的调整,甚至可以说是混乱的。然而,数学思维使他有了很强的空间想象能力。小说的结构在他眼里更多的是一个空间,而不是一张表格。在他想象的那个巨大的空间里,所有事情纵横交错,纷乱复杂,却又相互关联,并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发生变化。
  对于此次获奖,鲁格表现得十分冷静、谦虚,坦言生活不会因此而改变,并希望自己的作品可以帮助人们消除对民主德国的误解与偏见。有评论指责鲁格的小说神话了民主德国,这令他难以理解。在获得“德布林奖”之后接受采访时,他曾说过:“如果我的小说真有什么功能的话,那它也许就是练习去理解不同意见者。我认为,如果不尝试去了解对方,不知道对方在想什么,那么小到关系冲突,大到世界上的政治冲突,一切都无从化解。”在民主德国消亡后,一直存在贬低民主德国的舆论,认为民主德国的那种生活不是生活。鲁格对此持有异议。他认为那也是一种生活,具有它的存在价值。将这种生活写成小说记录下来是他进行创作的动力之一。“如果读者能透过面具去审视我小说中的人物,那我写作的目的就达到了。”德国《时代周报》也认为这部作品是“从文学上拯救了那已被宣判灭亡的生活构图”。
  鲁格曾提到,在父亲于2006年去世以后,他的写作才有所进展。因为,当民主德国早已成为历史,当亲人们都已逝去,他才真正获得了创作所需的“距离”,才得以自由地诠释笔下人物,公平地对待每一个人,既不必为他们辩护,也不必批判他们。他可以完全融入角色,设身处地去思考,去讲述。尽管曾经的信仰最终破灭,但作品里并没有流露出悲伤或忧郁,反倒是幽默和泰然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那么,这种幽默是否源自上述的“距离”呢?在鲁格看来,幽默首先是要拉开自我的距离。真正的幽默往往在最严肃之处产生,否则只能算是有趣,称不上真正的诙谐。可以说,鲁格是一位技艺精湛的小说家,对语言和幽默有着独特而精准的把握。
  三
  继2008年乌弗•特尔坎普的《塔》之后,《光线渐弱的时代》是第二部以民主德国消亡为题材的获大奖小说。有评论据此戏称“德国历史+家庭小说=德国图书奖”。虽然这两部作品在题材上有所相似,但《塔》聚焦的是民主德国灭亡前的德累斯顿,而《光线渐弱的时代》在时间上贯穿了民主德国的始终,并把故事发生地放在柏林、前苏联和墨西哥等处,展现了其间的社会全景。特尔坎普洋洋洒洒落笔千页而著成的史诗般作品,句式繁复,堪比托马斯•曼的《布登勃洛克一家》;学自然科学出身的鲁格在文字上则简练平实。
  鲁格的小说虽似一部多声部的乐章,但却好读易懂,生动幽默。一经出版,便迅速登上各类畅销书榜,许多国家也已购买该书的版权。在畅销书榜被精神色情、暴力想象等内容一统天下的今天,《光线渐弱的时代》的热卖令人对德语文学的发展充满信心。不少评论家认为,这部小说尽管曲调高雅,但亦平易近人,能吸引更多的德语读者,甚至国外读者,它必将如《午间女人》等往届获奖小说一样热卖。毕竟,夺冠小说取得良好的销售业绩才符合德国图书奖设立的初衷:让全世界更多的读者了解最新最优秀的德语长篇小说。
  自诞生之日起,德国图书奖便力争与布克奖和龚古尔奖比肩。过去六年里,凭借各方面的大力支持,德国图书奖成长迅速,知名度及影响力与日俱增。在本届颁奖典礼上,德国书业交易协会主席霍纳菲尔德对德国图书奖的评委会表示感谢,虽然他们被指责是最苛刻的评委,但一切都是值得的。因为经过六年的成长,今天的德国图书奖终于可以与英国的布克奖和法国的龚古尔奖站在同一高度上。
  
  (王莹: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德语系博士研究生,邮编:210093)

标签:德国 民主 全景图